第541章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第541章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面對宋濂的指責,鄭夢周明顯早有準備,泰然答道:“竊取配方,寇邊遼東,此皆我高麗國中奸邪所爲。蒙元佔據我高麗百年,國中難免有些許前元餘孽。他們混入上國,便是爲了挑撥上國與我高麗之嫌隙。我高麗亦在緝拿肅清此類奸邪,相信上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自然能夠察知。”

“至於耽羅……本就是蒙元從我高麗國手中奪去,上國奉行仁義,自然不會與那等蠻夷之國一般做派,強搶我耽羅此島。”

“至於我高麗是否恭謹……大明初創,我高麗便遣來使臣,願與大明並肩抗元,這還不能說明情狀嗎?若非生死懸於一線,我高麗又如何願意在此冒犯天顏?”

“宋大人若認爲我高麗不恭……莫非大明這麼多的子女番邦,也全都是不孝不恭之國嗎?非是我等不孝不恭,全因那等妖邪新學,視我等爲魚肉之故!”

“你……”宋濂怒不可遏,怎麼也想不到這位昔日還曾一同遊湖論經的高麗儒士,竟是如此無恥,正想斥罵,卻是年老體弱,一口急痰上涌,咳了起來。

“宋師息怒,保重身體!”朱標趕緊拉住了宋濂,爲他撫背順氣。

“你們在威脅朕。”老朱的聲音冷了八度。

那些番邦使臣不知這位大明皇帝的狠辣,還不甚畏懼,底下一大羣的大明官員,聽到這一聲彷如來自九幽之音,卻已忍不住亡魂直冒。衍聖公孔希學心知是時候了,若是不能好好說和,萬一陛下一怒之下,將這些使臣一股腦兒全都斬了,那就萬事皆休了。

因此他趕忙出列,做出一副和事佬的模樣,笑道:“陛下息怒。依老臣觀之,這些番邦使臣不過是不善言語,故而言論略衝了些。”

“其行無狀,其情卻是可憫。責罰一二,也就是了,卻不必大動干戈。”

“其不過是爲了保全己國,爲此犯顏直諫,正說明了他們都是忠直之臣。而且他們論起來,亦是我大明的臣子,所謂忠言逆耳,陛下乃世之明君,安有不體諒其一片拳拳忠心之理?”

老朱身形微動了動,似是放鬆了些。“忠言?衍聖公你且說說,他們所說,如何就是忠言?”

“是。”孔希學微躬行禮,而後道:“陛下也知,臣乃孔聖遺裔,對於家學之道,素來便有傳承看護之責。”

“臣此番進京,一是爲陛下賀壽,二者其實也是有一樁事要參劾,想面陳陛下之故。只是陛下萬壽之際,普天同慶,本不該以此叨擾,故而想着先暫緩個三五日,待萬壽節過去,再奏於陛下。”

“但今日既然諸使已經說了,臣便也趁此時一併諫了也好……臣孔希學,要參劾如今京中盛行之新學,悖逆先祖孔夫子之意,肆意曲解,矇蔽聖聰。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孔希學一整袍袖,面上正氣凜然,大聲對老朱諫道。

宋濂更是氣憤,渾身發抖,劉伯溫則是眼神一凝:來了,圖窮匕見了。

孔聖後人,參劾新學背離孔聖之意,這一手,縱然新學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縱然是他,暫時也沒能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只能寄希望於陛下的堅持。

老朱沒有說話,孔希學卻是繼續奏道:“此學說僞作儒家之名,實爲外道之學!其內容不遵先賢,不敬夫子,光怪陸離,匪夷所思!”

“慫恿陛下窮兵黷武是其罪一,更有重立百家、爲禍天下之嫌!臣在曲阜,驚聞有濟南人陶氏與新學弟子楊士奇,打着‘重立百家’的旗號,與我儒學分庭抗禮。”

“何爲百家?百家之說,或陳腐不堪,或巧言令色,以妖言禍人心智,內中全無一用!依之治國,天下之禍不遠矣!”

“先賢於前漢之時,便已罷黜百家,此後方有我華夏萬衆一心,有我華夏千百年之盛。今日有人慾復起百家,豈不正是說明,有人慾亂此天下嗎?” “老臣懷疑,這所謂的‘新學’,其便是雜糅百家所成之物!其假借儒學之名,行毀儒之事,使我大明背離大道!非止爲安諸多外邦藩國之心,亦爲了我大明強盛,臣請陛下徹底廢除新學!”

“請陛下徹底廢除新學!”諸多番邦使臣亦是齊聲諫道,到也有幾分氣勢。

如今朝中其實還是用老方法舉士選官,除了稅務司的諸多稅務使外,大都還是些尋常的儒家門徒,並非新學學子。而那些稅務使其實也多是依靠的算學,並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新學門人。作爲此時在場的新學領袖之一,茹太素慨然而出,大聲斥道:“衍聖公!你如何能顛倒黑白!”

“新學亦傳自孔子之言,如何便能以百家稱之!況且新學乃是身爲陛下親子的吳王殿下所創,你欲教陛下骨肉相殘嗎?”

“吳王殿下年歲尚輕,如何能知曉儒家。我孔氏爲夫子後裔,莫非還不知曉先祖之意嗎?老臣無意挑唆天家親情,只是五殿下極有可能受百家之學矇蔽,不知我儒學真意。”

“老臣不才,願爲五殿下之師,教導五殿下重入我儒學正道。請陛下恩准。”孔希學道。

這一番話,讓一直沉默不言的劉伯溫眉毛也挑了挑。宋濂更是氣的滿面通紅,宮中諸多殿下皆出自他所授,這一番話,不就是意指他宋濂教書曲解聖意,誤人子弟嗎?

就連老噴子茹太素都是連連顫抖,一時說不出話來。給爲新學開宗立派的五殿下當老師?好厚的一張老臉!

殿中一片寂靜,唯有孔希學與諸多使臣面向皇帝,雖是叩拜,卻又有幾分逼迫之意。太子朱標本不願出言,見孔希學竟還妄言要收自家弟弟爲徒,終於忍不住開口道:“衍聖公口口聲聲窮兵黷武,新學禍國,卻不知怎生個爲禍法?”

“五弟出征倭國,所耗錢糧還不到萬貫,卻以四兩撥千斤,既襄助倭國平抑國中亂臣,揚我大明之威。又能教桀驁之倭國俯首稱臣,永絕倭患。”

“這,也能叫窮兵黷武,禍國殃民嗎?”

“太子殿下,與大道相比,此皆外物爾,以我大明仁義之名,去換此等虛無縹緲之物,殿下如何還能引以爲豪?但凡用兵,必然靡費重大。縱然一時有利,又怎能次次皆是如此?”

“殿下且看這些使臣戰戰兢兢,處理不當,便要與我大明離心離德……還不夠引以爲戒嗎?萬國來朝,此乃仁義之道所致也,如今將失仁義,大禍如何不起?”

“至於倭國俯首稱臣……五殿下在倭國圈地禍民,倭國如何能夠真心臣服?待到我大明大軍一去,倭國必定復叛,倭患必定復起也!”

“到時,倭寇挾怒而來,爲了五殿下的一點虛名,豈不是讓我大明沿海百姓更加塗炭?”

“我大明還能一直鎮壓着倭國不成?”

孔希學侃侃而談道。貌似恭謹,心中實則篤定:反正誰也沒辦法證明倭國究竟是不是假意歸附,他已通過高麗打聽到了消息,大明在倭國成立瀛洲宣慰司,圈倭國之地幾達半數之巨……哪會有國主心甘情願,願意將國中土地那般雙手奉上的?

就算那國主確實願意,也沒人能說得清。多少也是一國之主,莫非還能棄了國中基業,來大明卑躬屈膝的伏低做小不成?

“誰說我大明是在鎮壓倭國?”

就在太子朱標沉下臉去,劉伯溫正欲起身辯鬥之時,猛然聽到殿外響起一聲慷慨昂揚的少年之聲。衆人回頭去看,卻見殿外走進一位身穿袞龍袍的少年。

那少年頭上卻並未戴着正式場合所需戴着的翼善冠,只是拿根玉簪頗爲隨意的挽着,幾縷髮絲垂下,顯是急忙更了衣前來。面雖帶笑,卻自有一份教人不敢隨意親近的傲氣。他踏進殿中後,身後的一名太監方纔急匆匆跟進殿來:“陛……陛下,非是老奴不先行奏報,實在是五殿下……五殿下他……”

“哈哈哈哈哈,無妨,無妨。”一直沉默,讓殿中始終充滿緊張氣氛的老朱竟是開懷而笑,揮揮手大度的驅走了那請罪的太監,甚至站起身離開了御座。“老五,好小子!你竟是回來了!”

“不聲不響,竟是連咱這個當爹的都瞞住了!”

“你此去功勳卓著,怎麼不提前告訴咱,咱好和你娘你兄長商量商量,爲你辦一個風風光光的凱旋禮!”

(本章完)

第751章 帝國黃昏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627章 曼古歹戰術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776章 談判第558章 空軍轟炸!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372章 張玉歸心第296章 凌亂的tengyuan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913章 進萬民書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580章 鐵鉉請命第216章 我是吳王第146章 朱標的蛻變第55章 論火器第318章 煽動張赫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747章 離心離德第8章 爲何不再問問肅兒?第67章 朱鐵柱第327章 納哈出的意圖第617章 神明之城第536章 重興百家第633章 哈密王第627章 曼古歹戰術第674章 一觸即發第478章 潰於蟻穴第831章 大難臨頭第684章 寶島局勢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79章 毛驤!第25章 天道輪迴第894章 奇女子第189章 潑天大案!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7章 朝堂激盪第827章 飛躍天塹第527章 兩日破三城!第348章 納哈出親信:觀童第864章 順勢而爲第161章 莊中變化第958章 叛亂生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196章 老朱的苦心第20章 咱要創造一個萬世不易的大明!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324章 烽火遼東(下)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748章 帖木兒之死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279章 夜間襲城第42章 倭國有黃金,東陸有神種!第306章 爹早就在惦念倭國金銀礦呢第799章 黃雀出動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184章 真當本王不敢殺你?第383章 “你們的遼王其實是我們的人”第784章 貿易制裁第461章 漢高祖 宋太祖,皆不如我藍玉!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226章 本王掐指一算第555章 各懷心思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304章 原來我真是華夏苗裔?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251章 審問(上)第682章 建港寶島第698章 種姓之辯第424章 修儒當效王玄策,莫學分宜黃子澄第22章 犁庭掃穴!第323章 烽火遼東(衆)第45章 離宮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52章 宋夫子剖白贈書第602章 順藤摸瓜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469章 既然如此,要你等作甚?第270章 聚是一坨翔,散是滿天星第331章 一觸即發第833章 異變陡生第307章 曹淵請隨第5章 嶺北之戰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55章 出海大勢第606章 奇貨可居第929章 朱標之舉第142章 原來我在覬覦太子之位?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287章 天下第一猛將,張定邊!第734章 大義之名第455章 老朱大擺鴻門宴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675章 接觸戰
第751章 帝國黃昏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627章 曼古歹戰術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776章 談判第558章 空軍轟炸!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372章 張玉歸心第296章 凌亂的tengyuan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913章 進萬民書第974章 第二口錦盒第580章 鐵鉉請命第216章 我是吳王第146章 朱標的蛻變第55章 論火器第318章 煽動張赫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747章 離心離德第8章 爲何不再問問肅兒?第67章 朱鐵柱第327章 納哈出的意圖第617章 神明之城第536章 重興百家第633章 哈密王第627章 曼古歹戰術第674章 一觸即發第478章 潰於蟻穴第831章 大難臨頭第684章 寶島局勢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79章 毛驤!第25章 天道輪迴第894章 奇女子第189章 潑天大案!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7章 朝堂激盪第827章 飛躍天塹第527章 兩日破三城!第348章 納哈出親信:觀童第864章 順勢而爲第161章 莊中變化第958章 叛亂生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62章 朱老四的密旨第196章 老朱的苦心第20章 咱要創造一個萬世不易的大明!第625章 朱棣西征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324章 烽火遼東(下)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748章 帖木兒之死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279章 夜間襲城第42章 倭國有黃金,東陸有神種!第306章 爹早就在惦念倭國金銀礦呢第799章 黃雀出動第356章 張玉起事!第184章 真當本王不敢殺你?第383章 “你們的遼王其實是我們的人”第784章 貿易制裁第461章 漢高祖 宋太祖,皆不如我藍玉!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226章 本王掐指一算第555章 各懷心思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304章 原來我真是華夏苗裔?第405章 朱標的蛻變第251章 審問(上)第682章 建港寶島第698章 種姓之辯第424章 修儒當效王玄策,莫學分宜黃子澄第22章 犁庭掃穴!第323章 烽火遼東(衆)第45章 離宮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52章 宋夫子剖白贈書第602章 順藤摸瓜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469章 既然如此,要你等作甚?第270章 聚是一坨翔,散是滿天星第331章 一觸即發第833章 異變陡生第307章 曹淵請隨第5章 嶺北之戰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55章 出海大勢第606章 奇貨可居第929章 朱標之舉第142章 原來我在覬覦太子之位?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287章 天下第一猛將,張定邊!第734章 大義之名第455章 老朱大擺鴻門宴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675章 接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