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再次交鋒

卓昭節一口氣跑回茅屋內室,掩了門,撲到榻上抱住了被子,又是羞怯又是喜悅又是期待……半晌纔想起了班氏從前的教導:“啊喲,外祖母說,小娘子要矜持些,我這麼直接叫他提親,可不要被他小看了去?”

她煩惱了一會這個,這纔將心思轉到正經事上——卓家會答應這提親嗎?

在到長安之前,班氏可是透露過的,敏平侯打算將自己許配給東宮庶三子,雖然不知道那位行五名澄的宗室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但就班氏的意思反正不是好人,不是好人到了班氏情願冒着擔責的風險坐視代養的外孫女和個長安出了名的紈絝書來信往的地步,這唐澄到底不妥到什麼地步,卓昭節簡直沒有勇氣往下想……

可誰叫敏平侯這太子詹事支持着唐澄的同母兄長延昌郡王?

在秣陵的時候,因爲無意中聽見崔南風和遊若珩的密談,加上寧搖碧的幾次解釋,卓昭節在到長安前就對東宮暗流洶涌的爭儲之事有所瞭解,到長安雖然辰光不長,但因爲心裡掛着此事,私下裡向阿杏、阿梨旁敲側擊過,要說東宮之事其實也不新鮮,太子妃慕氏是淳于皇后爲太子挑選的正妻,賢德溫柔、大方典雅,在長安貴婦裡口碑一向很不錯,問題是太子對這個正妻興趣不大,他更喜歡自己偶然微服出宮時邂逅的平民之女、冊爲孺子的綠姬。

這從綠姬是太子大婚之後才納進東宮的孺子,連側妃都不是,卻生下太子的長子、三子,堂堂太子妃慕氏卻至今只有真定郡王一子可見一斑!

尤其太子的長子——因爲是庶長子,按着大涼惜爵的制度,即使宗室子弟,除非有大功勞,非嫡長之子,是沒有資格封爵的,更不用說郡王了,但太子硬是爲他求得今上同意破例冊封郡王的旨意,而在三年前,太子又爲延昌郡王聘了敦遠侯嫡女爲郡王妃。

敦遠侯歐氏一族,是先帝時候就久在中樞的門第了,在先帝時還出過一位貴妃,雖然無所出又死得早,但統共沒承寵幾天就得了貴妃之封,可見歐家家世!

這麼個人家出來的嫡女……做郡王妃足夠,做太子妃、做皇后亦是夠格,太子的心意,還能不明白嗎?

只是真定郡王母子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不說邵國公慕氏一族的勢力,當今的淳于皇后與今上恩愛有加,最恨姬妾之流,任憑太子爲延昌郡王說多少好話、綠姬在皇后跟前盡多少孝心、延昌郡王自己又對祖母何等討好,這些加起來也抵不過真定郡王一個元配嫡出的身份,在淳于皇后看來,太孫必須是真定郡王!

今上雖然不像皇后那麼重視嫡庶,但太子妃賢德淑良,真定郡王.謙和孝順,延昌郡王再殷勤也沒有特別超過真定郡王,正子嫡孫,最順理成章不過,今上自然也覺得真定郡王繼位更爲合適。

是以,太子雖然處心積慮的爲延昌郡王鋪路,卻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小心翼翼,惟恐觸怒了今上與皇后。

可今上與皇后到底年歲都長了……

一旦山陵崩,太子升座爲帝,那可就是他想立誰就立誰了,太子妃能不能成爲皇后都兩說……

敏平侯顯然是認爲今上、皇后怎麼也不可能庇護真定郡王一輩子,縱然這兩位在時,太子答應了未來以真定郡王爲儲,可誰知道往後怎麼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使太子無意取真定郡王性命,自古以來,由於種種緣故被廢棄或流放的太子還少嗎?

因爲延昌郡王已經娶了敦遠侯家的嫡女,而敦遠侯如今也是延昌郡王一系,敏平侯無意與敦遠侯存下芥蒂,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唐澄……卓昭節皺着眉思索着,先不說這個唐澄定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就算他人品才貌沒什麼可挑剔的,如今自己有了寧搖碧,唐澄再好又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問題是敏平侯一定不會答應的……

卓昭節決不憚用最惡毒的設想來揣摩自己祖父知道此事後的做法,只是她自小受長輩鍾愛,尊敬真心疼愛她的長輩,並且願意爲這些長輩做出一定犧牲——也只是一定罷了,至於像敏平侯這樣沒有相處過還處處打着利用她的主意的長輩,卓昭節對他的心情纔不高興琢磨,她懶洋洋的想:“婚姻大事,我纔不受那老頭子擺佈,他若是一定要勉強我嫁給唐澄,我非和他拼個魚死網破不可!這老傢伙不拿我當孫女看,外祖父可是疼我的緊……說不得到時候也要求到時相跟前了……反正這樣一輩子的事情,誰也別想左右了我去!”

敏平侯在卓家積威極深,可作爲剛剛歸回家族、先入爲主對這祖父存了怨懟之心的孫女,卓昭節對他的積威毫無好感,在怨心的作用下,這樣的威嚴也不過引起她最本能的警惕與防備罷了,有幾個被寵愛長大的小孩子會發自本心的懼怕長輩呢?

“若是實在不行,我就不能學大姑姑嗎?”卓昭節琢磨了片刻敏平侯可能採取的手段,立刻找到了楷模,當初卓芳華爲了亡母和孃家鬧翻,一樣是不聽話的晚輩,卓芳華可以好好的過到現在,自己爲什麼不可以?

再說卓芳華不回卓家,大房和四房不是一樣可以去探望她嗎?那個侯府有什麼好稀罕的!

尋找到新的學習榜樣,卓昭節很滿意的認爲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回家之後的交代,反正以她的經驗,做了什麼班氏都能原宥她,那麼卓芳禮和遊氏也應該是這樣吧?所以只要準備好應付敏平侯就可以了嘛……至於沈氏,卓昭節一點也不認爲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繼祖母有什麼資格管自己,克己讓人、尊老敬賢這種美德,嬌生慣養、備受寵愛長大的卓小七娘,向來都是選擇性的表現……

內室外,阿杏、阿梨、初秋、立秋四人面面相覷,在親耳聽到了雍城侯世子的表白後,又看到卓昭節對那寧搖碧說了句話就頭也不回的落荒而逃……四個機靈的使女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些卓昭節當時說的什麼。

問題是,初秋、立秋也還罷了,阿杏和阿梨作爲遊氏早就着手栽培,爲卓昭節預備下來的貼身使女,哪裡會不清楚遊氏對幼女的安排嗎?

滿長安無數貴婦小娘都盯緊了的溫文爾雅的阮家郎君,那纔是遊氏樂見其成的女婿!

即使不是阮雲舒,照着卓芳禮和遊氏的喜好,怎麼也該是學有所成、才貌俱全又謙和知禮門當戶對的郎君才成,雍城侯世子,長安鼎鼎大名的紈絝,雖然作爲土生土長的長安人,阿杏和阿梨清楚寧搖碧這狼狽的名聲中不乏祈國公府的推波助瀾,以及延昌郡王一派的刻意抹黑,但這些和這位世子本身做事毫無顧忌、自恃出身不學無術也是極有關係的。

阿杏和阿梨早就得了遊氏的叮囑,要在不動聲色之間說着阮雲舒的好話,幫着審查一切靠近卓昭節的郎君,好讓遊氏隨時作出調整。

可現在……

兩個小使女彼此對望,眼中滿是苦色……

外頭忽然傳來一個脆聲招呼:“小七娘在嗎?”

聽到這個聲音,阿杏和阿梨頓時一個激靈,阿杏迅速道:“你們進去伺候娘子!”

“好!”阿梨也聽出來的正是卓芳甸——這可是四房最警惕的對手之一,原本以爲昨日在路上被衝散了馬車,正好把她甩開些時候,不想她這麼快就找上門來了。

阿杏出屋,果然籬笆外站着一羣穿紅着綠的侍女,簇擁着一名錦衣小娘子,綰着流雲髻的卓芳甸淡施脂粉,手中捧着一束迎春花,笑意盈盈的道:“咦,是你呀,阿杏,小七娘在不在?昨兒個可真不巧,我還想路上與她說說話呢,結果纔出坊門就被衝散了。”

只聽她對個晚輩身邊的使女也這樣的平易近人,任誰都要贊她一句知書達禮,只是阿杏是四房的下人,可不會因此對她有好感,因此規規矩矩的行了禮,才道:“回二孃的話,咱們娘子方纔出去走了走,回來累着了,因此暫且休憩着。”

“這纔是春宴第二日,怎麼就累着了呢?”一個輕輕柔柔的聲音響起,阿杏聽到這聲音,藏在袖子裡的手就緊握了一下才鬆開,她側頭看去,就見旁邊的小徑上一個綵衣少女不急不慢的走了過來,身後帶着一羣青裳侍者,這少女看着和卓芳甸年紀彷彿,肌膚若雪,眉宇之間彷彿隨時都籠着些許愁態,雲鬢累累,綵衣蹁躚,她走路的姿勢極爲好看,有一種隨時乘風而去的飄逸,因爲這份飄逸,顯得格外柔弱,使大多數人都忍不住見之生憐,只可惜這個大多數人絕對不包括阿杏——只因這綵衣少女用極嫺靜輕柔的語氣繼續道,“韻璃你說的倒沒錯,你家小七娘……人雖然還沒見到,但你那麼喜歡她,料想是好的,可這身子也太弱了點,唉,真真是自古紅顏……”

這綵衣少女一邊柔柔的說着,一邊露出極爲同情甚至憐憫之色,只看她的表情,任誰都要以爲卓昭節已經病得不輕了。

……果然是來意不善啊!

阿杏心裡感慨了下,然而在這少女跟前她卻不敢怠慢,欠身行禮道:“婢子見過郡主!”

“免禮罷。”郡主很溫柔很寬厚,走到卓芳甸身邊,依舊是輕聲慢語的道,“你們娘子呢?現在可好嗎?看過了太醫不曾?需要什麼藥材?”

阿杏在心中暗吐一口血,自己也才說了一個卓昭節在休憩,這一位就差沒直接問到卓昭節進棺材不曾了,這件事情若不能圓回來,回去之後,遊氏不掐死自己和阿梨纔怪!

她壓住心頭恨意,微笑着道:“郡主這話婢子不敢當,婢子的娘子好着呢,就是……”

阿杏的話還沒說完,身後忽然傳來卓昭節的聲音,懶洋洋的問:“是何人來訪,擾我清夢?”

一面說,草草綰了一個單螺的卓昭節一面跨出門,見到卓芳甸和郡主,這才露出一絲驚訝,道:“咦,我道這會沒人來,這才特別小睡會,不想是小姑姑來了?真真失禮。”

就要彎腰行禮,卓芳甸含笑道:“我都說了,咱們年歲差不多,雖然是同輩,也不必這樣多禮的。”

她話音未落,卓昭節已經完全沒了行禮的意思,真誠道:“我在秣陵的時候就聽八哥說過,小姑姑你最不喜歡這樣的虛禮的,從前我想到底小姑姑你是長輩,所以小姑姑說不必多禮,我總是聽聽就算啦,哪裡想到,昨兒個見過公主殿下,殿下說不喜多禮,我用了幾回敬語都被嗔了,這才知道小姑姑說的不許多禮也是真心話,我可不敢違抗長輩……說起來之前對小姑姑硬是行過禮,還望小姑姑莫要與我計較呢!”

……計、計較?

卓芳甸默了一下,難道你要我把那些禮都還給你麼?

與她同來的那位郡主也是一噎,想說什麼,只是卓昭節拖出義康公主不喜歡旁人拘禮說嘴,任誰也不能說公主不是,難道她要說卓芳甸說的“不必多禮”只是客套,以及顯示卓芳甸對晚輩的好嗎?

詭異的沉默裡,那位郡主展開一個柔弱的笑:“你這話說的正是,說起來,你這會身子怕是不大好罷?怎麼就起來了呢?”

第一百十三章 偷聽第一百八十五章 迎客(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章老夫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十八章 不守婦道?第一百十二章 小七娘的節操第一百六十章 琵琶恨第一百零四章 得寸進千仞第七十八章 虞姬豔裝第一百零七章 老夫老妻(中)第一百零五章 荏苒了的時光第二百二十五章 背水之戰(中)第九十八章 陸含冰(下)第五十五章 迎客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馬第二百十三章 芳菲郡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像舊事第七十一章 被子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翁婿的首次見面第三十七章 遊燦北上第九十一章 重見故人第二章 卓家來信第十五章 白家郎子第二百零六章 誰算計誰第八十七章 打發第六十四章 花會前夕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五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的花園第一百五十九章 所謂惡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七十九章 阿杏威武第一百十九章 母女爭執第一百六十六章 尷尬的婚事第二百十四章 惟太息兮長悲哀第九十七章 母子第二百零七章 曲江攤牌第八十五章 作死的唐澄第一百零七章 寧順忠第二百零四章 鍾氏第一百八十五章 迎客(下)第五十一章 再遇世子第二百十六章 易氏第五十一章 早飯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大普奔第十一章 重見不須驚第二十六章 晉王小郡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雍城侯的危機第四十一章 替罪羊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鵝第六十七章 同船第四十六章 母親的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故敵第二十四章 淳于十三第五十四章 安排第二百零六章 倒計時(下)第一百七十章 爲父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二百零一章 體諒第七十五章 曼徊山莊第一百零七章 老夫老妻(中)第二十四章 淳于十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何阻止挑撥離間第九十五章 父母憂心第六十一章 三夫人第十七章 盤問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一百二十章 長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一百四十八章 你堂姐就是我堂姐!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二十九章 內情第一百五十章 爲難處第八十一章 戲謔第十七章 盤問第一百八十五章 發現第二十四章 大總管之位第六十四章 花會前夕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妃第十六章 古盼兒第三十章 伍家娘子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二章 姑嫂相謔第二十九章 時雅風第一百零三章 姑嫂第八十五章 玉面桃花第七十七章 倘若第四十五章 紀陽長公主第三十八章 獵隼驚魂第一百六十九章 可憐的父親第二百三十三章 口才第四十二章 長輩之心第一百十四章 傳話第二十六章 分別第五十二章 謝盈脈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七十三章 夏氏第六十章 罅隙第二十三章 名額
第一百十三章 偷聽第一百八十五章 迎客(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章老夫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十八章 不守婦道?第一百十二章 小七娘的節操第一百六十章 琵琶恨第一百零四章 得寸進千仞第七十八章 虞姬豔裝第一百零七章 老夫老妻(中)第一百零五章 荏苒了的時光第二百二十五章 背水之戰(中)第九十八章 陸含冰(下)第五十五章 迎客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馬第二百十三章 芳菲郡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像舊事第七十一章 被子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翁婿的首次見面第三十七章 遊燦北上第九十一章 重見故人第二章 卓家來信第十五章 白家郎子第二百零六章 誰算計誰第八十七章 打發第六十四章 花會前夕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五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的花園第一百五十九章 所謂惡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七十九章 阿杏威武第一百十九章 母女爭執第一百六十六章 尷尬的婚事第二百十四章 惟太息兮長悲哀第九十七章 母子第二百零七章 曲江攤牌第八十五章 作死的唐澄第一百零七章 寧順忠第二百零四章 鍾氏第一百八十五章 迎客(下)第五十一章 再遇世子第二百十六章 易氏第五十一章 早飯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大普奔第十一章 重見不須驚第二十六章 晉王小郡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雍城侯的危機第四十一章 替罪羊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鵝第六十七章 同船第四十六章 母親的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故敵第二十四章 淳于十三第五十四章 安排第二百零六章 倒計時(下)第一百七十章 爲父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二百零一章 體諒第七十五章 曼徊山莊第一百零七章 老夫老妻(中)第二十四章 淳于十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何阻止挑撥離間第九十五章 父母憂心第六十一章 三夫人第十七章 盤問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一百二十章 長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一百四十八章 你堂姐就是我堂姐!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二十九章 內情第一百五十章 爲難處第八十一章 戲謔第十七章 盤問第一百八十五章 發現第二十四章 大總管之位第六十四章 花會前夕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妃第十六章 古盼兒第三十章 伍家娘子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二章 姑嫂相謔第二十九章 時雅風第一百零三章 姑嫂第八十五章 玉面桃花第七十七章 倘若第四十五章 紀陽長公主第三十八章 獵隼驚魂第一百六十九章 可憐的父親第二百三十三章 口才第四十二章 長輩之心第一百十四章 傳話第二十六章 分別第五十二章 謝盈脈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七十三章 夏氏第六十章 罅隙第二十三章 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