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章 母女爭執

既然要進宮,那自然不能繼續留在別院了,卓昭節到別院是過來讀書的,只帶了幾件家常換洗的衣物,要入宮覲見,自然要回侯府找家中幾位誥命幫着參詳那日的裝束,除此之外,入宮時的禮儀,宮中大致路徑,再加上皇家的喜好忌諱,都須提前知曉。

太子生辰就是兩日後了,辰光緊得不能再緊,敏平侯雖然每日入宮,但那都是前朝,後宮反倒不如沈氏清楚,再說他也沒那個功夫來教導孫女,所以打發了卓昭節離開後不久,就使卓香追上她,讓她回府去向沈氏、周氏請教。

茲事體大,卓昭節不及收拾別院這邊的東西,匆匆帶了幾件貼身之物,抱上小獅貓就上了車,回到侯府,先到沈氏跟前拜見,順便告訴她進宮的時候,沈氏還是慈眉善目的模樣,和藹道:“方纔卓頁過來已經說過這事情了,我正好叮囑叮囑你。”

就柔聲細語的提了禮儀、規矩、忌諱等等,對她的話,卓昭節到底不敢全信,但還是耐心的記了下來,等沈氏說完,放她回四房去見遊氏,遊氏知曉後,果然也是不肯信沈氏的,道:“你大伯母是周太妃的侄女,她沒出閣前就常被周太妃召進宮裡去玩的,比你繼祖母對宮闈還要熟悉,有她給你參謀最是穩妥,你繼祖母叮囑的話聽聽就算了。”

因爲估計這時候大夫人正忙着,再說進宮也是後日的事情,遊氏先不忙請大夫人,先問起了女兒到別院後的經歷,卓昭節委屈的道:“祖父嚴厲得緊,那文先生苛刻又不通情理,日子難過極了,我瞧祖父和那文先生,喜歡沈郎更甚於我和八哥,實在心中不忿。”

遊氏聽了這話,眉宇之間也浮現出一絲不快,但在女兒跟前還是輕斥道:“文先生是你祖父特別請的人,不可不尊重他的,你祖父爲人最是喜歡勤奮用心的晚輩,想是你們兩個刻苦努力不如沈家郎君的緣故?”

“我又不要考狀元,那樣刻苦做什麼?”卓昭節撒嬌道,“母親,你想個法子叫我留下來,不要再去別院那邊了,好麼?”

“這法子不太好想。”遊氏看女兒對別院那邊畏懼如虎的模樣,心中憐惜,但也不知道敏平侯的意思,卻不敢打這個包票,柔聲道,“我試試看罷……咦,你這哪裡來的獅貓?”

卓昭節今日穿的也是垂胡袖的交領紺青聯珠團窠鸞紋上襦,因爲獅貓如今還小,又極可愛,她剛纔下馬車時順手把它塞進了袖子裡,倒也不覺得很沉重,這會坐在遊氏身邊和遊氏說話,袖子堆在了案上,小獅貓在裡頭爬來爬去,就冒出了頭,被遊氏看見了。

因爲敏平侯那邊已經透出了口風,卓昭節這會倒不怕直言,只是到底還有些害羞,就道:“旁人送的。”

遊氏皺了下眉,正要說什麼,外頭一個使女卻進了來,道:“夫人,門上來了消息,道是遊家諸位郎君還要過幾日才能到。”

“怎麼會這麼慢?”卓昭節被這使女提醒,想起來之前林鶴望受傷的事情,驚訝的問道。

遊氏瞥她一眼,對那使女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罷。”

等那使女走了,遊氏一時間也忘記提獅貓的事情,只嘆了口氣道:“船在路上的時候沿途一路訪着名醫過來的,能不慢嗎?”

“不是說衝着長安的太醫來的?”卓昭節狐疑的問,“既然如此,怎麼還要耽擱?”

“如今林家是什麼法子都要用出來了,甚至是逢山燒香遇廟磕頭。”遊氏蹙緊了眉,“所以路上但凡聽說附近有名醫,總要去問問,惟恐旁人家裡就有個祖傳的法子能盡去了痕跡會錯過,唉,也不知道到了長安怎麼個收場法?”

卓昭節因爲林家家世不過那麼一回事,覺得他們再不甘心也鬧不大的,總不能給遊煊臉上也來一下吧?就勸說道:“母親不必憂心,若是當真路上能夠治好豈不是最好嗎?這樣三表姐與白家的婚事也不必受波折了。”

“難說得緊。”遊氏搖頭,道,“你見過蘇家小八娘罷?她頭上磕的那麼一塊,也只能做個紋飾掩蓋呢,當年蘇家爲了她可不是訪遍太醫,甚至長樂公主還打發人往河南、隴右詢問過幾位告老的太醫,到底也只能掩飾不能去除。”

卓昭節忽然想起卓昭瓊又有身孕的事情,就把林鶴望先撇到一邊,道:“我之前被祖父帶去別院時,卓頁說過五姐有了身子?如今怎麼樣了?”

提到長女,遊氏面上纔有些笑色,道:“她啊,之前太好強,吃了個虧,被我說了好久,自己心裡也難受,這一回呢,倒是怕得過了頭,這幾日倒纔好了起來。”

“我之前還想着去探探五姐,不想被祖父看着脫不得身。”

“等你從宮裡回了來罷。”遊氏皺眉,先把人都打發出去,這才細細盤問,“怎麼會忽然要帶你進宮裡去?”

卓昭節面上一紅,欲言又止,只是摸着小獅貓不語。

遊氏心頭一驚,道:“雍城侯世子?”

見女兒面色更紅,卻未反駁,遊氏哪裡還不清楚?她臉色沉了一沉,半晌才含怒道:“你好大的膽子!”

卓昭節正要解釋,遊氏已經氣得一拍長案,厲聲道:“說也不與長輩說一聲!不聲不響的倒是把終身給定了!你……你想氣死我與你父親麼!”

“……”卓昭節咬着脣,低聲道,“可我實在不想嫁給阮表哥。”

遊氏氣得手微微發抖,冷冷的道:“你不喜歡適之,咱們逼你一定要嫁給他了嗎?也不過是叫你與他走近些看看罷了,有給你備了嫁妝叫你明兒個就出閣嗎?你說!”

卓昭節撫着獅貓的手頓住,低聲道:“沒有。”

“既然如此,你私定什麼終身?”遊氏目中噴火,恨不得動上手,到底顧忌着外頭的下人,她努力壓低了嗓子,冷笑着道,“你要是定個可靠的,像你大姑父,我也不說什麼了!章程我給你補上……可你選的那一個,你……我……你這個不聽話的!我怕你傷心難過,再怎麼心急,話都是兜着圈子的說……慢慢的哄,你倒是好,你是惟恐氣不死我與你們父親嗎?!”

這話說的卓昭節又驚又怕,道:“母親,我沒有這樣的意思!”

“那你說這個召見是怎麼回事?!”遊氏探手一把按住她的肩,咬牙切齒的問,“你給我說清楚!”

卓昭節從來沒見過母親這樣憤怒,咬着脣小聲道:“之前……之前九郎和我提過,道是花會過了就請紀陽長公主入宮求賜婚的旨意,我……我答應了!”

“是什麼時候?”遊氏氣極,反而冷靜下來,鬆開了手,甚至還有閒心替她理了理衣襟。

卓昭節怯生生的道:“就是……春宴那會。”

饒是遊氏早就知道這小女兒被寧搖碧迷住了心竅,怎麼勸都不聽,此刻也不禁一陣暈眩,她顫抖着聲音問:“你回來一個字都沒透露?瞞得這樣緊?你好本事!真的好本事!”

卓昭節捏緊了袖角,垂着頭不敢說話。

“我……你……你外祖母是怎麼教導你禮儀廉恥的?!”遊氏扣住她手腕,切齒道,“你給我說!快說!”

卓昭節感覺到她指甲掐進自己臂內,卻不敢叫疼,囁喏着道:“我……外祖母……自然教導過……我……我也是……也是怕父親與母親知道了不喜……我……”

遊氏氣得擡手給了她一個耳光,低喝道:“你既然知道我們會不喜,你還要答應他?!”

雖然怒極,遊氏到底捨不得下重手,這一下不過是做樣子,卓昭節不覺得疼,然而頭一次受這樣的掌摑,又是羞愧又是惶恐,哽咽起來,道:“我不想嫁給旁的人!”

“…………”這話說得遊氏半晌都不能作聲,很久之後,她才啞聲道,“既然紀陽長公主已經開口,皇后也着你進宮,如今說什麼也沒用了……但望……你將來不會後悔!”

卓昭節哽咽着道:“爲什麼所有的人都這麼說?九郎名聲是紈絝,可也不是一無是處,怎的你們都覺得我若是和他在一起了必然沒有好下場?九郎待旁人如何我不是很清楚,但對我實在是很好很好的,再說我和他在一起也高興,母親嫌他紈絝,可他固然有驕橫霸道的地方,在女色上可有什麼牽扯?說起來高門大戶珍愛出來的郎君娘子誰沒幾分脾氣,他還年少,霸道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分得清裡外不就成了嗎?”

遊氏怔了一怔,似乎明白了什麼,沉聲道:“你看中寧搖碧……是因爲他在女色上……從不沾染?”

“我先前在秣陵的時候沒有多想過這些。”卓昭節咬着脣道,“後來到了長安後,我才聽說紀陽長公主在旁的地方都縱容着他,惟獨這一點看得緊……我聽說,就是八哥,母親也給了使女伺候的?”

“寧搖碧和你八哥不一樣!”遊氏眼神一冷,冷笑着道,“你以爲長公主爲什麼要這麼做?已故的雍城侯夫人與祈國公夫人有仇怨,他身邊的那個蘇史那更是祈國公夫人的殺父仇人!他從小到大,自祈國公夫人以下,國公府的這班親戚也不知道對他下過多少次手,若非長公主護着、蘇史那惦記着舊主之恩不肯離開,甘心守在侯府里居個下人,他早就死了無數次了!這還是長公主肯偏心庇護他——長公主是怕他在牀榻之際着了暗手,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又怕雍城侯就這麼一個兒子,小小年紀沉迷起女色,一來被帶壞,二來弄虧了身子!如今寧搖碧也有十六歲了,雍城侯府的人丁如此單薄,你以爲長公主還會繼續禁止他近女色?!”

卓昭節抿了抿嘴角,低聲道:“如今長公主不禁止,但我也自然要看好了他的。”

“你好看他?”遊氏輕蔑的笑了,“如今這兒只有咱們母女兩個,我也不怕和你說句私己話兒了,這天下的女子,有誰願意和旁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哪怕那人只是一個生死操於自己之手的侍妾、甚至連名份也沒有的婢女?”

她看着女兒,眼中又是悲哀又是擔憂,“可這天下的男子,又有幾個不想着倚紅偎翠、左攬右抱?!然而自來男尊女卑,男子多納妾蓄婢,旁人不過一笑了之,道一句風流,女子……嘿!多言幾句那就是嫉妒!若只是背個嫉婦的名聲,這世上的女子也不至於如此束手束腳!到底誰也不是傻的,可你管着攔着……最後傷了的,還不是夫妻之情嗎?”

遊氏說到末句,語氣裡已有嗚咽之意,“你道我很喜歡那個汪氏嗎?很高興把卓知安那個小東西養在身邊天天看見他嗎?我又不是你們大伯母,她只有你們大姐一個親生骨肉,早早就出了閣,常年隨夫婿外放不在長安,膝下空虛寂寞,所以願意將庶子、庶女當成親生的來養,我兒女各成雙,孫兒都有了,還會稀罕庶子?當初你繼祖母開口逼着我把那小東西養在了身邊,不就是爲了叫我天天看見他,好想起來……想起來當初你父親帶着汪氏回來、要給她個名份的樣子?”

卓昭節一個字也不敢說。

遊氏轉過頭去擦了淚,過了片刻才轉過頭,疲憊的道:“不要指望去管住哪一個男子,除非他自己願意,否則你越管,心離得越快,七娘,你年紀太小,太天真了!”

第一百零三章 姑嫂第十五章 各自癡第二百三十六章 又遇明吉第九十五章 世子的想象力第六十九章 胭脂樓倒暈檀心第七十章 世子是好人第七十二章 陰謀!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鵝第四十章 悲劇的兩人第七十九章 死地生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七十四章 二喬(下)第二十章 蘇語嫣第一百零八章 老夫老妻(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宴終第七十六章 留宿(藍藍生日快樂!)第一百二十五章 寧朗清第八章 悲劇的敬茶第一百九十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卓昭姝的婚事第八十四章 人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妃第一百七十五章 生辰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丹古很好客第一百十一章 紈絝的拿手戲(下)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二百十八章 敬茶(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遊煥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玉娘再到第七十七章 陳珞珈第十五章 各自癡第八十四章 人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到曲江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九十四章 考覈第四十四章 晉王第一百十章 住下第二十二章 月光白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第三十九章 新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戰(上)第十七章 鳳凰花樹第四十四章 晉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二女還家去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慕空蟬(上)第四十四章 薑是老的辣第五十七章 兄長永遠是對的……第八十七章 太子妃的手段(下)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二百三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一百十九章 母女爭執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能領受的心意第八十七章 白家宴第十一章 江十七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一百八十章 壽宴、招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疑驚濤第一百四十九章 兩位舅舅第四十二章 白子華之鑑(下)第四十九章 侍疾第六十二章 話當年第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百十七章 祖孫第十八章 禮單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聰明和二聰明第六十五章 姐妹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爲父第一百十三章 過手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之後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二百零六章 倒計時(下)第四十三章 眼界第二百二十八章 時兮墨第一百七十八章 遊煥第一百九十章 遊家噩耗第一百五十八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好的堂妹第二百二十六章 背水之戰(下)第一百九十章 風波藏第一百六十章 皇家第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綠姬第二百十八章 敬茶(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一百零三章 誰下的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心驚第一百十五章 苦澀的心第一百八十章 壽宴、招降第一百十五章 苦澀的心第一百零七章 筆墨相傷第八十六章 太子妃的手段(上)第六十五章 開路第七章 遊二娘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曾經恩怨難是非第八十四章 人情
第一百零三章 姑嫂第十五章 各自癡第二百三十六章 又遇明吉第九十五章 世子的想象力第六十九章 胭脂樓倒暈檀心第七十章 世子是好人第七十二章 陰謀!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鵝第四十章 悲劇的兩人第七十九章 死地生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七十四章 二喬(下)第二十章 蘇語嫣第一百零八章 老夫老妻(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宴終第七十六章 留宿(藍藍生日快樂!)第一百二十五章 寧朗清第八章 悲劇的敬茶第一百九十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卓昭姝的婚事第八十四章 人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子妃第一百七十五章 生辰宴第一百三十八章 丹古很好客第一百十一章 紈絝的拿手戲(下)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二百十八章 敬茶(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遊煥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第一百二十一章 玉娘再到第七十七章 陳珞珈第十五章 各自癡第八十四章 人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到曲江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九十四章 考覈第四十四章 晉王第一百十章 住下第二十二章 月光白第一百九十六章 帝后第三十九章 新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戰(上)第十七章 鳳凰花樹第四十四章 晉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二女還家去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慕空蟬(上)第四十四章 薑是老的辣第五十七章 兄長永遠是對的……第八十七章 太子妃的手段(下)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二百三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一百十九章 母女爭執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能領受的心意第八十七章 白家宴第十一章 江十七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一百八十章 壽宴、招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疑驚濤第一百四十九章 兩位舅舅第四十二章 白子華之鑑(下)第四十九章 侍疾第六十二章 話當年第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百十七章 祖孫第十八章 禮單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聰明和二聰明第六十五章 姐妹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爲父第一百十三章 過手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之後第六十二章 琵琶第二百零六章 倒計時(下)第四十三章 眼界第二百二十八章 時兮墨第一百七十八章 遊煥第一百九十章 遊家噩耗第一百五十八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四十七章 好的堂妹第二百二十六章 背水之戰(下)第一百九十章 風波藏第一百六十章 皇家第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綠姬第二百十八章 敬茶(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一百零三章 誰下的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心驚第一百十五章 苦澀的心第一百八十章 壽宴、招降第一百十五章 苦澀的心第一百零七章 筆墨相傷第八十六章 太子妃的手段(上)第六十五章 開路第七章 遊二娘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曾經恩怨難是非第八十四章 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