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遠航(十)

奉天殿上此時如果坐着的是景帝,大致就不會堅持下去了,因爲他的性子並不擅於跟朝廷大佬直接對扛,就算不放棄自己的目標,他也會通過賄賂朝臣之類的桌下交易、暗示,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但英宗卻就不是這樣的風格,他信重王振就是信重得二十萬大軍都玩沒了,誰來勸都沒用,這自然不是說他對,而是說性格如此;他覺得石亨隨便出入宮禁觸摸到了底線,他就敢直接要求石亨以後無通傳不得入。

所以當於謙和王翱開始連他一起噴時,英宗也怒了,冷笑道:“朕看着,現時這都察院,似乎也不足以整肅朝綱,不若恢復祖制如何?‘掛書牛角田頭讀,且喜農夫也識丁’當能整肅吏治啊!太祖年間,這吏治卻是遠比現時好得多!便如諸卿所言,立憲是爲國本,自然也得多推敲爲上,便恢復祖制試試看,有何不可!”

一時之間,奉天殿就靜了下來。

祖制?祖制是會死人的啊……不,嚴格地說,應該是官員之中會出現大量死人,一般百姓倒是不見得有什麼事。太祖年間,也就是英宗說的“掛書牛角田頭讀,且喜農夫也識丁”可是允許百姓扭送貪官上京的,嚴格規定“雖無文引,關津也要及時放行,毋得阻擋。”並且是“其首領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有個叫陳壽六的就真幹過這等事;然後貪污六十兩,殺頭不說。還要剝皮實草——在各府州縣及衛所衙門左首供祭祀的土地廟舉行,貪官被押至土地廟梟首掛在旗杆上示衆,再剝下屍身的皮塞上稻草。擺在公座之右以警戒後任。因而當時土地廟得名爲“皮場廟”。

這年頭,只怕整個大明,也就於大司馬毫不在意吧?整個大明,六十兩的標準,大體所有官員除了于謙,全都可以剝皮實草……

于謙又不是二愣子,不會因爲自己不貪。就開噴說:剝皮實草誰怕誰!搞就來搞吧!

所以于謙聽着這時只說了一句:“臣問心無愧。”然後就退下了,他只能代表自己,證明自己。至於同僚,於大司馬又沒瞎沒聾,哪裡會不知道?天下當官當到他這樣,還要喝劣茶的。也就蠍子拉屎獨一份了。

“嗯。於廷益,朕是信得過你的。”英宗坐在龍椅上,環視羣臣,卻是微笑着問道,“還有誰?若是衆卿都如於廷益一般,敢說出一句問心無愧,朕便派廠衛下去,釐清諸位田產物業。公諸於衆嘛。如晉當時曾與朕說過,但凡官員財產來源不清白者。必爲貪污無疑,朕覺是理,也不用他人舉報,只教卿等能說明這財物自何處來,便不算貪污,如何?就按這一條,京師的朝臣先行作個表率……”

說到此處,英宗就沒再往下說,因爲他是皇帝,自小被當太子養的皇帝,他知道到哪個點就該停下來,看着王翱默然無語退下了;陳循也沉默在退回朝班之列;後面一個個剛纔跳得歡快,吼得青筋勃起的御史也退下了,英宗也就沒有接着逼迫下去,笑了笑道:“卿等以爲,廣東左布政使上的摺子,當如何處置爲宜?”

這時于謙、陳循、王翱等人就都不出聲了,後面那些御史自然看着大佬不出頭,皇帝又要搬出祖制,便也都是望向自己腳尖;王佐那些丁一的黨羽,一時倒也沒有什麼腹稿,並且他們也知道自己份量不夠,一出來說個辦法,等於樹個靶子給別人打,反倒給丁一添堵,所以也就沒出聲。

倒是楊善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走出來,奏道:“臣以爲,此事由運輸處起,不如着運輸處首領官自辯……”這就整個性質不同了,跟要丁一自辯的概念全然是不同,就是壞了也不過是運輸處的首領官的問題。

英宗當即拍板:“朕允了,自辯狀子交至忠國公處,若運輸處有錯,由忠國公酌情處置;若布政使司有錯,則由忠國公會同提刑按察司一併依律審理,四品以下官員,自行處置便好,內閣擬一下旨意……”然後就衝着身邊太監示意,可以喊退朝了。

這時王翱恨恨盯了楊善一眼,卻就再次衝出來:“臣有本稟奏!”

如果這是皇帝所謂乾綱獨斷的話,王翱等人倒也就罷了,挾着方纔之威,英宗說什麼都好,朝廷大佬們都是願意認一回栽的。但楊善跳出來起這個頭,那麼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態度,明確表示他站在丁一隊列的態度,與這些彈劾丁一的朝廷大佬對峙的態度。

楊善都表達出這樣的態度,那吏部的天官,自然也就不必要爲他藏着掖着了,王翱當即就奏道:“吏部接着忠國公所呈上來的信函,卻是說極西之處的大秦派來使者求援,這從漢時就與我華夏有過接洽的古國,也被狄夷所侵,危在旦夕……忠國公認爲若是不理會這事,已是山河飄搖的大秦,尚能遣使來求援;據說水師遠遠強過大秦的奧斯曼國,東來只怕是遲早之禍!不若出兵西征,若是力所能及,便扶援大秦也無不可;力不能及,至少觀察奧斯曼國的軍兵戰力,大明也好有個計較……”

英宗皺了皺眉頭道:“這事怎麼會遞到吏部去?”他自然早就收着丁一的奏摺,只不過按着丁一所請,等着下面部院來提出罷了,不過做戲做全套,英宗這大忽悠演起來,就跟他真不知道這回事似的。

“忠國公是因西征軍缺乏官員爲由,致信來向臣問計,臣愚鈍,以爲忠國公所提幾位,皆是老成謀國的干城……”接着英宗自然問他是誰,王翱也很配合地把丁一點了名的太常寺卿許彬、光祿寺卿楊善、吏部老天官王直都報了出來。

看着王翱爆料,于謙知道自己也得配合了。於是也上前奏道:“如晉也有行文到兵部,說是那奧斯曼人據說比韃子更爲兇殘,更鑄有三百四十擔的大炮。一發炮彈一千五百斤上下,以四海大都督府現時僅有一支陸戰旅,恐是去到連自保都不及,所以想從團營、邊鎮徵召志願兵馬,號爲志願軍……據說奧斯曼此夷已滅國數十,大有蒙元初年之勢……臣以爲,若事確實。或是應當派員前去,畢竟如此可怖的火炮,一旦真的東來。大明毫不知曉,只恐不是善計!”他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加了一句,“如晉是知兵的。且向來無妄言之事。”

于謙好權好名剛愎自用是有的。但說到清廉和爲國事操勞這兩點,卻是誰也抹不去,當看着丁一說奧斯曼滅數十國,他就認真地推敲起來,現時能給丁一多少兵馬了,因爲丁一說得很清楚,力不能及,就當觀察員。看看這奧斯曼到底有多強,也沒有去了就一定要打。但就是這話。才讓于謙重視,因爲丁一,戰無不勝。一個戰無不勝的人,一個屢屢以弱勝強,以多勝少的人,都說出這樣的話,這事只怕真的不是胡亂來瞎說的。所以儘管他頭前說“若事確實”,最後他還是加了後面一句,表明立場。

英宗聽着,卻就點了點頭道:“朕知道了,交付部議吧。”

廣州府裡丁一卻是無法知道朝廷這邊的景況,而着實他也無法去理會京師的大佬要怎麼搞了,因爲他這邊跟着揭稽已經開始撕破面皮了,隨着年後大明第一師第三旅開始以連爲單位,向廣東各州府派駐;而朱永又帶着他在廣西使熟了的人武部官吏過來廣東,開始下到府縣去做民兵工作;梧州工場也派出隊伍在雲浮和英德開設工場時,揭稽覺得,整個廣東都亂了套。

因爲雲浮和英德都有着儲量很好的硫鐵礦,硫鐵礦的入手對於丁一這個實質的藩鎮集團來說,意義是很重大的,因爲這意味着丁某人可以不用山長水遠去弄綠礬了。硫鐵礦在空氣中鍛燒,就能得到二氧化硫和氧化鐵,二氧化硫接着和氧氣再反應,就是三氧化硫,和水再反應,就是硫酸了。

至於氧氣,梧州工場已經找到數種辦法制取了,有用水銀的辦法,也就是密閉容器中加熱水銀,來得到了紅色的氧化汞,通過氧化汞加熱分解可以得到氧氣,這種辦法現在已被梧州工場淘汰,因爲取得的氧氣不純,據李匠頭那邊反映,吸着那氧氣的小動物,很快就死了,丁一推了一下化學公式,應該是裡面混有汞蒸氣;隨着緬甸的軟錳礦開採成功之後,不論是通過熔融或是加酸歧化,都可以得到高錳酸鉀,而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就能得到氧氣。

也就是說雲浮和英德的工場正常轉作之後,從兩廣和雲遠,丁一就可以不用擔心被掐斷綠礬的問題。

但對揭稽來說,就是足以讓這位左布政使發狂的事了,正如他在公事房裡衝着幕僚嘶吼一般:“如此下來,百姓不事勞作,盡數去工場做工,糧食誰來耕作?丁容城是要壞國本的!不行,老夫要上摺子參他!”

而更加嚴重的,是人武工作的開展,這讓下面的知府、知縣紛紛派員上來訴苦:“說什麼因爲官紳不用納糧,才使得百姓貧苦,真真豈有此理!丁容城也是士林中人,爲何如此喪心病狂!這是要動搖國本的!”

因爲要發展天地會、忠義社的成員,文宣就要開展,訴苦大會就得弄,要不知道怎麼能有羣衆基礎?【要說大明怎麼被李自成弄垮的?說到底不就是羣衆基礎不行麼?明軍是代表着地主階層,也就是爲地主階層看家護院,招一些窮人來當兵,一打仗,就跑路了,招一個跑兩個,越打兵越少;李自成那邊號稱闖王來了不納糧,開倉給窮人,再招窮人來打仗,死了一個來兩個,越打越多啊,這玩意怎麼耗得過?此時百姓的壓力還沒那麼大,當然就還好,到了明末土地兼併更嚴重了,這大明朝不改制,這麼一路下去,這樁禍,終歸是誰也躲不過吧。】

倒是他幕僚還算冷靜,勸他說道:“東翁,這等事,丁容城在廣西也做過的,後來被彈劾過,才作罷。不過那時是景泰年……”言下之意,就是那時景帝還聽得進去,現時這幕僚卻不覺得英宗會因此來辦丁一。

不要說奪門,就是貓兒莊十萬鐵騎之中救得天子出困,如今英宗復位,這幕僚覺得怎麼也會關照一下丁一的,單是揭稽的彈劾,只怕動不丁一分毫。只是揭稽聽着冷笑道:“天子便保得了他?你還是太淺薄了!他是要與天下爲敵!”(……)

ps:本書首發是2014年1月1日,不知不覺一年了,這幾天都忍着牙痛,鼓着勁碼,希望能在一週年來個大爆發,好答謝各位看官。

第74章 翻雲覆雨(五)第40章 教看風雲手(一)第5章 奪門(三)丁一的奮鬥五第8章 轉進(三)第101章 只待東風(五)第16章 洗劍血成川(五)第6章 歐洲(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三)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一)第7章 猙獰(五)第7章 風蕭蕭(二十)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4章 新君(十一)第3章 爪哇(十六)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1章 伴君如虎(八)第43章 教看風雲手(四)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8章 決鬥(十七)第8章 決鬥(二十二)第6章 傷別離(二)第8章 決鬥(十四)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四)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六)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3章 立儲(一)第40章 教看風雲手(一)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5章 君臨(十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二)第1章 督廣西(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八)第4章 新君(十一)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二)第7章 猙獰(九)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2章 篳路藍縷(五)第5章 奪門(十一)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9章 風*流*眼(一)第3章 飛地(十八)第75章 閒遊獨木橋(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三)第58章 工欲善其事(八)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5章 奪門(十二)第103章 只待東風(七)第58章 工欲善其事(八)第36章 尺土是漢天(三)第3章 爪哇(七)第2章 絕戶計(十二)第1章 督廣西(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九)第5章 君臨(五)第5章 奪門(八)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6章 歐洲(十七)第49章 教看風雲手(十)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4章 出印度洋(四)第111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三)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1章 督廣西(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一)丁一的奮鬥十九第8章 決鬥(八)第2章 篳路藍縷(四)第1章 舊部(三)第82章 雄雞一唱(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九)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5章 忠義無雙(八)第49章 教看風雲手(十)第25章 視死忽如歸(三)第23章 江山萬里煙(十三)第8章 轉進(六)第6章 歐洲(四)第3章 永鎮廣西(六)第73章 把吳鉤看了(六)第1章 督廣西(十六)第60章 工欲善其事(十)第6章 會師(二)
第74章 翻雲覆雨(五)第40章 教看風雲手(一)第5章 奪門(三)丁一的奮鬥五第8章 轉進(三)第101章 只待東風(五)第16章 洗劍血成川(五)第6章 歐洲(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三)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一)第7章 猙獰(五)第7章 風蕭蕭(二十)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4章 新君(十一)第3章 爪哇(十六)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1章 伴君如虎(八)第43章 教看風雲手(四)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8章 決鬥(十七)第8章 決鬥(二十二)第6章 傷別離(二)第8章 決鬥(十四)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四)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六)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3章 立儲(一)第40章 教看風雲手(一)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5章 君臨(十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二)第1章 督廣西(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八)第4章 新君(十一)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二)第7章 猙獰(九)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2章 篳路藍縷(五)第5章 奪門(十一)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9章 風*流*眼(一)第3章 飛地(十八)第75章 閒遊獨木橋(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三)第58章 工欲善其事(八)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5章 奪門(十二)第103章 只待東風(七)第58章 工欲善其事(八)第36章 尺土是漢天(三)第3章 爪哇(七)第2章 絕戶計(十二)第1章 督廣西(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九)第5章 君臨(五)第5章 奪門(八)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6章 歐洲(十七)第49章 教看風雲手(十)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4章 出印度洋(四)第111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三)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1章 督廣西(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一)丁一的奮鬥十九第8章 決鬥(八)第2章 篳路藍縷(四)第1章 舊部(三)第82章 雄雞一唱(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九)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5章 忠義無雙(八)第49章 教看風雲手(十)第25章 視死忽如歸(三)第23章 江山萬里煙(十三)第8章 轉進(六)第6章 歐洲(四)第3章 永鎮廣西(六)第73章 把吳鉤看了(六)第1章 督廣西(十六)第60章 工欲善其事(十)第6章 會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