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絕戶計(一)

“王振在時,哀家記得如晉和宮裡一個小孩子,頗有點交情嘛。”丁一以爲做得隱蔽的關係,對於孫太后來說,這紫禁城裡的事,卻是很難逃出她的掌握,或者她不知道懷恩在景帝登位之後,仍然和丁一暗中有勾連,但至少她一下子就把懷恩以前和丁一認識這一節,挖了出來,儘管她連懷恩叫什麼都說不上,“肖強下去,不要去嚇唬那小孩,只是把如玉的消息,透露給那孩子聽,說是你怕死,不敢去告訴如晉,如此便好。”

“奴婢遵命,先前按着娘娘的方略,儘量按着如晉少爺的喜好來辦事,故之入京師時,奴婢看着如晉少爺用俸祿施粥濟民,便也湊了份子,此時去辦這樁事,卻也是合情合理,娘娘真乃女中諸葛!”肖強跪在地上,不住頌聖。

孫太后對於這種馬屁,早就免疫了,只是笑着擡了擡手道:“知道你忠心辦差了,別在這裡表功,趕緊去把事辦妥了。記住,若辦妥了,自然有賞,但要是出了差錯,哀家可不按將功折罪那一套的。”也就是說辦砸了,直接就要問責,至於杖死還是發去浣衣局之類,就要看孫太后的心情來定了。

“唯!”肖強磕了頭,匆匆便去了,雖然孫太后叫不出懷恩的名字,但肖強卻是知道的。

只不過天還沒黑,就有來報,說是于謙的兒子入宮求見,這倒讓孫太后愣了一愣,因爲於大司馬是愛惜羽毛、指望着青史流芳的人物。很少教他兒子出來,便連推舉于冕的石亨,都吃了排頭。可見於謙對這兒子管得很死,生怕他整出什麼讓自己清名不保的事。

所以于冕來求請入宮,的確是讓孫太后有着三兩息的愕然,但她很快就反應過來,點頭對那中官說道:“領進來便是,大司馬的公子,家教是極嚴的。來求入宮見哀家,必定是有事的了,依着哀家所料。只怕是大司馬略有微恙。”這就是絕代高手的風範了,對方可能出什麼招,爲什麼要用這一出,她真的一眼就看得分明。若非如此本事。她又如何能在宮中立腳,歷經數朝,還成爲明朝第一個身後有尊號的太后?

果然不出孫太后所料,于冕入得來,就是稟報于謙的哮喘又犯了,感覺不是太好,吩咐他來宮裡,求孫太后放丁一出宮。于冕誠惶誠恐地稟道:“畢竟如晉是家嚴的衣鉢弟子,有些事。家嚴原話,便是‘現時神智還算清醒,得與如晉吩咐下去,以免病重了,到時頭腦不清,話都說不清楚。’故之教小子來與如晉師弟通報一聲。”

孫太后並沒有大怒也沒有拒絕,很關切地問了于謙的病情,又教宮人取了不少御用的補品賜給於謙,然後方纔對於冕說道:“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何況是衣鉢弟子?於先生有恙,教如晉去榻前侍候,原是應有的道理,便是大司馬不教你來傳話,哀家身爲如晉的義母,聽着這事,也當吩咐如晉前去的。這樣吧,哀家也是許久沒見過如晉,今晚就留他在宮,陪哀家嘮叨嘮叨,明兒一早,便教如晉出宮去於先生榻前聽教,如此可好麼?”

沒有等於冕開口說好還是不好,孫太后卻就笑道:“便如此吧,好好回去照顧令尊,把哀家的話轉告於他。但若是大司馬夜裡愈加不適,那不論是否下了宮鑰,你自管遞牌子進來,哀家會與把守宮門的將領說明,到時哀家帶着如晉,和太醫一起去看望於先生……”…

于冕很感激地謝恩,只覺得太皇太后當真是對自己的父親極是禮遇,千恩萬謝地便出宮去了,這大約也是于謙不願他被石亨舉存的原因,事實於歷史上,于謙被平反以後,于冕也就做到了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於常人論,自然光宗耀祖——七品知縣對多少百姓來說,都是天一樣的人物,但若依着他父親是廢立皇帝、主持京師保衛戰、七年把握相權的于謙來說,那着實只能說一句,這位真的就是憨人。

當中官引領于冕出了去,邊上太監就小意說道:“娘娘,若這於公子……”他的意思,是于冕明顯是不知道情況,沒聽懂太皇太后話外的意思,要真的一會來說于謙病重,或是于謙真的病重,那這可如何是好?

孫太后卻就笑道:“狗才,豈敢妄議於先生?當年王振便想着對於先生下手,什麼下場你可看着?你以爲,這世上有什麼事,是於先生看不明白的?那卻就是你這狗才的腦子進了水。”于冕聽不懂沒關係,這話卻是說與于謙聽的,“若當真於先生病重,於家公子,大致是想不出入宮求見的。”太后很敏銳地就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不得泄漏於先生遣子入宮之事!”

“奴婢遵旨!”聽出太皇太后語氣之中的嚴厲,邊上宮人、太監連忙跪下應答。

孫太后所說的,就是明日放丁一出宮,是個底線,如果於謙還再以此爲由來說事,她不介意帶着太醫過去,大家一起撕破了臉,因爲她提到,自己是丁一的義母,丁某人是賜了姓,入了宗人府玉牒的,于謙連一夜都容不得,那就等於相權來挑戰皇權了。

很多心結,很多仇怨,往往都是在一個不經意,不足道的瞬間種下的,這一夜,已足夠讓丁一去做選擇了。因爲丁一也並不知道明日就會被放出宮,他也不知道于謙會來爲了他出頭。對他來說,遲早都是要選擇的事,以孫太后對丁一的瞭解,特別是散發了丁如玉的消息之後,丁一會更傾向馬上做出選擇,而不是再看看。

一夜,孫太后認爲就足夠了。

“看來於節庵對丁容城很是器重。”石亨頗有些酸意地對楊善這麼抱怨着,“某還以爲於節庵不近人情,如今看來,也是看臉!遇着丁容城,他倒就熱切地拿起先生身份來爲其遮風擋雨了!”想想自己舉薦于冕,都讓于謙噴到受不了翻臉,石亨就愈更地心中不爽了。

楊善撫着鬍鬚,和在丁一面前如同老頑童的行徑是全然不同,雖詼諧,但卻自有一番氣度:“侯爺,別說於節庵了,若是老夫有着丁容城這麼一個親傳弟子,老夫也願押上身家性命,去替他分擔這份風雨!侯爺,若丁容城是你弟子,你便無動於衷麼?”

石亨在楊善面前倒也誠實,一拍案几,豪笑道:“思公所言極是,若是有這樣弟子,某便是鼓擂點兵升帳也做得出的!”那就是說,發兵直接去把丁一搶出來他都敢做了,“能戰,能練兵,能統兵,能生財經濟,得丁容城,勝得十萬虎賁!”

聽着他的話,楊善嘆了一聲道,“若是如此,侯爺只怕還是早做準備吧,丁容城一出得宮來,只怕就用着兵了,丁總鎮出關三日了,到此時還不見報捷文書前來,也不見信使來……丁總鎮說是丁容城的妹子,實是義妹,她對丁容城那番心意,瞎子都看得出來啊……”…

“對了,思公,話說原本丁總鎮被娘娘召入宮中住了三五日,某看着,怎麼也有些爲質的感覺,怎的關外信使一來,卻就教丁總鎮出宮,更爲出奇的是出宮之後,點了親兵便出關去了,這信使,到底是爲何事而來?”石亨知道楊善在宮中也有自己的門路,數朝元老,混得再不好也有許多香火情分,何況楊善這人極能交際的。

楊善飲了茶,只對石亨說:“侯爺不如去問問曹某?”他指的是太監曹吉祥,也是參與立憲秘議的人員,和石亨一同掌管着團營。楊善的意思,是說問宮中事,應該去找曹吉祥纔對,怎麼會去問到他頭上?不論他有沒有消息,楊善都不打算來當這樣的二道販子。

除非他覺得有必要泄露出宮中的事務,不然的話,他更願意撇清干係。

“某孟浪了,思公莫怪。”石亨也聽得出楊善的不滿,他素來知道楊善的本事,所以連忙道歉,而後方纔說,“安西都督府於兀良哈,正是兵強馬壯,丁總鎮御下極嚴,以致前方朝廷派出將官都不能號令;牧民又仰慕丁容城和丁總鎮,稱之爲阿傍羅剎和結縛羅叉私……”

到底是什麼的事,才值得丁如玉一出宮,就馬上點了親兵奔馳關外去?到底又是什麼事,能讓本來隱約打算以丁如玉爲質的孫太后,不得不讓丁如玉出宮視事?這年頭通訊很不發達,就算石亨在軍中有着衆多親信耳目,要把關外的事務傳回京師,總也得有些時日的。

這便教石亨感覺摸不着頭腦:“便是韃子三五萬人去攻關外的都司,依某看,也是打不下的纔對啊!算了,今天的公文,教某速至邊關,恐有韃子犯邊,到了邊鎮,便知如何了。”要知道無論兀良哈地界,東邊的女真屬於沒開化的部落,雖然兇悍,但要聚起三五萬以上的軍力,明顯不太可能;而北邊的韃靼,名義上的大汗脫脫不花,不過是也先的傀儡,他能起五萬精兵去打仗?要是這樣,也不叫傀儡了!

。,

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8章 決鬥(十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三)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6章 歐洲(六)第3章 爪哇(十六)第4章 出印度洋(五)第1章 督廣西(二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9章 風*流*眼(十六)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5章 租界(九)第66章 工欲善其事(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六)第5章 忠義無雙(九)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26章 視死忽如歸(四)第1章 入埃及(十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六)第3章 飛地(十一)第4章 新君(十九)第30章 江山萬里煙(二十)第7章 猙獰(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1章 舊部(一)第6章 傷別離(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七)第8章 決鬥(二)第26章 江山萬里煙(十六)第3章 永鎮廣西(九)第67章 麻煩(四)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7章 辭京(一)第1章 伴君如虎(三)第113章 血腥序幕(十)第3章 爪哇(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七)第3章 心如鐵(六)第9章 風*流*眼(十九)第127章 待從頭(十)第5章 奪門(七)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80章 贏取自由身(五)第75章 把吳鉤看了(八)第3章 立儲(十三)第84章 虎脫柙(三)第23章 江山萬里煙(十三)第64章 更有強中手(九)第8章 轉進(八)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3章 心如鐵(二十)第1章 督廣西(三)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4章 萬山在握(二)第2章 遠航(十六)第79章 贏取自由身(四)第2章 絕戶計(十四)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5章 租界(九)第8章 決鬥(十二)第3章 飛地(十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1章 入埃及(十二)丁一的奮鬥二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1章 督廣西(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5章 租界(九)第118章 待從頭(一)第3章 飛地(十七)第6章 傷別離(五)第6章 傷別離(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五)第2章 定埃及(十一)丁一的奮鬥二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74章 閒遊獨木橋(四)第4章 萬山在握(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八)第2章 遠航(十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三)第6章 歐洲(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6章 傷別離(十一)第110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第5章 奪門(四)第8章 決鬥(二十一)第58章 更有強中手(三)第2章 遠航(十一)
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8章 決鬥(十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三)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6章 歐洲(六)第3章 爪哇(十六)第4章 出印度洋(五)第1章 督廣西(二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9章 風*流*眼(十六)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5章 租界(九)第66章 工欲善其事(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六)第5章 忠義無雙(九)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26章 視死忽如歸(四)第1章 入埃及(十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六)第3章 飛地(十一)第4章 新君(十九)第30章 江山萬里煙(二十)第7章 猙獰(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1章 舊部(一)第6章 傷別離(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七)第8章 決鬥(二)第26章 江山萬里煙(十六)第3章 永鎮廣西(九)第67章 麻煩(四)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7章 辭京(一)第1章 伴君如虎(三)第113章 血腥序幕(十)第3章 爪哇(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七)第3章 心如鐵(六)第9章 風*流*眼(十九)第127章 待從頭(十)第5章 奪門(七)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80章 贏取自由身(五)第75章 把吳鉤看了(八)第3章 立儲(十三)第84章 虎脫柙(三)第23章 江山萬里煙(十三)第64章 更有強中手(九)第8章 轉進(八)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3章 心如鐵(二十)第1章 督廣西(三)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4章 萬山在握(二)第2章 遠航(十六)第79章 贏取自由身(四)第2章 絕戶計(十四)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5章 租界(九)第8章 決鬥(十二)第3章 飛地(十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1章 入埃及(十二)丁一的奮鬥二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1章 督廣西(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5章 租界(九)第118章 待從頭(一)第3章 飛地(十七)第6章 傷別離(五)第6章 傷別離(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五)第2章 定埃及(十一)丁一的奮鬥二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74章 閒遊獨木橋(四)第4章 萬山在握(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八)第2章 遠航(十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三)第6章 歐洲(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6章 傷別離(十一)第110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第5章 奪門(四)第8章 決鬥(二十一)第58章 更有強中手(三)第2章 遠航(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