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鄴城暗潮

武平二年,天下局勢從表面上來看還算平穩,除了近月以來北齊對遼東用兵之外,宇文邕繼續裝孫子,陳頊照常在地圖上對着江陵和江淮流口水,而高緯坐在晉陽的某一處小宅院裡,坐視自己棋盤上的兩股勢力放對廝殺,虎視眈眈地觀察着有沒有特別鬧騰的,揪出來殺一儆百。此刻以祖珽爲首的力量還有以勳貴、豪強爲後臺的“散官”、“下野”集團,爭鬥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頗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態勢。

其實早在陛下親政,表露出銳意改革志向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北齊朝局必然會走到這一步,幾乎所有有志之士,都果斷的站在了以趙彥深等人爲代表的改革派之中,而改革派也隱隱分爲兩個黨派,就算是內閣,也不乏各自的陣營,其中趙彥深、胡長桀、馮子琮、白建、高睿這些人可以稱爲保守派,行事相對保守一些,不提倡在政策上做出重大改動;而祖珽、鄭宇這些人,則是觀點鮮明,銳意十足的進取派,攻擊性十足,是朝堂之中最兇猛的鬥羊,而現在,正是這些鬥羊亮出了鋒利的羊角,挑戰着舊的權力階層的權威,大戰一觸即發。

而這些發生在晉陽的雲波詭譎,都與遠在河北的鄴城無關,也底下的暗流也是洶涌之極。

風停雪住,內閣實際的元輔大臣,當朝右相趙彥深,緩步穿過府內的亭臺樓榭,停在了一張石凳前,跟在身後的老僕忙不迭的將厚厚的墊子墊在石凳上,又在凳腳下放了一個火爐,胡長桀殷勤地扶趙彥深坐上去。

趙彥深老了,從去歲中旬開始,就已經感覺到力不從心,每日理政到深夜,使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現在不過是憑着湯藥,還有胸中那一口氣,勉強支撐罷了。如今的趙彥深,已經是須發盡白,多走一段路都要人扶着了……他邊坐下,一邊聽胡長桀說話。

“……祖大夫所上奏本,所列舉的人實在太多,要牽扯到的東西,也實在太多……這所謂,牽一髮動全身,這並不是某不認可他們的改革,但是時機會不會太過倉促了?”

胡長桀此時正當盛年,與垂垂老矣的趙彥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不耐的回拒了要上前服侍下人,坐在冰冷的石凳上,苦苦勸諫道:“我不懷疑他們的忠心,可是,這樣做真的就能行嗎?朝臣們的反對之聲肯定會很大的,祖大夫要求按照此文書章程行事,一旦運作不好,就是天大的災禍!往少了說,內閣諸公都要引咎辭職,往大了說,這是動搖朝堂、動搖陛下的權威,不可不驚醒呀!望右相明鑑,你是開國元老,素有威望,羣臣百官都以您馬首是瞻,您萬萬不得讓祖大夫與鄭尚書等人胡來,以免禍亂朝綱呀!”

說畢,胡長桀起身離座,朝着趙彥深一揖到底,胡長桀身爲當朝重臣,是昔日與元文遙、綦連猛並稱的八貴之一,論資歷,論影響力,他這一拜,分量頗大。而趙彥深依舊錶情淡淡的,只是在胡長桀起身行大禮的時候,才擡眼看着他,那眼神也是淡淡的,看不出一點熱情。

他自顧自的捂緊了裘衣,已經塊到二月了,可這天還是那麼冷。

他覺得自己身上又冷又潮,黏糊糊的,帶着棺材裡的黴味……

“那你先不妨說說自己的意思吧,我也好聽聽,你……還有他們,究竟想讓老夫怎麼做,你們才能夠滿意?”

胡長桀連忙拜倒,糾結了一陣,道:“我們,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是,只是覺得祖大夫此舉,實在是欠缺妥當……此舉萬萬不可,大不得人心!”

“不得人心……”趙彥深嘴裡咀嚼玩味着這四個字,“自古,得人心,得天下,確實如此……可也得分清得誰的人心對不對?陛下有蕩平宇內的志向,吾等做臣子的,不就應該甘爲前驅,豈能後退呢?”他搖搖頭,“你們只考慮到了六鎮的人心,考慮到了鮮卑的人心,卻未曾考慮到天下的人心……漢人的人心、百姓的人心、世家的人心……這些,你們有爲陛下考慮過嗎?”

趙彥深想了想,補充了一句:“……天下苦於弊政久矣,祖珽發起改革,正當其時,沒有什麼好指摘的。”

“右相……”胡長桀仍不甘心。

“你回去吧,我乏了……”

“…………”

“祖珽的建言我已經批准了,他要的一應文書手續我都會依次發給他,你們不要再做這些無用功了……”趙彥深淡淡道,“你也告訴那些人,不要折騰了,原本就只是一些小事,何苦與我等撕破臉,威逼相向呢?無論是收治權於朝廷,還是朝官制度改革清洗,都已經是箭在弦上、板上釘釘的事了……別四處串聯,也不要動什麼歪心思,鄴城禁軍大營裡,還屯着四萬禁軍呢,王大都督是兵家子出身,馮翊王、趙郡王皆在,真遇上有膽子的,我也不介意斬了他全家……!”

“……我等並不是這個意思,我等只是想讓右相稍微鉗制一下祖大夫,不要讓他行事過於激烈,而後再去問陛下的打算。此事尚且有轉圜的餘地,何必將朝野上下弄得風聲鶴唳呢?”

“此事已,經,沒,有,轉,圜,餘,地了,”趙彥深重重地拍在桌上,一字一頓道:“到了這一步,你還不明白嗎?此事並非祖珽等人忽然心血來潮,而是陛下的決斷!你好好想一想,爲何陛下只帶了祖珽、鄭宇等人去了晉陽,卻留下一半的閣臣留在鄴城,而留下的,大多還是處境跟你相同的人,嗯?你不明白嗎?”

胡長桀思索了良久,臉色蒼白地坐下。

趙彥深接着說:“陛下明擺着,就是不想讓你們礙事……你們是陛下一手從地方上扶持上來的,到時候你們若是唱反調,陛下怎麼辦?舉起屠刀,一頓砍死了事嗎?”

“陛下這麼做,就是爲了全君臣情分……陛下怎會不知你們各自都有家裡人?陛下怎麼會不知道這麼做讓你們很爲難?怕你們爲難,所以不叫上你們。

陛下素來外示寬容,從不濫殺,可實際上,態度素來剛硬,陛下不希望朝局可以平穩過渡,希望一切能夠按陛下的計劃的那樣,順風順水,可你若是擋着了陛下的路,現在不罰你,卻會把帳給你記上!沒有那個帝王能夠容忍臣子離心背德!你看不到元景安、元文遙的下場嗎?一切蔭封賜爵一擼到底,元景安現在還在邊州吃沙子,元文遙現在還在海陵造船……指不定哪一天,就一杯酒賜死了!

真到了那一步,你以爲陛下真的不會動刀子殺人嗎?

這天下,還有誰擋得住陛下?是段太宰能擋,還是左相能擋住?”

趙彥深道:“就算我不批准,告到陛下那裡,陛下也不會當回事,我不批准,陛下自會批准,高元海、高綽都不是省油的燈,養如此的兇猛的惡犬,爲的不就是咬人嗎?誰冒頭咬誰!……那些暗裡抱團結黨的,公然聚兵造勢的,你以爲都會有什麼好下場?”

他沉沉地嘆了一口氣,“我剛剛聽到風聲,陛下頒旨,將子琮捉拿至晉陽問罪……”

“他?”胡長桀駭然,“馮子琮所犯何罪?”

“瀆職,受賄,結黨營私,條條坐實,樁樁有據。陛下雷霆震怒,無可更改了,或許,將要遠放到平州……”

“這不公!這些明明就是他娶妻不良!那些錢財明明就是他夫人收下的,他不知情,如果他都要因此問罪,那祖珽早該千刀萬剮了!”胡長桀語氣焦躁,呼吸漸漸凝滯,“不對……不對……,陛下絕不會因此怪罪於他……不會的……”

“他之所以獲罪當然不是因爲這個,他月前上了一封奏疏,聯合了一衆留鄴的朝臣,勸阻陛下不要行朝官改制,被陛下駁回了。”趙彥深道,“可他不死心,居然又聯名上奏,請陛下誅除祖珽……”

胡長桀臉色愈發蒼白,喃喃道:“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這是政見之爭,也是理念之爭,他一而再再而三,陛下已經不能容忍了。”

“之後的首尾,我們都不會參與,讓晉陽折騰去吧,我們只按陛下的意思辦事……”趙彥深忽然想起來,“對了,南陽王要特別注意一下,他現在掌着大理寺,這傢伙可是一個瘋子,子琮落在上洛王手裡還好說,若是落在他的手裡……”他吸了一口氣,起身走人,“就以我的名義,上下打點一下吧。他有不少把柄在我們這裡,這個面子,他要給我們……”

高綽此人,與今上同一日所生,本爲長兄,卻因生母出身卑賤,被貶爲次子,外表柔弱,實則殘暴嗜殺,好蓄養猛犬,荒淫無度,動輒逐犬食人,曾經在路上看見一個女子抱着孩子,高綽奪其子喂犬,該婦人哭號反抗,高綽又逐犬吃了這個婦人……其行徑之殘暴,不可枚舉,令人髮指!

高綽行爲暴虐,言此是仰慕顯祖行徑。

而且在封地內多結交文士、壯勇,甚至還有傳言,說他蓄養私兵,欲行不軌。在陛下面前示以恭敬,而在封國之內卻完全是另一個模樣,其心如何,不好揣測……

陛下用他,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第三百零二章行路難(二)第三百零七章論豬隊友第九十章驚蟄日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三百九十章三板斧第七十三章下馬威第一百四十五章出乎意料今天的章節要晚一點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六十九章考舉(三)第四十一章大朝會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貢(下)第二百五十二章用人不疑?第三百九十一章獅子回頭第一百二十三章朕未負卿,卿卻負朕第二百三十章首戰(一)第三十七章篡第一百七十一章冬日小記(三)第二百五十一章鼎定荊襄(二)第一百零五章天心難測第一百四十一章明月照長安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二百八十六章齊人殘暴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三百五十四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二)第二百二十四章絕路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四百一十七章岷州之戰(續)第一百二十九章流言可畏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一百四十五章出乎意料第四百零八章改制第三百三十一章毀刀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貢(下)第四百一十八章戰與和第七十七章宇文憲的後手第二百三十章首戰(一)第二百九十四章我爲狼,突厥爲羊!第三百四十六章獵虎(一)第八十三章宜陽——汾北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四章好戲連臺第七十九章斛律光的盤算第二百七十九章望長安(二)第四百三十章鉅變第二百五十四章決戰:破圍之戰第一百一十六談判第八十章宜陽——汾北之戰!(一)一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六章廷議第四百一十四章韓擒虎第四百二十二章樑王第三百五十四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二)第二百八十七章酣戰第一百三十五章雙方應對第一百二十九章流言可畏第四百零八章改制第三百四十八章獵虎(三)第一百六十章尾聲(三)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八十九章宜陽——汾北之戰!(十)第一百九十五內疚第二十一章遊街第九十五章突厥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二百六十八章皇長子第一百三十四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三百六十八章麻煩第三百八十二章巴州春雨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一百九十五內疚第一百六十五章晉陽(上)第三百四十三章長安秋意第四百二十四章危機第三百五十章多少寒光照鐵衣?(一)第四百三十二章算數第一百一十四章考驗第四百三十一章鉅變(下)第三十五章醞釀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二百四十七章誰是黃雀?第一百二十五章佈局第二百零六章錦衣密諜第二百五十三章決戰:灌城毒計一百零七章春獵第二百三十一章首戰(二)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一百零九章佈局天下(上)第四百二十八章爾伏可汗第一百三十七章傳授第三百零五章打出一個天下太平第三百一十八章大同第三百七十六章廷議第三百一十二章落幕(三)第一百三十三章平隴之戰第四百零六章定策第二百三十八章戰襄陽(四)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一百八十三章五大詔第三百二十一章有驚無險?第四百零二章決戰(尾聲下)
第三百零二章行路難(二)第三百零七章論豬隊友第九十章驚蟄日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三百九十章三板斧第七十三章下馬威第一百四十五章出乎意料今天的章節要晚一點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六十九章考舉(三)第四十一章大朝會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貢(下)第二百五十二章用人不疑?第三百九十一章獅子回頭第一百二十三章朕未負卿,卿卻負朕第二百三十章首戰(一)第三十七章篡第一百七十一章冬日小記(三)第二百五十一章鼎定荊襄(二)第一百零五章天心難測第一百四十一章明月照長安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二百八十六章齊人殘暴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三百五十四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二)第二百二十四章絕路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四百一十七章岷州之戰(續)第一百二十九章流言可畏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一百四十五章出乎意料第四百零八章改制第三百三十一章毀刀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貢(下)第四百一十八章戰與和第七十七章宇文憲的後手第二百三十章首戰(一)第二百九十四章我爲狼,突厥爲羊!第三百四十六章獵虎(一)第八十三章宜陽——汾北之戰!(四)第二百七十四章好戲連臺第七十九章斛律光的盤算第二百七十九章望長安(二)第四百三十章鉅變第二百五十四章決戰:破圍之戰第一百一十六談判第八十章宜陽——汾北之戰!(一)一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六章廷議第四百一十四章韓擒虎第四百二十二章樑王第三百五十四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二)第二百八十七章酣戰第一百三十五章雙方應對第一百二十九章流言可畏第四百零八章改制第三百四十八章獵虎(三)第一百六十章尾聲(三)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八十九章宜陽——汾北之戰!(十)第一百九十五內疚第二十一章遊街第九十五章突厥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二百六十八章皇長子第一百三十四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三百六十八章麻煩第三百八十二章巴州春雨第三百一十章落幕(一)第一百九十五內疚第一百六十五章晉陽(上)第三百四十三章長安秋意第四百二十四章危機第三百五十章多少寒光照鐵衣?(一)第四百三十二章算數第一百一十四章考驗第四百三十一章鉅變(下)第三十五章醞釀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二百四十七章誰是黃雀?第一百二十五章佈局第二百零六章錦衣密諜第二百五十三章決戰:灌城毒計一百零七章春獵第二百三十一章首戰(二)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一百零九章佈局天下(上)第四百二十八章爾伏可汗第一百三十七章傳授第三百零五章打出一個天下太平第三百一十八章大同第三百七十六章廷議第三百一十二章落幕(三)第一百三十三章平隴之戰第四百零六章定策第二百三十八章戰襄陽(四)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一百八十三章五大詔第三百二十一章有驚無險?第四百零二章決戰(尾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