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親孫女

“是寧容左的那個王八蛋!”

御景殿裡,響起花君痛心疾首的聲音,她坐在旁邊的木凳子上,直接推開書桐遞來的茶杯,切齒道:“是他把消息透露出去的!”

陳同的地位極高,死後的消息傳得也快,還不到三天,就如開春的徐徐清風般刮遍了整片中原大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太公生而清寡,死也的很波瀾不驚。

再說長歡,她本來能輕而易舉的完成任務,但沒想到,寧容左將陳同要跑的消息告訴她之後,竟然又留了一手,叫修仁當街大喊。

眼下,闔中原都知道陳太公死了,也知道這樣名望天下的一代大賢,是被她用弓箭當街射死了。

眨眼間,她就從衆星捧月的長歡公主,成了人人唾罵,過街喊打都不解氣的罪人。

寧容左啊寧容左,論卑鄙,還是你略高一籌。

她這幾年辛苦堆累起來的民心塌了,手下的一衆寒門出身的官僚學子也紛紛被動搖了,好個一箭雙鵰。

只不過唯一作爲安慰的是,皇帝的賞賜這兩日內不間斷,斷月樓裡都快裝不下了。

這是在獎賞她有功。

沈蕭等人見此,看出來射殺陳同是皇帝的意思,長歡也因爲這件事情而獲賞,遂情緒也逐漸消停下來。

長歡好,大家就都好。

只不過有一人不好,那就是在太后這裡抱怨的花君,她列數着寧容左的斑斑劣跡,恨不得生啖其肉,但更多的,還是間接害死陳同的愧疚盈滿內心,要是沒和那隻臭狐狸說,一代大賢也不會就此死去。

太后在旁邊的軟墊上坐着,瞧見花君臉上那惆悵的表情,將被她推開的茶再次遞過去:“說了這麼多,口渴了吧。”

花君猶豫着接過,不安道:“皇祖母不生氣?”攥着那茶杯的手指骨節咯拉作響,“陳同與您在朝這麼多年,您不傷心嗎?”

“哀家當然上心。”太后招手,叫她坐過來,一邊摸着花君的後背一邊安撫道,“只是傷心又有什麼用,陳同已經辭世,咱們要做的,就是替他報仇,方能解她在九泉下的恨。”

花君因着知道自己不是太后的親孫女,所以這兩年不太親近,偶然被這樣抱着,心裡有些酸楚和安慰:“是我疏忽了。”

書桐站在遠處,心疼道:“郡主可別這麼說。”

花君倔強道:“都是我不好,以爲和寧容左有過幾次交手,就能防的過他,誰知道到頭來還是被算計了。”

書桐嘆了口氣,走過去幫她理了理裙袍:“郡主不必自責,太子殿下的城府之深,在這宮中實是難逢敵手,且說您,就是長歡公主這次也叫他一道算計了,吃一塹長一智,再者說了,皇上容不下陳太公,您再怎麼着,也保不住他。”

“要是”花君語氣垂低,輕輕道,“要是君幸在就好了,她一定能保下陳太公的性命的,怎能叫他老人家這麼窩囊的就走了。”

說到江淮,太后和書桐的臉色都微生異樣,花君還不知道江淮沒死的事實,卻也不能告訴她。

想要蛻變一個人,就是要把她逼上絕路。

以花君的心性,若是知道江淮沒死,肯定不如現在這般,那人是她的保護傘安全翼,只要那人在,她就永遠不能擔當重任。

就像當年的江淮,直到豫國公去世,纔將她從大燕六道閣接回來,山窮水盡的時候,才能逼出一條求生之路來。

事實證明,這個辦法很好用。

江淮的成長速度,令人側目。

但可能因爲花君自幼被溺愛着長大,向來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加上豫國公死後江淮接班,她始終沒有成長的機會,所以進步慢些。

看了看這個孩子,太后笑道:“你說君幸,你可知道,若是此事換做她的話,她會怎麼做?”

花君擡起頭,眼底浮出些許疑惑,轉頭看了看書桐,那人和太后對視一眼,淡笑道:“郡主不知道?”

花君搖了搖頭,雖然她不知道,但絕對不是什麼乾淨的手段,她和江淮將近十年的交情,這人行事,真能把人看的膽戰心驚。

書桐則接貨道:“以御侍大人的性格和手段,既然陳太公之死已經是不能在勒的馬,那便順水推舟,叫陳太公死的越狼狽,越讓人氣憤越好,因爲這樣就能給長歡公主添很多的麻煩,至於太子殿下,我想若是御侍大人在的話,也不會叫陳太公幫他推行新政了。”

花君經過書桐這麼一說,登時醍醐灌頂,驀然間,心裡對於陳同的死帶來的愧疚也逐漸平復許多,咬了咬牙。

江淮強於自己的,就是那份果決無情。

想要在長安城活下去,最重要的是果斷和堅毅,而想要在這大湯的朝廷裡活下去,便是無情無義爲先。

人心不是人心,是燒不化的鐵。

花君突然覺得如坐鍼氈,渾身上下像是生了刺,遂從太后的懷中起身,將那杯茶喝完,行禮提着裙子離開了。

太后叫書桐送一送,那位老姑姑一直把花君送到御景殿的院門處,臨了拉住她的手,憐惜道:“郡主莫要對此事掛懷,萬事有太后在。”

花君眼底一閃微光,不知道在想什麼,只說了這麼一句:“姑姑不必這麼說,親孫女當然是要護着的,不親的”

書桐臉色微變,復又輕笑的截住她的話:“郡主這叫什麼話,小心叫太后她聽見寒心,您就是太后的親孫女,這大湯堂堂正正的恭月郡主,誰敢說您不是親生的。”

花君笑容微微苦澀:“是恭月不懂事了。”

書桐伸手摸了摸她的臉頰,淡淡道:“郡主慢走。”

花君點頭,轉身離開。

只是那笑容在轉身的剎那間消失。

若是親孫女,太后怎會叫她進朝廷犯險,和這些狡猾的老臣去勾心鬥角的拼活路,若是親孫女,是該要好好的保護起來,不叫她去經歷那些醜陋猙獰的腥風血雨的吧。

就像身世沒有揭穿之前,一切刀光劍影都是江淮擋在她身前,而如今陳年的謎團終於真相大白,就該輪到她了。

低頭瞧着那白皙手腕上的紅珊瑚手釧,花君貝齒咬脣,硬生生的將眼裡噙的淚水給收了回去,隻眼角血紅,看上去有些可怖。

這是寧修送來的手釧。

只要想起十三叔的笑容。

她什麼苦都能吃。

什麼苦都願意吃。

大湯長空上的風雲隨着陳同的死變得越來越詭異,但那颳了大半年的風卻是將將消止,只不過不是結束,而是暫停。

朝爭永遠都不會結束。

難得可以休息休息。

反觀西昌局情,卻是越來越膠着。

越王在去年就已經在童子峰屯兵,雖然因着大湯的威脅而暫停了動作,但對於西昌,始終是保持着虎視眈眈的狀態,這塊肥肉如此美味多汁,不吃都對不起自己。

如今大湯剛剛對付了大燕,兵力多少有些損傷,且越王不相信湯帝會三番兩次的幫助昌王,遂將休精養銳了永軍派出。

事實證明,越王的想法是對的,這三十萬永軍順着巫江不眠不休的行進了百里,眼看就要逼近洛陽城。

按理來說,這麼大的動靜,整個中原都不能消停,但是大湯那邊沒有任何動作,當然,昌王也不可能沒有泣血求援過。

看來,大湯是不準備出手了。

這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西昌這兩年風雲突變,不但忍痛割肉,寧可損傷國力也要根除世家,隨後就被大燕逼得背水一戰,兵力消減慘重,如今那二皇帝重王又發起兵變,殺了大哥葉堂,民心跌宕。

這樣接二連三的變故之下,西昌儼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可謂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大湯這個時候若是還出手,只會牽連自身。

況且這麼多年,七國君主沒有明說,但西昌是公認的國力富強,兵精馬壯,常年把大湯踩在腳下,如今大湯終於重回中原七勢龍頭,怎麼可能再去自討苦吃,幫助仇敵翻身。

當初幫西昌抗燕,不過是怕大燕坐大,加之順道而已。

而他們大越不同,一來,他們處在西昌後方,太遠了,二來,大湯南疆還在越兵的監視範圍內,根本不怕前後夾擊。

更何況,現在的西昌完全是空殼子一具。

聽說那昌王聞得越兵傾巢而出,還是號稱常勝大將軍衛誠親自領兵,來勢洶洶,勢必要覆了西昌的國,竟然不顧闔洛陽城的百姓,帶着一衆皇親官僚逃去了海府!

棄民而逃!

這樣的君主,根本不值得百姓擁護。

如此,衛誠便更有底氣。

只是三十萬永軍逼近洛陽城的時候,還是晴朗白天,加之連夜行軍數百里,早已經是人困馬乏,衛誠乾脆下令,在洛陽城三十里外紮營休憩,只等着傍晚的時候在襲城。

到時候,洛陽城內的餘民驚懼到了極點,大可直接投降。

但以防萬一,衛誠派人去打聽,沒想到傳言昌王棄民而逃,居然是真事,現在闔城遺留的百姓逃的逃,沒辦法逃的就剩下罵街了。

整個城內遍佈着哀怨之氣,讓人心內沉重。

昌皇城,淺秋亭內。

“報”

有川軍跑進殿內,對着立於案前的葉徵說道:“扈將軍和三公子已經在那東數林埋軍,共七萬,只等着城樓上搖旗,便能進城。”

這東林是洛陽城東面的一片密林,最不適合埋伏,但扈九和慕容清能硬生生的在裡面藏七萬人,當真是不可小覷。

葉徵擡頭看旁邊的江淮,一臉嚴峻的點了點頭。

江淮深呼了口氣,成敗在此今夜一舉。

昌王逃去海府是真,洛陽城是空殼子也是真的,以西昌眼下的孱弱國力,根本不堪越王幾次攻擊,強行抗敵無疑是以卵擊石。

所以臨危之際,昌王下令,遷都海府,將洛陽城拱手送出去,左右現在城牆塌陷,修繕後面對強敵也是不堪一擊,倒不如海府,正值西昌國境的正中間,有舊交向家接應,暫無大礙。

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洛陽城最後的價值。

想當初在洛陽城置翁捉鱉,成功引誘了莊恭的兒子莊十三,消敵於天子腳下,如今越兵臨近,只能故技重施,唯盼衛誠中計。

東林藏的七萬兵即是如此,等到衛誠進城後,由後圍堵包抄,但城內不能完全的放空,衛誠不是莊十三,打仗經驗豐富,所以城內必須佈置誘餌,且不能太刻意。

所以江淮出了主意,由葉徵帶領一萬川軍藏在城南,至時衛誠帶着永軍進城後,再突襲殺出。

且要節節敗退,目的是讓衛誠以爲,洛陽城內只這一波埋伏。

而在城東梅林內,江淮也藏了三萬川軍,由葉頌親自帶領,在葉徵動手之後就連夜往城南這邊趕,等快趕到的時候,葉徵再拋棄狼狽敗退之象,匯合葉頌一起轉身回攻,而此刻,扈九和慕容清也會進城包剿。

三方殺出,衛誠必敗。

所以,在洛陽城內誘敵的一方,至關重要。

交給葉徵,怎麼就讓人放心不下呢。

江淮想了想,又搖頭道:“城南這邊還是我親自帶兵,你和雲安公主現在馬上啓程去城東梅林,樊侗在那裡等着呢。”

葉徵不由得鬆了口氣,頷首道:“那你小心。”

“我留在這兒。”

正當葉徵轉身要出去殿門的時候,忽然聽到葉頌的聲音,那人從後面的屏風內走出來,已經換上了那身颯爽英姿水綠色戎裝,接過屬下遞來的銀槍,在空中掄甩一圈,面無表情的說道。

江淮頭也沒擡,直接回絕道:“不行,你現在和葉征馬上出宮趕去城東梅林,越快越好,別鬧出動靜來,免得衛誠察覺。”

葉頌冷眼走近,命令道:“你和二哥去梅林,我留下。”

江淮不快的斜睨了她一眼:“國家存亡之際,容不得你胡鬧。”

誰知葉頌微揚下巴,一把打開她拄在桌邊的手,十分冰冷無情的說道:“就算是到了國家存亡之際,也是我們西昌葉家的家室,哪裡輪得到你一個求和質子,來指手畫腳。”

第479章 下來啊第430章 十三香第311章 早膳第412章 不追究了第54章 暗流第358章 壓兩個位置第331章 彈劾第518章 雲安公主第353章 私改點數第一百零四章 此刻溫情第九十六章 深夜赴約第442章 蹭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言我語第179章 什麼都能做到第三十六章 立功復職第26章 成王薨第489章 二鳥第126章 死訊第428章 橫屍遍坡第131章 被滅口第150章 和親第498章 我相信你第274章 火勢第27章 母儀天下第130章 滅口第182章 腳臭第一百三十四章 驚夜(中)第九十六章 深夜赴約第25章 一杯酒第177章 真假第180章 玉釧第100章 班門弄斧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秋皇宴第121章 新帝的殺機第490章 徐丹鴻現身第455章 失心瘋第237章 發燒第151章 共囚第150章 和親第277章 優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捨第247章 無恙第298章 絕代第172章 暴露第536章 木雕第390章 千秋閣第82章 獻吻第147章 聲東擊西第344章 率心第56章 指點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堂(下)第151章 洞房(上)第140章 子嗣第一百章 就是喜歡他第181章 擁第142章 苛政猛於虎第4章 棠梨煎雪(江淮vs葉頌)第151章 共囚第268章 打算第58章 我讓了第八十一章 古怪女子第167章 惡霸第149章 觀府第三十章 討賊檄文第七十章 春水吹皺第87章 巫術第290章 爭鋒第308章 別碰我第23章 甘草和鯉魚第9章 重歸於好(下)第115章 親孫女第275章 處理第228章 無瑕第176章 母親第108章 半個願望第540章 投壺第425章 心慌第201章 審訊第130章 滅口第203章 陷阱第125章 深冬第76章 衝動是魔鬼第9章 刁難第170章 女裝第13章 故意爲之的刁難第132章 機靈第一百零三章 我要吃人第441章 更喜歡你了第15章 驅寒藥第185章 威脅第115章 親孫女第559章 弒主第129章 委屈第186章 主意第22章 混亂的早上(上)第七十六章 展示火槍第187章 教訓第406章 手撕駱擇善第439章 推第七十二章 去當太監
第479章 下來啊第430章 十三香第311章 早膳第412章 不追究了第54章 暗流第358章 壓兩個位置第331章 彈劾第518章 雲安公主第353章 私改點數第一百零四章 此刻溫情第九十六章 深夜赴約第442章 蹭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言我語第179章 什麼都能做到第三十六章 立功復職第26章 成王薨第489章 二鳥第126章 死訊第428章 橫屍遍坡第131章 被滅口第150章 和親第498章 我相信你第274章 火勢第27章 母儀天下第130章 滅口第182章 腳臭第一百三十四章 驚夜(中)第九十六章 深夜赴約第25章 一杯酒第177章 真假第180章 玉釧第100章 班門弄斧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秋皇宴第121章 新帝的殺機第490章 徐丹鴻現身第455章 失心瘋第237章 發燒第151章 共囚第150章 和親第277章 優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捨第247章 無恙第298章 絕代第172章 暴露第536章 木雕第390章 千秋閣第82章 獻吻第147章 聲東擊西第344章 率心第56章 指點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堂(下)第151章 洞房(上)第140章 子嗣第一百章 就是喜歡他第181章 擁第142章 苛政猛於虎第4章 棠梨煎雪(江淮vs葉頌)第151章 共囚第268章 打算第58章 我讓了第八十一章 古怪女子第167章 惡霸第149章 觀府第三十章 討賊檄文第七十章 春水吹皺第87章 巫術第290章 爭鋒第308章 別碰我第23章 甘草和鯉魚第9章 重歸於好(下)第115章 親孫女第275章 處理第228章 無瑕第176章 母親第108章 半個願望第540章 投壺第425章 心慌第201章 審訊第130章 滅口第203章 陷阱第125章 深冬第76章 衝動是魔鬼第9章 刁難第170章 女裝第13章 故意爲之的刁難第132章 機靈第一百零三章 我要吃人第441章 更喜歡你了第15章 驅寒藥第185章 威脅第115章 親孫女第559章 弒主第129章 委屈第186章 主意第22章 混亂的早上(上)第七十六章 展示火槍第187章 教訓第406章 手撕駱擇善第439章 推第七十二章 去當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