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

“你稍等一下,我馬上進宮,回來後讓你帶一樣東西給王郎。”趙念奴道。

又變成了王郎,全二長子心中古怪地想。

反正與他無關,這個嘴萬萬不能多的。

趙念奴立即進宮,將信交到趙頊手中,信上第一句話便是六塔河,狄青,天下第一武藝,乾坤大挪移。

趙頊先是納悶,隨後怪異地笑了起來。

接着往下看,看後神情略有些沉重,信後還附有一樣東西。

王巨實際到現在活動範圍不是很大,陝西,京城,再陝西,頂多是保安軍,延州,雲巖縣,慶州與鄭白渠一帶。這裡多是旱地,用江東犁與犁鏵不礙事。不過換在兩浙、淮南與江東,或者河北一些低窪所在,蒲草從生,蘆根交錯,初次墾耕,蒲葦往往就能使犁鏵受阻。實際在鄭白渠也出現這種狀況,不過王巨未怎麼留心。

況且千百年來就是如此,大家不注意,王巨也想不起來。

直到他察河時,向一個老農討水喝,兩人交談,說了一些,包括這個犁鏵。

王巨這纔想起一樣東西,犁刀,這也不能怪他,畢竟這是農村的事物,他本身也很少看到過。即便前世看到了,也不大注意。

有了犁刀,可以先用牛拉犁刀先將草根蘆根割斷,再墾耕,可省力過半,或者直接鑲在犁轅上,墾耕與耕耘一道進行。難道這個物事現在宋朝都沒有出來?

於是觀察了一下,還真沒有看到。

然後他又認真的回憶,前世看到過的。這一世又沒有的農具。又想到了一個農具。鐵鎝,就是一個模樣很古怪的六齒或四齒鐵耙子,但釘耙齒更長,介於釘耙與二齒鎬之間。當然它不是用來除草、碎土與平土的,那用省力的釘耙與鋤頭足矣。它的作用正是代替牛與犁耕田用的,效率有些慢,一人一天只能耕一畝,而且不及犁之深。優點就是比犁耕的平整。

爲什麼王巨想到這個,這也是被逼的,整個宋朝缺少耕牛,於是用更落後的踏犁,效率並不比鐵鎝高,拘束更多,反正這時代人力也不值錢。

人力不值錢還導致了秧馬的消失,現在百姓插秧乘坐在象小船的秧馬上插秧,不用彎腰。不過後來因爲效率低,人直接蹲在田裡插秧了。於是農民越來越苦。

王巨知道。但沒辦法。

雖苦一點,至少比餓死得強。看看現在河北災區百姓的窘迫。

因此上了這兩樣事物的示意圖。寫明其作用,請求趙頊交給有關部司,製出樣品,向水澤多的各州縣官員手中發放,讓他們教導百姓製作犁刀,以便增加耕耘效率,或者製作鐵鎝,解決部分缺少耕牛農民耕地的困難。

難道大宋沒有這事物?趙頊也狐疑地想。

其實畫出來了,也不是複雜的東西。因此趙頊難免也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不好意思,現在宋朝還真沒有人發明出來!

不能小看了它,以前王巨就說過,江東犁的重要性。就這個小東西,不知道多養活了多少百姓,它不亞於涌出兩個名相。

趙頊正要叫人,想了想問:“那個送信的全二長子在哪裡?”

“就在我府上。”

“我們一道過去看看,朕再問一問情況。”

他們一道來到趙念奴的府邸。

全二長子立即施禮,也是老熟人了,但地位懸差太大,全二長子十分拘束。

“二長子。”

“喏。”

“聲音幹嘛那麼大,不用緊張,朕問你。”

“喏。”

趙頊要倒,說:“你不要喏了,朕問你,你家大郎爲何寫這封信?”

“陛下,小的也不清楚,不過大郎在大名府吃飯,聽到兩個鄉紳的議論,隨後就寫了這封信,說是比治河還重要。”

“沒有治河重要,不過確實也很重要。那兩個鄉紳議論了什麼?”趙頊還低估了它的作用。

全二長子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雕蟲小技!”趙頊不屑地說。不過王巨說轉移視線,這個計策也不錯。然後又問:“那你們這一路看了什麼?”

“看了很多地方,黃河北流,御河,滹沱河,漳河,還與百姓談了談,對了,陛下,我們還遇到了三股小盜匪。”

“盜匪?”

“都是活下去的災民,一般十幾人一夥,都讓我們打敗了,還全部抓獲了,不過大郎問清楚情況後,給了他們幾十貫交子,讓他們回去做良民百姓,並沒有送到官府。”

“唉,朕之失啊。”

“陛下,大郎說仁宗時也有,眼下國家困難,這種情況難免會發生。太平了,那個百姓願意冒着殺頭的危險做盜匪?”

“一定會太平的。”

“陛下是好皇帝。”

“朕也不打算做好皇帝!”趙頊兇狠地說。全二長子嚇了一跳,他也誤會趙頊意思,趙頊指的好皇帝是老好人皇帝,不是他想的那種好皇帝。

“那你家大郎可說了黃河什麼?”

“沒有,現在正在看東流,看完了再去看故道與濟水,然後回京向陛下稟報。”

“他倒是很辛苦。”

“是吃了很多苦……”全二長子老實地說。

“唉。”趙頊不知道說什麼了。

“陛下,我這裡有兩樣物事,你順便帶給兩位太后。”

趙念奴說着,讓婢女端出兩個小罈子。她先打開第一個罈子,趙頊驚奇地問:“玉鹽?”

細鹽技術交給所有衙內後,很快氾濫成災,銷路不錯,它不象原先強行磨碎的細鹽,因此乾淨易融化。特別宋朝冷菜比較多。高檔酒樓第一個就離不開它。但因爲技術敞開了。製做的人多了,價格猛烈下降,完全成了薄利多銷的生意。敞開的結果,因爲有許多是私鹽模式,國家也不象以前那樣受益了。

趙頊無意中曾問及此事,然後將當初幾個參與的華州官員,又再度貶官。反正那幾個參與的官員,這輩子休想再上來了。

當然。那也是過去式。

受損的僅是細鹽,無奈,當時不管是王巨,還是延州的商戶,地位太低。不過燒酒與竹紙出來後,再也沒有人敢打它們的主意。

趙念奴說道:“陛下,不是,你嘗一嘗。”

趙頊伸手醮了一點,放在嘴邊嚐了嚐,驚訝地說:“這是什麼物事?”

“好東西吧。你再看這個,這個可以放在嘴裡慢慢吃的。”趙念奴又打開另一個罈子說。

“這就是你們要做的生意?”

“什麼我們。擴大了,以後還不是交給內藏庫,我們是在替內藏庫經營。”

“慚愧啊慚愧。”趙頊哈哈樂道,讓衛士抱着兩個小罈子進宮。

趙念奴這才說:“全二長子,將這兩樣東西帶給你家大郎,問符合不符合他要求的標準。”

“喏。”全二長子回去。

新年很快到來。

按照慣例,除夕之夜,宋朝皇帝會在宮中宴請重臣。

看着眼前一大羣大臣,趙頊忽然心中產生了一種厭惡。

他不是傻子,爲什麼大名府會有那樣的言論傳出,不一定是韓琦,韓琦已開始漸漸遠離政治中心了。正是這些人當中的某些人放出的風聲。

人心不足啊。

想到這裡,他舉起酒杯,向東方遙祝了一下。

東方的那個人纔是他想要的臣子,而非是眼前這羣人。

在華池縣,開創了大順城之大捷,一振宋朝衰落的三軍士氣,然後修鄭白渠,不僅如此,還有木棉,即將獲得一個富裕的嶺南,還有犁刀、鐵鎝,軍事,民生,經濟,水利。幾乎成了這沮喪兩年的唯一亮點。

祝了祝,一抑脖喝下。

不過這個動作,所有大臣不明所以然了,以爲皇上搞什麼亂七八糟的儀式。

趙頊說道:“諸卿家,新年即將到來,朕拿幾樣好東西給你們看。”

說着一拍手,衛士呈上來四樣東西,一件鎧甲,一把提刀,一把弓,一把弩。

“王昭明,你出來。”

沿邊四大太監王昭明、李若愚、樑實、韓則順因爲在邊路上勞苦功高,有威望,文臣看不下去了,呂誨再三彈劾,去年六月四人並罷,召回京城。

呂端大事不糊塗,但他這個孫子專門大事糊塗,讓司馬光徹底地洗腦,成了司馬光忠實打手,臨死不悟!司馬光說東,他立即東,司馬光說西,他立即西!而且頗有殺傷力。

不過四個太監也無所謂,回來就回來,京城多舒服哪。

趙頊問道:“王昭明,你能拉多少石弓?”

“陛下,這個奴婢可不行,頂多一石半。”

“那也不錯了,”趙頊嘆息道,有的兵士一石弓還拉不開呢。他又說道:“用力拉這個弓。”

“奴婢遵命。”王昭明伸手將弓拉了起來。

“用力拉。”

“喏。”王昭明用力一力,叭嗒,弓臂一聲脆響,一下子斷掉了。

“陛下,這把弓不行哪。”

“朕知道,你再蹬這個弩。”宋朝弩的種類很多,不過神臂弓還沒有出來,李定還在西夏呢,因此多是踏弩,就是用腳踩着發射的強弩。

王昭明久在軍旅,對器械都比較熟悉,他用腳踩着這把弩,臂腿共同發力,往後一拉,叭嘰一聲,弩臂又斷掉了。

“這個……”

“衛士,上刀。”

文彥博道:“陛下,新年在即……”

“文公,兵者,國家生死之大計也,與新年有何關係,上刀。”

衛士拿上一把提刀,趙頊說道:“王昭明,用力斫那副鎧甲。”

“喏。”王昭明一刀劈去,一聲脆響,那副鎧甲輕鬆地劈成兩半。許多大臣臉上失色,一個簡單的道理,這樣的鎧甲,如何防禦。不能防禦也罷了,它的重量還是一樣,五十斤,這等於是讓士兵揹着五十斤泥巴去作戰,上了戰場,如何不敗?

“王昭明,再用你手上的提刀,斫那把刀。”

“喏。”王昭明一刀劈去,那把刀又劈成了兩半。

“王昭明,你久在軍旅,朕問你,軍中這樣的劣制甲器有多少?”

“稟陛下,爲數不少,有的將領忍無可忍,便讓沿邊作院重新回爐冶打,但沿邊各種財力有限,不可能一一滿足,只能湊合了事。做得最好一次,便是大順城之戰前,蔡公與王知縣那次,他們用朝廷提供的錢帛,以及燒酒帶來的錢帛,大捷的繳獲,裝備了一些戰馬,重新打造了一批甲器,不過數量不多,即便蔡公離開時,慶州官兵不過勉強四分之一軍士換裝,三分之二軍士甲器合格,餘下的還是劣制甲器,或者根本就沒有鎧甲。”

“諸卿家,我們去軍營,”趙頊努力平靜地說,雖然明知道這樣做是爲了乾坤大挪移,但他身體還是氣得發抖。

ps:犁刀是南宋時發明的,鐵鎝是北宋末年的產物,這兩樣也是劃時代的農具。犁刀可能現在一些農村還有,鐵鎝大約消失了。但在解放前,江浙一半農村在使用這種鐵鎝。

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615章 威名(上)第351章 共妾第664章 預熱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427章 擔心第657章 海戰(上)第860章 堯舜(上)第161章 立威(上)第613章 虯髯客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476章 鼓聲(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455章 存在第67章 逆天西夏第366章 誣奏第429章 道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50章 滿意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47章 一頃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604章 幾振(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21章 膽子大第860章 堯舜(上)第830章 反轉第739章 裂車(上)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206章 重諾第679章 黃雀(上)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480 勸說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816章 響第362章 竊賊第127章 先帝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143章 柺子第59章 離去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599章 白衣(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398章 困惑第178章 子安第487章 歪樓第312章 屠刀(下)第165章 推官(上)第237章 三百斤第795章 讓(下)第709章 聖儒(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66章 長大啦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292章 首相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365章 鞭屍第18章 折服第366章 誣奏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451章 聖斷第520章 天上(下)第397章 名額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578章 和平第455章 存在第673章 惡婚(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538章 會戰(三)第538章 會戰(三)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150章 葬花第438章 求親第686章 山林第195章 **(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27章 擔心第278章 述職第282章 用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01章 保馬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641章 文臣第767章 控訴
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615章 威名(上)第351章 共妾第664章 預熱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427章 擔心第657章 海戰(上)第860章 堯舜(上)第161章 立威(上)第613章 虯髯客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476章 鼓聲(下)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455章 存在第67章 逆天西夏第366章 誣奏第429章 道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50章 滿意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47章 一頃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604章 幾振(下)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21章 膽子大第860章 堯舜(上)第830章 反轉第739章 裂車(上)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206章 重諾第679章 黃雀(上)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480 勸說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816章 響第362章 竊賊第127章 先帝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143章 柺子第59章 離去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599章 白衣(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398章 困惑第178章 子安第487章 歪樓第312章 屠刀(下)第165章 推官(上)第237章 三百斤第795章 讓(下)第709章 聖儒(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66章 長大啦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292章 首相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365章 鞭屍第18章 折服第366章 誣奏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451章 聖斷第520章 天上(下)第397章 名額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578章 和平第455章 存在第673章 惡婚(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538章 會戰(三)第538章 會戰(三)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150章 葬花第438章 求親第686章 山林第195章 **(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27章 擔心第278章 述職第282章 用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601章 保馬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641章 文臣第767章 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