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全國軍事整編會議

十月二十三日,南京執政府召開全事整編會議,吳紹霆公佈了國防部歷時兩個月之久完成的各省軍隊整編方案。會議先行公佈了中華民國最新軍職和軍銜,新軍制參考西洋軍隊編制,在原有的三等九級軍制上擴增爲五等十七級,也就是在將級、校級、尉級之外增加士官和士兵的等級。

士官由低至高分爲下士、中士、上士以及士官長;兵士由低至高分爲列兵、上等兵。同時在尉官與士官之間增加准尉軍銜,但凡通過審覈考入中央政府直轄軍官學校者皆配發此級軍銜,做爲升級和調職的參考之用。此外,在各軍中將級軍官最高軍銜爲一級上將,其次爲二級上將。

一級上將對比西方軍事制度中相當於大將級別。在新頒佈的軍銜制度當中,國防部還特意保留了部分北洋傳統的軍制習慣,規定各軍種榮升一級上將者保留開府置儀和制訂特殊將軍名號的權利。也就是由國家授予一級上將將軍府的牌匾,允許一級上將建立自己的將軍府,但嚴格規定將軍府只做住宅之用,限制將軍府最高佔地面積,且國家不另資土木費用,一切土地、建設、人力之費由將軍個人承擔。

將軍府牌匾和將軍名號代表正式榮勳,規定此兩項永不得世襲,一級上將若因死亡、降職等原因失去榮勳資格,國家將收回牌匾和將軍名號。

當然,在名義上國家還設有“大元帥”軍銜,全稱爲“中華民國海陸空三軍大元帥儀仗”,是中華民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者。不過“大元帥”軍銜只授予中華民國大總統,此項規定不僅列在軍事章制之中,不久將來還會記錄在憲法之中。

吳紹霆在公佈完畢新軍制,緊隨其後當場宣佈第一批將級名單。

蔡鍔、韋汝聰、馮國璋爲一級陸軍上將;唐繼堯、曹錕、盧永祥、莫擎宇、龍濟光、何福光、李濟深、鄧鏗、陳炯明、許崇智、顧品珍、王文華、李漢章等三十九名授予二級陸軍上將;吳佩孚、孫繼直、劉震寰、楊希閔、梁鴻楷、蔡成勳、蔣百里、李鴻祥、李選廷、馬錦春、倪映典等七十四名授予中將軍銜。至於授予少將者多大一百二十多人。

此時公佈暫爲陸軍軍銜,稍後國防部還會公佈海軍軍銜。

會議第二項是頒佈戰功勳章制度,吳紹霆宣佈廢除北洋政府時期大勳章、嘉禾勳章、白鷹勳章、文虎勳章、寶光嘉禾勳章等榮譽制度,但保留文虎、寶光嘉禾勳章兩種獎章的圖案樣式,將文虎、寶光嘉禾的九等制縮減爲四等制,並規此二式勳章專用於軍中榮功之用。其中文虎勳章爲軍人品德榮譽,寶光嘉禾勳章爲軍人戰功榮譽。

在此二式勳章之外,昔日廣東軍隊頒佈的金銀銅三等制鷹章也保留下來,做爲士官和士兵的初級戰功勳章沿用。吳紹霆還特別賦予鷹章做爲士官、士兵晉升的考覈依據,銅鷹授予戰時負傷和非戰時突出表現者,銀鷹授予戰時重傷或立下突出戰功者,金鷹授予爲國捐軀或榮立突出奇功者。

至於文功勳章將會由內閣各部議定,然後交由大總統簽發生效,屆時再另行公佈。

會議第三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之前的內容無非都是形式,真正大刀闊斧的行動全部集中在這一環節。按照《全事整編計劃定案》的規定,中華民國目前軍事編制級別分爲集團軍、兵團、師團三大戰略戰役等級,餘下的旅、團、營、連歸納爲戰術等級。而中華民國武裝力量則分爲共和國衛隊、共和國精英師和國防軍三大戰鬥序列。

共和國衛隊屬於防守性區域部隊,在吳紹霆的計劃之中甚至不屬於常規軍。全國以各省爲單位,成立共和衛隊司令部,以省名冠以司令部代號,諸如“共和國衛隊雲南司令部”、“共和國衛隊山東司令部”。每個司令部直轄一個兵團的編制,具體兵力數量視各省情況而定,中央政府會在之後五年之內進行逐步調整,陸續縮減各省衛隊的兵力。

初步預計,共和國衛隊將會編爲十七個兵團,轄下四十九個師和六十五個旅。但在未來五年之內將會縮減爲十三個兵團,轄下三十一個師和二十七個旅。在正式命令下達之後,國防部會陸續統計全國兵力,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編。

共和國衛隊的徽記爲十八星鐵盾,背後一支漢式步槍與一把軍刀交叉,寓意爲防衛先爲,攻擊爲後。制式軍服爲天藍色爲主色調,不過考慮到國家財政問題以及地方現行軍服的使用習慣,制式軍服僅做預設,暫不執行。

在吳紹霆的設計之下,共和國精英師纔是中華民國的常規軍部隊。

經過《全事整編計劃定案》的規劃,國防部擬定共和國精英師的二級編制皆爲整編師,而則第一階段之內的一級編制預計組建七個集團軍。除了已經編成的近畿鐵道集團軍,以及正在編制中的南方第一集團軍、北方第一集團軍之外,還將設立中央集團軍的番號。

會議上,吳紹霆直接下達命令,將原廣東衛戍軍整編爲兩個師,番號爲共和國精英第五師、第六師,再加上廣西五個師整編爲兩個師,番號爲精英第七師、第八師,合編爲南方第一集團軍。代理總司令爲陳炯明,總參謀長爲李漢章,總司令部設於廣州。

南方第一集團軍除了轄下四個精英師,還將配備一個戰略火炮旅、一個海岸巡防旅、一個海軍陸戰旅,附加一個通訊團、一個後勤運輸團、一個鐵道防衛團。同時集團軍司令部直轄虎門要塞、金門要塞以及福州要塞三座海防工事。全員編制七萬八千人。

北方第一集團軍由於政治因素,段時間內無法完成建制,只是在北京大本營虛留番號。

原南方聯軍第一師團改編爲中央第二集團軍,司令部設於長沙,莫擎宇爲總司令,蕭耀南爲參謀長。

之前的廣東三十七師、三十八師和三十九師原本就是大型師編制,現在直接更改番號爲共和國精英師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之前廣東騎兵師與南方聯軍第五師合編爲精英第四師,李濟深爲師長,梁鴻楷爲副師長,蔣光鼐爲師部參謀長,孫繼直調任國防軍任職。

中央第二集團軍駐紮地爲湖南全省、江西贛州、廣東韶關以及貴州黔南等地,除了四個精英師之外還有附屬的戰鬥旅、團若干,全軍兵員七萬兩千人。

雖然中央第二集團軍是吳紹霆的嫡系部隊,可兵員組成反而是目前幾個集團軍中最少的,這是因爲國防軍編練過程中從這些部隊中招募了不少現役士兵。

要說吳紹霆不願意加強自己的嫡系部隊那是假話,就目前中國地方軍隊而言,粵軍的戰鬥力、裝備、人員素質都是一流的。只可惜壞就壞在地域侷限性,粵軍常年在南方作戰,兵員百分之九十都是南方人,一旦開到北方肯定會受不了水土環境,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對此只能逐步改善士兵的適應能力,不能急於求成。

駐紮在武漢的南方聯軍第七師團改編爲中央第三集團軍,楊希閔、劉震寰、戴勘三個師加上收編的鄂軍四個師,以及徐樹錚新中央第十三師的舊部,另外還包括一部分川軍、滇軍,一起整編爲六個精英師。番號爲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和第十九師,防區爲整個華中地區,並涉及河南、安徽部分地區,同時負責京漢線鐵路的護衛工作。總司令任由回國歸來的蔡鍔擔任,而韋汝聰則擔任總參謀長。

中央第三集團軍建成之後,其編制規模甚至會超過近畿鐵道集團軍,全兵力將會達到十一萬人,是中華民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部隊。

吳紹霆之所以允許中央第三集團軍有如此大的規模,是因爲他對這支部隊寄予很大的期望,當年的南方七大師團除了廣東部隊之外,第七師團在蔡鍔的領導之下可謂是最能打的一支,先後經過四川大戰和湖北大戰的洗禮,足以冠上勁旅的稱謂。再者第七師團的兵員來自多個省,沒有任何地域偏見,如今由融入了鄂軍士兵,南北氣候環境適應力更快。

就防守而言,湖北是銜接東南西北的交通要地,自然需要一支重裝部隊駐守。而在出兵進攻的設想上,吳紹霆甚至打算由中央第三集團軍完成北京大本營的坐鎮,直接威脅東三省的日本關東駐軍。(未完待續)

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937章 ,預計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411章 ,陸軍部會議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544章 ,誠懇挽留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851章 ,真格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030章 ,收網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763章 ,孫傳芳第991章 ,事露第48章 ,血性之怒第810章 ,齊山鎮關鍵要素第375章 ,泄露第194章 ,龍濟光使者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39章 ,突然交火第267章 ,粵桂戰爭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84章 ,張謇青睞第699章 ,督導海衛隊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768章 ,威壓之下第513章 ,參謀會議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108章 ,陰謀陽謀第247章 ,整頓海軍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107章 ,預備針對第1044章 ,伏筆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799章 ,再戰第385章 ,捧殺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206章 ,舞會陰影第913章 ,前兆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711章 ,共謀第989章 ,空中騎兵第505章 ,在柳州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1172章 ,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第868章 ,探監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871章 ,五天時間第256章 ,賀州大捷第1124章 ,大陸橋第三兵團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22章 ,有事相求第125章 ,巧遇舊部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664章 ,動變第528章 ,攻進泉州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1061章 ,大勢已去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429章 ,全省振興第934章 ,最後的外交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450章 ,婚禮上的爆炸第360章 ,緊盯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718章 ,兩頭局勢第690章 ,榮歸第738章 ,北方突變
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937章 ,預計第1052章 ,新式轟炸機第411章 ,陸軍部會議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544章 ,誠懇挽留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851章 ,真格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030章 ,收網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763章 ,孫傳芳第991章 ,事露第48章 ,血性之怒第810章 ,齊山鎮關鍵要素第375章 ,泄露第194章 ,龍濟光使者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39章 ,突然交火第267章 ,粵桂戰爭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84章 ,張謇青睞第699章 ,督導海衛隊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230章 ,德國人的交易第768章 ,威壓之下第513章 ,參謀會議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108章 ,陰謀陽謀第247章 ,整頓海軍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107章 ,預備針對第1044章 ,伏筆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799章 ,再戰第385章 ,捧殺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206章 ,舞會陰影第913章 ,前兆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711章 ,共謀第989章 ,空中騎兵第505章 ,在柳州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972章 ,經濟戰略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160章 ,同志們,革命!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1172章 ,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第868章 ,探監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995章 ,見義勇爲白崇禧第871章 ,五天時間第256章 ,賀州大捷第1124章 ,大陸橋第三兵團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22章 ,有事相求第125章 ,巧遇舊部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664章 ,動變第528章 ,攻進泉州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1061章 ,大勢已去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429章 ,全省振興第934章 ,最後的外交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450章 ,婚禮上的爆炸第360章 ,緊盯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718章 ,兩頭局勢第690章 ,榮歸第738章 ,北方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