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

“聽完竹本先生的話,我彷彿明白了過來。”他不置可否的說道。

“我們大日本帝國與段祺瑞總理有密切的關係,我相信只要由我們出面,一定能說服段總理放棄無謂的抵抗,並儘快與南方達成和平協議。”竹本公久做出結論的說道。

“我明白了,如果貴國能從衆翰旋,我將不勝感激。”吳紹霆故意忍了一手,順着竹本公久的意圖說道。

“當然,我們大日本帝國不僅僅只在此事上能有所幫忙。之前英法俄三國商務參贊認爲執政府應該承擔北洋政府的所有國際債務,聽說執政官閣下對此甚是惱怒。在這件事上,我們大日本帝國同樣能夠幫上忙。”竹本公久繼續說道。

“哦,是嗎?如何幫忙?若是說單純的出面調和,說服英法俄三國放棄索款,這樣的幫忙騙騙滿清韃子也就罷了,我是不會吃這一套的。”吳紹霆向座椅後面靠了靠,拿出一副冷漠的臉色說道。

竹本公久微笑着搖了搖頭,語氣嚴謹的說道:“大執政官閣下,您的擔憂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既然我們大日本帝國決心出面幫助中國,理所當然是要盡心盡力。若大執政官閣下仍有懷疑的話,我方願意簽署承諾書。”

吳紹霆看着眼前這個日本人信誓旦旦的樣子,知道對方是有辦法解決此事。事實上就算沒有日本人的幫忙,他也不會答應英法俄三國轉移債務的要求,反正歐洲戰事一旦爆發,列強陣地遠東利益只會求速處理,早晚會選擇妥協,因此這個外交交易完全沒有必要。不過他在心裡盤算着,打算先給日本製造一個假象,於是一言不發等着竹本公久接下來的話。

竹本公久停頓了一下,緊接着又說道:“相信執政官閣下應該知道我們大日本帝國與英國、俄國之間的關係,以目前歐洲的局勢,戰事爆發是遲早的事。點com做爲英俄兩國在遠東有力的盟友,大日本帝國是有足夠的發言權說服他們放棄轉嫁債務的打算。必要的時候,爲了幫助執政官閣下,我們情願承擔得罪列強的風險,向英俄兩國進行外交施壓。”

吳紹霆看了一眼梁啓超,梁啓超已經露出了感激的臉色,彷彿迫不及待想要與日本達成這次外交x合作。他暗暗嘆了一口氣,執政府果然缺乏真正的外交人才,日本人付出多少肯定是要從其他方面賺回多少,甚至賺回來的要遠遠比付出的更多,否則怎麼會好心幫你的忙?天下可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何況身爲五國銀行團之一的日本,現在突然不要這筆債務,這本來就是一筆大損失。

他表面上故意顯得很高興,笑道:“是嗎?果然是遠親不如近鄰呀。”

竹本公久呵呵笑道:“正是這個意思,在下甚至可以直言透露,我們帝國內閣在遠東最新的政策,正是希望利用歐洲戰爭之際,列強無暇東顧之時,攜手亞洲諸國共同崛起。我們亞洲可不能永遠受制於西夷之下。”

吳紹霆欣然的說道:“此言正合我意呀。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我很欣賞貴國的新政策。”

竹本公久補充的說道:“除了以上兩點,在執政官閣下完成中國南北一統,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之後,我們大日本帝國還會單方面向貴國政府接待一筆款項,用以中國的善後恢復和發展。我相信這三點足以體現我大日本帝國的誠意了。”

吳紹霆豪不否認的點頭說道:“就目前而言,這份誠意着實讓我感動。那麼松本先生,貴國又有什麼條件和要求呢?”

松本公久神秘一笑,說道:“今日在下前來,只爲表達這份誠意。如果執政官閣下對此有意向的話,不妨定下一個更合適的日期和場所詳細的商談合作之事。”

吳紹霆原來就打算拖着日本人,既然對方故作聰明要另外安排交談,自己又何樂而不爲?他坦然的笑了笑,說道:“如此也好,正好今日我還有其他的事情要處理。這樣吧,若竹本先生後天下午有時間的話,我們大可接着談。”

竹本公久欣然的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這麼說定了。後天下午在下再次前來拜訪執政官閣下。”

說到這裡,吳紹霆和松本公久一起站起身來,說了一些閒絮之言,然後互相握手道別。吳紹霆讓兩位同文館的翻譯官送松本公久出去,自己則與梁啓超在會客室留了一步。

梁啓超有些不明白,連忙上前問道:“震之,爲什麼要改日再談?若是日本人能出面幫我們的話,能省去我們不少的麻煩。我認爲這件事越快談妥越好。”

吳紹霆深意的笑道:“既然松本不想繼續談下去,我們何必要強人所難。他剛纔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這次會見僅僅是試水,日方也需要考量我們的態度才能決定合作的程度。卓如先生,你放心吧,這件事我會小心處理的。”

梁啓超點了點頭,說道:“好吧。對了,內務部已經聯繫上海和北京了,唐少川答應南下出任外交部部長,目前正在上海準備啓程,理應在月內會到。顧維鈞也回了電報,他也應邀南下了。有了這兩位外交人才加盟,相信執政府在處理外交事務上會更加得心應手。”

吳紹霆問道:“這真是好消息?他們什麼時候回的電報?”

梁啓超說道:“唐少川是昨天下午剛回的,顧維鈞是三天前回的信函,相信他已經快到廣州了。我這邊會與雲公合計一下迎接的工作。”

吳紹霆點了點頭,又問道:“那秩庸公呢?”

“伍先生年事已高,目前正寓居在天津,上個月我們就已經派人聯繫了。伍先生說等南北一統之後,他直接到中央政府應聘,省得現在南下了到時候還要再北上。所以眼下我們只能儘快收拾國內的局勢,等南北大局可定時纔有機會請來伍先生。”

“我明白了。也好,有唐少川出面足矣應付目前的局面了。”吳紹霆深遠的說道。

南京事變很快給南北局勢蒙上了一層陰影,無論是北洋還是南方執政府,無論是割據軍閥還是市井小民,所有人都認爲議和是絕對必要的,這一場戰爭繼續打下去只會傷及無辜,並且也無法挽回北洋的敗局。

然而段祺瑞在拘禁馮國璋之後,很快調動京城的中央師施行全城戒嚴,將之前與馮國璋有聯繫的北洋舊臣全部監視起來。同時還大張旗鼓的宣佈張勳爲江蘇正式督軍,江蘇全省軍隊皆歸於其麾下指揮。又致電安徽督軍倪嗣沖,派兵進入南京,加強對江蘇的控制。

倪嗣沖早已覬覦江蘇已久,雖然前線的局勢不樂觀,可好歹安徽的地理位置還算靠後,南軍就算要行動也沒那麼快打上來。不僅如此,就算南軍要行動,也會由江蘇省取道,自己事先派兵加強江蘇的軍防,反而更利於保障安徽。於是他讓之前的浙江督軍盧永祥,以及自己的弟弟倪毓棻率領兩個混成旅由合肥直入南京,又加強馬鞍山、宣城、黃山三地的防務。

一時間江淮地區局勢驟然緊張。好不容易恢復江浙經濟之處,江浙一帶商人都不希望發生戰爭;農民們也叫苦不迭,很快就是秋收之際,在這個時候打仗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吳紹霆也對段祺瑞冥頑不顧甚是深惡痛絕,他一邊敦促第六師團做好出戰準備,一邊出槍出資扶持曹錕和吳佩孚在蘇州、鎮江、南通上位。同時還吩咐特勤局開始謀劃刺殺段祺瑞的行動,雖然他很不想這麼做,畢竟段祺瑞是繼袁世凱之後的北洋元老,一旦行刺的行動泄露一定會引起北洋的公仇,不過做爲萬般無奈的後備計劃還是可行的。

執政府方面按照吳紹霆的吩咐,利用軍事威脅向北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段祺瑞五天之內必須釋放馮國璋,否則執政府將不再與北洋做任何議和談判。同時向之前歸附執政府的河南、山西、陝西三省發去命令,河南爲南軍北上開始籌備後勤供應,山西必須阻止駐紮西北的三個中央師返回北京,陝西則出兵牽制甘肅。

豫晉陝三省接到命令,除了陝西立刻開始着手行動之外,另外兩省軍政府焦慮不已。他們原本認爲南北會議和所以才提前歸附執政府,哪裡知道段祺瑞又鬧出這一出?省內的士紳官僚沒日沒夜的問候段祺瑞仙人,非要把國家攪和的不得安寧!然而罵歸罵,該準備的事情總要準備,他們只能祈禱河北、安徽不會趁機發難。

八月十五日下午,吳紹霆再次與竹本公久見面,不過這次是吳紹霆在辦公室內單獨見面。竹本公久直接向吳紹霆攤牌,將一份裝訂起來的條約書放在執政官辦公桌上,表示只要吳紹霆簽署並保密這份協議,日本將會遵守之前的三項協議,並且最快一個月之內處理完畢。至於日本向中國的單方面貸款,總額可達到一千五百萬日元的貸款,分三年之內六期交付,利息按照國際慣例五釐覈定,以中華民國海關和鹽稅做抵押,限期十五年之內償還。G

@!!

(未完待續)

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842章 ,會議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863章 ,二月一日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828章 ,揚眉吐氣第498章 ,勢變第271章 ,劉永浩事件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625章 ,北洋之內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195章 ,談判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1042章 ,罪證第987章 ,德國再次來訪第1124章 ,大陸橋第三兵團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392章 ,岑春渲南歸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678章 ,反擊第1132章 ,轉折點之戰第958章 ,鏖戰第661章 ,前奏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273章 ,振軍第88章 ,貪污事件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806章 ,彼此的計較第527章 ,德國顧問首次參戰第530章 ,急流第401章 ,北上前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475章 ,生產線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729章 ,宣武上將軍府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1075章 ,東京事變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550章 ,淺嘗即止第630章 ,局勢之急第1089章 ,僵局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213章 ,無理之下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643章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549章 ,南方聯合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816章 ,沒有俘虜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49章 ,翻譯翻譯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522章 ,打下一半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185章 ,編遣第二師第1001章 ,返回奉天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490章 ,推心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741章 ,泄密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1025章 ,在成都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519章 ,北洋反應第8章 ,初到後哨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490章 ,推心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952章 ,態勢第1222章 ,尼古拉耶維奇的決心第420章 ,風波暗起
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1064章 ,中英雙方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842章 ,會議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863章 ,二月一日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321章 ,兵工廠的困難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828章 ,揚眉吐氣第498章 ,勢變第271章 ,劉永浩事件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625章 ,北洋之內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195章 ,談判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1042章 ,罪證第987章 ,德國再次來訪第1124章 ,大陸橋第三兵團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392章 ,岑春渲南歸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678章 ,反擊第1132章 ,轉折點之戰第958章 ,鏖戰第661章 ,前奏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273章 ,振軍第88章 ,貪污事件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806章 ,彼此的計較第527章 ,德國顧問首次參戰第530章 ,急流第401章 ,北上前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1008章 ,西北馬家軍第475章 ,生產線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729章 ,宣武上將軍府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1075章 ,東京事變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550章 ,淺嘗即止第630章 ,局勢之急第1089章 ,僵局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213章 ,無理之下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643章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549章 ,南方聯合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816章 ,沒有俘虜第316章 ,江西軍南下第1024章 ,官場改革第49章 ,翻譯翻譯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522章 ,打下一半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547章 ,領事館之談第185章 ,編遣第二師第1001章 ,返回奉天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490章 ,推心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741章 ,泄密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1025章 ,在成都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1186章 ,華盛頓計劃第519章 ,北洋反應第8章 ,初到後哨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490章 ,推心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952章 ,態勢第1222章 ,尼古拉耶維奇的決心第420章 ,風波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