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失職的後果

十七章 失職的後果

大穆降一仗下來,義軍死傷甚多,減員達七百人之多,其中戰死的將近四百。雖然義軍兵力zhan有絕對優勢,可地利反倒在異鄉作戰的清軍一方,兩天的強攻死傷是少不了的。

殺俘清軍兩千二百餘人,其中斃敵一千四百餘人,俘敵八百餘。斬殺守備兩人,其下者十三人,俘九人。(把總以上)

讓楊袞等人想不到的是其中屬於民團的只有不到二百人,這數目實在是少了點。民團就是清軍的炮灰,打頭陣的多是他們,楊袞等人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感到吃驚的。

他們是沒想到民團的本質,沒經受過必要的訓練,沒有固定的配屬關係,最重要的是沒有嚴厲的軍規。順風仗還打得下來,像這種苦戰是萬萬不行的。雖然都衝在前頭,可接戰後退得也是最快的。待到最後大敗逃時,熟悉臺灣水土的他們自然要比人生地不熟的清兵跑得快得多,以至於最後被俘的民兵還不到五十人。

南路義軍的主力早早的就退出了追逐,他們要抓緊時間修正,明天一早就要回鳳山了,那裡牽動着每一個義軍戰士的心。

義軍大帳。

楊袞高坐上首,王敦、莊大麥、莊錫舍、王阮郭、簡天德、許光來六人分列左右,七個人商議的正是鳳山之事。

“明日一早,南路主力沿老路返回,還走茹冬。”楊袞沒點着地圖,這情況在座的都知道,通往府城的三條路:鹽埕橋一帶有柴大紀駐守,走海路是扯淡,只有茹冬一條路可走。“我已調撥四百人歸入你們南路。”擺了擺手,看着要說話的南路諸將。楊袞笑道:“咱們之間就別客氣了,都是一家人嘛!”

“那就不客氣了。”王敦笑呵呵的說道:“北路家大業大,照顧照顧也是應該的。”對於臉色猛然間紅漲的莊大麥五人他還是很理解的。起義以來,義軍雖名屬南北兩路,看起來也是地位相當,可事實上無論是在實力上,還是聲勢上都是南弱北強,這一點就連莊大田都感到氣悶。

所以,南路諸將不經意間就憋下了一口氣,要和北路同僚戰場上見個分曉。現在一仗打下來,損失卻是北路補充的,怎麼品都覺得不對味,好似猛然間矮了一頭。

四百人,這個數目就是兩天強攻下南路義軍折損的人手。因爲有根針頂在心尖,所以南路義軍打的極爲賣力,傷亡竟比人多勢衆的北路義軍還多上幾個。楊袞的這一撥調,也就是爲南路義軍補齊了人馬。

第二天天色一亮,休整了一夜的南路義軍就浩浩蕩蕩的開拔了,身後留下了一個傷兵滿員的大營。北路義軍的主力還在追剿着清軍潰兵,高文麟領着後營一部押解着俘虜昨天就去了彰化,那裡是義軍的大本營,民衆基礎深厚,照看這些俘虜也容易些。南路義軍這一走,大營裡除了三百餘傷兵就是不足二百的守衛。純粹的空營盤一座。

這裡的營盤空不空且不說,咱先看看鳳山的莊大田。

這些日子莊大田過的很舒坦,很是過了一把縣太爺的癮。本來黃士簡來臺的時候,他還緊張了一陣子,整軍備戰,忙活了兩天。誰想人家眼睛沒頂上自個,柴大紀部兵出鹽埕橋進抵大穆降,結果大敗而回。如此一來府城就再無能威脅鳳山的力量了。

嶺南處的軍情送到後,他更是輕鬆了,要不是楊袞隨後來令調走了三千主力,他還準備再來次兵圍府城呢?

然而誰能料到自家人擺了個大烏龍,海壇總兵郝狀猷部確實是先到了臺北,可在八里坌人家拐彎了,這一拐就拐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早在楊袞等人收到軍情的前三天,郝狀猷就率領三千五百人一路殺向了鳳山。黃士簡這老頭,人老成精,看準了府城最近不會有什麼危險。留下了五百清兵,附屬着千餘民軍守衛府城,餘下的一千五百人一同撥給了郝狀猷,讓他去鳳山試試。

郝狀猷統領着三千五百清軍一路前行直到大湖(今高雄縣湖內鄉),大湖在府城東南20裡,與大岡山對望。而大岡山就是南路義軍的前哨,屯駐了五百人,有莊大田的弟弟莊大韭率領。

莊大韭得知官兵到來,就率部躲到大岡山後面。待探知了清兵數量後,心中是叫苦不失,三四千清兵可不是自己抵擋得了的。但他也不能就此退縮,那樣的話就很不合義軍以往的優良“傳統”了,甚至可能暴露鳳山兵力薄弱的事實。刀架到脖子上也只能硬頂,拼了。莊大韭一面命人速到鳳山通報,一面湊集附近的義軍,以求能支撐長一點。

郝狀猷領兵進攻,卻見樹林中有旗幟飄蕩,以爲義軍要出兵,忙令所部官兵列陣備戰。(官兵,用得不合適,可找不到詞了)

但莊大韭這一方面沒有任何動靜,一直潛伏于山林間。郝狀猷等得不耐煩了,下令進兵,直到山林邊莊大韭部衆才從樹林中殺出來。於是藉着地勢,數量少了清軍很多的義軍才能纏住了敵人,雙方展開激戰,直到傍晚,莊大韭實在支撐不住了這才退兵。還好雙方是在山林間絞纏,熟悉地形,慣於山林間行走的義軍進退自如,不多時就撤出了戰鬥。這一戰,不到七百的義軍,死傷過半。

當晚,清軍就地駐紮,算是佔據了大岡山。半夜時分,莊大韭率着還能動彈的三百多義軍士卒發動了偷襲。

在白天的戰鬥中,郝狀猷已經發現義軍人數稀少,這又敗了一陣,所剩更少。雖然義軍有可能趁夜偷襲,但他也沒放在心上,只是讓人把周邊的樹木砍去,按照慣例配置下了守備。

莊大韭的偷襲效果不大,還好隨身帶的有燃火之物,倒也讓清軍大營亂了一陣。不過義軍人數太少了,作用也僅僅是騷擾罷了。

天亮之後,莊大韭部徹底喪失了抵抗能力。郝狀猷部一路直下,先佔橋仔頭(今高雄縣橋頭鄕),又佔阿公店。期間莊大韭部做了做後的抵抗,然寡不敵衆最後僅餘四十多義軍生還,莊大韭重傷。正月十三,清軍進抵水底寮。

莊大田部完全退縮鳳山,這時義軍已不足一千五百人了,清一色的新丁。在大穆降開戰的前一天,清軍郝狀猷部團團圍住了鳳山。待大穆降戰鬥結束的當天,除鳳山縣城外,鳳山全景淪陷過半。

ps:推薦好友作品——《幻域錄》

這裡有千變萬化的惑妖,它可以變烤鴨,變美女,甚至變成一坨屎

——————

這裡有驚震上古今代的恐獸,它可以一吼碎山填海,可以一踏裂地震江

——————

一切只因爲,李痕劍!

——————

李痕劍:別人出來歷煉都是拉着一馬車的仙藥神丹,磕藥都磕死對手,我出來歷煉只帶着一塊破玉,兩張爛符,嗯,不過那張雪皮帖倒是蠻頂用

五章 談判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下第25章 戰後九十一章 鏖戰二七章 生活第1章 東方颶風(一)一百一十二章 熱鬧的朝鮮三十四章 鏖戰馬六甲二第16節 深仇大恨四十章 海上行程十二章 出毒招二十一章 敵潰七章 辦學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二章 假想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十章 第一步二十一章 槍炮十六章 家宴一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第22章 攻伐一章 軍情局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二十五章 順利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第6節 噩耗十四章 生活二六十章 暹羅生事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二十四章 殲敵五十六章 馬尼拉二十一章 槍炮八十四章 燕京軍校二十章 羅煞國俄羅斯一百二十九章 覆滅西南水師下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三十九章 臺灣十九章 危局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第25章 戰後第25章 戰後三十一章 美國四十八章 輝煌勝利中十二章 截戰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三章 荷蘭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八十四章 燕京軍校十五章 監察七章 進軍鴉片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亞收其半第1章 山東王倫十九章 遣使第21節 緣由二三章 到達二十一章 槍炮六十二章 硝煙起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三十章 圍觀三章 到達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一百三十三章 中亞十七章 開戰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二十四章 移民六章 民間四十章 海上行程十七章 家宴二第27章 接戰第16章 再撈一把第5章 獲利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九章 火炮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灣登陸二十六章 周折第3章 買賣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十四章 全面開打十八章 處置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二十三章 過渡二十四章 滄海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灣登陸十一章 中華朝見第34章 反映一章 腐敗的官場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十五章 現實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第28章 火器
五章 談判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下第25章 戰後九十一章 鏖戰二七章 生活第1章 東方颶風(一)一百一十二章 熱鬧的朝鮮三十四章 鏖戰馬六甲二第16節 深仇大恨四十章 海上行程十二章 出毒招二十一章 敵潰七章 辦學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二章 假想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十章 第一步二十一章 槍炮十六章 家宴一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第22章 攻伐一章 軍情局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二十五章 順利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第6節 噩耗十四章 生活二六十章 暹羅生事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二十四章 殲敵五十六章 馬尼拉二十一章 槍炮八十四章 燕京軍校二十章 羅煞國俄羅斯一百二十九章 覆滅西南水師下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三十九章 臺灣十九章 危局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第25章 戰後第25章 戰後三十一章 美國四十八章 輝煌勝利中十二章 截戰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三章 荷蘭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八十四章 燕京軍校十五章 監察七章 進軍鴉片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亞收其半第1章 山東王倫十九章 遣使第21節 緣由二三章 到達二十一章 槍炮六十二章 硝煙起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三十章 圍觀三章 到達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一百三十三章 中亞十七章 開戰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二十四章 移民六章 民間四十章 海上行程十七章 家宴二第27章 接戰第16章 再撈一把第5章 獲利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九章 火炮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灣登陸二十六章 周折第3章 買賣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十四章 全面開打十八章 處置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二十三章 過渡二十四章 滄海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灣登陸十一章 中華朝見第34章 反映一章 腐敗的官場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十五章 現實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第28章 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