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不是機會

袁海波很快步入正題,彙報調查的結果,事情已經調查完畢,如何處理,公安局正在商議之中,當然,最爲重要的,袁海波是要看看徐少傑是什麼意見。

“經過調查,汪營鄉派出所協警鄭傑涉嫌刑訊逼供、以權謀私,鄭傑本來是退伍軍人,三年前被汪營鄉派出所聘用爲協警,主要職責是協助維持治安,沒有獨立的辦案資格,協警的職責,是維持治安,通過派出所授權之後,參與一些集體的行動,在任何情況下,協警都是不能夠參與到案件的辦理中的,但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鄭傑參與了很多案件的辦理,當然,主要是涉及到打架鬥毆、尋釁滋事等事情的處理,宋秀梅家裡的情況,我們也調查過了,宋秀梅的弟弟,和收稅小組的人員有過語言和肢體上的衝突,後來帶到派出所,也是鄭傑負責處理的,沒有詢問任何情況,遭遇了皮肉之苦,汪營鄉鄉長盧偉干涉了這件事情,所以宋秀梅的弟弟沒有被治安拘留,宋秀梅的父親,直接和收稅小組的人員發生了衝突,導致了打架事件的發生,雙方都是有責任的,當然,收稅小組的責任大一些,我們詢問了鄭鬆書記和盧偉鄉長,他們都表示,服從調查結果,服從上級做出的處理決定。”

“公安局是什麼處理意見?”

“鄭傑的問題比較複雜,涉嫌到犯罪了,我們準備正式逮捕,然後進一步撥集證據,向檢察院提起訴訟,至於宋秀梅家裡的事情,涉及到了執行公務過程中的政策把握問題,公安局黨委不好提出處理意見。鄭傑還違反了相關的管理規定,參與的案件的辦理,這個事情的發生與派出所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也就是說,派出所的領導是有責任的。”

“你參與了事情的所有調查,我想聽聽你是什麼意見?”

“徐書記,我說不好,涉及到了zhèng?府只能部門的工作,需要領導研究決定的。”

徐少傑笑笑,沒有說話,看着袁海波漸漸的,袁海波的臉色顯得不自然了,他知道,徐少傑對這樣的回答不是很滿意,不過在誰安市這麼多年了,有些時候,寧可做縮頭鳥龜,也不要因爲一時的衝動,說出來一些不該自己說的話。

“好吧,袁局長,關於鄭傑的處理結果,你們按照法律的規定辦理。”

徐少傑淡淡說了一句,看樣子,誰安市的幹部心思很深,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說出來自身的見解,這大概是因爲身處的位置不同了,誰安市本來就是敏感地帶。就說汪營鄉的事情,很明顯,鄭鬆是有責任的,派出所畢竟是在鄉黨委鄉zhèng?府的領導下,難道說鄭鬆不知道鄭傑的表現可袁海波在調查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說到鄉里的責任。

袁海波離開之後徐少傑考慮了一下,請來了孫華。

徐少傑看過孫華的簡歷,以前èng?府辦公室主任,周坤鬆擔任常務副市長之後,提拔爲市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的在常委中間,屬於資歷比較淺的,至於孫華的關係,徐少傑暫時沒有考慮不用說就應該知道,孫華和趙德嶺的關係不錯否則也不會擔任市委辦公室主任,現在,市委書記調整了,這個時候,孫華的心情是比較複雜的。

“孫主任,這此天一直很忙,沒有來得及和你好好談談啊。”

“徐書記,您有什麼安排,我馬上去辦。”

“呵呵,孫主任,沒有什麼需要的,也沒有什麼安排的,我剛到誰安市,想着熟悉一下相關情況,孫主任一直在誰安市工作,今後還要多多提醒我啊。”

孫華笑了笑,算作是回答。

李鶴慶再次走進了馬愛華的辦公室。

馬愛華有些奇怪,組織部長老往自己的辦公室跑,這是什麼意思啊,組織部長經常跑得地方,是市委書記和分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的辦公室。

“老李,坐吧,大駕光臨,有什麼指示啊。”

“馬市長說笑了,我本來就是在馬市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來彙報工作還差不多,萬萬不敢有什麼指示啊。”

馬愛華呵呵笑,沒有說話,有時候,班子成員在一起閒聊,也是一種改善關係的手段。

“馬市長,徐書記到汪營鄉的事情,你應該知道吧。”

“呵呵,我知道一些,那個鄭傑,也是做的過分了,居然說徐書記嫖娼,真是笑話,4個大男人在屋裡,一個女人,敢定性說是聚衆嫖娼,真不知道鄭鬆這個表弟有這麼大的膽子,聽起來有些無法無天了。”

“也是啊,派出所協警的素質還是太低了,都是人員緊張造成的局面啊。”

“老李,這是你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啊,可以個徐書記提一下建議,警力不足,大家都是知道的。”

李鶴慶笑了笑,轉移了話題。

“馬市長,我決定你的工作成績很不錯啊,按說,市委也應該要提拔你了。”

“可不要這麼說,上任的時間本來就不長,能夠做好市長的工作,我就感覺不簡單了。”

李鶴慶看出了馬愛華的心思,還是有些抱怨的,身在官場,沒有誰不想着提拔,馬愛華也不能例外。

“馬市長,你在全市幹部羣衆的心目中,可是德高望重的領導啊,誰不知道你是做事穩妥、兢兢業業的好領導啊,說不定什麼時候,市委就考慮了,將你提拔到書記的位置上了。”

或許覺得這句話畢此突兀,李鶴慶笑着補充了。

“玩笑了,不過這是我的真實想法啊。”

馬愛華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楚。

“呵呵,我年紀大了,努力在現在的職位上好好幹,提拔不提拔的事情,不去想了,想了也是白搭,爭取這一屆幹滿之後,到誰揚市人大政協去養老。”

李鶴慶發現,馬愛華的情緒還不小48歲的年紀,太關鍵了,進一步就是海闊天空,今後的前途還不好意料,如果原地踏步,兩年過去,翻過了50歲的坎,就有些困難了,說不定真的到人大政協去養老了。馬市長我認爲你沒有問題的,一定能夠得到市委市zhèng?府領導的重視,淮安市的工作成績,擺在眼前,處在這麼關鍵的位置我們基本上沒有給淮揚市委市zhèng?府砸後麻煩,除了龍源開發區,大家都知道的那點事情,其餘的沒有任何的問題,上級多次來視察,對市裡的工作表示滿意,誰安市可是給誰揚市掙足了臉面,從這個方面來說,你居功至偉啊,誰揚市委市zhèng?府可不應該埋沒你的成績。”

“老馬你這是在批評我啊,領導幹部可不僅僅是工作做好了,就有能力了,你是組織部長,非常清楚啊,一些規矩,我可不願意說出來啊。”

李鶴慶哈哈大笑,末了補充了一句。

“馬市長,既然形勢是這樣就要適應形勢啊,現在誰揚市的領導調整了,說不定主要領導看好你啊。”

李鶴慶離開之後,馬愛華陷入了沉思,腦海裡浮過陣陣往事。

文革中,馬愛華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後來,作爲知青,上山下鄉,到農村去了因爲有一定的水平,成爲了代課教師所以有機會鞏固學到的知識,恢復高考之後,考取了師範院校,畢業之後,直接到公社工作,那個時候,馬愛華已經0出頭了,馬愛華的仕途和算順利,頂着大學生的頭銜,幾次的機會都抓住了,先後擔任公社副主任、副書記、公社書記,區公所副區長、區長,區委書記,也不知道是不是家裡祖墳埋的好,嘔年的時候,出任誰安市副市長,後來擔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長。

馬愛華有自己獨特的官場秘訣,屢試不爽,那就是搞平衡,無論是在領導班子中間,還是在羣衆中間,馬愛華牢記一句話:是非只爲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他不和誰過於親近,也不疏遠誰,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上面怎麼佈置,他就怎麼執行,任何時候都是平平穩穩的,每年的領導幹部考覈,口碑很不錯。馬愛華回顧近20年來的工作,沒有什麼明顯的失誤,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成績,很是符合中庸之道,正是因爲這樣,馬愛華引起了上面的注意,一步步走上了市長的位置。

馬愛華和趙德嶺的配合很不錯,趙德嶺也是平穩爲主,兩人的年紀差不多,想法也差不多,都經歷了文化大革命,見慣了大鳴大放的波瀾,所以,工作中主要考慮平穩,工作中有成績、看得見慢慢的進步就可以了。趙德嶺的調整非常突然,馬愛華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好像誰揚市委市zhèng?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說動就動了。馬愛華當然有着一些想法,誰安市的地理位置這樣重要,調整主要領導,怎麼也得認真謹慎啊。

徐少傑到誰安市擔任市委書記,馬愛華還是有一些看法的,沙隆縣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情,雖然與徐少傑沒有太多的關係,但這中間表露出來的信息,是明確的,徐少傑太年輕了,資歷不夠,自然有人蠢蠢欲動,這樣的年輕人到誰安市,能夠穩住局勢嗎。

馬愛華和徐少傑交談了幾次,感覺徐少傑在尋求改變,不會滿足眼前四平八穩的局面,馬愛華也清楚,這樣的局勢維持不了很多年,到了一定的時候,需要改變,可那種改變是在迫不得已的狀態下,纔會進行的,是在市財政無法維繫後纔會進行的,憑着徐少傑的年紀,在誰揚市,最多,年的時間,說不定就提拔了,不需要想着做什麼改變,找那麼多的事情幹什麼,馬愛華甚至懷疑,徐少傑一旦施展不開了,誰安市出現麻煩了,隨便找個)理由,離開了誰安市,自己到時候來揩屁股。

李鶴慶的話,觸動了馬愛華,馬愛華開始考慮,對徐少傑究竟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現在,丁原書記已經離開了誰揚市,誰安市的局勢有些微妙,但短期內不會有什麼變動,市長郎世福和分管幹部的副書記廖鴻運是支持丁原書記的,一定會竭力保持丁原書記留下的局面,武聖軍剛剛上任,也不會馬上做出大的調整。

“龍建華,徐書記這此日子都在幹什麼啊?”

“好像是在和市裡的領導座談。”

馬愛華點點頭,徐少傑來得時間不算短了,應該要召開第一次市委常委會了,就是不打算佈置什麼工作,表態下的語言也應該有的。

李鶴慶此刻和餘懷祥在一起。他們見面的地方,不是辦公室,而是在一家很不起眼的餐館裡面,此刻,兩人正在對酌。

“餘書記,我真的沒有想到,徐少傑會出任市委書記啊。”

“我也沒有想到,不過已經是這樣了,就不去想了,你我都是市委常委,也不是說調整就調整的,你擔心什麼啊,要說和徐少傑的關係,我和他之間,還有着一些過節,我都無所謂,你擔心什麼啊。”

“我不是擔心,想着能夠好好工作,組織部是在市委的直接領導下,你想,書記是徐少傑,分管副書記是錢大志,他們兩人是穿着一條褲子的,今後我只能喝西北風了。”

“不要着急,慢慢來,他們都是剛剛上任,不會有什麼大的動作,再說了,誰安市的局勢,也不是高枕無憂,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一塌糊塗,你我等着看戲,着什麼急啊。”

“說的也是,徐少傑現在最爲關心的,恐怕是經濟發展,暫時考慮不到人員的調整上面,所以我的事情不會多的。”

說到這裡,李鶴慶壓低了聲音,和餘懷祥開始低聲交談了,具體說一些什麼,誰也不知道,餘懷祥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連連點頭。

“李部長,這是好辦法啊。”

“呵呵,我也只是隨便說說,到時候是什麼情況,誰都預料不到。”

“我認爲沒有什麼問題,夠徐少傑喝一壺了。”

兩人同時哈哈大笑,到這個時候,兩人決口不談公事,喝酒的氣氛漸漸濃厚,兩人喝酒雖然文雅,不過酒量不差。(。)

第275章 不是機會第247章 反腐倡廉會議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806章 專題會上立威(2)第631章 發飆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887章 有理由的拒絕第206章 絕佳機會(2)第458章 糊塗和精明第307章 忙亂(2)第53章 劉沐的憤怒(2)第457章 工作中的心機第201章 山雨欲來(1)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687章 應對第811章 山雨欲來(3)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128章 黃海濤的怒火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284章 工作中的暗礁第400章 審計風暴(2)第757章 徐少傑的建議(6)第724章 家人(2)第111章 年關(1)第542章 項目帶來的異動(1)第34章 特殊的拜年第632章 潛在的影響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7章 大學校園第236章 市政府領導的調整第531章 核心和心腹第765章 用人思路第346章 意味深長的談話第418章 收網計劃第787章 省委黨校的講話(1)第641章 悔不當初第80章 見證腐敗(1)第511章 賢內助第645章 限時解決第44章 初來乍到第723章 家人(1)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635章 當選市長第369章 省委調整的變化第583章 命案(7)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676章 孫健波的主意第652章 必須有的環境第796章 不該發生的事情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638章 不要好高騖遠(1)第167章 微服私訪第803章 你當我是病貓嗎?(4)第745章 第一次會議第664章 童言無忌第887章 有理由的拒絕第397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3)第83章 厲害的譚玲莉第322章 革命化的春節第539章 導火線第419章 瘋狂的代價第715章 決不姑息(2)第726章 家人(4)第674章 冰災(3)第423章 蛻變(1)第592章 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2)第614章 年底的福利第514章 心思不可琢磨(3)第810章 山雨欲來(2)第839章 暗藏的玄機第621章 北京的相聚第783章 當頭棒喝第378章 徐竹心的電話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225章 黃海濤的機會第838章 運籌的功效第115章 視察(1)第515章 盧雲峰的召見(1)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749章 啓明縣的規矩(1)第783章 當頭棒喝第160章 反響第560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2)第166章 推薦的第一人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575章 意外的招商(2)第272章 關係論第886章 紛至沓來第499章 視察第621章 北京的相聚第235章 不平靜的春節(2)第468章 幹部人事調整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135章 陳目標的麻煩(2)第618章 不害怕不自大第386章 黃思軍的決定第612章 市長的人選第666章 現實的壓力第500章 寒心的對比(1)第806章 專題會上立威(2)
第275章 不是機會第247章 反腐倡廉會議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806章 專題會上立威(2)第631章 發飆第856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1)第887章 有理由的拒絕第206章 絕佳機會(2)第458章 糊塗和精明第307章 忙亂(2)第53章 劉沐的憤怒(2)第457章 工作中的心機第201章 山雨欲來(1)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687章 應對第811章 山雨欲來(3)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128章 黃海濤的怒火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284章 工作中的暗礁第400章 審計風暴(2)第757章 徐少傑的建議(6)第724章 家人(2)第111章 年關(1)第542章 項目帶來的異動(1)第34章 特殊的拜年第632章 潛在的影響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7章 大學校園第236章 市政府領導的調整第531章 核心和心腹第765章 用人思路第346章 意味深長的談話第418章 收網計劃第787章 省委黨校的講話(1)第641章 悔不當初第80章 見證腐敗(1)第511章 賢內助第645章 限時解決第44章 初來乍到第723章 家人(1)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635章 當選市長第369章 省委調整的變化第583章 命案(7)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676章 孫健波的主意第652章 必須有的環境第796章 不該發生的事情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638章 不要好高騖遠(1)第167章 微服私訪第803章 你當我是病貓嗎?(4)第745章 第一次會議第664章 童言無忌第887章 有理由的拒絕第397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3)第83章 厲害的譚玲莉第322章 革命化的春節第539章 導火線第419章 瘋狂的代價第715章 決不姑息(2)第726章 家人(4)第674章 冰災(3)第423章 蛻變(1)第592章 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2)第614章 年底的福利第514章 心思不可琢磨(3)第810章 山雨欲來(2)第839章 暗藏的玄機第621章 北京的相聚第783章 當頭棒喝第378章 徐竹心的電話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225章 黃海濤的機會第838章 運籌的功效第115章 視察(1)第515章 盧雲峰的召見(1)第143章 許光坤的巡視第749章 啓明縣的規矩(1)第783章 當頭棒喝第160章 反響第560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2)第166章 推薦的第一人第406章 令人震驚第575章 意外的招商(2)第272章 關係論第886章 紛至沓來第499章 視察第621章 北京的相聚第235章 不平靜的春節(2)第468章 幹部人事調整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135章 陳目標的麻煩(2)第618章 不害怕不自大第386章 黃思軍的決定第612章 市長的人選第666章 現實的壓力第500章 寒心的對比(1)第806章 專題會上立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