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麒麟館

一戈擊李孝基後,言慶有種失落的感他很難形容這究竟是怎樣的滋味。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對李孝基,他感情頗深。幼年時的一載相處,給他留下深刻記憶。可這並不代表,他能夠從學生一下子轉換到兒子的角色裡。如果不是言虎此前曾透過一星半點的話,言慶可能連那一聲“爹”都無法喚出來。

輕輕嘆了口氣,李言慶回到茅廬。

他答應李孝基要控制住榮陽,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李言慶用一年的時間,纔將將找到一些頭緒,但是要確實地實行起來,絕非一件容易事情。

撿起書案上一本雜記,言慶心不在焉的翻再起來。

就在這時。房門輕輕敲響,緊跟着門拉開,王潁走進茅廬。

“王先生!”

李言慶連忙放下書,起身迎接。

李孝基對王娟的評價很高,還有鄭大士,也認爲王娟是不可多得的謀主。他出身豪門,乃王僧辯次子。少年時好遊俠之時。一劍在手,有豪士之風;年長後,受兄長指點,開始涉獵經籍。他精通五經,好讀諸子,又通曉兵法,在十年前,被世人稱之爲“博物學士”聲名響亮。

只可惜,王娟負盛名時,李言慶尚是一個童子。

待到言慶成名時,王娟又因爲協助漢王楊諒而被列入亂黨,周遭衆人,不敢輕言他的名號。

所以。言慶並不清楚,這王潁。究竟有多大的本領。

正好也想考校一番,王娟自己找上門來了。李言慶請王黃坐下,又讓毛小念取來一壺三勒漿。

這種類似於宮廷秘製的甜酒,入口不會太烈。

李言慶也不喜歡喝烈酒,所以聊天待客時,非茶既是三勒漿。

他爲王黃滿上一杯,微笑道:“王先生,您原來留下來幫助我,指點我,我心裡感激萬分。

只是如今。我尚需爲祖父守孝。三年之內,難以施爲。

老師臨行前,曾叮囑我做一件事情。我如今尚無半點頭緒。所以想要請先生指點迷津。”

王橫如今也掛着亂黨之名,而且不能拋頭露面。

所以言慶說話也很直白,目光灼灼,凝視着王潁的眼睛。

王須的眸光,有一些渾濁,讓人看不出。他有什麼特殊之處。聽完言慶的話語。王娟忍不住笑了。

“九爺的心思,我到是知曉一些。

公子如今在孝中,看似被束住了手腳,卻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公子既然三年不得鳴,何不趁此機會,蟄伏準備呢?其實,老夫到認爲,官職並不甚重要。以公子之才華。三年之後。定然一鳴驚人。所以。公子在這三年中,需要暗中積蓄力量。可問題是。公子您究竟,欲何

王娟說話很直接。沒有任何拐彎抹角。

事實上,他追隨李孝基也有四載光陰,對於李家的境況,李家的想法,也瞭然於胸。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王娘和李家屬於同一種性質。區別只在於,李家雖被猜忌,但實力猶存。而王黃呢,已成爲無名無姓之人,

所以。王娟也無需和李言慶打馬虎眼兒。而是直入正題。

言慶一怔。我欲何爲?

這是個很難說清楚的答案。

從重生之後,李言慶倒也沒什麼心思,甚至一直在想,該如何去抱李二的大腿。這個想法,一直持續了整整十四隻。直到去年他從高句麗回到鞏縣。這個想法,纔開始產生了變化。

我想抱李二的大腿,可李二也要能接受我才行。

如果我手中沒有讓李二看重的實力,李二又怎麼會把我放在眼中?

這念頭一起,言慶從單純的抱大腿心裡,開始生變化。他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實力,能夠在未來,自保的實力。

征伐天下?

言慶此時還沒有那種想法。

所以當王媚問他時,他沉吟片玄,輕聲道:“我欲自立,該如何施

他說的這個。“自立”可不是自立爲王的意思。王潁微微一笑。“公子欲自立,又有何難?

公子即立於鞏縣,乃天下之腹地所在。西進爲東都,東進乃齊

此皆爲物華天寶之所在,誠可爲公子之根基。榮陽。勾連東西,撫守南北。乃三秦之咽喉,東都之鎖鑰。所以。公子欲自立,必先掌控豪陽”榮陽在手,足以令公子立於不敗之地,此天賜於公子之根基。”

李言慶開始正視王娘了!

李孝基說的果然不錯,這王孃的確有兩把刷子。

“但不知,如何聳控榮陽?”

“公子。以爲這些道,將會如何?”

“這個,”

“呵呵。其實公子不說,我也知答案。我曾與九爺談及,若公子之答案能合我心。我當留下;若不合我意,則遁入山林。事實上。昨夜九爺詢問。亦是代我考校。公子的答案,甚得我心。

這天下。會亂,會很亂,會更亂,”

李言慶倒吸一口涼氣,詫異凝視王娼。

王須說:“楊氏,不可否認,其才華出衆,手段亦極其高明。然則其人,好大喜功,網慎自用。加之楊氏乃篡國之臣,故而對其臣下,多有猜忌之心。昔年先帝在時,尚能用人,而至楊廣以來,賢臣凋落,奸臣當道。其徵遼東,原爲大善。可惜一徵、二徵皆失利,已動搖國家根本。

如今。關東羣小四起,盜匪叢生。

楊廣不思儘快平定,反而一味窮兵欺武,要來年三徵遼東。

高句麗。彈丸小國,本不足爲慮。關東乃根本所在,楊廣卻棄之不顧,即便打下那高句麗,與江山有何益處?不過是爲他顏面耳。故我斷言,三徵遼東,即便獲勝,亦將天下大亂。楊廣的性情,我多有了解。此人順利時,可意氣風,若遭遇挫折,恐怕是難以復起。

所以公子的“三亂,之說,我甚爲同意。不過從目前而言,公子欲掌豪陽。還需楊氏襄助。”

李言慶沉默不語,心中卻暗自感嘆。

提起隋唐,人們必言房謀杜斷,必言李二英明神武,必言徐世績如何了得。

殊不知。這大時代中,藏龍臥虎多如牛毛。似王黃這樣的人物,竟然沒有留下任何功績?

時耶。命耶?

想到這裡。李言慶起身一揖,“還請先生教我。”

“公子如今,還需要做很多事情。不可否認,公子在士林中,頗有名聲。然而在民間,知公子之名者,幾人邪?若的茶陽。若欲自立,愕畔之名六此公午今可爲蘭,且易如反掌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爲水。我爲舟乎?”

王潁忍不住撫掌大笑,“公子所言,甚爲貼切。”

恆不知,如何令水載舟?”

“今楊玄感肆虐河洛,雖已失敗,其危害猶存。我一路看來,但見處處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餓俘遍野。故今冬必有流民四起。而楊氏意欲三徵遼東,來年必然引更大的災難。

公子可願見榮陽百姓受此疾苦否?”

“自是不願!”

“如此。公子可在榮陽、鞏縣、偃師沿途。設立粥棚,就救濟榮陽百姓。這並不需太多花費。只需公子您出面即可。到時候公子可以聯絡榮陽諸仲世胄襄助,於公子不過小小花費,然於百姓。則是活命之恩。此爲其一。”

李言慶爲王黃滿上酒。誠懇問道:“願聞其二。”

“公子丁憂。此爲蟄伏。

若只是蟄伏,則有可能淡出楊氏視線。故其二,公子需令楊氏,持續對公子之關注。公子爲當今名士,鵝公子、半緣君之名,爲士林所知。所以,公子若振臂一呼,定會士子云從。

既有此能。又何必棄之不用?故而這其二,請公子設立文學館,編修經史。以令士林關注。”

“文學館?”

李言慶心裡一顫。

自家本事自家清楚。他不免有些躊躇。

王黃說:“這文學館成立,無需公子親自打理。只需選一二得力之人負責,已然足夠。”

“也就是說。只借我之名號?”

“正是如此”昔年蔡邑注兩漢紀,東觀學士雲集,而蔡邑究竟出力幾何?鄭玄修五經。令天下文士附從。然則鄭玄。也非事必親躬。公子成立這文學館的目的,是爲名;而士子云從,亦爲名。此兩相得益之事,公子又何樂而不爲乎?”

李言慶連連點頭,“先生所言極是。”

“這其三。公子欲控榮陽,還需消息通暢。

這又牽扯到了先前所說粥棚之事,公子設立粥棚時,將耳目撒出。不過若行此事。還需有專人打理,更要設一署衙,負責此事。此項花費頗巨。但可量力而行。而開設文學館,正可將此署衙掩蓋,不使人覺有

此老夫爲公子所謀三策,請公子斟酌。”

李言慶這時候,顯然對王潁敬服不已。

他這三策。環環相扣,招招相連。若拆開來看。似乎並無出奇之中。可合併一起,卻又是高妙至極。

“先生所言三策。正合我意。”

言慶在屋中徘徊思索,片刻後在王娟身邊坐下。“此事不宜拖延,當從進行。我原本準備在百花谷附近修建田莊。如今看來,卻正合文學館所用。不過,我有不情之請。還請先生答應。

這耳目署衙。需一智謀深遠者打理。我如今身邊。並無此等人物,故而一事不煩二主,請先生代我掌控,如何?”

王黃驚訝道:“公子可要想清楚,此署衙乃公子命脈所在,交給我”

“我父既然舉薦先生,想必對先生信任有加。我與家父的關係。先生應該心知肚明。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我無法歸宗認祖。家父既然相信先生,我爲何信不得先生?而且這件事。唯有先生最爲合適,我即將此事託付於先生。我身家性命,亦一同託付。萬望先生,莫推

李言慶言語懇切,令王娟頗爲感動。

當年他在漢王楊諒帳下,雖名爲謀主,然則並不受重用。

許多事情。楊諒都是一意孤行。王顧即便是勸說,楊諒也不肯聽從。其實,歷史上王殞的命運,也正是因爲楊諒的失敗,最終自刻。而今日他試探着獻出三策,不成想李言慶全盤接受。

這,算是一種知遇之恩。

古人有士爲知己者死的說法,此時此刻,王娟心中。正涌蕩這種念頭。

他站起縣。拱手一揖,“王景文願爲公子。效犬馬之勞。”

“我會命沈光協助先生負責此事,並每年撥與先生五萬貫,來打造這個署衙。一應花費,由先生決斷,不過在名義上,我會以沈光爲主,負責此事,還請先生能夠體諒我的苦衷。”

王潁如何不能體諒?

他本身就是見不得光的人,還真不適合主持此事。

李言慶接着說:“至於文學館,就以“麒麟,命名。爲麒麟館,先生以爲如何?”

這麒麟。是古之祥獸,更與儒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據說,儒家聖人孔子,因麒麟而生,因麒麟而亡,故有“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兮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心司句流傳。從某種程度上說,麒麟,又代表着傳統儒家的文化。

王黃頜。“麒麟館,此名甚佳。”

“先生所屬。命“麒麟臺”不過只有你知我知。

至於麒麟館的魁,我再行考慮。當務之急,務必要在新年前,將麒麟館的框架,打造起來。”

“這是爲何?”

“因爲新年之後,朝廷將派來新的郡守。”

王黃眼睛驀地一亮,從言慶這一句話中,他聽出了不同尋常的意

新任豪陽郡守,究竟是什麼人?

至今尚無人知曉,而且朝中對這個人選。也是爭奪的很激烈。言慶竟然能說出新任郡守的上任時間,那豈不是說,他已然上達天聽?也就是說,當他開始籌謀計劃小的時候,李言慶已經有所行動。而且,言慶的計利。竟和他是不謀而合。剎那間,王娟對言慶。又多了幾分了

“若是如此。那確需儘快行動,老夫立刻啓程。前往百花谷查探。

李言慶點點頭。“帶上沈光一起去吧,他人頭熟,武藝高強。這兵荒馬亂時節。先生還需小心。”

王潁答應了一聲,告辭離去。

而言慶則在屋中徘徊,這由什麼人來主持麒麟館,爲好呢?

這個人。要有一定名氣。要才學出衆。但是。他又不能是朝廷官員,甚至不能有什麼功名。

而最爲關鍵者,此人當需與言慶有交情。否則又怎可能前來效

言慶沉吟半晌後,突然靈光一閃,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來。這個。人”倒是正合他的要求!

第11章 僚亂(四)第15章 翠雲回家第60章 禽獸第57章 東都(七)第53章 養真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下)第66章 尋醫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廿九章 平壤一夜二第9章 無間道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卌九章 屍山血海五第53章 言慶收徒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1章 血案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69章 獅虎兒第廿章 滎陽李無敵第91章 父子相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八第57章 東都(六)第9章 無間道第88章 皇泰主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78章 有子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卌八章 李道玄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6章 七學士(三)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61章 雄大海出獄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89章 鳳兮鳳兮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中第80章 兩駙馬第廿八章 僱傭軍初構想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56章 入榖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廿章 啓程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11章 大定酒樓第83章 真兇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3章 希譙道長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55章 交易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11章 僚亂(四)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58章 天寶將軍第56章 入榖第卅二章 回滎陽五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第卌二章 武僧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卅七章 又聞彌勒聲第18章 八仙歌第52章 何爲盛世?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64章 父女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卅九章 遇襲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
第11章 僚亂(四)第15章 翠雲回家第60章 禽獸第57章 東都(七)第53章 養真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2章 開皇十八年(下)第66章 尋醫第98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60章 鄭言慶,回來了第廿九章 平壤一夜二第9章 無間道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卌九章 屍山血海五第53章 言慶收徒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1章 血案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二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69章 獅虎兒第廿章 滎陽李無敵第91章 父子相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八第57章 東都(六)第9章 無間道第88章 皇泰主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1章 且聽下回分解(下)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中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78章 有子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卌八章 李道玄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6章 七學士(三)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61章 雄大海出獄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89章 鳳兮鳳兮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中第80章 兩駙馬第廿八章 僱傭軍初構想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卅一章 驅虎吞狼乎第56章 入榖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廿章 啓程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11章 大定酒樓第83章 真兇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3章 希譙道長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55章 交易第卅一章 平壤一夜四第11章 僚亂(四)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下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58章 天寶將軍第56章 入榖第卅二章 回滎陽五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68章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下)第卌二章 武僧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卅七章 又聞彌勒聲第18章 八仙歌第52章 何爲盛世?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64章 父女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一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卅九章 遇襲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