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朝鮮也來湊熱鬧

八夏聖元五年,對於大夏來說是一個戰火最頻繁的一年也是大夏快的擴張的開端,而後世的大夏史學家將這一年定爲大夏展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大夏從皇國步入帝國時代的開端,而通過這些史學家的研究,這一年,是大夏步入中原的一年,也是大夏再次動山東戰爭的一年,同樣也是與鮮卑開始正面碰撞的一年,可以說這一年,大夏四邊戰火紛飛,幾乎邊疆各地都爆了戰爭。

北部,大夏針對鮮卑禿部開始集結兵馬,屯兵與北部邊陲刀島,東北部,清剩茅山國餘孽,並與再次南下搶奪鬆嫩平原的斯拉夫人爆了小規模的對戰,西北部,柔然汗國再次對西北鎮守府動攻勢西部。天可汗國再次蠢蠢欲動,蒙古鐵騎再次出兵望月郡昭君塞,西南部。對吳的侵佔,南部,山東戰事再起,東部,大奚山蠻族的馴服,而似乎唯一安靜的東南部,也不甘寂寞。也再次鬧出了爭端,海之角海軍府。東南鎮守府再次捲入朝鮮半島之爭。

八邊不靖的同時,大夏內部,一些戰敗者,利益受害者,與大夏有血海深仇的勢力也頻頻動叛亂,儘管都沒有形成規模,卻也讓大夏內部穩定受到了一定影響,牽制了一部分力量,可以說大夏聖元五年是一個多事之秋,也是大夏國力積累到一定程度,產生質變的開始。

從王國到皇國代表着一個勢力成了區域地方上的最強大諸侯,乃是諸侯之中的王者,所以稱爲皇,而在皇國之上還有帝國的存在,而對於帝國的定義是,一個足以影響到世界的強大勢力,擁有足夠寬廣的疆域。強大的軍事實力,殷實的國力。並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如果說皇國只是區域之國,那麼帝國就是世界之國,具有爭霸世界的實力方可爲帝。

大夏如今雄踞東北,內控大渤海,戰船向着外海不斷的擴張,而疆域面積也在不斷增加之中,而在大夏聖元三年就已經出兵幫宋,並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的大夏已經走入了中原強大諸侯的視野,這個來自東北蠻荒之國似乎已經具備了爭奪中原的實力,而這種改變,也讓大夏的影響力快的擴張,而隨着山東戰事,吳國戰事的開啓,這種影響會越越大,最後大夏會成爲左右諸侯都必須要考慮到這個地處偏遠的皇國的存在。

自從聖元三年,長白山脈東南角的李氏朝鮮向大夏和親,大夏的在遼東半島的勢力已經不在侷限在山脈的西部和東南部,在大夏後方的支援下,本就在對另外兩個朝鮮諸侯佔據一定優勢的李氏朝鮮兵馬也越的雄壯,經過這兩年的擴張,整個長白河以西的土地都納入了李氏朝鮮的疆域,而李氏朝鮮對於大夏也越的恭敬。對於這片土地,大夏完全可以納入自己的疆域之中,因爲在對另外兩家諸侯的作戰中,大夏兵馬也有出兵;而如今在李氏朝鮮內部還有不少大夏兵馬駐紮,可以說想要奪取李氏朝鮮政權對於大夏易如反掌,然而大夏卻不可能那麼做,或者說,至少在當前不可能那麼做,因爲李氏朝鮮是第一個歸順大夏的附庸國,乃是一個樣板,大夏自然不能爲了那巴掌大的地方而造成不好影響,當然想要吞併李氏朝鮮也不需要那麼麻煩,反正李氏朝鮮的公主如今夏羽的妃子李如月也已經懷了夏羽的孩子,日後着李氏朝鮮還不是自家的。

李氏朝鮮滅了另外兩個諸侯國,成了一個較大的諸侯,勢力也開始向着長白河東岸蔓延,而大夏作爲宗主國雖然不好奪了李氏朝鮮的王權,但是弄一塊地方建造海港基地卻是很容易的,於是在長白河下游的一處大島建立起了一個新的軍港。有了這個軍港,大夏的海上艦隊可以輻射半個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甚至控制了大部分海上貿易。

這個時候的朝鮮半島內部混亂。擁有新羅,高麗,朝鮮,百濟等諸多政權,瓜分整個朝鮮半島,挨着長白河的一個較大的朝鮮諸侯,就是北高麗國,佔據着朝鮮半島西北部大片區域,是一個實力很強大的朝鮮諸侯。

而這個北高麗有着一支實力不俗的水軍,並且也大興海上貿易,不過這個海上貿易對象卻是南部的朝鮮。百濟,甚至是更遠的日本可以說是大夏東南海上貿易的競爭對手,因爲這些人是地頭蛇,背後又有諸侯撐腰,大夏商人遠道而來。自然無法與其競爭,雖然靠着雄厚的財力站住了腳,卻也沒有在渤海行商那般硬朗,畢竟大夏的勢力還無法輻射到這裡。

然而隨着李氏朝鮮的崛起,大夏在長白河上軍港的建立,大夏海軍的薦制區域一下就擴大到了朝鮮半島北部海域,海之角的海軍府劉仁軌也在海之角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將政務逐步讓出,專心打理海軍事務,而隨着海之角海軍府力量不斷的壯大。劉仁軌這位六旬老將也不在滿足看守着渤海海口這麼巴掌大的地方。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外海區域。

大夏有四大海軍府,自由港海軍府,營州海軍府,七星海軍府以及新建立的海之角海軍府,四大海軍府各有一片轄區,比如自由港海軍府負責的海域就是大遼河以西,到黃河入海口這一大塊西北海域,正而營州海軍府則主要是遼東半島西部海域,七星海軍府則是控制着山東北。渤海中南部海域,可以說三大海軍府已經將渤海海域瓜分了個乾淨。

三大海軍府都各個有自己的基地,碼頭以及部分稅金分流,只有海之角是新建海軍府,就連下面的海軍戰船也大多都是其他三大海軍府支援過來的,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隨着海之角逐漸修涕建設完成,海之角海軍也逐步走上正軌,但是海之角的財源卻遠不及其他三家的雄厚,展也十分緩慢。

不過情況也在兩年多前開始好轉,這個時候大夏對外海探索已經有了初步進展,甚至開設了江南貿易集市。打通了一條通往江南的海上黃金之路,由此,海之角這纔算是繁華了起來,因爲想要通航渤海與外海。就必然要經過海之角。

海之角情況稍好,麾下的船隊也開始擴充,自然不可能在滿足這一咋,海港周邊區域,而內渤海已經被三大海軍府瓜分,劉仁軌,小四情目光放在了外海。外海遼闊無邊也更加的兇險,犬夏焦爾對外海有了許多的探索,但卻一直都是沿着海岸線探索,不敢過於深入,所以可供劉仁軌選擇的地方也不多。

而按照海之角可以輻射的範圍,劉仁軌大致的將大夏最西面佔據的山東曲城,已經最東端的遼東長白河口這一線周邊的海域劃歸了自己的轄區,也就是以青島,海之角以及長白港口三處地方爲中心的轄區,並分別在青島和長白港口布置了一支海軍艦隊駐紮。

青島這邊,覆蓋山東南部海域。敵人幾乎說沒有,齊國昔日的水軍早就在第一次山東戰役爆的時候就被摧毀,可以說這一段海域幾乎是大夏說的算,行走的海船也多是大夏的船隻,海之角更不用說,本身就是按照要塞建造的,想攻打海之角那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才行,而東部海域,就是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夾住的這片海域,這一片海域可就沒有那麼太平了。

曾經在大夏開元四年,也就是烽火八年的時候,出過一場讓大夏海軍很是蒙羞的一件事,大夏自山東的一艘寶船在大渤海區域被人給劫了。當時夏羽還很是憤怒的拍了桌子,大罵海軍無能,而正是因爲此事。大夏才興建起了海之角要塞。撫守住了大渤海通往外海的咽喉,不過這些年過去了在,那夥當初劫掠了大夏寶船的海盜依舊沒有緝拿歸案。

這個事情自然不可能就這麼埋藏下去,當初是條件不符合,所以無法繼續追查,後來大夏勢力不斷擴張,有了這個能力自然要繼續追查,而劉仁軌上任伊始,這個事情就一直由他負責,而這幾年下來,事情早就弄了個水落石出,只是大夏一直都抽不出手來,而且夏羽當初的憤怒也隨着時間淡了,也一直都沒有在提,畢竟當了皇帝,事情太多了。不可能什麼時候都記得那麼清楚。加上也沒有人願意那這個事情去觸夏羽的眉頭,這個事情就一直到了今天。

夏羽或許是將這個事情丟到了腦後,但海軍府各指揮使可是銘記在心,尤其是七星漚弓府,當初可是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被人劫的船,讓他們可是顏面盡失,而海之角海軍府的一個艦隊指揮使恰好就出身七星海軍府,這個事情也一直都不曾忘卻。

當初劫掠大夏寶船的海賊頭目叫林雅,昔日海之角的主人,不過被渤海人趕出了這片土地,之後一所在大海上漂泊,劫掠了大夏寶船之後。林雅就一路往東到了朝鮮半島外海。尋了一片海域安了身,有大夏寶船上那些財寶林雅也很快就擺脫了海盜的身份,而是開設了一家商號。做起了海上貿易,由於她手下有着不少的好水手,加上有錢有人,很快這商號就有了很大的規模,後來林雅又幫助高麗王,擊敗了對手,被封爲善德夫人,而林雅麾下的李舜臣,約瑟夫則分別做了北高麗的水軍都督,可以說北高麗的海上都被林雅掌控着,而海上貿易也被其控制。林雅利用北高麗王冊封的官爵和領地,以及海上貿易得來的金錢,開始打造海上勢力,數年之後,林雅已經成了朝鮮西海上最有名的女夫人,鉅商。

在得知了這些情況之後,那指揮使就立亥通報了劉仁軌,劉仁軌早就接到得不少商人的抱怨,說是到朝鮮的買賣難做,除了要被徵收高額關稅意外,物價也被人操縱,讓他們從中沒有多少賺頭。本來大夏佔據遼東,與朝鮮半島距離不算遠,而且這片海域也還算是平靜,所以一直都是外海貿易最繁華離航線,但這兩年這條航線的商人數量卻是越來越少,反而去江南的海商越來越多,儘管去江南貿易賺頭大,但一年難得跑個一兩趟,風險也大的多,去朝鮮的一年跑個四五回不成問題,不過如今這條航線卻少有海商,而究其原因,就是這林雅使的手段。

大夏海商的利益其實與大夏海軍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因爲四大海軍府很大一部洲小金錢來源都是從海商貿易稅金上提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看似比例不高,但實際上因爲海貿的高額利潤,大夏徵收的稅也不是低,所以數目很大,大夏爲什麼對農民只徵收那麼少的稅,就是因爲大夏看不上那麼點小錢,而貿易商稅還是大頭,而海貿更是貿易中的大頭,所以這海商可以說是大夏的財政支柱,是必須要保護的對象。

結合這兩點,大夏對於林雅可謂是新仇舊恨,加上劉仁軌麾下的海軍成軍已這,卻一直都只是練,少經戰事。而這一次卻是一個好機會。於是劉仁軌就將林雅的事情寫成了奏疏,八百里快騎送往天之城。奏報樞密院,儘管大夏八大鎮守府。四大海軍府的鎮守使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權限,但是這些鎮守使除非在迫不得已下才會使用這個權利外。平素都會按着規矩向樞密院上報,衆人心裡也都是明鏡似的,沒有皇帝喜歡一個自作主張的臣子。尤其是這個臣子還手握重兵,這是犯忌諱的事情,當初大夏制度不完善也還罷了,如今大夏各個機構全都完善了,你還自己隨便做主,那簡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樞密院,大夏最高軍事機構,掌管大夏天下兵馬,儘管樞密院沒有實質的兵權,但卻擁有軍兵權,管理着升遷,月餉等諸多事務,而樞密院也是大夏做出各種大的軍事決策的地方,一些小事大多都由樞密院處理。就如同內閣處理政務一樣,只有大事纔會向皇帝彙報,當然夏羽這種放權,讓內閣和樞密院擁有很大的權利,不過這軍政分家小財庫分家卻足以讓皇帝把握大局,不會大權旁落。

對於收拾當初搶掠大夏寶船的罪魁。樞密院自然不會姑息,而牽連到朝鮮半島的一個諸侯國,大夏自然也並不放在眼中,在楊林,沮授的眼中,朝鮮不過一小國爾,沒膽量跟大夏叫板,而且這個事情悄悄的辦了就好,沒必要去驚動每日都很疲乏的陛下,畢竟比起這朝鮮小小國,大夏在其他方向的戰事更加讓人重視。於是這個事情樞密院就全權下放給了海之角海軍府,讓劉仁軌看着處理。

第425章 七星玄龜島第604章 孔子廟第508章 泰山賊第645章 殭屍的剋星—殭屍草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628章 包拯第454章 來自黃海的海盜第606章 鮮卑段氏—古堡之戰第281章 乞活軍—冉閔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608章 州旗輪牧制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678章 二桃殺三士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94章 力舉千斤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22章 借刀殺人第202章 縱橫之法—范雎出世第494章 不容忽視的問題第214章 戰爭導火索第46章 不對稱的實力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223章 禍不單行—兇獸降臨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393章 浴血嘯峰關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638章 靈樓七衛之暗衛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403章 遼軍降了第539章 抽刀而出的齊國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288章 蝦子島大海戰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379章 不一樣的張飛第631章 天府二十四政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290章 水軍內部改革第117章 借刀殺人第206章 後金局勢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642章 致命追擊第638章 靈樓七衛之暗衛第561章 一個妃是納兩個妃也是納第578章 墨甲VS白馬第365章 廣存糧 多挖溝第710章 炮轟墨門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693章 黃金商道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254章 樞密省第675章 攻打海之角第62章 趁火打劫第268章 禍亂大將軍府第681章 矛盾中崛起的清王國第724章 太史慈降夏第692章 打賭泡妞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287章 內鬥爆發第670章 雙龍口第485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上)第672章 陷坑破火牛第424章 東胡之亂第510章 神賜軍第210章 造幣鑄造所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第191章 夏羽的野望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25章 野蠻弓手營地第359章 組建重甲騎兵第511章 神兵天降第284章 關外胡家第258章 蝶樓—江湖的聚集地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284章 關外胡家第291章 野狐嶺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125章 擴軍第441章 燕國李悝變法第607章 魔兵再現—真魔兵.風第112章 風捲殘雲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163章 金都軍變第482章 哲別狼弓騎VS柔然飛羽第676章 護國要塞炮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512章 活抓魯智深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27章 蠻族來投第139章 襲破天鷹堡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355章 冰河崩裂—十萬燕甲滅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646章 冷兵器時代的空降作戰第161章 決戰烈馬原第206章 後金局勢第754章 天之橋第357章 海盜的崛起第490章 十面埋伏第305章 獸卵孵化
第425章 七星玄龜島第604章 孔子廟第508章 泰山賊第645章 殭屍的剋星—殭屍草第432章 神箭哲別第628章 包拯第454章 來自黃海的海盜第606章 鮮卑段氏—古堡之戰第281章 乞活軍—冉閔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608章 州旗輪牧制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678章 二桃殺三士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94章 力舉千斤第516章 當了把柳下惠第22章 借刀殺人第202章 縱橫之法—范雎出世第494章 不容忽視的問題第214章 戰爭導火索第46章 不對稱的實力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223章 禍不單行—兇獸降臨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393章 浴血嘯峰關第327章 大軍壓境第638章 靈樓七衛之暗衛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403章 遼軍降了第539章 抽刀而出的齊國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288章 蝦子島大海戰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379章 不一樣的張飛第631章 天府二十四政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290章 水軍內部改革第117章 借刀殺人第206章 後金局勢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642章 致命追擊第638章 靈樓七衛之暗衛第561章 一個妃是納兩個妃也是納第578章 墨甲VS白馬第365章 廣存糧 多挖溝第710章 炮轟墨門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693章 黃金商道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254章 樞密省第675章 攻打海之角第62章 趁火打劫第268章 禍亂大將軍府第681章 矛盾中崛起的清王國第724章 太史慈降夏第692章 打賭泡妞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287章 內鬥爆發第670章 雙龍口第485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上)第672章 陷坑破火牛第424章 東胡之亂第510章 神賜軍第210章 造幣鑄造所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第191章 夏羽的野望第549章 俘虜黃子國長公主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25章 野蠻弓手營地第359章 組建重甲騎兵第511章 神兵天降第284章 關外胡家第258章 蝶樓—江湖的聚集地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284章 關外胡家第291章 野狐嶺第703章 六合張燕第125章 擴軍第441章 燕國李悝變法第607章 魔兵再現—真魔兵.風第112章 風捲殘雲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163章 金都軍變第482章 哲別狼弓騎VS柔然飛羽第676章 護國要塞炮第404章 道士的聖地第512章 活抓魯智深第374章 奪佔山海關(四)第27章 蠻族來投第139章 襲破天鷹堡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355章 冰河崩裂—十萬燕甲滅第212章 鐵鎖橫江第646章 冷兵器時代的空降作戰第161章 決戰烈馬原第206章 後金局勢第754章 天之橋第357章 海盜的崛起第490章 十面埋伏第305章 獸卵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