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西湖論道(上)

望着秀麗景色,趙小川稍稍有些失神,思緒飄到了楊廣的歷史功業中。對這個後世被唾罵的帝王深表同情、遺憾。“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成王敗寇”世人只知楊廣兇殘暴虐,好大喜功卻都很少有人去評價他的功業。這就和人一樣,只看缺點優點很少有人懂得。倘若你是明君聖主則是拍馬奉承,頂禮膜拜,奉你爲神明護佑。用盡敬辭話語,言語毫不遮掩崇拜敬仰。人性深處的劣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兄長?兄長?兄長在想什麼如此入神。不妨說出來給小弟分享下。”看到趙小川愣神凝思,沈光叫了幾聲問道。被打斷了遐想,趙小川長吁了一聲,微微揮了揮手面向沈光問道“你說,要是有朝一日我登基稱帝,卻因一些舉措不當被天下世人唾罵、遺棄,你該當如何?”

“兄長何出此言?怎麼突然問起這個?莫非剛纔是想到什麼傷感之事。”沈光目光關懷的詢問道。“賢弟不必多問,回答我的問題就行”口氣有些沉重,眼神中有着彷徨、迷茫。趙小川沒有說自己爲何會問這個。是試探,還是憂慮他自己也不清楚。

“殿下待我如同兄弟一般,倘若真有這麼一天,沈光必當不離不棄侍奉兄長左右,報效知遇之恩、死而後已!”雖然有些不明白趙小川怎麼突然問這個。不過沈光還是堅定回答了自己的心聲。

“你不後悔?不怕有天被亂臣誅殺、死無葬身之地嗎?”有些好笑沈光的直白,趙小川淡笑的說道。不管如何,能聽到這樣的話語,內心還是高興的。趙小川能看得出來沈光說的都是肺腑之言。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承蒙殿下賞識,不因我沈光出身低微,屈膝真心結交。沈光內心感激莫名,縱使遺臭萬年,我沈光又有何懼!”臉上呈現堅毅之色,言語豪邁高昂,內心深處的那抹視死如歸的決心展露無疑。

“能得賢弟如此推崇剖心置腹,肝膽相照,縱然身死,也不寂寞!”說完長嘯一聲。“賢弟不爲個人名利,待我忠心不渝,我又怎能冷卻賢弟赤膽之心?我楊廣登基爲帝后,必不相忘賢弟今日之言!”聽完沈光豪言壯語的忠心“表白”趙小川的情緒也被帶動起來,心中剛纔的陰霾一掃而光,趙小川頓時覺得舒暢多了。

“兄長,你.”“哎,剛纔一時觸景生情,不由得感慨了些。你不必在意。”趙小川恢復了平時淡笑,從容的模樣。

“兄長沒事就好。”

“這揚州囊括了江南美景的精髓,今日既然出來觀賞遊玩,就該縱情。我帶兄長去他出看看。”兩人順着茱萸灣一路而下,沿路中又遊覽了揚州白塔、二十四橋、觀音寺,瘦西湖等美景。這些景色都讓趙小川驚奇不已,嘖嘖稱讚。相比於後世收費的景區,這裡的一切顯得天然獨具,渾如一體。遠遠非後世假造出的景色所能媲美。難怪當年楊廣三次南下,每次都來這裡。這裡確實景色絕美,讓人流連忘返。若有朝一日,自己放下俗世也能再次日升日落,長久居住也不枉此生。

瘦西湖五亭橋,兩人尋着一處寧靜幽雅之地,坐在亭閣當中,細細觀賞着。五亭橋又稱蓮花橋,因爲它的形狀像朵含苞怒放的蓮花,因此得名。這也是瘦西湖乃至整個揚州的標誌景點。乾隆就曾多次來這裡遊玩,爲此寫了詠贊詩篇。看着那湖面銀光粼粼,碧波盪漾,清澈見底。如此詩情畫意的美景,不需要過多的文字描繪渲染,它彷彿具有寧神一般的功效,讓人心境不知不覺平靜了下來。

“我畫蘭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秋月溶溶照佛寺,香菸嫋嫋繞經樓!”如此美景趙小川一時興起,脫口吟道大才子唐伯虎的詩句。“兄長好文采!”沈光是個軍人,腹中才學不多,但覺聽得不錯目露敬仰稱讚道。趙小川微笑不語,問道“賢弟,你可知治國治軍,如何才能完善國家之體系,百姓如何能夠衣食無憂

“這個.小弟是個粗人,不太懂這些。不過覺得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豐衣足食,國家太平就夠了。其他的請恕小弟愚昧,還請兄長解惑。”沈光是個直性中人,並未因自己才疏學淺而自行漸穢,反而一副虛心受教,側耳聆聽之狀。趙小川臉皮夠厚,沈光的神色盡收眼底這讓趙小川的虛榮心極大地滿足。存心想在沈光面前賣弄學識,趙小川緩緩道

“爲君者,國家社稷安危須放在首要。治國,應以仁慈百姓需可爲根本,不以個人喜怒妄動殺戮,百姓休養生息爲前提。治軍,則賞罰分明,明令禁止,不好大喜功,不驕奢淫逸。民爲重、君爲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爲舟、民爲水,不能因一己之私破壞。這水看起來溫柔乖順,若倒行逆施,不顧水之承受能力,遲早則會被推翻舟毀人亡。百姓富裕,國泰民安方能證明治國有道。做皇帝的應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纔是上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方能成爲一代聖君明主。”高談闊論,一點都不臉紅。

沈光聽得有些沉醉,細細的品味了下話中包涵的深意,正準備作答。

“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位公子胸中才學,意境見識均爲不凡,着實令人敬佩!”趙小川順聲望去,但見不遠處石桌前坐落着兩人。左邊的一身白衣乾淨整齊,年齡三十左右,面目輪廊倜儻俊秀,雙眼精光溢彩,看到趙小川微笑着點頭示意。右邊之人稍顯年輕,大概二十來歲,國字臉,面容微黑微微帶黃,雖年紀稍小顯得沉穩莊重,,卻讓人感覺有一股耿直、剛正之氣,一看便知是穩重大氣之人。帶着笑容面向趙小川,施了一禮。剛纔說話的正是此人。

看到趙小川目光朝着自己這邊而來,年紀略小的人開口邀請道“若兩位公子不嫌棄,不妨過來品酒一敘。”

“那就打擾了”趙小川也是微微一笑,走在前面,沈光隨後來到石桌之前向兩人抱了抱拳,俊秀男子和年輕男子均起身還禮。

“公子請坐”“請”四人紛紛落座。

第六章 噩耗第三十四章 血煞修羅功第四十六章 一死一廢一傷第八章 三大勢力第四十七章 臨終託孤第四十章 慧空的打算第四十章 慧空的打算第三十一章 一招退敵第三十三章 遭受突變第六十一章 偶然發現第五十章 麻煩上身第十章 楊素之謀第五十三章 聖劍來歷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二十九章 戰鬥開始第十一章 李淵之斷第一章 飛來橫禍第二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十四章 訴說原委第四十一章 小川歸來第三十六章 先天真氣第三十一章 分析案情第四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二章 我爲楊廣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二十四章 西湖論道(中)第二十九章 戰鬥開始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三十四章 血煞修羅功第三章 蕭妃第十九章 花月仙第五章 漢王的心思第六章 噩耗第三十八章 南宮無情第二章 刺客!第三十五章 小川出手第十一章 李淵之斷第六章 南下揚州第三十五章 慧空發威第十六章 殺氣瀰漫第三章 遭遇不測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二十五章 西湖論道(下)第二十八章 雄言詭辯收良臣(上)第十八章 先秦諸子第八章 有客來訪第七章 玉華山第二十章 獨孤病重第十六章 收服沈光(上)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十三章 陰謀?第三十八章 一劍飛雪第三十三章 龍舌草第二十一章 秦皇秘聞第一章 飛來橫禍第一章 飛來橫禍第二十八章 它爲何物第八章 三大勢力第四十八章 姐妹情深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二十五章 狼狽離場第二十二章 草原霸主第七章 楊玄感與李密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十章 登門滋事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四十六章 一死一廢一傷第五十四章 凌逸下山第二十九章 雄言詭辯收良臣(下)第六章 南下揚州第六十章 緣由(下)第四十四章 九宮迷蹤步第二十三章 西湖論道(上)第二十五章 西湖論道(下)第十三章 陰謀?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十一章 李淵之斷第四十四章 九宮迷蹤步第五章 漢王的心思第二章 我爲楊廣第五十三章 聖劍來歷第五十章 麻煩上身第二十二章 草原霸主第七章 楊玄感與李密第三十五章 慧空發威第四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二章 我爲楊廣第二十六章 神秘之客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四十章 揭露真相第二十二章 巡遊揚州第五十四章 凌逸下山第十章 楊素之謀第十三章 前來報復第二章 刺客!第十四章 雙面間諜第十二章 出手相助
第六章 噩耗第三十四章 血煞修羅功第四十六章 一死一廢一傷第八章 三大勢力第四十七章 臨終託孤第四十章 慧空的打算第四十章 慧空的打算第三十一章 一招退敵第三十三章 遭受突變第六十一章 偶然發現第五十章 麻煩上身第十章 楊素之謀第五十三章 聖劍來歷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二十九章 戰鬥開始第十一章 李淵之斷第一章 飛來橫禍第二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十四章 訴說原委第四十一章 小川歸來第三十六章 先天真氣第三十一章 分析案情第四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二章 我爲楊廣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二十四章 西湖論道(中)第二十九章 戰鬥開始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三十四章 血煞修羅功第三章 蕭妃第十九章 花月仙第五章 漢王的心思第六章 噩耗第三十八章 南宮無情第二章 刺客!第三十五章 小川出手第十一章 李淵之斷第六章 南下揚州第三十五章 慧空發威第十六章 殺氣瀰漫第三章 遭遇不測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二十五章 西湖論道(下)第二十八章 雄言詭辯收良臣(上)第十八章 先秦諸子第八章 有客來訪第七章 玉華山第二十章 獨孤病重第十六章 收服沈光(上)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十三章 陰謀?第三十八章 一劍飛雪第三十三章 龍舌草第二十一章 秦皇秘聞第一章 飛來橫禍第一章 飛來橫禍第二十八章 它爲何物第八章 三大勢力第四十八章 姐妹情深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二十五章 狼狽離場第二十二章 草原霸主第七章 楊玄感與李密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十章 登門滋事第二十一章 絕色月仙第四十六章 一死一廢一傷第五十四章 凌逸下山第二十九章 雄言詭辯收良臣(下)第六章 南下揚州第六十章 緣由(下)第四十四章 九宮迷蹤步第二十三章 西湖論道(上)第二十五章 西湖論道(下)第十三章 陰謀?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十一章 李淵之斷第四十四章 九宮迷蹤步第五章 漢王的心思第二章 我爲楊廣第五十三章 聖劍來歷第五十章 麻煩上身第二十二章 草原霸主第七章 楊玄感與李密第三十五章 慧空發威第四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二章 軒轅聖劍第二章 我爲楊廣第二十六章 神秘之客第二十章 盛世之殃第四十章 揭露真相第二十二章 巡遊揚州第五十四章 凌逸下山第十章 楊素之謀第十三章 前來報復第二章 刺客!第十四章 雙面間諜第十二章 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