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雜貨鋪

連蔓兒和小七買好了東西,就從青陽鎮出來,順着官道,走回三十里營子。青陽鎮的這條官道,從三十里營子穿過,然後往南,距離南山腳下約半里路,與另一條東西貫通的官道形成一個丁字路口。

官道從青陽鎮進入三十里營子,有一處地方比較開闊,也是村中很多人平時愛聚集的地方。路的東側,是一座土地廟,是村裡衆人集資建起來的。這廟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廟門一側是敞廳,另一側是三間門房,進了廟門,第一進就是大殿。有左右廂房,也供奉着佛像。再往裡走,第二進就是僧人的禪房、禪房後面還有一塊菜地。

在土地廟斜對過,官道的西側,則是一家雜貨鋪,也是三十里營子唯一的一家雜貨鋪。鋪子雖然不大,但是麻雀兒雖小,卻五臟俱全,例如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等等家常用的東西,都是齊備的。

連蔓兒心裡記得要替周氏買醬油回去,因此進了村,就先到雜貨鋪裡來。

雜貨鋪門口拴着一匹高頭大馬,連蔓兒好奇地多看了兩眼。這種馬他們這裡也是不常見的,據說馬是管制物資,只有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纔有。這裡常說的馬車,實際上拉車的大多是騾子。

推開雜貨鋪的門,正對着的就是高高的櫃檯,櫃檯後是貨架子,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放着各類貨物,櫃檯前的空地上,擺放着三兩張長凳,從冬到夏,總有三五閒人坐在凳子上談天說地。

今天依舊是如此,只是往常談天的人們這時卻都只望着櫃檯前的一個漢子。

那個漢子看穿着打扮,就不是本地人。他買了一大壇酒,又買了好些五香花生和點心,最後拿了一塊銀子來結賬。

連蔓兒聽見屋裡人的抽氣聲。

掌櫃的姜三有些顫巍巍地接了銀子,用牙咬了咬。

“怎麼着。還怕大爺給你的是假銀子?”那漢子粗着嗓門道。

姜三連忙彎腰陪笑,叫他媳婦拿等子稱了銀子,又找了那個漢子幾個銅錢。那漢子接了銅錢,往外就走,連蔓兒忙拉着小七往旁邊讓了讓。

那漢子大步走出門去,將東西放在馬背上,然後騙腿上了馬,吆喝了一聲就打馬走了。

雜貨鋪中的人這才都緩緩收回了視線。

“這可真是有錢的主。”一個人砸吧着嘴道。

村中人來雜貨鋪。打酒多是一兩二兩地打,最多不過一兩斤。買別的東西也是如此,所以雜貨鋪每天多是幾文錢的買賣,很少有人會拿銀子來結賬。

“大地方來的。又是去大前山的。”另一個人就道,似乎這樣的客人並不是第一個了。

“打二兩醬油。”連蔓兒就走到櫃檯前,仰着頭說道。櫃檯有些高,她的腦門剛好和櫃檯平齊,要稍微踮起腳尖才能將手裡的銅錢和醬油罐放在櫃檯上。

“這不是連家的蔓兒和七郎嗎。”姜三媳婦笑着招呼道,一面就收了銅錢,將櫃檯一塊木板打開,從櫃檯裡面走了出來。

醬油缸很大,櫃檯裡面擺放不開。因此在雜貨鋪櫃檯外面靠着牆角放着。

姜三媳婦從櫃檯上拿了醬油罐子,走到醬油缸旁邊,揭開木蓋子,從旁邊的一個架子上,取了個漏斗下來,插到罐子口裡,又從旁邊拿過一個木勺。

這個木勺。一端是個小小的桶,勺子把約有半臂長,每一勺就是一兩。旁邊還有大些的木勺,是半斤一個的。

“你家醬油這麼快就吃完了,前兩天是七郎來的吧,打了半斤那。”

姜三媳婦一邊和連蔓兒姐弟說話,一邊從醬油缸裡舀了醬油往漏斗裡倒。

“這是給我爺和我奶打的醬油。”連蔓兒就解釋道。

“連老四家的幾個孩子都能幫家裡幹活,又都是頂孝順的。”就有人說道。

“你們家那個酸菜作坊。一天能掙不老少錢吧。”有一個好事的揚聲問道。

“都是我爹和我娘管着,賺錢啥的我也不知道。我聽我爹跟我娘說,掙不掙錢是小事,讓街坊鄰居們能掙幾個手工錢,貼補貼補家裡,就不算白忙活。”連蔓兒就道。

“連家四哥和四嫂那那是厚道人。原先沒看出來,現在看着,還是有大本事的人。”就有人道,還衝着連蔓兒和小七笑了笑。連蔓兒看他面熟,似乎他家裡有人是在酸菜作坊裡幹活的,也回了一笑。

“三嬸,剛纔那個人不是咱們村裡的人吧?”連蔓兒就問姜三媳婦。

“不是,咱村裡哪有那樣的人。這兩天,老闆娘可發了,這樣一個主顧,就頂平常賣兩三天的貨。”不等姜三媳婦說話,一個人就笑着道。

“哪有那麼邪乎。”姜三媳婦白了那個人一眼,將漏斗和木勺都放了回去,又將醬油罐子交給連蔓兒。

“好好拿着,路上別撒了。”

連蔓兒和小七從雜貨鋪出來,走了兩條街,就到家了。

“快把醬油給咱奶送過去,剛纔催了。”連枝兒正站在西廂房門口,見連蔓兒和小七回來了,就說道。

“哎。”連蔓兒就想進屋先放下籃子。

連枝兒接過籃子,向上房看了一眼,才壓低聲音在連蔓兒的耳邊道。

“先把醬油送過去,別進屋,省得奶多心。”

“二兩醬油,咱還能偷吃她的?”連蔓兒切了一聲,果真連門檻也不進,就抱着醬油罐子往上房來。

“咋纔回來,要等你,黃花菜都涼了。”周氏板着臉道。

“孩子給你跑腿,你咋一句好話沒有。”連老爺子坐在炕上,瞪了周氏一眼,又衝連蔓兒笑着招手,“蔓兒,外面冷吧,上炕暖和一會。”

周氏接了醬油瓶子,又打開蓋子,仔細地查看了一番,這纔將醬油瓶子遞給旁邊的趙氏。

“往菜里加一勺。”周氏囑咐趙氏,“別加多了,看見好東西就沒夠。”

趙氏低眉順眼地答應了一聲,就抱着醬油瓶子出去做飯。

“爺,外面不冷。我先回去幫我娘做飯,一會再來陪你說話。”連蔓兒就向連老爺子道。

“好孩子,去吧。”連老爺子笑道。

連蔓兒回到西廂房,一家人正在聽小七說話,一邊看她們買回來的東西。

“這肉餡都剁好了,可省事了。”張氏先看到剁好的肉餡。

“張大叔正閒着,就給咱把餡跺好了。”連蔓兒道。

“咋還買了燒雞?”連守信看着連枝兒取出來的油紙包問道。

“爹不是說鎮上蔡記的燒雞好吃。帶的錢還夠,就買了。”連蔓兒嘻嘻笑着答道。

“小七過生日,咱大傢伙跟着打牙祭。”五郎呵呵笑。

“就你會花錢。”張氏雖然這麼說,但是並沒有責怪的意味。說起來,在某些方面,張氏和連守信還是很寵自己的孩子的。

連枝兒舀了半盆溫水,讓連蔓兒和小七洗手,就讓她倆上炕坐着。

“蔓兒,這骨頭先用一半熬湯,一會下面條吧。”張氏就和連蔓兒商量,“剩下那一半,晚上再熬蘿蔔湯,吃餃子咋樣?”

“行啊。”連蔓兒笑着點頭。張氏和連守信還有一個優點,他們並不因爲身爲父母的身份,就凡事自己做主,相反,他們更願意徵詢孩子們的意見。就比如飯菜安排這樣的事,也是有商有量的。連蔓兒之所以能這麼好的融入這個家,與他們夫妻的這個優點有很大的關係。

連蔓兒坐在炕上,就將在鎮上又遇見了吳玉貴,還有小沈屯那邊要修廟的事都說了。

“那是好事。”

連守信說了這麼一句,就沒再說什麼,顯然是覺得這件事和他們的生活沒啥關心,因此並不關心。

“再過些天,家家戶戶的酸菜就該下來了,咱跟武掌櫃定的那個約,也該到期了,這酸菜作坊就得停了。”張氏一邊和麪,一邊說道。

“可不是,賺了這些天的錢,也夠了。”連守信道。

張氏似乎是有些不捨,不過也點了點頭。這夫妻倆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貪心,容易滿足。

“這些天掙的錢,足夠咱過到明年這個時候的。往年沒分家的時候,一大家子,不算大哥那邊,也花不上這些錢。”連守信道。

“我知道。”張氏道,“我就是想,到時候咱就閒下來了,怕不慣。”

“娘,要不,咱發豆芽賣吧。”連蔓兒道。

“豆芽?”張氏想了想,“咱這酸菜是賣個缺,豆芽可不缺,鎮上每天都有賣的。”

“娘,你說的不錯,可還是有人買豆芽啊。”連蔓兒道,“就咱村裡,幾百戶人家,每天咋地也有十斤的賣頭。”

“那倒是。”張氏認可道。

從鎮上回來的路上,連蔓兒在心裡已經將發豆芽的成本和利潤都算好了。

豆芽是三文錢一斤,黃豆在市場上的價格是九文錢一斤。一斤上好的黃豆,能夠發五到八斤的豆芽,當然這與發豆芽的技術和天數有關。一般情況下,發好豆芽需要六到七天的時間。

“娘,你發的豆芽的手藝那麼好,咱就按發七斤算。一斤黃豆,咱就能掙十二文錢。”

第七百一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六百九十一章 覺悟第四百一十三章 吐苦水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庭教師第四十章 甜杆第六十一章 打場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過與難過第三十七章 連蔓兒說分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沾親帶故第七百五十九章 添妝第五百三十章 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蘸醬菜第六百零九章 將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讀第三百九十二章 吃玉米第一百零一章 收菜第五百五十一章 攆還是不攆第六百八十五章 惡對惡第六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六十九章 初春第五百十一六章 改換門庭第五百四十章 二進宋府第一百八十九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二十一章 來信第四百八十一章 騾馬興旺第二百八十六章 韭菜盒子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禮第四百零八章 親戚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生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鋪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箏與柳笛(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底氣第二百九十八章 爭吵第四百六十四章 責問第二百五十二章 連老爺子說分家第十三章 雞屁股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部第二百零二章 拆骨肉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三十九章 轉變第二百零九章 新婦第五章 高利貸—契約第四十六章 垂危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七百一十二章 冷香第三百一十四章 燕子和葫蘆(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百零一章 內部消息第五百八十章 炸元宵第十二章 周氏訓媳第四百一十八章 送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鋪子開張第六百八十八章 和睦第三百零一章 議親第五百八十五章 少年心事第六百零九章 將軍第五百零一章 盛夏第三章 五百兩銀子的問題第六百九十五章 田莊第二百八十八章 周氏的弱點第七百五十六章 要求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七百三十章 熱熱鬧鬧第七百二十八章 浪子回頭?第四百九十八章 吃驚第三百六十四章 威脅第五百六十九章 拜年(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酸第七百六十七章 計較第五百三十一章 醬塊子第二百零五章 讓人害怕的小姑子第四十三章 吃小竈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來人第七百五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三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二百九十章 被逼出來的法子第八十九章 韭菜花第五百一十一章 秀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燕子和葫蘆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要臉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彆扭第一百零九章 賣不賣第一百五十五章 喪事第三百六十章 威望第三百八十五章 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動家法第二十五章 酷刑第六百六十七章 意外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母心第六十九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百七十章 兩代婆媳第二百四十一章 鬥爭的藝術第四十一章 連蔓兒算賬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四百八十八章 少年心事
第七百一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六百九十一章 覺悟第四百一十三章 吐苦水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庭教師第四十章 甜杆第六十一章 打場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過與難過第三十七章 連蔓兒說分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沾親帶故第七百五十九章 添妝第五百三十章 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蘸醬菜第六百零九章 將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夜讀第三百九十二章 吃玉米第一百零一章 收菜第五百五十一章 攆還是不攆第六百八十五章 惡對惡第六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六十九章 初春第五百十一六章 改換門庭第五百四十章 二進宋府第一百八十九章 節外生枝第四百二十一章 來信第四百八十一章 騾馬興旺第二百八十六章 韭菜盒子第三十八章 鍋碗瓢盆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禮第四百零八章 親戚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生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鋪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箏與柳笛(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底氣第二百九十八章 爭吵第四百六十四章 責問第二百五十二章 連老爺子說分家第十三章 雞屁股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部第二百零二章 拆骨肉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三十九章 轉變第二百零九章 新婦第五章 高利貸—契約第四十六章 垂危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太倉第七百一十二章 冷香第三百一十四章 燕子和葫蘆(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百零一章 內部消息第五百八十章 炸元宵第十二章 周氏訓媳第四百一十八章 送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鋪子開張第六百八十八章 和睦第三百零一章 議親第五百八十五章 少年心事第六百零九章 將軍第五百零一章 盛夏第三章 五百兩銀子的問題第六百九十五章 田莊第二百八十八章 周氏的弱點第七百五十六章 要求第七十二章 連花兒受傷第七百三十章 熱熱鬧鬧第七百二十八章 浪子回頭?第四百九十八章 吃驚第三百六十四章 威脅第五百六十九章 拜年(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酸第七百六十七章 計較第五百三十一章 醬塊子第二百零五章 讓人害怕的小姑子第四十三章 吃小竈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來人第七百五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三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二百九十章 被逼出來的法子第八十九章 韭菜花第五百一十一章 秀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燕子和葫蘆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要臉第四百二十四章 加急信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彆扭第一百零九章 賣不賣第一百五十五章 喪事第三百六十章 威望第三百八十五章 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動家法第二十五章 酷刑第六百六十七章 意外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母心第六十九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二百七十章 兩代婆媳第二百四十一章 鬥爭的藝術第四十一章 連蔓兒算賬第七百五十章 小心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四百八十八章 少年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