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虎符

火炎燚繼續查找着虎符的信息,如果能多掌握一些必備的虎符知識,他相信便可以瞭解帝王黑玉虎符的功用。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爲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爲虎符。

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爲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

《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爲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十萬軍隊救援趙國,但晉鄙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

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爲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

三國時期,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着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

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

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爲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爲尊。

隋朝時改爲麟符。唐朝因爲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

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爲銅牌。

如今現存最早的虎符實物,是杜虎符。杜虎符長九十五毫釐米,符身上有銘文九行四十字,錯金而成。銘文爲:“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據此可知,當時用兵時,五十人以上,必須出示會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

因爲虎符是發兵之物,貴在謹慎嚴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於藏匿,不易被人發現。

漢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變化。秦代虎符銘文,銘於符左右兩側,兩側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讀。漢代虎符則不同,銘文刻於虎脊之上,騎於中縫,只有合符之後,方可通讀。

在華夏古代,爲了保證君主在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時不出差錯,需要藉助一種信物作爲憑證,這種信物便稱“兵符”。

據說它最早是周朝軍事家姜子牙發明的。

古人認爲虎爲百獸之王,在叢林爭鬥中總是處於不敗之地,因此在軍事上也多以虎爲尊,於是常將這種兵符鑄刻成虎的形狀,因此它也被稱之爲虎符。

虎形兵符並非唯一的形狀,在秦代就有鷹符和龍符等等。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大多用的是青銅,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

虎符內部中空,然後被一剖爲二,右半(虎頭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則發給統兵將領或地方長官。

虎符的剖面有齒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書在兩邊,內容相同,也有將文字對剖的。

這些文字大多是錯金書,即便歷經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輝。

虎符在調動軍隊的時候便有了大用場。

中央調兵時,會派遣使臣帶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驗合,命令才能生效。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爲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爲避其祖李虎的名諱,又將其改爲魚符或兔符,甚至龜符。

到了後世它逐漸演變成令牌等物,於是這種動物形狀的兵符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戰國時期的虎符還有玉虎符和銅鎏金虎符,可惜這兩件虎符都沒有太多的資料。

漢代虎符上的銘文大多刻於虎背上,採用錯銀書,用篆書刻寫“一、二、三、四、五”等字樣。同時字由中間剖開,因此只有兩個半符的字完全相合纔可發兵。

但在漢代,要發兵除了對驗虎符,還要需要有璽書或詔書。

虎符是發兵信物,詔書則是爲了明確統兵長官的職權和任務。

當然,漢代的軍隊調動並非只靠詔書和虎符作爲信物,同時作爲信物的還有“節”和“羽檄”。

符是古代軍事調遣、命令傳達的重要憑證,早在周代時就已用之。

最初的符以竹子製作而成,後來用金屬製成,形狀也由竹節逐漸多變爲虎形,故稱爲“虎節”,也稱“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戰國和秦漢兩代。從出土文物看,東周時期有鎏金虎符,戰國以後虎符一般由青銅製成。

作爲國君調兵的憑證,兩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對應,就好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只有同爲一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這就是“符合”二字的來歷。

所以虎符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

那帝王黑玉虎符上並無文字,渾然天成,更無可以開合的痕跡,並不像是調兵遣將,而且中間總透着幾分玄妙和古怪,似乎不是凡間之物。

獲得虎符的附近並沒有什麼奇怪,不過倒是有一個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那裡有一塊幾十畝大的石頭,後來石匠鑿石鋪路,鑿開石頭卻發現石頭中心有一個幾米直徑的水潭,潭中有水,水中有一條一米長的金色大鯉魚。

石匠們欣喜若狂,都以爲是天賜之物。

但也有人認爲肯定是石潭有小孔通往石面,無數年的大雨灌滿了石潭,有小鯉魚順水孔進入了石潭,經無數年後才長大了。

不管如何,反正是大開了眼界,石匠們都紛紛去捉大金鯉魚。

誰知那大金鯉魚竟化成魚形的光芒,躍出了石水潭,一路飛快地弄奔過水田,進入小河,再入溪流,然後消失了。

人們爲了紀念這塊大金鯉魚所在的風水寶地,故爲大石頭改名爲“鯉魚石”,而石頭鑿完後改成的大水田便叫“龍金田”。

火炎燚的家離龍金田有十分鐘的距離,倒也佔不上這風水寶地的光。

等等,還有墳壩頭!

他突然想到了什麼。

不錯,鯉魚石改成的龍金田據說是風水寶地,所以幾百年來,有許多去逝的人便相繼葬在那附近的山麓間,現在至少有近百座新舊不一的墳墓。

“這……這帝王黑玉虎符出現在那附近,不會是驅鬼的吧?”

火炎燚想到這裡,後背背脊一陣發涼,因爲他最怕陰鬼什麼的了。

難道要把這東西扔了?

不祥物留在自己身上,一定會成爲禍害,他可不想招惹上鬼祟,從而成爲短命鬼。

可火炎燚又轉念一想,自己本就自幼黴運不斷,今日好不容易纔有所獲,說不定這黑玉虎符便是驅邪之物,不然自己的傷痛和溼鞋褲無法解釋。

“唉,你到底是吉祥物,還是不吉祥物呢?我火炎燚本已厄運連連,希望你不要害我纔好……”

他忐忑不安的想着,出神入神,胡思亂想之間,終於迎來了下課的鈴聲。

火炎燚關了電腦,走出教室,準備趕時間回家吃飯。可他一排隊出校門,便看見了老父親正在那裡等他。

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二十三回 螢火蟲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十一回 校官營第一回 厄運不可改第二十六回 刀鋒行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三十四回 約會第一回 厄運不可改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三十七回 甲乙丙第十二回 上校第六回 故事會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七回 萬歲營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二十六回 孤尊第二十一回 戰將第十回 撿到寶第十一回 校官營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二十五回 生事者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十六回 歸來第三十九回 盛宴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三十三回 搶劫第十四回 少主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六回 故事會第十一回 校官營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二十六回 孤尊第五回 機器人與磨刀石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十七回 打了大校第五回 機器人與磨刀石第二十回 演員第十四回 少主第六回 故事會第三十九回 盛宴第二十三回 螢火蟲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十二回 上校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八回 重傷不治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九回 新訓營第三十二回 辦卡第三十六回 盛會第三十六回 盛會第二十八回 重傷不治第二十一回 戰將第十七回 打了大校第十二回 上校第二十六回 刀鋒行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十回 撿到寶第十回 撿到寶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二十六回 孤尊第十四回 少主第二十四回 配戲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十三回 走與停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一回 厄運不可改第三十四回 約會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十八回 古裝者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二十四回 配戲第四回 新兵第九回 新訓營第三十六回 盛會第二十一回 戰將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十八回 古裝者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二十六回 刀鋒行第九回 新訓營
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二十三回 螢火蟲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十一回 校官營第一回 厄運不可改第二十六回 刀鋒行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三十四回 約會第一回 厄運不可改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三十七回 甲乙丙第十二回 上校第六回 故事會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七回 萬歲營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二十六回 孤尊第二十一回 戰將第十回 撿到寶第十一回 校官營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二十五回 生事者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十六回 歸來第三十九回 盛宴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三十三回 搶劫第十四回 少主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六回 故事會第十一回 校官營第二回 帝王黑玉第二十六回 孤尊第五回 機器人與磨刀石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十七回 打了大校第五回 機器人與磨刀石第二十回 演員第十四回 少主第六回 故事會第三十九回 盛宴第二十三回 螢火蟲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十二回 上校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八回 重傷不治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九回 新訓營第三十二回 辦卡第三十六回 盛會第三十六回 盛會第二十八回 重傷不治第二十一回 戰將第十七回 打了大校第十二回 上校第二十六回 刀鋒行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十五回 五行運用第十回 撿到寶第十回 撿到寶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二十六回 孤尊第十四回 少主第二十四回 配戲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三十八回 盛會鬥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三十一回 鬼步舞第十三回 走與停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一回 厄運不可改第三十四回 約會第七回 萬歲營第二十二回 去了來第十八回 古裝者第三十五回 冥笛第二十四回 配戲第四回 新兵第九回 新訓營第三十六回 盛會第二十一回 戰將第二十九回 喋血橋第十八回 古裝者第三十回 龍文化第二十六回 刀鋒行第九回 新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