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住進太子宮之後,劉榮本應該在這方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度過一段忙碌到腳不沾地的充實歲月。

——會有許多人登門,祝賀劉榮得立爲儲,順帶在劉榮面前混個臉熟;

太子宮也會有許許多多的事,需要劉榮引上正軌——由劉榮引導太子宮上上下下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心願開始運轉。

還有上林苑的太子私苑,也需要劉榮親自走上一趟,向‘屬地子民’,也就是苑中佃農許下賞賜,順帶交流一下感情。

劉榮本該很忙很忙。

但在這一日,劉榮卻放下了手裡所有的瑣事,出現在了長安城東郊。

此出長安,劉榮陣仗很大、排場很足。

一整套太子儀仗,足足五百人的太子衛隊禁卒;

以及那杆愈發有了些‘太子專屬’意味的天子節旄,外加身着深藍色太子冠袍的劉榮自己。

說句不自謙的話:在這個時代,能讓劉榮擺出這麼大排場的人,恐怕已不超過五指之數。

但當遠方,天空於大地交匯的地方,自下而上浮現出幾面旌旗、大纛時,一切,就都變得再合理不過了。

——太!

——周!

——細柳營專屬:食鐵獸纛!

···

——大!

——竇!

——北軍專屬:赤龍纛!

·

·

·

·

“太尉條侯臣周亞夫,幸不辱命!”

“蒙陛下不棄,僥倖得平吳楚七國之亂,奉詔班師!”

“恭問陛下聖安!!!”

···

“大將軍臣竇嬰,奉詔班師。”

“敬問陛下聖躬安。”

長安東郊,二十里亭外。

時隔半年有餘,終得以班師回朝的周亞夫、竇嬰二人,大老遠就下了馬步行上前,於手持節旄的天子使——太子榮身前五步駐足;

各自唱喏過後,又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向劉榮手中的天子節行了禮。

——周亞夫單膝跪地,單拳擊胸,一如當年先帝細柳閱兵時那般,以‘武夫甲冑及身,不便行全禮’爲由,行了一個還算標準的軍禮。

竇嬰則慢條斯理的雙膝跪地,解下腰間佩劍、取下腰間將印,而後奮力的將雙手合於身前,不顧身上甲冑掣肘,行了個極其彆扭的叩拜禮。

雖然都說得過去——至少從禮數上挑不出毛病,但二人的脾氣性格、爲人處世,以及對待皇權時的態度及立場,卻是在此刻一目瞭然。

暗暗將二人的表現看在眼裡,劉榮面上卻是駕輕就熟的繃起臉,稍側身避開周亞夫、竇嬰二人的大禮,好讓手中的節旄,能單獨受周亞夫二人這一禮。

嘴上,也依舊不忘替老爺子沉聲應答道:“朕躬安~”

“太尉、大將軍平身~”

劉榮音落,周亞夫、竇嬰二人相繼起身;

只是當二人才剛穩住身形,劉榮身旁又響起太子洗馬汲黯厚重,同時卻又極具穿透力的悠長唱喏。

“陛下詔諭~”

“着: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恭聞聖訓~”

話音落下,纔剛從地上起身的兩位平亂功臣,也是不得不再度跪下身去。

——這一回,周亞夫也沒辦法‘不便行全禮’了,只能和竇嬰一樣:再怎麼甲冑不便,也不得不跪地拱手,以奉天子詔。

“詔曰:赳赳武夫,國之幹臣。

國有亂臣賊子,曰:吳王濞、楚王戊……(巴拉巴拉)

幸有忠臣義士者,尤以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爲先……(巴拉巴拉)

社稷逢難……(巴拉巴拉)

大廈將傾……(巴拉巴拉)

幸先祖庇佑……(巴拉巴拉)

將士效死……(巴拉巴拉)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

司馬法雲:賞罰不逾月,使民速得爲善之利也。

——故,功封太尉條侯臣周亞夫,曰:絳侯;

拜丞相,領太子太保!

——封大將軍臣竇嬰,曰:魏其侯;

進光祿大夫,任太子太傅!

賜宴宣室,以慶酬其功。

乃使朝中,秩千石上、爵關內侯及上者皆至,以共襄此普天之慶~”

詔書宣讀完畢,洗馬汲黯便雙手託舉着詔書,極盡莊嚴的邁步上前,將兩封詔書捧到了周亞夫、竇嬰二人的面前。

“請絳侯、魏其侯謝恩奉詔。”

不用汲黯專門提醒,周亞夫、竇嬰二人便已經自覺的重整衣冠,以自認爲最好的精神面貌伸出雙手,恭敬無比的將詔書接過。

再雙手託舉着詔書,闆闆正正朝劉榮手中的天子節再拜——這便是奉了詔。

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了。

“臣本一介外戚,於宗廟、社稷無有寸功,幸蒙陛下不棄,不以臣卑鄙,託臣以軍國大事之重!”

作爲此番,朝堂委派平定叛亂的二號責任人,竇嬰原本跪在周亞夫身側,稍落後周亞夫兩個身位的位置。

但在詔書宣讀完畢,二人各自上前領旨奉詔過後,率先站出來的,卻並非是位置更靠前的周亞夫。

很顯然,對於竇嬰這毫無徵兆,且多少有些失禮的舉動,周亞夫也多少有些摸不着頭腦,面上也本能的涌現出些許不愉。

但想到如今,竇嬰竇王孫也早已是今非昔比,日後更是要成爲太子儲君的老師,便也稍耐下性子,靜候起竇嬰的下文。

便見竇嬰如是道出一語,不等嘴上話說完,便低頭將手塞入懷中。

滿是鄭重的掏出一個巴掌長的狹長木匣,開了蓋,便雙手捧上前。

“臣臨行前,陛下爲了讓臣便於調動軍隊,特以此調兵虎符相授。”

“今即亂平,臣班師回朝,便也沒有繼續留虎符在身的道理。”

“使命既畢,自當完璧歸趙,相還虎符,以明忠臣之心也…”

說着,那方裝有玉質調兵虎符的木匣——配合着天子詔書,便可調動天下兵馬的虎符,被竇嬰毫不留戀的捧上前。

劉榮反應也很快,同樣不見半點遲疑,便趕忙擡起手,含笑制止了竇嬰的危險舉動。

“孤雖爲天子使,然虎符,國之重器也。”

“——孤嘗聞:帝王之道,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恐怕這,也正是魏其侯之所以如此心急,想要將虎符交還的原因了吧?”

含笑道出此語,劉榮便自然上前,伸手將表叔竇嬰從地上扶起,卻是看都不敢看竇嬰手中捧着的木匣一眼。

直到竇嬰面帶遲疑的站起身,劉榮才又笑着一點頭。

“孤雖爲天子使、假天子節,卻也終歸不是我漢家的縣官。”

“即便是身爲太子儲君,也是斷不敢行此僭越之事,讓虎符這樣的國之重器,從孤手中過這麼一遭的。”

“——更何況表叔這枚虎符,先前一直都是由皇祖母保管的。”

“表叔最正確的做法,或許是在當面向父皇確認過後,將虎符交還到東宮太后手中。”

“若不然,交出去的虎符卻沒收回來,甚至是落到父皇的手上,皇祖母免不得要遐想連篇;”

“我漢家,恐怕也會因此而橫生動盪了…”

聽聞劉榮前半段話,竇嬰原本還打算稍微勸一勸,好讓劉榮接過自己手中虎符。

畢竟理論上,劉榮是具備這個資格的。 ——首先,作爲天子使,此刻的劉榮本就具備替天子宣達詔書、轉交賞賜,以及替天子接受某些東西的權利。

節犛所至,如朕親臨!

手握天子節,就算不是天子,也完全可以認爲自己激活了“封建帝王體驗卡”。

雖然無法藉着這個特權,替自己謀求什麼私利,但只要是能扯上“替天子如何如何”的虎皮,那便基本就是百無禁忌。

非要說有什麼不妥,那也就是虎符這個東西,敏感的程度實在是過於離譜了點,即便是天子使,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但劉榮又不是普通的天子使?

有天子使的身份,給予劉榮理論權力,太子儲君,又意味着劉榮不必在天子啓面前,太過於把自己當外人。

真要替天子啓接了竇嬰的虎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吧?

劉榮顯然沒這麼神經大條,對於老爺子的神經敏感,劉榮有着極爲明確的認知。

——捫心自問,如果換作是劉榮坐宣室殿那方御榻,劉榮絕不可能接受任何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無故觸碰包括但不限於玉璽、虎符等一切關乎皇權的符信。

這無關乎天子的性格,只取決於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腦子裡到底有多少水;

只要腦子裡的水沒到“翻江倒海”的量,就不會有封建帝王能接受這樣的事發生。

退一萬步講:就算華夏青史之上的數百位皇帝中,只有一個究極小氣鬼接受不了,劉榮也能萬般篤定的說:沒錯,那個小氣鬼正是家父——歷史上的漢孝景皇帝,後世人口中的棋聖劉啓…

說到底,還是劉榮方纔那句話: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唯有名分和國器,是不可以借給旁人、讓旁人經手的。

在這方面,太子儲君的身份,非但不會給劉榮帶來“別人不能做,我卻可以試試”的特權,反而還需要劉榮更多注意些。

再有,便是劉榮方纔補充的那句:竇嬰這枚虎符,雖然是天子啓親手賜下,原本卻並不屬於天子啓所有。

——漢家軍制:凡調動兵馬超過五十人,都需要凋兵詔書、虎符雙重憑證。

二者缺其一,則兵不可動;

動,視爲謀反!

而專用於調用軍隊、兵馬的調兵虎符,又分爲銅製左半符,以及銅製、玉製右半符。

凡掌兵將領,上至一軍都尉,下至隊率司馬,都會留有獨屬於本部的左半符,以備查驗之用。

需要調兵時,天子往往會給負責調軍的將官賜下銅製右半符。

帶着調兵詔書和這枚右半符,找到你要調動的部隊主將,經過這位主將查驗,確定左右兩枚半符能契合爲一體,詔書上也確實說了:讓這位主將聽你調遣,你就可以通過這位主將,將這支武裝力量合法調走了。

但這種銅製右半符,一般是“一次性”的;

——在你調走這支部隊前,該部隊主將查驗過你帶去的虎符之後,便會將這枚右半符保留,以供日後上交朝堂,來作爲自己“不是非法調動兵馬,而是被虎符調動”的證據。

換而言之:一枚銅製右半符,只能同時調動一支部隊。

要想同時調動多支部隊,要麼,得有相應數量的多枚銅製右半符;

要麼,就得有此刻,竇嬰正捧在身前的這枚玉製右半符,來規避查驗虎符時,你的右半符被查驗的主將“截留”的問題。

而這種可反覆使用,理論上可以同時調動全天下兵馬的玉質右半符,如今漢室天下,滿共就只有兩枚。

——太祖高皇帝年間,這兩枚玉製虎符,分別爲太祖劉邦本人,以及兵仙韓信所掌控;

孝惠皇帝、呂太后年間,則皆爲呂太后擁有,並被臨終前的呂太后,分別交給了呂產、呂祿兩個侄子。

諸呂之亂平定後,先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時,又分別爲丞相陳平、太尉周勃“代爲保管”。

直到陳平病故,周勃也被太宗孝文皇帝一腳踢回封國,漢家才終於有了關於這兩枚調兵虎符的明確定製:由天子、太后分別掌管其一。

這也是漢家獨有的二元政體,之所以能夠形成的原因之一,甚至是最爲核心的原因所在。

——想想也知道,如果手裡頭沒兵權,那別說是作爲皇帝生母的太后了,便是皇帝生父,也不過是又一個太上皇劉太公而已。

先帝年間,薄太后之所以避距深宮,也同樣是因爲薄太后手裡的那枚虎符,隨着車騎將軍薄昭“壽終正寢”,而被先帝從薄昭手中收了回去。

到先帝臨終之時,許是擔心監國太子削藩心切,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舉動,先帝便恢復了早年的定製,將兩枚虎符分別交給了即將繼承皇位的天子啓,以及天子啓的生母:當朝竇太后手中。

再到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天子啓拜周亞夫爲太尉,並賜下自己手中那枚虎符;

之後又拜竇嬰爲大將軍,竇太后便也只得將自己手中那枚虎符,交給獲封爲大將軍的族侄竇嬰,好供竇嬰調動軍隊之用。

當然,爲了照顧天子啓的情緒,同時也是爲了保護竇嬰,竇太后並沒有直接賜符,而是將虎符交給了天子啓,由天子啓“作威作福”,親自授予竇嬰調用天下兵馬的特權。

這樣說來,竇嬰今日急於交符,尤其還是交給劉榮“代爲轉交”,其目的,就頗有些耐人尋味了。

“嘿;”

“這是想討好父皇,又不敢把皇祖母的虎符直接交給父皇,就借我的手來坐收漁翁之利?”

“——若我把虎符拿給皇祖母,你竇嬰便是即向父皇表了忠心,又沒得罪太后姑母;”

“若我拿給父皇,更是功勞全歸你竇嬰,獨留我這個太子儲君,來承擔東宮太后的滔天怒火…”

如是想着,劉榮望向表叔竇嬰的目光,也是愈發意味深長了起來。

根據劉榮的推測,竇嬰大概率不敢想後者,而是篤定虎符到了劉榮手裡後,最終依舊會回到竇太后手中。

然後,竇嬰就可以跑到天子啓面前,懊惱不已的嘀咕幾句:哎呀!真是太可惜了!

——臣還以爲臺子殿下得了虎符,會直接給陛下送來呢!

如此一來,竇嬰在天子啓那裡,能落個“忠臣”的好印象,又完全不會得罪東宮太后;

天子啓也不會因此而對劉榮失望,只會覺得劉榮識大體、顧大局,沒爲了拍自己這個皇帝老爹的馬屁,就去觸動東宮太后敏感的神經。

一舉多得,愣是沒人吃虧!

想明白這一層,劉榮甚至都有些後悔起方纔,拒絕接過虎符的舉動了。

但再三思慮過後,劉榮終還是冷靜了下來。

“伴君如伴虎~”

“伴君,如伴虎…”

“——沒必要。”

“儲位即穩,便沒必要冒這樣的風險。”

想透之後,劉榮便含笑對錶叔竇嬰再一點頭;

旋即側過身,望向始終旁觀於側,面上神情風雲變幻的周亞夫。

“表叔的虎符,當交還與皇祖母。”

“條侯那枚,可就要親自交還給父皇了。”

劉榮這一聲提醒,看似很沒必要;

但從周亞夫那滿臉糾結,以及接下來的反應來看:劉榮的提醒非凡有必要,甚至還有些用力不足了。

“臣…”

“陛下既然要拜臣爲相,當是需要準備一下拜相典的吧?”

“在正式拜相之前,臣當還是太尉?”

“既然是太尉,那這虎符…”

說着,周亞夫的手也下意識撫上腹前,似乎是很不捨得交出那枚虎符,又或是沒過足太尉的癮,同時也很不樂意做丞相。

意識到周亞夫有如此念頭,劉榮面上雖淺笑依舊,但語調中,卻是不自覺的帶上了一股肅然。

“這些事,條侯就不需要擔心了。”

“——父皇已有詔諭,今晚於宣室賜宴,以酬條侯、魏其侯之功。”

“明日辰時,於未央宮北闕召集百官,以祭天拜相。”

以稍有些嚴肅,甚至隱隱有些告誡的口吻道出這番話,見周亞夫面色微變,劉榮也不忘自然的再擠出一抹笑容。

見周亞夫仍有些驚魂未定,索性上前,自來熟的伸手拍了拍周亞夫的大臂外側,含笑調侃道:“今夜晚宴,條侯可要少吃些酒了。”

“免得宿醉難醒,誤了明日拜相。”

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93章 兒,斗膽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4章 長安侯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6章 困獸第3章 左膀右臂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42章 啊這?啊???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93章 兒,斗膽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59章 社稷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3章 竇王孫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7章 且瞧着吧我再改改第37章 且瞧着吧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我再改改第17章 樑《孝》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調的一手好作息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98章 陛下口諭!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0章 諸呂故事第73章 封印第17章 樑《孝》王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3章 家宴第84章 上架感言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08章 誓師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2章 瓷器成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35章 漢少府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90章 族!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剛落腳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沒寫完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調整一下狀態
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93章 兒,斗膽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4章 長安侯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6章 困獸第3章 左膀右臂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42章 啊這?啊???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93章 兒,斗膽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59章 社稷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3章 竇王孫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7章 且瞧着吧我再改改第37章 且瞧着吧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我再改改第17章 樑《孝》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調的一手好作息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98章 陛下口諭!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0章 諸呂故事第73章 封印第17章 樑《孝》王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3章 家宴第84章 上架感言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08章 誓師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2章 瓷器成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35章 漢少府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90章 族!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剛落腳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沒寫完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調整一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