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父嫉子

“如桓公強求此位,陛下必厭之。”薛允衍涼靜的語聲響起,仍舊平靜得毫無起伏,“當今局勢,於桓公不利。江、杜、週三姓隱有合圍之勢。桓氏遠離朝堂多年,族中在仕者極少,麾下府兵也再非當年之精銳。與之相比,江氏如今卻日益壯大,如桓氏逞強,必將引來三姓聯手反擊,則桓氏將落敗局。”

寥寥數語,卻是正說出了秦素心中的隱憂。

她顰眉低首,轉動着手中的茶盞,沉吟良久後,道:“如果薛氏能夠與桓氏……”

“還遠不到時候。”薛允衍打斷了她的話,語氣中有着難得的凝重:“奇兵正用,乃兵家大忌。”

秦素微微一怔,旋即瞭然。

桓家纔回大都,桓公到現在也都還沒個實職,如果這時候薛家冒出來,從力量配比上並不能起到強勢壓制之效,反倒會讓對方更加警醒。

既是奇兵,自然要用在危機之時,方能收到奇效。

凝眉沉思了一會,秦素便道:“我總覺得,桓公不是如此淺薄之人。我想,桓公表現得如此明顯,是不是他已經有了令陛下去疑的法子?”

這話一出,房間裡便安靜了下來。

薛允衍微微垂眸,用一種審視的目光,打量着秦素。

膽大時能把天捅出個窟窿,行事亦是毫無顧忌;然心思縝密之處,卻又能一眼勘破全局,點出關鍵所在。這個秦六娘果然是個人物,也難怪能把全天下的人都給騙了去。

“吾,亦如此認爲。”良久後,薛允衍說道,撣了撣衣袖,緩步回到了座位邊。

秦素見狀,脣角便往上翹了翹。

薛大這是認可了她的想法了,當真可喜可賀。不過,到底她也是活了兩世之人,冒充個聰明人也是不難的,誰教她知得多、看得遠呢。

秦素這廂正暗自得意着,便聞李玄度冰弦般的語聲響了起來:“卻不知,桓公去疑之法,法在何處?”

這幾乎也是屋中所有人心中的疑問,此言一出,房間裡便又安靜了下來。

窗外,雪下得正緊。

微啓的窗扇上有雪落時細碎的聲響,偶爾幾片雪花隨風而入,瞬間便被屋中暖意融化,落地時便成了水珠。

也不知過了多久,薛允衍方纔淡淡地道:“我曾聽過一傳聞,桓公屬意幼子桓子瑜,執掌桓氏。”

秦素一下子擡起了頭。

“此話怎講?”她問道,面上是掩飾不住的驚訝。

桓子澄纔是真正的人中龍鳳,堪稱一時之俊傑,在她看來,沒有誰比他更適合成爲桓氏的郎主。

猶記前世時,桓子澄之所以名傳大陳,不只是因爲他有着俊美如謫仙的樣貌,更因其才氣縱橫、胸懷韜略,曾以詭術領兵大敗趙國,更以一筆妙文而名著於世。

與桓子澄相比,桓子瑜縱然再好,也只能算做尋常。

“桓公……到底是怎麼想的?”秦素喃喃語道,看向薛允衍的眼神中滿是不解。

桓道非是不是眼睛長到腳底下去了?爲何把個絕好的未來郎主給推開,卻妄想以魚目替下珍珠?

這人到底在想些什麼?

“裴氏式微,不堪用也。”李玄度的玄音乍然響起,似在秦素的耳邊劃響了“錚錚”琴韻。

她先是愣住,旋即便醒悟了過來,不由神情一黯:“原來是母族無力。”她無奈地嘆了口氣,搖頭不語。

桓子澄的母親出身於高苑裴氏。

在士族林立的大陳,裴氏堪稱末流,比呂氏還要差了一大截。桓子澄就算再是出衆,母族卻是式微,這是他的軟肋。而桓子瑜便不同了,其生母盧氏出身於七姓之一的范陽盧家,如果桓子瑜當上了桓氏郎主,那麼,桓氏就是集兩姓之勢,在力量上自是更強。

桓公的選擇不能說是錯,然而,秦素卻總覺得心裡有點不舒服。

此刻的桓公,與秦家的太夫人,何其相似?

也可能是同樣親身經歷過一次大災難的緣故,在面對困境之時,桓公與太夫人時的選擇幾乎如出一轍,那就是拉攏一切可拉攏之力,卻根本忘記了,若自身不立,又何談拉攏旁人?說不定反倒被旁人一口吞了。

盧氏下任郎主盧申言,便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以桓子瑜的那點兒能爲,沒準兒就被人家啃得渣不都剩。

然而,桓家離秦素實在太遠,這又是人家的家務事,她根本就夠不着。

思及至此,秦素便長嘆了一聲,道:“罷了,既然桓氏早有取捨,則在取捨之後,桓公的去疑之法,便不外乎放棄一個嫡長子罷了。”

這是最簡單的辦法,將桓子澄送給中元帝做質子,隨便給他安排個什麼差事,讓他總在中元帝的眼皮子底下,如此一來,中元帝對桓氏想必會放下防備之心。

“只怕未必。”薛允衍的聲音平淡得近乎無情,“也可能桓公放棄的不是一個嫡長子,而是桓氏更多的子弟,以此換得桓子瑜一人之坦途。”

“瘋子。”秦素面上露出一個譏笑,語聲亦越加寒冷:“桓公若如此做,當真不堪與謀。”

薛允衍淡淡地掃了她一眼。

桓道非這個人,本就不堪與謀。那就是個野心極盛而手段卻極弱之人,說一聲志大才疏都是客氣的,眼大心空、眼高手低纔是最貼切的寫照。

而更爲可笑、也更不爲世人所知的是,一直以來,桓道非對自己的嫡長子桓子澄,很是嫉妒。

這本是桓氏秘辛,所知者極少。

據說,老桓公桓復誠領闔族流放遼西之時,病故於異鄉。而他之所以選中桓道非接任郎主之位,並不是看中了他,而是看中了當時還很年幼的桓子澄。他老人家當年曾言:“三郎守成,阿澄得成。”

此言中所說的三郎,便是指當時排行第三的桓三郎桓道非。

以桓復誠看來,桓道非只有守成之才,而真正可令桓氏興盛者,是“阿澄”桓子澄。

或許正是因爲有此一言,桓道非便總想要做出一番成就來,而他對桓子澄的態度,亦不大像是父對子,而更像是看待對手,他對桓子澄的處處打壓,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比兒子更有能力而已。

第231章 天機變第432章 名有刀第692章 出東門第423章 珠光暈第189章 錦樓會第621章 喚爾名第353章 壽成殿第669章 深巷中第634章 薛氏禮第447章 春/心動第992章 欲何爲第744章 博南音第029章 純孝女第418章 虧一簣第541章 機關術第637章 已失蹤第738章 莫大監第945章 飄細雪第136章 兼濟名第697章 驚鴻現第700章 宗師也第601章 拍案起第628章 不入陳第956章 謝天子第577章 明前因第950章 問檀印第373章 峰如素第756章 如山嶽第079章 暫借刀第344章 且上車第629章 玉箏箋第013章 死有因第二百五十八章 母女會第099章 輕拂雪第498章 喚阿素第727章 如反掌第058章 析隱弊第450章 聞阿姨第931章 尋舊物第449章 憶潁川第648章 朝天紫第754章 欲泫然第三百五十八章 聞廣陵第837章 從容語第372章 見曲水第999章 昔往矣第865章 情有寄第820章 大國手第911章 奉國書第182章 春意濃第450章 聞阿姨第170章 踏月行第749章 作羹湯第515章 故人心第083章 忽驚魂第595章 林文信第497章 樹下人第1041章 遍蒼涼第1039章 英雄冢第406章 勿收金第801章 程僕射第1010章 無把握第804章 請撫琴第192章 琥珀凝第526章 退思園第291章 蘊春風第512章 臨瀑影第815章 珍寶坊第453章 漢安侯第285章 霧汐涼第579章 步步陷第883章 謝郎君第141章 霍家姝第557章 爛木頭第066章 青絲君第163章 潑茶香第197章 鄒承尉第861章 終反目第785章 淒涼意第329章 墨氏子第351章 相對飲第982章 失良機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942章 萬壽宴第531章 我願納第138章 一捧雪第449章 憶潁川第475章 忽重疾第019章 別連雲第825章 白衣郎第943章 接戰報第050章 暗自驚第343章 林侍衛第583章 難割捨第743章 驚聲語第892章 掃落英第610章 上九浮第455章 傳飛鴿第382章 定心丸第499章 再入懷
第231章 天機變第432章 名有刀第692章 出東門第423章 珠光暈第189章 錦樓會第621章 喚爾名第353章 壽成殿第669章 深巷中第634章 薛氏禮第447章 春/心動第992章 欲何爲第744章 博南音第029章 純孝女第418章 虧一簣第541章 機關術第637章 已失蹤第738章 莫大監第945章 飄細雪第136章 兼濟名第697章 驚鴻現第700章 宗師也第601章 拍案起第628章 不入陳第956章 謝天子第577章 明前因第950章 問檀印第373章 峰如素第756章 如山嶽第079章 暫借刀第344章 且上車第629章 玉箏箋第013章 死有因第二百五十八章 母女會第099章 輕拂雪第498章 喚阿素第727章 如反掌第058章 析隱弊第450章 聞阿姨第931章 尋舊物第449章 憶潁川第648章 朝天紫第754章 欲泫然第三百五十八章 聞廣陵第837章 從容語第372章 見曲水第999章 昔往矣第865章 情有寄第820章 大國手第911章 奉國書第182章 春意濃第450章 聞阿姨第170章 踏月行第749章 作羹湯第515章 故人心第083章 忽驚魂第595章 林文信第497章 樹下人第1041章 遍蒼涼第1039章 英雄冢第406章 勿收金第801章 程僕射第1010章 無把握第804章 請撫琴第192章 琥珀凝第526章 退思園第291章 蘊春風第512章 臨瀑影第815章 珍寶坊第453章 漢安侯第285章 霧汐涼第579章 步步陷第883章 謝郎君第141章 霍家姝第557章 爛木頭第066章 青絲君第163章 潑茶香第197章 鄒承尉第861章 終反目第785章 淒涼意第329章 墨氏子第351章 相對飲第982章 失良機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942章 萬壽宴第531章 我願納第138章 一捧雪第449章 憶潁川第475章 忽重疾第019章 別連雲第825章 白衣郎第943章 接戰報第050章 暗自驚第343章 林侍衛第583章 難割捨第743章 驚聲語第892章 掃落英第610章 上九浮第455章 傳飛鴿第382章 定心丸第499章 再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