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薛氏禮

秦素端坐於椅上,面上始終掛着一絲淺笑。見着有趣新鮮的賀禮,她便笑着點點頭;見着華貴富麗的賀禮,她便點頭笑一笑;就算是那些明顯是拿來敷衍的、既無趣也不華貴的禮物,她也是邊笑邊點頭。總之就是沒有好惡,全部笑納。

她很清楚,今日她就是來給衆人觀賞的,只要一行一止合乎規矩,她這名聲便也傳出去了。縱然現在的她對名聲根本不介意,但名聲越好,她便越容易行事,這也是她不得不承認的。

就在秦素笑得兩腮發酸,整張臉都要僵住的時候,終於,那小監唱出了“薛”這個姓氏。

秦素屏住了呼吸,儘量不讓自己表現得太過焦急。

遠遠地,便見兩個小監擡着一樣事物,從大殿的另一側走了過來,那事物的上頭蒙着大塊的玄色方巾,方巾的邊緣垂了下來,露出了繡在四角的流蘇。

這是什麼鬼東西?

秦素簡直要皺眉頭。

如果不是場合不對,她真想現在跳起來大喊:“薛大,我叫你給我帶的可不是這東西,你到底在幹嘛?”

可是,此時顯然不是她能夠大喊的時候。

不僅不能大喊,她還必須表現得平靜而優雅,只能稍稍地擡起頭來,將視線往下掃了掃。

終於看見薛允衍了。

這廝此時正一臉淡然的神情,跟以往沒半點不同,從表情上根本就猜不到他在想什麼。

至於薛允衡,卻不在他身邊。

薛二怎麼沒來?

這念頭在秦素的心底只是一晃而過,很快地,她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件蒙着布的事物上。

“陛下,此乃我薛氏所贈賀禮,請看。”薛允衍越衆而出,朗聲說道。

即便面對着當今皇帝,他的態度也與平常無甚兩樣,淡靜而廓遠,仿若山水寫意。

這種淡定從容的風度,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衆人還是會賞一賞的。

只可惜,這風度絕佳之人卻是薛允衍——著名的鐵面郎君、鐵公雞——薛大郎,比他弟弟薛允衡還要難纏百倍,自就任御史中丞以來,一雙辣手、一支鐵筆,不知彈劾過多少官員,連你在路上隨便歪下帽子他都要彈劾,可謂人見人憎、鬼見鬼愁。

見是他走了出來,中元帝竟也不自覺地把身子坐端正了些。

這個鐵面無私的御史中丞,偶爾也會來諫一諫皇帝,皇帝在上朝的時候略走一回神,他就要上來講兩句冷話,那話說得吧,也不能說是難聽,就是特別地叫人膈應。

見中元帝正襟危坐,一衆官員立時人人肅然,就彷彿薛允衍不是來送賀禮的,而是來彈劾誰的。

依常理說,送賀禮這種事情,是論不到薛允衍出馬的,而是應當由薛郡公親自來才行。

只是,打從去年墜馬受傷開始,到現在都快一年了,薛郡公的腿傷都還沒好齊活,此時自也是不曾露面。而這獻禮之人,便換成了萬年無表情的薛氏大郎君。

此刻,只見這位鐵面郎君移步上前,動作灑然地將那布巾掀開,露出了裡面的事物。

竟是一面形狀怪異的鼓!

秦素原已失望無比的心,在這一刻又漲滿了希望的風。

這麼古怪的東西,想必還有後文。

心中如此作想着,秦素已然擡起頭來,凝目看向了薛允衍。

“這是何物啊?”想是心情好的緣故,中元帝興致頗高,不待秦素髮問,他已然先問了出來。

薛允衍聞言便躬了躬身,淡聲道:“稟陛下,這面圓鼓乃是自大唐而來的一樣樂器。臣曾有所聞,說是那大唐的雜耍藝者有一門奇絕之技,能在鼓上以足尖舞蹈,踩踏鼓點之餘,更能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動作,堪爲一絕。臣今有幸,在大都覓得一位唐國雜藝者,恰好身懷此絕技,便此獻予晉陵公主殿下。”

“哦,這倒是有趣得很。”中元帝挑了挑眉,看向薛允衍的視線裡含了一絲怪異。

他是真沒想到啊,素來行事板正到無懈可擊的薛氏大郎君,竟然還會送上如此討巧古怪的賀禮,今兒這太陽難道是打西邊兒出來的?

不只中元帝吃驚,衆人此時亦皆是滿臉愕然,有好些人還拿衣袖擦了擦眼睛。

薛大郎今日之舉,簡直堪稱諂媚!

一定有問題,有大問題!

羣臣中有不少心思活絡之人,瞬間便聯想到了最近聽來的一個傳聞:

據說,薛大郎與江三孃的婚事,黃了!

薛氏與江氏聯姻,這本是一樁美談,只是那江三娘似是得了重病,看看有不治之相,江家人卻也厚道,主動尋到了薛家,請薛家退了親。

大陳的風氣倒還算開明,就算家族中有退親的女子,只要理由得當,也並不會影響到姊妹們的名聲。再者說,那可是位列七姓之一的江氏,他們家的女郎向來以聰慧善治家而著稱,是整個大陳最搶手的子婦人選,就算江三娘被退了親,也絲毫影響不到他家其他女郎的出嫁。

結合這件事看來,薛大郎此舉,實是意味深長啊。

他會不會是因爲婚事告吹,於是便把目標轉向了……公主殿下?!

一瞬間,許多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隨後又是一臉的義憤填膺。

薛大郎這臉皮,實在太厚!

什麼鐵面無私,什麼公正無情,卻原來骨子裡竟是趨顏附勢之輩!

那些自以爲想明其中關竅的人,立時都用一種鄙夷的目光看向了薛允衍,隨後又彼此交換着心照不宣的眼神,並露出了“我懂,我都懂”的神情。

各路人等的心思變化,對薛允衍根本沒有絲毫影響。

他仍舊一臉淡然地站着,涼靜的語聲似若西風,在大殿中緩緩拂過:“以臣所見,公主殿下尚且年幼,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臣以爲與其浪費民脂民膏、將那些金銀之物堆滿大殿,倒不若以一場有趣的雜耍得來殿下的歡欣一笑來得更好,也更對得起我等身爲臣子的本分。”

此言一出,衆人絕倒。

還以爲薛大郎轉性了呢,原來薛大郎還是那個薛大郎,真是一點兒沒變。

第407章 別上京第738章 莫大監第152章 牡丹匣第821章 正空虛第981章 痛快否?第1002章 勿姑息第754章 欲泫然第379章 景獨好第551章 風乍起第223章 拾翠居第519章 險過關第445章 閤家歡第285章 霧汐涼第858章 自投湖第306章 僞君子第315章 巧脫手第610章 上九浮第104章 暗香逐第二百四十章 煙霞閣第567章 默然對第248章 林中廟第877章 請着棋第525章 棋簟涼第947章 皆已亡第633章 諸皇子第089章 暮與朝第251章 承吉言第111章 歲暮寒第089章 暮與朝第885章 披氅衣第二百六十八章 淡香拂第446章 當堂責第594章 曲有誤第184章 攬秀園第580章 城下盟第534章 裙裾煙第996章 猛虎來第548章 且舉火第848章 陳惠姑第525章 棋簟涼第774章 荒徑上第689章 淑女思第922章 忽斷線第374章 袖中物第176章 沐星月第434章 東陵現第433章 煙水闊第113章 傲霜圖第763章 玉瓊殿第521章 密密縫第915章 不置喙第1016章 不可思第003章 三分三第822章 清露軒第122章 渺無痕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繼珣第085章 疏雪影第178章 編尺素第089章 暮與朝第792章 願還鄉第912章 請獻計第217章 金御衛第588章 謙謙語第706章 芙蓉盛第217章 金御衛第708章 黛眉兒第008章 且上樓第二百七十六章 豪放女第657章 歲暮宴第514章 素白履第846章 曲廊深第612章 遺珠還第412章 笨侍衛第172章 壺關城第425章 卷青氈第388章 鉛雲重第491章 錦衣男第377章 錦巾雪第552章 失舊簪第243章 奉身契第887章 將落雨?第346章 再生變第299章 客忽來第787章 棋子落第091章 沛雨園第947章 皆已亡第797章 續前緣第044章 勿姓秦第630章 雪滿天第246章 潁川事第820章 大國手第022章 桃花訊第992章 欲何爲第546章 燭影幽第1000章 結同心第575章 述因果第441章 曉霜河第210章 桃李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蓬萊閣第1047章 海天闊
第407章 別上京第738章 莫大監第152章 牡丹匣第821章 正空虛第981章 痛快否?第1002章 勿姑息第754章 欲泫然第379章 景獨好第551章 風乍起第223章 拾翠居第519章 險過關第445章 閤家歡第285章 霧汐涼第858章 自投湖第306章 僞君子第315章 巧脫手第610章 上九浮第104章 暗香逐第二百四十章 煙霞閣第567章 默然對第248章 林中廟第877章 請着棋第525章 棋簟涼第947章 皆已亡第633章 諸皇子第089章 暮與朝第251章 承吉言第111章 歲暮寒第089章 暮與朝第885章 披氅衣第二百六十八章 淡香拂第446章 當堂責第594章 曲有誤第184章 攬秀園第580章 城下盟第534章 裙裾煙第996章 猛虎來第548章 且舉火第848章 陳惠姑第525章 棋簟涼第774章 荒徑上第689章 淑女思第922章 忽斷線第374章 袖中物第176章 沐星月第434章 東陵現第433章 煙水闊第113章 傲霜圖第763章 玉瓊殿第521章 密密縫第915章 不置喙第1016章 不可思第003章 三分三第822章 清露軒第122章 渺無痕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繼珣第085章 疏雪影第178章 編尺素第089章 暮與朝第792章 願還鄉第912章 請獻計第217章 金御衛第588章 謙謙語第706章 芙蓉盛第217章 金御衛第708章 黛眉兒第008章 且上樓第二百七十六章 豪放女第657章 歲暮宴第514章 素白履第846章 曲廊深第612章 遺珠還第412章 笨侍衛第172章 壺關城第425章 卷青氈第388章 鉛雲重第491章 錦衣男第377章 錦巾雪第552章 失舊簪第243章 奉身契第887章 將落雨?第346章 再生變第299章 客忽來第787章 棋子落第091章 沛雨園第947章 皆已亡第797章 續前緣第044章 勿姓秦第630章 雪滿天第246章 潁川事第820章 大國手第022章 桃花訊第992章 欲何爲第546章 燭影幽第1000章 結同心第575章 述因果第441章 曉霜河第210章 桃李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蓬萊閣第1047章 海天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