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芒氏大子

看到虎仲先生突然出手,連芒寅都驚呆,問道:“先生這是何意?”

虎仲先生道:“吾等之事不宜他人知道。”

芒寅道:“可方纔先生已言吾爲芒氏大子。”

虎仲先生道:“故需斃之。”

“那吾等爲何不言,卻要言而斃之?”芒寅一臉茫然。

“這人太守規矩,必要依規而行。此亂世取死之道。”虎仲先生冷酷地道。

芒寅還待要問,虎仲先生道:“先套上車,吾等上車後細談。”

兩人到了後院,挑出四匹好馬,駕上車駕,牽出門外。正與一人迎頭相撞,那人衣冠不整,想是剛從牀上爬起來,見兩人駕車出門,喝道:“爾等何人,敢盜驛車!”

虎仲先生上前道:“節符在此,徵用驛車。”一手伸到懷中似去掏符,另一手猝然擡起,手中馬策正中那人頭頂,那人來不及反應,倒在門邊。虎仲一面跳上車,一面叫道:“速上車離開。”芒寅雖然驚駭莫名,卻也迅速跳上車,虎仲先生用策紮了一下馬股,四匹馬立即以快步跑起來,車駕飛駛而去,只留下一道煙塵,兩具屍身。

車駕駛出很遠,虎仲先生見芒寅還未從驚駭中恢復過來,便道:“大子初歷艱難,未嘗世間疾苦。亂世之中,最忌婆心。以汝之意,吾等本有節符,可徵驛車,爲何偏要行兇。但大子可知徵驛車之難。大子節符乃總領城外軍馬,徵不得此驛。如要徵驛車,先需到北鄉軍驗符,將軍交與司馬;司馬驗符,達於驛站;驛吏驗符,整備文牘,一一齊全,方得車出。待得事了,明日今時尚不得出!”

芒寅道:“先生思慮,非吾能及。敢問先生,既出人命,當何以善後?”

虎仲先生道:“方今戰亂,驛中只有少許驛卒。鄉里主司必在軍中,如無關大礙,誰肯上報;次者,就能上報,鄉里何干?平日依序知會大梁門尉,今值戰亂,門尉們各守城池而不及,何暇得顧區區命案;又次,就門尉遣人推案,誰人知吾二人棄舟,必也米商三船襲擊。與吾等何干?待其知所謂米商乃大梁尉,其案必不了了之。大子勿憂。”

芒寅道:“現吾等車駕已備,當取何道而往,全憑先生作主。”

虎仲先生道:“此駟頗壯,行百里必無防礙。吾等只沿大道直馳陳留,不過雞鳴可至。”

此時中天月輪正明,虎仲先生駕車很快就上了大梁周圍的馳道。絲繮輕抖,四馬如飛,但車身平穩,並不劇烈搖晃。芒寅喝彩道:“先生御術亦神矣!”

虎仲先生道:“車右先生雖以車名,論御術卻不及吾。君上自己甚愛御車,故吾不得爲君上御。得觀吾之御,大子實其首也。”

芒寅道:“寅也有幸,得睹先生神御。若得常隨先生,日進其學術,實吾之幸也。”

虎仲先生道:“吾身侍芒氏,大子芒氏之繼也,何出此言。”

芒寅道:“子曰三十而立,寅年過三旬,德不建,功不立,業不就,一事無成。思之可嘆。非無名師指教,奈朽木之質何!”

虎仲先生道:“大子如爲朽木,某當奈何?大子不可過謙,過謙則近於傲。此車僅吾二人,大子有言,但說不妨。”

芒寅道:“如先生所知,先母生寅與亥,後母生辰、未與申,又有庶出多子。後母雖待寅與亥如己出,奈辰等心中頗不服。而寅又愚鈍,非比辰弟聞一知十,能爲父臂膊;每思至此,常懷愧疚。”

虎仲先生眼睛望着前方,用心調度着四匹馬。芒寅停下後,卻不見虎仲先生回言。芒寅又道:“先生可聞吾言?”

虎仲先生作出恍然的神情,道:“啊,適有所思,未及答應。大子恕罪。”

芒寅道:“先生有何指教?”

虎仲先生道:“此次主上出陣,可曾攜辰公子同往?”

芒寅道:“不曾。”

虎仲先生道:“可曾令辰公子管家?”

芒寅道:“不曾。”

虎仲先生道:“大子管家,夫人可有干預?”

芒寅道:“不曾。”

虎仲先生道:“大子管家,辰公子等可有不服?”

芒寅道:“心雖不服,並不外露。”

虎仲先生道:“如此,則大子固不宜繼芒氏也。”

芒寅語氣大變,急道:“先生何出此言?”

虎仲先生道:“夫家主,內睦兄弟,外和親戚,上奉家國,下養庶人。胸懷如天地,行動似日月,坦坦蕩蕩,不介纖塵。兄弟有隙,以親和之;家國有難,以身赴之;捨己爲人,大公無私。休言離隙之機未顯,即或有酈姬之變,舜象之行,猶當以孝處之,以親和之。今大子無故多疑,何以當芒氏再興之任!”

芒寅沒想到自己一席肺腑之言,引來不留一點情面的數落,一時不知如何是好。虎仲先生也不再言語,一心駕車急馳。芒寅心情複雜,既悔自己不該情歸匪人,虛擲一片真心,又恨虎仲先生面對自己如此明顯的表白,竟毫無感動。悔恨交加,大腦一片空白,任由寒風撲面,車輪轔轔,只又手扶軾,身體一動不動。只到耳聽得虎仲先生大聲道:“大子親臨!”車駕停下,才清醒過來。

眼前一座小城,城門上黑影忽忽。隱隱有聲音傳來:“暗中難見,請大子近前!”

虎仲先生大聲道:“請陳留大夫上城。”自己下車,要牽着車向前,芒寅似乎這時纔想過味來,也急忙跳下車,在車左跟隨。走到城下時,城上舉了火向下照,有認識的,道:“是大子,……還有虎仲先生。快,快去催催大夫!……大子稍待,大夫一有令,吾等立即開城。”

少時陳留大夫上了城,見是二人,立即開城,將二人迎入,道:“二位貴人夤夜來此,必有要務。爲何一身短褐?且請至府奉酒。”。

虎仲大夫截道:“事勢急迫,運糧車可曾運出?”

陳留大夫道:“原來是這事,何勞二位駕臨。今晨糧車已經發出了……如何?有何變故?”

虎仲先生道:“預定今夜歇息何處?”

陳留大夫道:“從陳留至大梁,只有新裡一處有邑。何能有別處?”

虎仲先生驚道:“每年運糧均如此嗎?”

陳留大夫道:“往常太平時節,多取大道,過啓封仙人莊,或老丘小黃。今值戰亂,故以直徑斜趨大梁。”

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133章 呂太公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0章 陷城第43章 等待第244章 慰功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56章 過橋第87章 武將第344章 神蹟第333章 積竹柲第194章 追蹤第261章 秦箭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5章 覆命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1章 籌謀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45章 除夕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62章 傷營第52章 私議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04章 夜訪第177章 點軍第275章 和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92章 整軍第294章 陰謀第63章 商賈第221章 除警第56章 計謀第63章 商賈第298章 離華陽第49章 庭議第51章 棄民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99章 歸華陽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72章 節鉞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03章 危機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30章 司勝第298章 離華陽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81章 換防第303章 韓襲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04章 夜訪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36章 宴前第60章 餱糧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1章 離城第196章 張祿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5章 打探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51章 匯合第15章 升帳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79章 掌兵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
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133章 呂太公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0章 陷城第43章 等待第244章 慰功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56章 過橋第87章 武將第344章 神蹟第333章 積竹柲第194章 追蹤第261章 秦箭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5章 覆命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1章 籌謀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45章 除夕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62章 傷營第52章 私議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04章 夜訪第177章 點軍第275章 和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92章 整軍第294章 陰謀第63章 商賈第221章 除警第56章 計謀第63章 商賈第298章 離華陽第49章 庭議第51章 棄民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99章 歸華陽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72章 節鉞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03章 危機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230章 司勝第298章 離華陽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81章 換防第303章 韓襲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04章 夜訪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36章 宴前第60章 餱糧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1章 離城第196章 張祿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5章 打探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51章 匯合第15章 升帳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79章 掌兵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