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積竹柲

得到張祿的開導,鄭安平決心爲建功立業拼盡全力。爲表示自己的誠意,他把第一年的全部薪資六金都交給張祿處理,以期讓每一錢都發揮出最大功用。

張祿卻把包裹一包,扔到一邊,道:“汝其訪里長,以安其心。”

鄭安平還想再問,張祿已經轉過頭去,不再理他。鄭安平只得出來,懷裡揣着張祿給的兩片金葉,往裡長家來。

果然,奉上金葉後,里長臉上的表情已經誇張到難以形容。再三向鄭安平表示感謝後,他對鄭安平道:“裡東五旺兒,年十五,正當書社,惟無田,才廿畝。聞公子闢土於管,敢書於公子之社,致畝於管,可乎?”

鄭安平道:“五旺之籍在東鴻裡,焉得書於管?”

里長道:“是故需公子相助也。公子以上士爲令,律復一家。五旺初丁,獨立門戶,公子復之,乃得一用也。”

鄭安平道:“管邑之田,皆荒原也,拓荒墾土,創力爲艱。五旺初丁,恐難任之。”

里長道:“其家五兒,皆成年矣。復有二女,長已嫁,次女將成。公子雖但復五旺,實復其家也。東里戊門,五兒成丁,其父尚壯,而能力田。其畝不過二百,但能餬口耳。若得公子管地百畝,其家必全力襄助。——公子既居高位,份田焉得自力:盡付於戊門,公子坐享其成,不亦樂乎!聞其次女雖初成,於女工亦巧手,於公子或有小補!——簡言之,闢五旺一人,實闢戊門一門,但得其田,能不盡力,而令其荒廢乎?公子之份田,亦必經心也。”

鄭安平道:“吾身居鄉里,常在行伍,與鄉里少親近。鄉里有事,吾即當之。既里長爲保,想五旺亦必忠厚實誠之輩,斷不吾欺也。”

里長道:“他人或不敢言,五旺爲人,最爲實誠,少言寡語,能下死力。公子但觀之,必無差池!”

鄭安平道:“得便可攜來觀之!——復五旺,其心可願?若心不服,恐有不便。”

里長道:“服侍公子,非比旁人。公子爲人,鄉里盡知,厚德之君子也。——實戊父相托,故敢言之。”

鄭安平道:“何戊父相愛之厚也!”

里長道:“公子既允,吾即告之。或即拜門下,猶未可也!”

鄭安平道:“姑卜之吉日,乃投拜可也。何以急耶?君上賜築舍於管,或將遠鄉里……”

里長嘖嘖惋惜道:“公子何不築舍於裡中。邑里雖敝,猶有廣原,得上士之宅基,亦可高尚矣!”

鄭安平道:“管邑初創,曾無官司。築舍於彼,實守土也。”

里長道:“公子居管令,不過一時也。稍久必遷。彼時再得高門,當居於敝邑。”

鄭安平道:“承里長賜吉,承鄉里相愛。吾或得意,其敢相忘!”

告辭出來,鄭安平回到家中,向張祿報告了與里長會面的經過。張祿道:“五旺身精瘦,而力強壯,殆天也。其門皆力農,非豪傑也。但有小奸猾,無足爲害。公子遷居管邑,老臣不能隨,得一小子相隨左右,亦得照應。”

鄭安平說起里長承諾,復一人即復一門。張祿道:“鄉里相助,亦或有之,勿作常念,未爲不可。”

聽到張祿也贊成自己傭五旺,鄭安平才放下心來。又換了個話題:“築舍於管舊都,先生必有所教。”

張祿取出兩片金葉,道:“可結韓商,得好鐵器,打造三柄農具。勿得緩也。”

鄭安平接過金葉,藏於懷中,道:“吾爲管令,能身力田乎?奈何以農具爲?”

張祿嗤笑道:“管令?治中不過百戶,蓋里長也。豈有里長不力田畝者乎?勸農力田,身不親勞,何以勸之?一年之外,乃至三年,必親力南畝。慎勿怪吾言。”

鄭安平猛然悟道:“先生之言是也。百戶之邑,其令不過里長,焉得居於十里之外?必也深居里中,以爲其長。”

張祿道:“汝能明此理,即當頻頻顧之,少歸其家。爲邑事而忘其家,力南畝而爲勸農,久之,必爲人所效、所敬、所從。”

鄭安平道:“吾爲管令,身耕管田,得勿爲人所譏爲假公自肥?”

張祿道:“非獨汝也,五子皆當力田,不可緩也。邑中力農者,不過四五家,加汝五家,所過亦不過千畝,蓋十之一也。所得入公帑,他人焉得譏之?”

鄭安平道:“然則以何上計於君上?”

張祿道:“勸農力田,並充公帑,豈無辭而上計耶?”然後嘮叨道:“有鐵耒、鐵銚、鐵鍤,其功必多,其力必省,其獲也必增!……份田之外,猶得百畝,一窖之不足,猶待一窖。”

鄭安平道:“管邑百畝,乃充公帑,與私窖何干?”

張祿道:“管邑初建,何得公帑?各藏私窖,有事出之,無事備之。若無預備,必遭其亂。——是故於築舍時,必設地窖。”

鄭安平道:“先生其居於管,早晚請教!”

張祿道:“老臣老病,難與人見。勿擾管令矣!管令但休沐時,暫得一歸,則幸甚。”

鄭安平道:“首年衣食,乃當取用於此,歸期必繁。先生其勿怪也。”

張祿道:“老臣殘生,能助公子開疆拓土,亦幸矣。恨不能親爲也。”

鄭安平道:“旦日有閒,當何爲?”

張祿道:“汝之戟失之久矣,當重整之。”

鄭安平道:“吾等分麻兄之兵甲,得一甲一兵。惟麻兄之兵,其器甚薄,恐難任用。熔銅重鑄,所費亦多。奈何?”

張祿道:“所得抑矛耶,戈耶?”

鄭安平道:“蓋矛也。”

張祿道:“矛者,以輕便爲用,輕薄無妨。惟戈者,必緊固也。雖然,矛未可以竹爲柲,刺之難入,猶當擇堅木爲之。”

鄭安平道:“先生言之輕易,所謂堅木,豈易爲也?”

張祿道:“麻兄之柲,以何木爲之?”

鄭安平道:“是則未知也,其以麻束其外,不見其木。”

張祿道:“速往取之。或以錢補其實可也。”

張祿提醒了鄭安平,他顧不上做飯,趕緊跑到樑西驛中。靈堂內已經空空蕩蕩,麻兄的長戟和短戟靠在一側的樑邊,爲廊柱所遮掩,不加註意看不出來。鄭安平扛了兩支兵器跑回家時,粥已炊得。

鄭安平把兩支兵器交給張祿觀看,自己去盛粥。張祿看了道:“雖非名木,工得其法,可以任之。……戈矛甚薄,其與柲何能?奈何制柲之工也,而冶兵之粗也?”

鄭安平道:“制柲者木工,制兵者銅工,一工一粗,未爲怪也。”

張祿仔細觀察着兵器,道:“此柲原有兵,爲人摘去,但餘其柲。麻兄得之,服以己兵。故得此也。”

鄭安平道:“先生何以知之?”

張祿有些不耐煩道:“有舊跡在此,焉得不知!”鄭安平湊過去看,果然在戈、矛之下,復有服兵的痕跡。只不過痕跡甚淺,如果不是張祿提醒,鄭安平自認爲看不出來。

張祿道:“能辦此柲者,當亦士家。其柲奈何入麻兄之手?麻兄,其庶人也……”順着柲往下看,忽然道:“麻兄曾被創否?”

鄭安平道:“未聞也。”

張祿道:“柲上有陳血,其時也,血流如注。雖經洗刷,加之污漬,實難辨也。……是柲非麻兄所有,乃得之一亡者。”

鄭安平道:“蓋亡者所贈也?”

張祿道:“非也。若亡者所贈,其兵何在?何需另鑄而配之?其兵爲人所取,但餘柲也……此必野人之所爲也。凡有大戰,敗者往往暴屍野外,若爲鄉里,但以禮葬之。而野人者,擇其所能用之貯之,於其屍則淺埋之,常爲獸類所啃食。其人也,取兵歸之,但用其兵,而遺其柲。是必賈之矣。兵者可爲銅,而柲工雖費,其價難直。故棄之。麻兄偶得之也。”

鄭安平道:“寧有此乎?先生何知也?”

張祿道:“昔者,吾使於齊,於途殘屍斷骨,一望皆是。惟兵則僅餘其柲,或全或殘。諮之土人,乃獲其知,故知之也。其有復下者,雖衣裳亦剝之。赤體暴露,不堪入目。”

鄭安平拿過長戟,仔細觀看,又站起來舞動兩下,道:“先生洞見,此柲果非尋常。先生但觀此手戟,可得說否?”

張祿拿過手戟,看了看,道:“柞木爲柄,雖亦可觀,蓋尋常也。”

鄭安平將兩隻兵器仔細看了看,果然相差甚遠。手戟的柄並未以絲帛纏裹,在柄上也看不出二次裝配的痕跡,應該是原裝。

鄭安平道:“先生何以知麻兄之柲良?”

張祿道:“甚矣其愚也!柲以麻裹之,非良木而何?豈有柞木復束以麻乎?”

鄭安平道:“凡以絲帛束其外者,其內必良。”

張祿道:“非止此也。有柲曰積竹,以木爲心,夾竹爲輔,外纏細藤,裹以細絲,復以漆九制之,得爲一體。其用也,堅而韌,長而輕,手握之滑而不脫,固而不澀,隨心應手,實良材也。”

鄭安平道:“是柲非積竹耶?”

張祿道:“雖以麻裹之,內僅木也。”

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03章 危機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62章 兵符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4章 又見屍身第二章 戰警第320章 封賞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36章 宴前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13章 贈劍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70章 蔡澤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44章 訪老第262章 傷營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43章 伐兵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21章 豪強第145章 曾季第46章 入國第364章 戒備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95章 示警第365章 執帚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33章 呂太公第28章 降服(二)第42章 失機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64章 失散第49章 庭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91章 美酒美姬第40章 勵士第46章 入國第292章 書名第364章 戒備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38章 議兵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95章 覆命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73章 練兵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0章 陷城第9章 有刺客第357章 管祭第318章 退兵第27章 降服第15章 升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92章 整軍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57章 交糧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63章 韓警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82章 出城第366章 寧治第27章 降服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87章 武將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65章 執帚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2章 晉見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37章 軍市第51章 棄民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58章 夜聚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9章 列陣(二)
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03章 危機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62章 兵符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4章 又見屍身第二章 戰警第320章 封賞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36章 宴前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213章 贈劍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70章 蔡澤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44章 訪老第262章 傷營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43章 伐兵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21章 豪強第145章 曾季第46章 入國第364章 戒備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95章 示警第365章 執帚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33章 呂太公第28章 降服(二)第42章 失機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64章 失散第49章 庭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91章 美酒美姬第40章 勵士第46章 入國第292章 書名第364章 戒備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38章 議兵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95章 覆命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73章 練兵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0章 陷城第9章 有刺客第357章 管祭第318章 退兵第27章 降服第15章 升帳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92章 整軍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57章 交糧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63章 韓警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82章 出城第366章 寧治第27章 降服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87章 武將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65章 執帚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32章 晉見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37章 軍市第51章 棄民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58章 夜聚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9章 列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