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

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

“孔明曾言,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徐庶回憶着諸葛亮的說法,然後才說道,“劉景升確爲守戶之犬,然終究是荊州之主,吾主雖有意,卻也無朝廷詔令,又無大義之名,此荊州不可取之一也。劉景升與我主玄德公以兄弟相稱,我主仁德,亦不忍奪同宗基業,做那無情之人,此荊州不可取之二也卻不知孔明可有良策,既可保全我主名聲情義,又可讓我主坐穩荊州?!”

簡單來說,就是現在劉備勢力薄弱,硬打肯定打不過。

而劉表這個荊州牧是朝廷任命的,他佔據着大義名分,又至少在名義上是跟劉備兄弟相稱,有同宗之情,這要是反目奪取劉表基業,劉備的名聲勢必會受到影響。

劉備在這個亂世的立身之本就是仁義,失去這個立身之本,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可諸葛亮卻是不以爲然。

劉備這個人確實仁義,但他的仁義,是給百姓的,是給支持他的人的,並不是無條件的給所有人仁義。

說到底,劉備依然是這個亂世中的一方諸侯,並不是什麼聖母。

仁義劉備有,但狠辣果決劉備也不缺。

現在的局勢下,劉備只需要獲得荊襄世家的支持,有沒有所謂的朝廷任命,其實都不重要。

曹操可以說“奉天子以令不臣”,他劉備也可以說是“奉衣帶詔討賊”嘛,找個藉口的事兒,不難。

再者說,當初劉表匹馬入荊州,難道真的就全靠漢靈帝的詔書,又或者是靠荊州牧的大印麼?!

那些只是表面上的東西,劉表真正在荊州坐穩了,是靠着蔡蒯兩家的支持,是靠着自己狠辣的手段,誘殺了數十個宗族豪門的首領。

沒有這些個託底,劉表根本坐不穩荊州。

同樣的道理,劉備要坐穩荊州,有沒有朝廷任命不重要,只需要跟荊襄世家搞好關係,得到荊襄世家的支持就行。

徐庶的問題,在諸葛亮看來,完全就是在故意找茬。

“此事也能難倒元直麼?!”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如今劉景升年歲已高,將來若是荊州有變,左將軍難倒會坐視不理?!”

有些話不用說的太明白了,大家都懂。

諸葛亮那意思,劉表現在年紀大了,這兩年襄陽城中的人都知道,劉表露面的時間越來越少,估計是撐不了多久了。

而劉表一旦過世,荊州內部肯定會不穩,而到了那個時候,劉備就有藉口維持荊州內部穩定,出兵入襄陽,操作的好,可以直接用“兄終弟及”的方式接手荊襄。

最不濟,劉備還可以通過扶持劉表的兒子上位,到時候不管是劉琮還是劉琦上位,爲了回報劉備,肯定會對劉備委以重任,而如果劉備此時又獲得荊襄世家的支持.之後的事情還需要他諸葛亮來教麼?!

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話自然就心領神會了,徐庶也打算放過這條,開始下一次發難。

但張溪有點忍不住了,出言問道,“若北方曹賊聞的荊州有變,趁勢南下.又該如何是好?!”

徐庶頓時眼睛一亮。

剛剛就盯着荊州的這一畝三分地了,確實,北方曹操的反應,也得考慮進去啊。

果然這次帶張溪來見孔明的決定,是對的。

徐庶擡眼看看諸葛亮,意思是這個問題你打算怎麼回答。

諸葛亮也是微微沉默,思考了良久,這才說道,“北方袁氏二子雖爲豚犬,然袁氏卻有恩加於河北豪強,曹賊想要平定河北,恐也需費些時日”

諸葛亮的意思是,曹操沒那麼快平定河北。

可張溪急了啊.就河北那幾個歪瓜裂棗的,能讓曹操耽擱這麼久已經很不容易了。

“先生此言差矣!”張溪搖頭,說道,“自去年起,曹賊破高幹,收張燕,破袁熙袁尚,威逼袁譚,驅逐遼西烏桓。現如今,袁氏二子已窮途末路投奔塞外烏桓,曹賊更是打算親征塞外,掃平烏桓.何來費些時日之說?!”

諸葛亮在荊州呆着,又不在荊州的核心管理層,他收穫的消息,多少有點延遲。

雖然諸葛亮也知道曹操平定了高幹張燕,但並不知道袁氏二子這麼快就已經被擊破,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烏桓,更不知道曹操居然這麼大魄力的直接打算親征烏桓。

這年月的四方蠻族雖然都是弱雞,但曹操居然要率領大軍親征,跑到塞外客場作戰,打算一舉解決北方邊患.這個諸葛亮是真的沒想到。

這時候的諸葛亮還不是後來那個殫精竭慮的諸葛丞相,也不會想到自己將來也有一天會“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曹賊若真的親征烏桓,倒也不是一件壞事!”諸葛亮想了一下,說道,“勞師遠征,雖能建立不世功勳,卻也容易將士疲憊,糧草不濟更何況河北新定,人心未附,曹賊必不敢輕離河北,南下荊襄。若如此,玄德公便有足夠的時間.”

“若曹賊當真平滅烏桓後南下呢?!”張溪迫不及待,不惜打斷諸葛亮的話頭,說道。

諸葛亮微微有些不滿,這年月打斷別人說話可是很不禮貌的行爲。

但諸葛亮還是認真想了一下,說道,“此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爾,又有何懼?!”

“若此時,劉景升亡故,荊州動盪,曹賊又協大勝烏桓之勢,親帥大軍南下.則如何?!”張溪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諸葛亮都給愣住了。

而徐庶多少有些看不下去了。

雖說帶張溪來就是爲了跟諸葛亮對線的,但張溪現在這個咄咄逼人的樣子,多少有點不懂規矩了。

“元長卻是多慮了!”徐庶出面解圍,說道,“世間焉能有此巧合之事?!再者,荊襄之地,人傑地靈,便是劉景升不在,難道便無有應敵之策不成?!”

張溪還想再說話,但想了想,最後只能嘆口氣。

張溪知道自己說的都是真的,是將來確實會發生的事情但這會兒說出來,真的好像在胡攪蠻纏一樣。

誰能想到,曹操真的就打完烏桓連休息都不休息一下,一回到許都就計劃南征,甚至不惜殺掉反對南征的名士孔融。

誰能想到,曹操起兵剛走到半路,劉表就已經病故,荊州無主,內部世家爭鬥後決定把一個才十幾歲的小孩子捧到了荊州之主的位置上。

誰能想到,這些荊州世家多年在劉表帳下效力,一聽說曹操來了,連一個主張抵抗的人都沒有,甚至不顧舊恩,當場就逼迫剛上任的劉琮投降,甚至怕劉備反對,連劉表身故的消息都不告訴就在前線的劉備。

本來劉備還打算在樊城作戰,頂一頂曹操呢,結果自家身後的襄陽先投降了,這還打個屁啊。

要不是孫幹來告知情況,劉備被這羣荊襄世家賣了都不知道。

都說劉備打西川容易,卻不知道曹操打荊州纔是真的容易,容易到只需要帶着大軍做一次遊行,一場仗都不用打,直接就收穫了荊州。

這麼些離譜的事兒全疊加到一起,如果不是有先知先覺的前提,張溪自己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徐庶不相信荊州能就這麼投降的乾脆利落,也不相信曹操的運氣這麼好,南下直接就趕上了劉表去世,荊州動盪.可諸葛亮相信啊。

諸葛一生唯謹慎嘛。

雖然諸葛亮也不相信曹操的運氣能這麼好,但是諸葛亮這個人是不會放棄考慮任何可能性的。

雖然演義裡的諸葛亮是智多近乎妖,感覺啥事兒都瞞不過他,但現實中的諸葛亮卻不是。

他只是考慮事情比其他人更全面,準備的預案更加充分而已。

張溪提出的這個可能,雖然在諸葛亮看來發生概率確實不大,但不得不說,萬一發生了就是相當麻煩的事情。

諸葛亮太清楚荊州世家的嘴臉了,也知道這些人考慮事情的優先級永遠是自己的家族,之後纔是自己的主公。

如果曹操真的協大勝之師,並且親自率大軍南下,而這個時候剛巧劉景升病故諸葛亮稍微想想就知道這幫世家會怎麼選擇。

他們纔不會選擇一個在曹操手下屢戰屢敗的劉備呢,與其冒險押注曹公手下敗將的劉備,還不如直接投降曹操來的更好。

反正他們的家族利益都在荊州,而曹操的利益核心始終在中原,在北方,投降曹操並不會影響太多他們的家族利益。

而如果到了那個時候,荊州被曹操佔據.整個天下曹操就佔據了三分之二,只要平定了江東,天下大勢就完全在曹操手裡了。

這是諸葛亮不願意看到的。

倒不是不想結束這個亂世,主要是諸葛亮和劉備一樣,心裡有一道過不的坎——匡扶大漢。

大漢創立以來四百餘年,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天下正統,天命所歸。

雖然這個正統有時候會衰弱,有時候會生病,但總會有漢室貴胄站出來收拾舊河山——光武帝劉秀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年王莽篡漢時鬧得羣雄四起,但最後真正一統天下的,依然是劉家天子。

這讓大漢天命說在這個年代深入人心。

這年代的人可不像後世,他們沒有經歷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統的概念從漢武帝時期確立,到現在一共三百多年,這天下始終是大漢的天下,很多人都覺得大漢依然還會再繼續統治下去。

可曹操是個什麼東西?!

號稱相國曹參之後,祖父卻是個宦官。

做着大漢的臣子,卻欺壓百官,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沒把漢室放在眼裡。

哪怕往前數一千年,曹操的做法也是相當罕見的.春秋五霸都需要已經虛弱了的周天子蓋章承認纔算數呢,而且人家那叫“尊王攘夷”,可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葛亮不認可曹操的做派,認爲這不是結束亂世,重尊禮儀的做法。

因此諸葛亮纔會有了《隆中對》的想法,想找一個可以對抗曹操的漢室貴胄出來。

最後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本章完)

第908章 請帖第254章 冠禮第185章 應對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13章 吹牛第81章 衝陣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1091章 孟津渡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257章 成本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941章 誤判第646章 議事(三)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696章 合議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236章 造紙第263章 忙碌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386章 水泥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59章 變故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68章 遷都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729章 空城計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996章 試探第133章 親事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868章 選擇第422章 大雪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888章 巡江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343章 調整第702章 託孤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099章 失守第165章 朋友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51章 亂世人心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11章 過江第700章 收尾第752章 收留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055章 水戰(三)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18章 二將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608章 攻心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265章 蝗災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67章 攤牌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939章 相持第572章 破寨
第908章 請帖第254章 冠禮第185章 應對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13章 吹牛第81章 衝陣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1091章 孟津渡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257章 成本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941章 誤判第646章 議事(三)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696章 合議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236章 造紙第263章 忙碌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386章 水泥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59章 變故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68章 遷都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729章 空城計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996章 試探第133章 親事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868章 選擇第422章 大雪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888章 巡江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343章 調整第702章 託孤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099章 失守第165章 朋友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51章 亂世人心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11章 過江第700章 收尾第752章 收留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055章 水戰(三)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18章 二將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608章 攻心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265章 蝗災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67章 攤牌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939章 相持第572章 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