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分配

第383章 分配

大致的方案已經制定了,諸葛亮和張溪就開始各忙各的。

諸葛亮南下的任務是主持銅礦資源分配,而張溪則是庲降都督,主要任務是治理地方。

兩個人的任務其實不同,一開始湊在一起嘀咕是爲了商量怎麼辦,現在有了方案,肯定得各忙各的。

時間來到六月,南中的氣候慢慢的變的炎熱了起來,而即使如此炎熱的南中地區,依然沒有擋住荊州和益州世家們,派遣自己家中的家老,甚至是家主親臨味縣,跟諸葛亮商談南中礦區劃分的問題。

諸葛亮這段時間忙的,就跟後世的二道販子似的,不僅經常跟這些世家代表們接觸商談,同時還打算借用了張溪的庲降都督府,開了一場所謂的“招商引資會議”。

這又是張溪提議的。

當然,就是同一個概念,名字可不敢叫什麼“招商”,畢竟這年頭,商賈可是賤業,高貴的世家可不會做這種事兒。

南中的礦產分佈,雖然這些世家們都有自己的渠道來獲取信息,但有些大世家可能獲得的信息更多一些,小世家能獲取的信息更少一些。

爲了防止一些大世家利用信息差搞串聯或者是擠兌小世家和荊州世家們,張溪建議諸葛亮,索性召開一個會議,把南中的礦產信息做一個總體的介紹,省的有些人因爲信息資源不足而吃虧。

諸葛亮覺得這主意不錯,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着這個事兒。

而張溪嘛,到了六月份了,南中補種的小麥要收割了,張溪這段時間一直在興古郡呆着,視察農業收穫效果。

南中因爲戰亂的原因,一直到三月下旬纔開始補種第一批小麥,時間上已經晚了,張溪也不確定,今年的南中小麥收成能有多少。

其他地方倒是還好,各地方主官們會監督收穫,但在興古郡這個新成立的州郡,張溪實在放心不下。

這地方可是遷移了十幾萬的夷人,這些夷人中有耕種經驗的人絕對不超過十分之一。

沒有耕種經驗也就算了,耕種節氣還沒有跟上,這要是因爲夷人沒種好導致缺糧,那今年南中的糧食缺口就更大了,也不利於以後安撫這些夷人,把他們綁在平原土地上。

因此,這段時間張溪一直在興古郡的祝融部呆着,負責監督地方秋收工作。

張溪和諸葛亮兩人,各有各的忙碌,而且這一忙起來,就是近兩個月沒有見面。

等到八月,張溪忙完了興古郡小麥收割和水稻耕種的事情後,回到味縣,諸葛亮也初步完成了礦產分配的工作。

按照張溪的建議,這次分配礦產資源,只對東川銅礦區進行了劃分,劉備集團包括元從派在內,佔據了銅礦區六成的份額,剩下的四成份額分給了荊州和益州的世家。

張溪對此非常的驚訝.夠可以的啊,諸葛亮居然談下來六成份額給劉備?!

原本張溪還以爲,雙方能五五分成已經很不錯了。

其實諸葛亮也是這麼想的,甚至劉備給的底線還是自己佔據四成就夠了.但這些世家們,到底缺乏一些膽量,也沒想太過於得罪劉備。

再一個,這些世家們在味縣呆了兩個月,聽了諸葛亮的“招商會”介紹,又派人實地考察過後,才發現,東川的銅礦存儲量,遠遠大於他們的預期。

經過再三覈算,這些世家們覺得就自己手頭的錢糧人口,加起來能吃下四成的份額,已經是相當的不容易了。

再加上東川的大部分銅礦區,以現在的技術條件不那麼好開採,有一定危險係數,世家們也不願意太過於冒險投錢,因此把目光都放在了那些比較好開採的露天或者淺層銅礦上。

綜合起來考慮後,得出了這麼一個結果。

至於張溪建議的拍賣嘛其實效果不算太差,但也不算太好。

一開始的時候,世家們聽說了“拍賣”這種新鮮的方式後,確實彼此之間產生了不小的矛盾,尤其是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雙方都在較勁。

但很快,兩派之間在有識之士的帶領下,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

畢竟,能代表一個世家來味縣處理銅礦事宜的人,就沒有一個不是家族中的精英,腦子絕對好使。

再加上有人前後串聯,很快的就達成了一致。

倒不是聯合起來針對諸葛亮,他們還沒有這個膽子,另外也不相信其他勢力的代表會這麼容易的互相信任,互相合作。

所以,這些世家都是按照各自的利益導向,組成了小團體而已。

比如南中本地派,就在李家和孟家的主導下,結成了小團體,大家先聯合吃下一部分礦產份額,回頭自己再內部消化。

同樣的,東州派和蜀中派也同樣是這麼做的,甚至荊州派在看到益州人這麼搞之後,也不得不有樣學樣,在蒯家和黃家的帶領下,組成小團體。

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在跟對方的競爭中有勝算,哪怕是黃家,也無法跟整個東州集團去比拼財力和人力。

就這樣,張溪和諸葛亮期待的各個世家爭破頭,相互擡價的事兒並沒有大規模的出現,但這幾個小集團之間,互相擡價倒是常有有些還是損人不利己的那種。

錢呢,確實也沒少賺,但某種程度上,張溪和諸葛亮試圖分化各世家的計策,卻是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倒是讓各地區世家之間的矛盾,有所增加。

這事兒,有利有弊吧.哪怕是諸葛亮,也沒指望靠一個銅礦就能起到分化世家的目的。

張溪也沒想到,這年頭的世家就搞出了這種小團體如果更深入一些,組成集團化,以股份制的方式來運營和分紅,說不得還真的讓這些世家在銅礦份額中,得到利益最大化。

但很顯然,張溪高估了這些世家們,在他們看來,小集團只是臨時爲之,等到拿下份額後,內部免不了立刻就得開始勾心鬥角.啥股份制,這年頭的人可沒有這個概念,只有撈到家裡的錢,纔是我的。

張溪可不想去提醒這些世家還有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制度,畢竟張溪的屁股是坐在劉備這邊的,可不是坐在世家這邊的。

而諸葛亮跟各大世家聊完了銅礦的分配後,荊州世家大多是已經告辭了。

一個是來的路遠,趕着回去跟家族商議,分配小團體吃下的銅礦份額,準備錢糧和人手來南中立足開發。

另一個.南中的氣候,一般人真的適應不了。

這天熱的不要不要的,而且還有瘴氣嗯,經過《傷寒雜病論》的普及,現在的荊州人也大多知道所謂瘴氣是通過蚊蟲傳播的了,但南中這地方,蚊蟲實在是太多了。

荊州的夏天,哪怕是荊南四郡,夏天也能在院子里納涼。

但在南中這地方,蚊蟲又多又大,不停的襲擾你,讓你根本沒有心思納涼,大夏天就算想在院子里納涼睡覺,也得準備好艾草薰和蚊帳,實在不舒服。

所以在辦完正事兒後,荊州世家紛紛的告辭離開。

而益州世家嘛,雖然也有部分走了,但大多數消息靈通人士,也從側面打聽到,庲降都督張溪,對南中有所規劃,似乎也是一個很來錢的買賣。

因此,這些人始終在味縣等着,熬着,一直到張溪忙完興古郡的事兒回來。

接下來,就是張溪爲主,諸葛亮幫忙敲邊鼓的南中甘蔗墾殖園經濟的推廣事宜了。

其實吧,這事兒比銅礦要好推廣的多。

只要給這些世家們一些糖飴,然後告訴他們這些糖飴是用甘蔗製作的.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誰能不喜歡糖呢?!

尤其是南中四大姓,這時候恨不得把所有的南中山地都給承包了。

但.南中山地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用來種植甘蔗的。

南中地區,最適合從來種植甘蔗的地方,是在新成立的雲南郡,永昌郡一帶,而越巂郡南部也有一些地方可以種。

反倒是建寧郡,興古郡一帶適合種植的地方不多,能種,但種下來的效果可不好,甘蔗不甜。

至於牂牁郡.嗯,這就沒牂牁郡什麼事兒。

而南中四大姓的主要勢力範圍一直是在建寧郡,興古郡,越巂郡一代.越巂郡太守還是馬謖,妥妥的劉備自己人。

因此,因爲離的遠,在銅礦分配上沒有得到太多好處的永昌王氏和雲南呂氏,這時候就抖楞起來了。

雖然吧,可以種甘蔗的山地不是我家的,但作爲地頭蛇,你們在我們的地盤上種甘蔗.要是惹毛了我們,你們想想都知道後果的吧?!

所以呢,雲南呂氏和永昌王氏幾乎是第一個跟張溪談甘蔗種植園合作的事兒。

張溪當然也知道這倆地頭蛇的重要性,談肯定是要先談的。

但談之前,張溪也詢問了兩家,就雲南郡和永昌郡那點可憐的人口和耕地面積,你們要是都組織百姓去種甘蔗了,那糧食誰來種?!你們又打算怎麼完成賦稅指標,同時還要養活郡中百姓?!

別跟我說你們打算不管百姓死活,只管往死裡摟錢啊!!!

這話一說,王氏和呂氏的人也噎住了。

而這個時候,建寧四大家和蜀中的一些世家代表,頓時也支棱起來了。

咱雖然是外人,但咱手裡有糧!!!

(本章完)

第773章 刻板第15章 兄長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576章 截擊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74章 密謀第729章 空城計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85章 魏縣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665章 突圍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125章 借將第1153章 撤軍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70章 江夏太守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954章 不對勁第74章 密謀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834章 追擊第945章 撤軍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143章 龐統第757章 離間計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533章 善後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92章 疲兵之計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495章 柳隱第1197章 退守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5章 兄長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74章 密謀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047章 南征第1086章 搶攻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784章 調整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398章 出兵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888章 巡江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908章 請帖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1177章 決斷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534章 陳倉道第1073章 流民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46章 糾纏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743章 人事第909章 談崩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506章 等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204章 猶豫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706章 拖
第773章 刻板第15章 兄長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576章 截擊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74章 密謀第729章 空城計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185章 魏縣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665章 突圍第70章 江夏太守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125章 借將第1153章 撤軍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70章 江夏太守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954章 不對勁第74章 密謀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834章 追擊第945章 撤軍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143章 龐統第757章 離間計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533章 善後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92章 疲兵之計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495章 柳隱第1197章 退守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5章 兄長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74章 密謀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047章 南征第1086章 搶攻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784章 調整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398章 出兵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888章 巡江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908章 請帖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1177章 決斷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534章 陳倉道第1073章 流民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46章 糾纏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743章 人事第909章 談崩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506章 等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204章 猶豫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706章 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