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撤軍

酸棗城西,二十里,漢軍大營之內。

這段時間,諸葛亮接收到了不少的前線戰報,而通過分析這些戰報,諸葛亮基本可以判定司馬懿的真實戰略目的是什麼了。

濮陽方面,賈充率領優勢兵力重奪了白馬渡口,而長垣方面,司馬懿選擇棄守長垣,往酸棗方向撤軍這麼明顯的戰略目的諸葛亮要是看不出來,那就真的別混了。

司馬懿這個老小子,是打算要棄守兗州了。

還是那句話,都是一個山上的千年狐狸,誰也別跟誰玩聊齋。

可問題是,諸葛亮看是看出來了,但他現在好像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能阻止司馬懿撤軍。

在王昶沒有領兵來援之前,諸葛亮只能用四萬不到的步兵去進攻三萬多人駐守的酸棗城,而麾下龐德騎兵的最大作用就是切割郭淮駐守的酸棗和陳泰駐守的封丘之間的聯繫.打是可以打,但沒有個一兩個月的時間,哪怕是諸葛亮也做不到有所突破。

而一兩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司馬懿從酸棗撤走大部分曹魏的士卒了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諸葛亮能不能攻破酸棗的問題了,而是曹魏什麼時候棄守酸棗,撤出兗州。

至於陳留的徐庶,濟陰的胡遵,暫時都被東吳給牽制住了,短期內是無法北上的。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鄧艾和關平聯軍的那一路七萬人可他們的對手,偏偏是司馬懿本人。

司馬懿有多難纏,諸葛亮已經有過了解了,而鄧艾和關平兩人鄧艾可能還好點,以他的謀略和指揮能力,可能無法對司馬懿造成太大的正面威脅,但司馬懿要收拾掉鄧艾,也沒那麼容易。

關平就差點意思了。

現在諸葛亮最大的擔心,就是鄧艾和關平之間不能通力合作,兩人如果分兵行事的話,是很有可能被司馬懿利用上的。

如果中線的兩人遭遇到了什麼不測的話,只靠諸葛亮一人在東線進攻,恐怕是隻能坐視曹魏撤軍河北了。

爲此,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寫了一封信,派龐德騎兵軍使送到雍丘的徐庶處,再由徐庶轉發,送到鄧艾和關平的營中去,提醒兩人千萬不要分兵。

這一路太繞了,能不能趕上,諸葛亮自己也不知道。

但好在,關平和鄧艾兩人,這一路上,還真的沒有鬧啥矛盾。

畢竟是妹夫和大舅哥嘛,兩人關係一向不錯的。

不管司馬懿在撤軍的時候怎麼引誘,關平和鄧艾都沒有任何分兵的舉動。

其實吧,這期間兩人也不是沒有產生過意見的分歧,尤其是當離開長垣後,司馬懿選擇跟曹爽分兵撤離的時候,關平曾經提議,是不是分兵去追擊一下曹爽所部。

但是呢,鄧艾總覺得這事兒有蹊蹺。

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齷齪和貓膩,鄧艾當然不可能知道,但司馬懿和曹爽守衛長垣縣的時候,一個守城內,一個守城外這種彼此間呼應的防守戰法,要是兩者沒有互相救援的默契,根本是不可能擺出來的。

而事實也證明,在長垣縣的時候,司馬懿和曹爽的配合還是不錯了,兩人一起守住了防線。

沒道理在長垣縣城的時候,兩人可以互相策應,互相支援,反而在選擇撤軍路線上,各走各的吧?!

再加上吧,曹爽這個人能力如何,鄧艾和關平都不算太瞭解,可司馬懿這個人,不管是諸葛亮,張溪,還是早年還在世的關羽,對他的評價都極高。

這麼一個智謀之士,又是一軍主帥,他怎麼可能會控制不住軍隊,在撤軍的時候,突然會兵分兩路,各自撤軍?!

所以啊,鄧艾人爲,這有可能是司馬懿的引蛇出洞之計,假意分兵做餌,引誘漢軍同樣分兵追擊,然後中路轉道設伏,一戰破敵。

因此,鄧艾在跟關平說明白自己的顧慮後,最終關平選擇了聽從鄧艾的勸諫,兩人決定,不管他曹爽領兵去了哪兒,反正自家這邊就是不分兵,一路尾隨着司馬懿的大軍。

魏軍主帥肯定是司馬懿啊,盯着這個老小子走,總不會出錯!!!

給司馬懿氣的老子招誰惹誰了,這倆玩意兒怎麼就盯着我不放了呢?!

司馬懿和曹爽分兵撤退,還真的司馬懿主張的,他最多算順水推舟這個主意,其實是曹爽出的。

在堅守了大半個月的長垣縣後,曹爽是真的怕了,但同樣的,他覺得自己又行了!

這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心理狀態。怕了,是經過了這大半個月的守城,親眼目的了麾下士卒不斷地守城戰死後,曹爽是真心的覺得,能活着就是一件好事兒。

他比起以前來說,更加的惜命了。

而覺得自己又行了,是在面對關平的猛攻之下,曹爽最後還是堅守住了長垣縣,一直等到司馬懿下令撤軍曹爽突然發現,自己的能力,好像也沒有那麼糟糕,還是挺可以的。

曹爽這個人吧,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始終看不清自己真正的能力界限在哪裡,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曹爽不是沒有能力,至少,能力不是那麼的糟糕。

真要是一點能力都沒有的話,歷史上的曹爽也不可能在早期的時候,完全壓制住司馬懿,大權獨攬。

至於後期曹爽的一系列腦殘行爲,那就是曹爽的第二個毛病被人吹捧了幾句,就真的看不清到底自己有幾斤幾兩了。

就像現在,其實都是一樣的。

自從司馬懿從雍丘退兵以來,曹爽是一句話不說主要是怕說了什麼惹惱司馬懿的話,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這個時候,曹爽是真的覺得,如果要安全的撤回河北去,那麼他就不能得罪司馬懿。

可現在,曹爽覺得自己的能力應該還行.他就又覺得自己能起來了,就算不靠司馬懿,他也不至於會死在兗州。

嗯,能守住長垣縣城,就是明證。

因此吧,在司馬懿達到了戰術目的,打算撤離長垣縣的時候.曹爽主動找到了司馬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分兵撤離。

一方面,分兵撤離,可以引誘蜀賊分兵,導致追兵薄弱,彼此面臨的追擊壓力都會減小一些,撤離的成功率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分兵撤離,如果蜀賊追擊一方,另一方也可以擺脫蜀賊的糾纏,提前前往必經道路設伏,說不定能一戰而敗蜀賊。

司馬懿這個老狐狸仔細想了一下,突然發現,好像曹爽說的也有那麼一點道理。

當然,最重要的是,司馬懿換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他是鄧艾,面對敵軍分兵的話,要麼也同樣分兵追擊,要麼,就是集中兵力,撿一個比較容易對付的敵人下手。

而很顯然,司馬懿自認,比起曹爽,自己還是比較難對付的。

因此,司馬懿還真的就同意了曹爽的建議,各自率領兩萬人,分兵撤離長垣縣。

可司馬懿沒想到的是.鄧艾沒有分兵也就算了,他居然還帶着七萬大軍,尾隨着自己的兩萬大軍追擊。

不是,隔壁的那個軟柿子,一捏一個準的玩意兒,你們不打算去收拾一下麼?!

而第二個司馬懿沒有想到的事情是.明明是曹爽提議的策略,一邊如果遭遇敵軍主力追擊,另一方就要提前到必經之路上去埋伏。

可司馬懿這一路撤退,就沒有接到任何曹爽在哪裡埋伏的消息這貨壓根連掩飾都沒有掩飾,一路把司馬懿的這路軍隊甩在了後面,甚至連酸棗都沒去,他直接往延津方向撤退了。

說好了是分兵撤離,但實際行動中,卻變成了司馬懿率領兩萬士卒“斷後”,“掩護”着曹爽領兵撤往延津。

給司馬懿氣的不要不要的.自己英明一世,臨了居然被一個二傻子給坑了!!!

但,司馬懿到底還是司馬懿,一身領兵的能耐還是相當的出色的。

這一路,司馬懿雖然走的很慢,也付出了三千餘人傷亡的代價,但他終究還是沒有給鄧艾重兵擊破的機會。

司馬懿硬生生的憑藉着手裡的兩萬人,面對着七萬人的追兵,一路邊打邊撤,居然帶着一萬六千多人,安然的撤到了酸棗城東面,並且在郭淮的接應下,在酸棗東側安營紮寨,防護住了酸棗城側翼。

接下來,就是如何安排斷後人選,有序撤軍的問題了。

第613章 進攻第251章 調人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256章 鍊鐵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9章 練兵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621章 跑了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147章 破關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20章 被搶了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215章 劉循第867章 定性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773章 刻板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32章 江夏第37章 一顧茅廬第939章 相持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908章 請帖第741章 教子第272章 應對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737章 爭(二)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33章 體能訓練第64章 博望之戰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100章 撤軍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4章 密謀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812章 擊潰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423章 鏖戰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752章 收留第868章 選擇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86章 搶攻第458章 設伏第437章 街亭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177章 決斷第1013章 交鋒第38章 《隆中對》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208章 投降?!第556章 諸葛誕第700章 收尾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458章 設伏第407章 詐第95章 議戰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
第613章 進攻第251章 調人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256章 鍊鐵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9章 練兵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621章 跑了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147章 破關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20章 被搶了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215章 劉循第867章 定性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773章 刻板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32章 江夏第37章 一顧茅廬第939章 相持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908章 請帖第741章 教子第272章 應對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737章 爭(二)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33章 體能訓練第64章 博望之戰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100章 撤軍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4章 密謀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812章 擊潰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423章 鏖戰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752章 收留第868章 選擇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86章 搶攻第458章 設伏第437章 街亭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177章 決斷第1013章 交鋒第38章 《隆中對》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208章 投降?!第556章 諸葛誕第700章 收尾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458章 設伏第407章 詐第95章 議戰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