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秦朗

孟達顯然是沒有跟張溪有太多接觸,對張溪這個人並不太瞭解,所以纔會有所擔心。

孟達應該也聽說過張溪“用兵謹慎”的作戰風格,但孟達肯定想不到,張溪用兵到底能“苟”到什麼程度。

張溪從來不是那種一旦下了判斷,就對自己的判斷盲目自信的人,甚至這貨在有時候,甚至還會三天兩頭的懷疑自己的判斷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事實上,就在孟達和馬岱領命離開後的第三天,張溪怎麼想都覺得自己的判斷還不夠保險,因此,他命張翼領兵五千,前往溫縣西南的北中城設防。

北中城這個地方吧,不是什麼大城,甚至原本這地方就不是一個城。

北中城是當年曹魏爲了應對孟津渡南岸的威脅,在黃河北岸建立的一個小據點,在這裡屯兵監視當時佔據孟津渡南岸的漢軍動向的。

而現在,張溪已經領兵佔據了孟津渡,並且把戰線往東北推進,打到了溫縣,那麼北中城這個地方,就等於是在張溪的側後方了。

嚴格說起來,北中城只是一個能容納數千人的軍事據點而已,也算不上一個堅固的城池。

派人去這個地方駐紮佈防,其實就是張溪擔心側翼有變做出的安排。

張溪的兩個側翼,東南側是黃河沿岸,再遠一點過了黃河就是兗州的東郡了。

那地方,如今司馬懿都在拼命的呼叫援兵呢,又有魏延,姜維等人在哪裡征戰,基本不可能會從那個方向有魏軍援軍到來。

所以張溪真正不放心的,還是西南側,讓張翼去北中城屯兵,就是以防萬一的意思,五千人的規模,既可以保證張翼不會被敵人輕易擊敗,又可以讓張翼有及時示警的時間。

張溪這邊,並沒有跟孟達預料的那樣,一點防備都沒有。

而秦朗這邊呢秦朗率領着兩萬河東郡兵,穿越王屋山道也沒有發生什麼意外,非常順利的從河東郡鑽入了河內郡。

秦朗領兵進入河內郡的第一件事,就是搶佔軹縣,建立進入河內郡的立足點。

原本秦朗還以爲,蜀賊能從河陽渡河,以騎兵順着官道進入河東郡,這個在官道沿途的軹縣應該早就在蜀賊的控制下了,要攻下來,多少要耽誤點時間。

可誰能想到,這座城池的城頭,如今依然還懸掛着曹魏的旗幟。

呃.河內大族,竟如此爲國盡忠?!

好吧,不管是真的爲國盡忠,誓死不降,還是蜀賊初入河內,沒有功夫來搭理軹縣.軹縣還掛着曹魏的旗幟,這對秦朗來說,是好事。

既然你還掛着大魏的旗幟,那麼大魏軍隊要入城,你軹縣縣令和軹縣的世家大族們,總不能阻攔了吧?!

就這樣,秦朗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就佔據了軹縣。

而佔據了軹縣之後,秦朗的隨行參軍裴潛就站出來了。

秦朗之所以要帶着裴潛一起鑽山,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穿越王屋山道的過程中,秦朗是不可能攜帶太多的糧草補給的,也不可能讓河東民夫跟着大軍一起鑽山。

換句話說,其實穿越過王屋山道後,秦朗的兩萬郡兵,是缺乏後勤糧草補給的狀態。

佔據軹縣後,秦朗要繼續東進,就必須要獲得足夠的糧草,同時也需要有足夠的民夫幫助秦朗來運輸這些糧草,這樣秦朗的大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在前方作戰。

很顯然,要做到這點,光憑大魏這面旗幟,恐怕是有點不夠瞧的。

河內不同於河東,河東郡雖然被羌胡騎兵洗劫了一次,但總體來說,有河內郡和幷州在前面擋着,又有王屋山和太行山的地利優勢,他們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直接威脅。

因此,河東郡的世家們,對待大魏的態度,還是比較緩和的,還是願意繼續支持大魏的。

可河內郡如今蜀賊的張溪可就在溫縣,真要逼急了他們,直接選擇投賊的話,那秦朗就只能直接麻爪了。

這種情況下,大魏的旗幟在河內郡並不是太好使了,也因此,秦朗帶上了裴潛。

河東裴氏,可是河東世家中的代表。秦朗可以看做是大魏官方的代表,而裴潛,就是河東世家大族的代表。

現在的河內,官方的號召力並不好使,但河內世家依然是河東世家的一部分,不管將來河內到底歸屬哪個勢力,世家終究還是世家。

裴潛作爲河東裴氏的家主,同時也是河東名士,他的聲望,以及他身後代表的河東世家的利益糾葛,在這個時候,可比代表大魏官方的秦朗有用的多。

裴潛親自出面,約請了軹縣的幾個小世家的家主,以及河內郡世家在軹縣的負責人,親自動員他們發動自家家丁,佃戶,甚至是隱戶組建起民夫運糧隊伍,打開自家的存糧倉庫,爲曹魏大軍提供所需軍糧。

至於秦朗,這時候只需要當一個工具人,裴潛說什麼,他就點頭答應什麼,其他的,一句話不多說。

裴潛是老狐狸了,他出面號召河內世家支持曹魏,一方面是逼不得已河東郡現在還在曹魏的控制之下呢。

另一方面,就算這次河內郡守不住,倒黴的也不是他們裴家,而是河內郡的世家大族們。

所以嘛,裴潛是一個勁的忽悠,什麼條件都敢往上加,甚至提出一旦戰後獲勝,可以取消在河內郡設置的各種屯田所,把無主土地賞賜給河內世家的承諾來。

反正吧,真正有腦子的河內世家們,應該能聽明白這裡面的含義這麼優厚的條件,要付出的代價和風險,恐怕也不會少。

當然,聽不出來的世家大族,那說明這個家族裡麪人根本沒有遠見,當炮灰了也是活該。

但不管死活,都跟他裴潛沒什麼關係。

而秦朗這邊呢也不是啥省油的燈。

如今局勢危急,秦朗任由這個裴潛亂許諾,但.自始至終,秦朗都是隻點頭,但就是不說一句話把這些承諾給敲瓷實了。

要是守住了河內郡,那麼秦朗自然也有理由賴賬,要是守不住河內郡哪怕留下字據契約都沒用。

一個老狐狸加上一個小狐狸一通操作,硬是在軹縣湊出了足夠出徵一時所需的糧草,只是運糧民夫還是有所不足。

不過沒關係,裴潛這個老狐狸,以及軹縣的世家話事人,已經開始在河內郡西部諸縣擴散這個消息,爭取更多的世家大族的支持了。

就這樣,秦朗在進入河內郡後,最大的一個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之後,裴潛就開始催促秦朗,趕緊領兵出征,前往溫縣。

一方面,裴潛的這套說辭吧,看着很美好,但能糊弄過去的人,基本都是沒啥腦子的世家大族河內的世家大族,能在這個亂世裡生存下來的,真沒幾個是純傻子的。

裴潛忽悠人,這些河內世家配合着被忽悠,不過是看在裴潛的面子,以及秦朗帶來的那兩萬士卒的份上,拿出來糊弄秦朗的而已。

換句話說,這批糧草,就是互相糊弄,一次性的事兒。

另一方面,如今秦朗穿越王屋山道的事情,蜀賊暫時還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哪怕是裴潛這個不太懂軍事的人都知道,應該兵貴神速。

之前是後勤補給不到位,秦朗想出兵都困難,可現在,已經有了足夠出徵用的糧草了,那秦朗就更不能給張溪有察覺準備的時間。

那畢竟是天下名將張元長,以秦朗的能力,明刀明槍肯定不會有勝算,只有快速偷襲,纔是秦朗唯一能獲勝的機會。

因此,裴潛纔會催促這秦朗進兵,進攻溫縣蜀賊的側翼。

如果秦朗這次能在溫縣打出一定的戰果,那麼河內世家還有可能繼續給秦朗提供該有的糧草補給,如果能解圍溫縣,不管用什麼方式,恐怕河內世家也可以幫秦朗吹出一個“河內大捷”出來。

Wωω▲ ttκá n▲ C○

但如果秦朗做不到,被張溪擊退甚至擊潰的話那恐怕再回到軹縣的時候,這個牆頭上是不是還掛着大魏的旗幟,可就不好說了。

有一說一,裴潛還算是比較厚道的,他在秦朗出兵前,把所有的前因後果都講清楚了,剩下的,就看秦朗自己的發揮了。

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7章 黃祖異動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197章 退守第752章 收留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767章 安撫第503章 誰謹慎?!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685章 考題第277章 礦營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914章 壓力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94章 示範區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221章 直百錢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221章 直百錢第1101章 勸降第1116章 伏擊第706章 拖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25章 處置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984章 聯姻第146章 回府第133章 親事第189章 置地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870章 夜襲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124章 僵局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3章 投石機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74章 密謀第658章 投誠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87章 應對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958章 試探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478章 爭論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534章 陳倉道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227章 和談第1180章 衛氏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39章 訪友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658章 投誠第1152章 調兵第666章 敗退第12章 秘方第300章 水淹七軍
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7章 黃祖異動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197章 退守第752章 收留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767章 安撫第503章 誰謹慎?!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685章 考題第277章 礦營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914章 壓力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94章 示範區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221章 直百錢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221章 直百錢第1101章 勸降第1116章 伏擊第706章 拖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225章 處置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984章 聯姻第146章 回府第133章 親事第189章 置地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870章 夜襲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124章 僵局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93章 投石機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74章 密謀第658章 投誠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87章 應對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958章 試探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478章 爭論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534章 陳倉道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227章 和談第1180章 衛氏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39章 訪友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658章 投誠第1152章 調兵第666章 敗退第12章 秘方第300章 水淹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