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推脫搪塞

一提到張無忌,史應龍便又想起趙敏,心內又是一陣憤恨。當初因爲趙敏的設計,在沙漠裡峨嵋派差點全軍覆滅,紀曉芙更是幾乎身殉,幾乎因此遁入空門,和他有緣無分。後來又是趙敏屬下出手,掠走周芷若,害得周芷若也毀容了。要不是王難姑手中有花容玉露這等靈藥,只怕紀曉芙和周芷若都會一悲劇收場。

後來在光明頂上,若不是張無忌拼命救援,史應龍已經將趙敏斃於手下。他冷哼道:“無論是宋青書,還是張無忌,總歸是武當派的人,宋遠橋和張翠山養而不教,也逃不開責任。這次宋遠橋想要帶走宋青書,可沒那麼容易。”

紀曉芙生性本就善良,如今知道自己懷有身孕,不知不覺中,對宋青書憤恨變淡了許多,又想起張三丰武功深不可測,數十年來被稱爲武林泰斗,震攝江湖無人敢敵,便委婉勸道:“應龍,宋青書畢竟是武當派第三代中的翹楚,據說已經內定爲將來掌門,身負衆望。就算不看在武當七俠的面上,也應該看在張真人的面上,給武當派留點餘地。否則和他們鬧得太僵了,對你還是有些影響的。”

“若不是看在張真人面子上,我早就把宋青書殺了,哪裡還會把他留到現在?”史應龍撇了撇嘴,又自信滿滿道:“姐姐,若是以前,我還會顧忌武當派幾分,可如今大華大勢已成,兵多將廣,精銳數十萬,哪裡還用得着將武當派放在心上?撇開大華不說,單憑我們史家的實力,除非是張真人拉下臉皮不要,親自出手偷襲,否則就算武當七俠聯手齊至,那也無法佔得了半分便宜。”

藍瀾哼道:“如果武當派真敢來漢王府搗亂,我就去武當展旗峰走一趟,讓他們知道我們史家可不是好惹的。”她雖然還未和史應龍成婚,但心裡卻已把自己當作史家的一員。王難姑和程映秀、黛綺絲也是笑而不語,從容淡然,混不將天下第二大派放在眼裡。

紀曉芙在心裡一盤算,還真是如此。如今史家高手衆多,除開史應龍以外,衆女中武功最差的程映秀也是一流高手,黛綺絲、藍瀾武功絕不在她之下,王難姑更是勝她一籌。此外程映秀精擅奇門遁甲之術,王難姑和藍瀾一身毒術出神入化,有這三人在,單從武林層面上來講,史家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若再加上史應龍倆兄弟還有丐幫實力,別說是武當派,就算是少林寺,想要招惹史家,那也先掂一下自己的份量。她知道自己多慮了,不由莞爾一笑,又問道:“應龍,那你打算怎麼應付宋遠橋?”

“宋青書渾身骨骼被我用巧勁震碎,氣海又被破掉,雖然還保有一命,卻成了廢人一個。雖說武當派向來明哲自保,這次又是他們理虧,但被廢掉的畢竟是宋遠橋的兒子,父子情深之下,難保他不會心懷怨憤。”

史應龍慢慢說着,頓了一頓,繼續解釋道:“宋遠橋不是傻子,若真想跟我們鬧翻,絕不會在面上表露出來,最有可能的,是將宋青書帶走回武當山後才發作。武當派在湖北境內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宋遠橋暗中使壞,扯我大華的後腿,雖說無法影響到大勢發展,但也會讓東進攻略平添困難。爲了以防萬一,目前是先要將宋遠橋涼起來。”說完之後,忽然拍了拍自己的腦袋,自我埋怨道:“厄……我跟姐姐你說這些做什麼?姐姐,你和映秀姐都有孕在身,正需要安心靜養,這種事情就不要管了,反正我會處理妥當的。”

“知道了,我不會把精神耗在這些事情上的,你放心吧。”紀曉芙挽嘴一笑,心裡滿是甜蜜,又伸手去撫摸腹部。程映秀也笑了起來,轉頭和黛綺絲說起話來。史應龍想了一會兒,對武青櫻道:“青櫻,這次要麻煩你一下了。你先從後門出去,回家跟朱博士說一聲,將我的意思告訴他,也好做個配合,將宋遠橋吊在成都。”

“史大哥,我這就回家一趟,絕不會誤了您的事情。”武青櫻沒想到自己竟然還幫得到史應龍,心裡高興極了,雙目大放光彩,霎時間恢復了往日的神采,興沖沖走了。史應龍望着她的背影,撓了撓頭,說道:“姐姐,青櫻就這麼住在我們家裡,有點兒不妥吧?”紀曉芙輕笑一聲,避重就輕道:“她是爲了救我和難姑才受傷的,住在王府裡一是方便就近照顧,二是她住在這裡心情會好很多,有利於傷勢恢復。再說王府這麼寬敞,多住她一個不多,少住她一個不少,沒什麼不妥的。”

在座的都是心思靈巧之人,自然能看出武青櫻對史應龍的心思,程映秀是不願當出頭鳥,黛綺絲是身份尷尬,紀曉芙是心懷愧疚又知道她毫無威脅,三人竟然都沒有多說什麼。王難姑自從知道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之後,心裡那份爭強好勝已經逐漸消失,再加上她如今小無相功大成,能保住青春不老,足以讓她和史應龍相伴一輩子,早就也不在意其餘女人的威脅了,而且她記得史火龍曾經許諾過武青櫻,這種情況下更不去當惡人。

史應龍見衆女都竟似默許了武青櫻的存在,心裡不知是該高興還是沮喪,又陪紀曉芙和程映秀說了會兒話,便轉到前廳,命管事將宋遠橋和張松溪請了進來,不片刻,管事便將兩人引入前廳。史應龍作勢要起身出迎,但宋遠橋和張松溪此來有求於人,豈敢讓他出迎?當即快步上前,先給史應龍行禮。

“漢王殿下多日不見,風采更勝前時,果真是紫氣隨身,富不可言啊。”宋遠橋滿臉誠懇,他是武當七俠之首,最出名的不是武功,反而是易數之術,這話雖有三分奉承,卻也有七分真言。史應龍笑道:“過獎,過獎。宋大俠和張四俠也是風采不減當日。”他也不站起來了,微微一欠身,伸手虛引,便請兩人入座,又有僕人上來,爲兩人斟茶。

宋遠橋輕啜一口香茶,便將按茶杯放下,從懷裡拿出一那個檀木盒,交給一旁伺立的僕人,說道:“聽聞王府傳出喜訊,武當派也無貴重之物道賀,僅以此物略表心意。”僕人忙將盒子轉交給史應龍。史應龍接過後略一抽開檀木盒蓋,一股濃郁醇厚的藥味便從盒內散發出來,令人精神一振,細細一看,卻是一截炮製完畢的何首烏,他住在百毒谷是,也曾見過不少珍品靈藥,但這般藥力濃厚的何首烏,卻還是第一次見到。

憑着從王難姑處學到的知識,觀其形、聞其味、估其效,史應龍大致推測處此物生長年限極長,只怕不下千年。宋遠橋介紹道:“這是在家師早年無意得到的一株千年何首烏,經過炮製之後,全部精華濃縮成形,盡皆在此,最能補益身體,正適合兩位王妃使用。”

史應龍正想派人去搜羅珍品靈藥回來給紀曉芙和程映秀補身,沒想到宋遠橋就將好東西送上門來了。他對武當派有數次救援之恩,如今又卡着宋青書之事,自然不會跟宋遠橋謙讓,當即將檀木盒子蓋好,令僕人送到後院給王難姑,說道:“貴派此禮貴重無比,本王多謝了。”

宋遠橋和張松溪見他毫不推卻,直接就收下了禮物,以爲此行大有成功的希望,頓時心下略寬。兩人互望一眼,還是宋遠橋開口說話,他誠懇道:“殿下,在下教子無方,導致那孽子夥同他人作亂,實在是慚愧至極。萬幸王府貴眷並未因此受到重大傷害,那孽子所作的事情還未至於無法挽回之地,還望殿下寬宏大量,留他一命,將來能戴罪立功,廣做善事來彌補。”

史應龍臉色一板,冷冷道:“話雖說本王府內的女眷雖未受到重大傷害,但若不是我及時趕回,只怕她們全都逃不過刺客毒手。而且朱武連環莊的朱九真、武青櫻兩位姑娘,一個被擄走,清譽有損,一個被重傷幾乎斃命,雖然救了回來,心脈受損,一身武功只留下半成。另外有我大華有十七名重要官員慘遭刺殺,城內還有數百無辜百姓慘死,這麼大的事情,不知他要如何戴罪立功,要做多少善事彌補?”

先前那三名武當弟子被關在牢房裡,只是斷斷續續聽獄說起一點情況,並未瞭解全部情況,因此宋遠橋也無法知道中元節當夜的細節,如今聽史應龍這麼一說,不由暗自叫苦,不說別的,單就那數百無辜百姓的生命,就不是宋青書一人所能承擔得了,當下吶吶無言,竟然說不出話來。張松溪忙插口道:“殿下,青書雖然耽於美色,一時迷了心竅,但他自小接受家師教誨,絕不敢對無辜人士下手,其中想必有誤會之處。”

史應龍冷哼道:“那些刺客可都是借用了武當派的名頭,這才能避過大華士兵的檢查,後來纔會在中元節造成這麼大的慘案,宋青書作爲牽頭之人,這個罪責和親自動手殺人也沒多大區別吧?”

張松溪辯解道:“殿下,畢竟不是親手殺人,雖然也有罪過,但不至於死,還望殿下寬宏大量。殿下,我師哥年近五旬,僅此一子,還望殿下憐憫,免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劇。”宋遠橋哀聲苦求道:“殿下,不看僧面看佛面,還望您看在家師的份上,繞了孽子一命。此後在下必定將那孽子交給家師看管,保證他絕不再行差踏錯。”

“爲了替自家人開脫罪責,連律法都不顧,更是裝出可憐相博取同情。哼,怕自己白髮人送黑髮人,怎麼就不想那夜之後有多少無辜百姓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武當七俠也不過如此!”史應龍心中暗罵,臉攝卻送了不少,猶豫道:“我素來應尊敬張真人,也不想他爲此傷心。只是那也無辜傷亡的百姓太多了,大華若不對作亂之人做出重判,只怕衆怒難平啊。”

見到史應龍態度有鬆動的跡象,宋遠橋忙道:“我武當派願意賠償傷亡的百姓,加重賠償遭難的大華官員。”張松溪也道:“殿下,中元節當夜有多少人犧牲,我武當派願意做以犧牲人數十倍計的好事,用此來彌補青書坐下的錯事。”

“哼,錢財雖好,難以撫平親族無辜遭難之痛,而行善積德本就是正道人士該做的事情,你們卻拿來當條件,難道武當派平時就不做好事了嗎?”史應龍暗中痛罵,卻沉吟道:“既然兩位這般誠懇,我也不好再多吹毛求疵。只是我大華制度特殊,一應政務皆有專人處理,我雖然是大華之主,卻也無法越權干涉。如今成都的刑獄之事由朱長齡博士負責,還請兩位去和朱博士詳談。朱武連環莊也是苦主之一,只要兩位說服了朱博士,再按照規定來,想必宋少俠自然能回到武當山。”宋遠橋和張松溪聞言大喜,連聲感謝,又坐了一會兒,便匆匆離開

史應龍望着兩人的背影,暗哼道:”這樣的武當七俠,比起宋青書又好得了多少?實在是丟盡了張真人的臉。就讓你們去跟朱博士打水磨工夫,自己去撫慰無辜遭難的百姓親族,自己去敗壞武當名聲吧。”他本就不待見張無忌父子,如今又見宋遠橋和張松溪這般模樣,不由對武當派大失所望,心裡已經將這個門派剔出大華將來的計劃之外。

宋遠橋和張松溪趕去朱府求見朱長齡,卻吃了個閉門羹。朱長齡早已得到授意,自然有辦法對付兩人,不是推脫忙於政事,便躲到城外兵營,偶爾和兩人見上一面,卻又把人帶到那些遇難的百姓家中,讓他們去跟悲怒交集的百姓談判。

如此一來,宋青書繼續留在大牢裡,想要出來是遙遙無期。而武當派第三代弟子中的翹楚,未來武當派掌門因爲女色勾引刺客,殘害無辜百姓的消息,卻從那些憤怒的百姓口中傳了出去,武當派在大華百姓眼裡的形象立刻變得不堪起來。有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消息越傳越遠,最終對武當派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第六十章 力敵鷹王第一二五章 境況困頓第一四零章 聚散離合第十三章 再赴峨嵋第一二零章 再起變化第一七七章 轉移寒氣第二一三章 奉元事了第七十章 王家商隊第二七四章 敵手輪轉第二七零章 放手對敵第一四八章 無心之失第四章 焉知非福第一四六章 雪嶺救人第四十八章 天性難抑第四十三章 散人之戰第一三零章 路上癲狂第一七七章 轉移寒氣第一八五章 局面發展第二九九章 西門激戰第四十章 六派合謀第一零二章 自討苦吃第二一二章 煙消雲散第二二四章 中元殺機第五十三章 烈焰無情第一一一章 另闢戰場第五十五章 峨嵋救場第十八章 事業之始第二九零章 花好月圓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一八七章 連續衝擊第一六五章 心狠手辣第一五四章 秘道情動第一六零章 糾纏不休第三十章 天鷹求毒第一一五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四章 情勢危急第一八零章 不爭之爭第十章 蝶谷初戰第一三三章 綠柳之伏第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一八二章 應有之罪第五十二章 坐忘峰上第一六二章 緊追不捨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一章 小小狠人第二六八章 中伏遇險第五十四章 賭鬥之約第三十六章 綺夢成真第二零四章 歹毒武功第一五零章 意外之遇第二九五章 亂中偷機第四十八章 天性難抑第二零一章 慧劍懾情第二四五章 激戰落水第一五六章 再次攻打第二二六章 刺客來歷第二二二章 分道而走第二五六章 奮力掙扎第二十六章 初會蝠王第一七八章 非此即彼第二六三章 奉元血戰第一七四章 初遇藍玉第一九一章 應對天完第二九九章 西門激戰第二四六章 鳧水之危第二四五章 激戰落水第一二一章 門外聽春第二三五章 百族大會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一五三章 再上光明第二一零章 慧劍素心第一七零章 長春蠱滅第一九八章 趕赴奉元第一三五章 巧之又巧第三十一章 和尚瑩玉第二七零章 放手對敵第三零四章 城頭對峙第三十九章 西行之前第十一章 仙毒情怨第一七一章 救命之法第五十九章 速敗蝠王第二一三章 奉元事了第九十一章 映秀疑心第一四九章 再入山莊第二十章 寶輪鎮變第二四八章 漢陽激戰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二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六十一章 大局將定第七十八章 魔長道高第一六三章 逃生之路第二四五章 激戰落水第十四章 阿離之師第二*章 國法家規第二十六章 初會蝠王第八十章 花容盡毀第二五零章 夜襲呼應第二零七章 各懷心思第二四四章 三路東進
第六十章 力敵鷹王第一二五章 境況困頓第一四零章 聚散離合第十三章 再赴峨嵋第一二零章 再起變化第一七七章 轉移寒氣第二一三章 奉元事了第七十章 王家商隊第二七四章 敵手輪轉第二七零章 放手對敵第一四八章 無心之失第四章 焉知非福第一四六章 雪嶺救人第四十八章 天性難抑第四十三章 散人之戰第一三零章 路上癲狂第一七七章 轉移寒氣第一八五章 局面發展第二九九章 西門激戰第四十章 六派合謀第一零二章 自討苦吃第二一二章 煙消雲散第二二四章 中元殺機第五十三章 烈焰無情第一一一章 另闢戰場第五十五章 峨嵋救場第十八章 事業之始第二九零章 花好月圓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一八七章 連續衝擊第一六五章 心狠手辣第一五四章 秘道情動第一六零章 糾纏不休第三十章 天鷹求毒第一一五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四章 情勢危急第一八零章 不爭之爭第十章 蝶谷初戰第一三三章 綠柳之伏第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一八二章 應有之罪第五十二章 坐忘峰上第一六二章 緊追不捨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一章 小小狠人第二六八章 中伏遇險第五十四章 賭鬥之約第三十六章 綺夢成真第二零四章 歹毒武功第一五零章 意外之遇第二九五章 亂中偷機第四十八章 天性難抑第二零一章 慧劍懾情第二四五章 激戰落水第一五六章 再次攻打第二二六章 刺客來歷第二二二章 分道而走第二五六章 奮力掙扎第二十六章 初會蝠王第一七八章 非此即彼第二六三章 奉元血戰第一七四章 初遇藍玉第一九一章 應對天完第二九九章 西門激戰第二四六章 鳧水之危第二四五章 激戰落水第一二一章 門外聽春第二三五章 百族大會第二五一章 奉元來使第一五三章 再上光明第二一零章 慧劍素心第一七零章 長春蠱滅第一九八章 趕赴奉元第一三五章 巧之又巧第三十一章 和尚瑩玉第二七零章 放手對敵第三零四章 城頭對峙第三十九章 西行之前第十一章 仙毒情怨第一七一章 救命之法第五十九章 速敗蝠王第二一三章 奉元事了第九十一章 映秀疑心第一四九章 再入山莊第二十章 寶輪鎮變第二四八章 漢陽激戰第九十章 繼嗣重任第二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六十一章 大局將定第七十八章 魔長道高第一六三章 逃生之路第二四五章 激戰落水第十四章 阿離之師第二*章 國法家規第二十六章 初會蝠王第八十章 花容盡毀第二五零章 夜襲呼應第二零七章 各懷心思第二四四章 三路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