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以假僞真

這個年代是大人回來的時候,不然道理哪那麼容易講通。徐平進那個世界看過了,還有不少人也感受到了。所以徐平講道理,對他的這個理解不解,別人只能老實聽着。大人回家,他說家裡怎麼管就怎麼管,他說要講道理,孩子們只能比着講道理。誰的道理講得好,誰的道理能通,別人就要聽。徐平這個假人就是養子,養子也是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時代不循常理,在這個時代講綱常就錯了方向,因爲綱常就是常理。天下道理最大,因爲道纔是不易的,其他一切皆可變。以什麼什麼爲綱,以什麼什麼爲常,這些綱常從典籍裡找出再多的根據,都沒有用處。孩子們自己總結的那些理論,如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凡事只講利益,諸般種種,守不住道就不是道理。道崩德散,這家就不是大人的家了,文明也就沒有了,怎麼可以呢?所以道理,就是不生內憂外患守住道的理。

道德天下,就是一個大家庭。治理天下,就是幫着大人治家。徐平可以從傳下來的治家道理裡,去猜天地這個家的治理辦法。父嚴、母慈,治家是由父親說了算,母親則是保護着孩子們。男主外,女主內,對外就要用父親的爲人之道。忠厚老實,彬彬有禮,做事有理有節,人不犯人,我不犯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對內大家都是自己人,孩子怎麼鬧都有母親護着,對外則不行,一定要真心實意地按照父親的來。官員可以脫了公服便做回自己,軍人則只要服役,就要真心實意、去除私心、面對外敵勇於拼搏、敢於犧牲,心中只有天下這個大家而無小家。老實人對外不惹事,實在忍不住了,纔會雷霆一怒,這一怒就會讓世界顫抖。對內要用母親的辦法,慈愛無邊,看着孩子們玩鬧母親會在一邊笑,胡鬧不行。那一個胡字,說明是用外道來鬧。生於內的邪性母親有可能會護一護,對她來說孩子都是一樣的。但生於外道的魔性,母親不會護,父親要除。對內只要大家遵道理,則公事穿上公服去斷,私事大家就是兄弟姐妹,盡情玩鬧,憑自己真性情。能夠守住自己的道,再是怎麼鬧,家裡還有大人護你,不要中了外道的魔,那就不行。

用父親的辦法來治家,他要孩子們都受他認可的教育,成爲他理想中的人,這個治天下的道理就越來越嚴厲。從商巫聽天命,到周飾文德,再到漢的僞天命,對天下之民的生活和思想一致性要求越來越高。天崩一次,補天之後通的道理就更進一步。從周德的天下守禮,到漢天命的天下三綱五常,到了唐宋道理終於把事做絕,存天理滅人慾。這一次造成的後果更嚴重,不只是最終天下大亂,還被外人竊了大寶,守不住了。之後再通的道理全依父親是不行的,母親不同意了,孩子一定要由她和父親一起管。父親傳下來的經裡全都是他的道理,新經要有母親的道理。西天去取經,應該取的並不是佛經,也不是後來的洋經,而是合母親心意的經。東父西母,西王母,母親的經纔是要到西天取的經。

理是天理,由理而成的德,是屬於父親的,德就是父親大人。熊孩子不滿意父親,造了這家的反,以後不叫父親大人了,要改叫母親大人,這家要由母親來作主。

人的性情兩部分,一部分是維持大家緊密團結在一起的,這是父親的。還有一部分是自由自在的,這是母親的,就是好玩高興,滿足自己慾望。天理由父親管着,性情則在各人心裡,由母親管着。父親不斷地用天理來奪人慾,在家裡奪母親的權,最後終於是闖出了大禍來。家改成母親來管,不按天理,要讓政權從人心。

孩子的性情被奪了,不高興,大人一看不住不是在家裡闖禍,就是到外面惹事。這家教育好,一般不到外面闖禍,但架不住有人來闖門,有人在家裡鬧出事來。道理裡只有天理,沒有私慾,照着天理做事大家不樂意,政治對內對外就不牢靠。

父親奪母親的權,孩子不高興,那母親奪了父親的權,孩子就能開心嗎?父親是對外的,所以用他的道理來管家,母親守家所以不能用她的道理,是一種平衡。父親和母親都滿意,才能家合,才能萬事興。不能任性,一任性又成了有母親沒父親,有地而無天。大家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不受制度約束,就很難團結得起來。

由流傳下來的治家的傳統,徐平猜測這個天下治理之道,應當是父母都心安。孩子們就來作僞,父親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母親要什麼,也給她什麼。

扮演好僞君子,留住真性情,就是徐平欲讓父母心安的治國道理。處理好外患,全力去通這個道理,在天下形成制度和道德,來實現長治久安。長治是讓父親滿意,久安是讓母親滿意,有天有地,家和萬事興。

徐平來到這個世界只求一世富貴,最開始他並不知道爲什麼會有這個念頭,等慢慢知道、明德之後,才明白爲什麼。前世的經驗告訴他,想要富貴,就要掌權,就要想辦法去做官。參加科舉考中進士,一步踏入官場,就向着《道德經》裡的那個世界而去。他的心中沒有任何天條,凡事要講個道理,自己要弄明白,就一步一步拾階而上。他選了這一條道路,其後就身不由己,只能一直走下去。不把他的道理通於天下,他於這個世界就只是一個過客,自己的愛恨情仇就一片虛無。假人也要做真,愛人是自己的愛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朋友和仇人同樣是自己的。通不成道理,連這一世富貴都守不住。他只有守住這一世富貴,假人做成真人,才能成爲自己,去探索另一個世界。

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當他有這個志向的時候,其實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什麼,現在明白了。賢者所言爲經,經留給世界,報答這個世界的同伴和自己的後人。賢者所爲即史,造福了天下人,即爲功。功獻給母親,載之史冊。賢者通道理,能夠讓天下一心,從而成德。德獻給父親,德被蒼生。有此三不朽,則對這個世界的人都報答了,從而成聖。

聖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權利。你可以選擇成爲人,成爲神,成爲仙,成爲另一個世界的任何身份。那個世界是母親的,《山海經》的世界。《道德經》的世界處處是規則,你不能這樣做,你不能這樣想,不能由着你的性子來,這個世界要天下一心而成德。那個世界則隨心所欲,任着你的性子來,你想什麼就有什麼。

洪荒世界一分爲二,天地就是父母,人外就是自然。父母手裡各有一個世界,人和自然也各有一個世界,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不管信哪個世界爲真,哪個世界爲假,都是迷信,徐平認爲應該是通不出真與假的道理來。那就同時讓父母心安,精神世界安寧,去探索自然,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與自然世界的理合起來。人的世界與自然世界合一,精神的天與地合一,纔是大同。大同之世是個什麼樣子?可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理,可能世界完全是另一個面目。神話將成爲現實,過去就將成神話。

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道與理,來自於不同的大人。人的理來自於大人,自然的理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理。等到人的理與自然的理合一,實現大同,文明就將成長爲宇宙,有了過去和未來,與現在一理貫通。實現大同,世界就換了人間。

徐平明德,是他率軍於天都山下大勝党項,立了歷史上岳飛的功,感受到了岳飛那爲天下之民願意付出一切的赤誠之心。最終功業未成,亡於中途,對天下終將淪喪的那一聲嘆息。感受到了臨終前寫下“天命昭昭”,對這天命的憤怒與不滿,看向天下蒼生那滿心不甘與遺憾的最後一眼。岳飛立的言,就是諸葛亮的《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惜功業未竟,其德未成,最終連半壁江山也守不住。

存天理,滅人慾,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其實表達出來的都是一個意思。教導天下之民,爲了這個天下,要勇於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性命。性命不僅是生命,還包括人性,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要獻出去。

徐平是個假人,他明的是個假德,但那個道德天地卻是真切感受到了。假人的本能反應就是作僞,回頭再看儒家典籍,滿篇都是僞。跟道德合起來,就明白了儒就是僞,文就是僞。周德是文德,其德文過而飾非,全天下都在裝着扮演這一個道德。

補天的七色石,到了唐宋道理,用僞就煉不成了。可一,可二,不可三。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再三就是褻瀆,自家大人講道理,但也不允許孩子褻瀆自己。

徐平其實並沒有興趣去給張載、劉敞這些人講《道德經》,講儒家就是僞君子,他只是要通自己的道理。先要給天下之民,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說清楚儒是僞。大人回家問了,治天下的道理不通,大人就在家裡看着不走。對徐平來說,就是把家裡的大人哄走大家好過日子。但其他人不是假人,得認真接受這道理,大人不在管好家。

這家的大人是真地回來了,這些真人一旦放開胸懷感受天下,就感覺到大人在家。感受到大人在家,就知道徐平講那些經不是假的,天下的制度、法律等等一切規矩,都可以按着徐平要通的道理來。道、德面前,一切都不是不能改的天條,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只要徐平把自己的理通下來,形成新的制度、法律、道德,形成天下的新規矩。孩子們自己琢磨出來的理論、主義、經典,在大人眼裡一點用處沒有,要按大人認可的道理來。

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4章 賜名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2章 空調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8章 通判廳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4章 許願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8章 彈劾第62章 宰相氣度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73章 地方反應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30章 審計司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40章 軍令之外第91章 軒然大波第34章 移民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4章 嫉妒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8章 升任副使第6章 酒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77章 決戰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47章 應對第75章 世道變了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91章 反擊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80章 投名狀第112章 黑吃黑第99章 搞事情第101章 抽血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70章 風波起第104章 學生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80章 起風雷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5章 食物和酒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4章 談判第308章 怪物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7章 衝突第1章 宰相第33章 迷惑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42章 配合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69章 財帛動人心
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4章 賜名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2章 空調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8章 通判廳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4章 許願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78章 彈劾第62章 宰相氣度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73章 地方反應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30章 審計司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40章 軍令之外第91章 軒然大波第34章 移民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4章 嫉妒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8章 升任副使第6章 酒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77章 決戰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47章 應對第75章 世道變了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91章 反擊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80章 投名狀第112章 黑吃黑第99章 搞事情第101章 抽血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70章 風波起第104章 學生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80章 起風雷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5章 食物和酒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4章 談判第308章 怪物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7章 衝突第1章 宰相第33章 迷惑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142章 配合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69章 財帛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