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國祚

“稟太后,殿外穆王,燕王求見。”這時,有殿外司禮小太監進得堂前來傳話。

“傳……”本來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二公子,確因爲知道眼前這種艱難的國勢情況,而怕死於國難,所以提前卷着財物逃走了,國勢到了如今這種危難的地步,那也就沒有太多的選擇,必須的,也是必然的,三公子穆王李顯,和四公子燕王李晃,就被招到了這堂前來。

“兒臣李顯(李晃),見過母后,見過衆位大人”。

在明瞭了自己的處境,而掐死掉那個小太監後,李顯就一直沒選擇出過房門一步,確是一直都是在算計着以後自己的前程問題。

不過很不幸,還沒在李顯想出來子醜寅卯來,門外卻有小太監傳得來太后的旨意,在那明晃晃的金戟虎賁衛的帶領下,李顯被押到了這太宣殿處。

當然,與之李顯一同被看押着來的,還有那個仍然是渾渾惡惡,沒有半點危險直覺的四公子燕王李晃。

堂下,兩位公子,一個優哉遊哉,幾乎都快要沒心沒肺的睡去,而另一個卻是兩股戰戰,神情緊張的四處打量着。

“唉!……”這一聲哀嘆,充滿了一種無力感,甚至於暗藏着絲絲的悲傷,大秦國後繼無人矣。

這沒來由的一聲輕嘆,確是吸引了李顯的注意力,擡起眼來,細緻打量着眼前這六位可以稱之爲現今大秦國最有權勢的人物。

王老太后自是不必說什麼,他自嫁入李府,在這大秦國先祖李密還是做爲一個前朝將軍的時候,就跟了他,直至如今,爲這一國之太后,王老太后之能可想而知。

而在場的袁,楊,伍,樑,李五位老大人,此五人三個主內政治,兩個主外攻城略地,當年,他們隨着這大秦國的先祖李密征戰四方,而打下了這個大秦國的基業,時隔數年,先祖李密戰死,而子繼父業的長公子,確又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大才,梟雄一世,大秦周遭諸小國番邦無不授首誠服於這位強大而鐵血的君王。

他們隨着這樣兩位雄才偉略的帝王,而征戰四方有年,皆是與有榮焉,而那一份眼光,自然也是被養的更高更遠,如今讓他們看着這堂下的兩位公子,與那上兩代帝王比起來,這其中的哀嘆,自然是可想而知。

“穆王顯,熟讀經詩子典,雅好高亮,又恭孝仁厚,乃不可多得之仁君之像也,臣李豐肯請太后下懿旨以昭告天下,傳我大秦國祚於穆王,以爲萬世榮昌。”或許,便是連號稱經綸滿腹的宗正李豐李大人,此時,對於這位穆王,亦是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去形容他這麼個人了吧,扯了半天,亦只憋出個雅好高亮,恭孝仁厚來稱讚這位穆王殿下。

實在是這位穆王殿下的德性平日裡也太給力了一點,這大秦國滿朝文武裡,誰還能不知?誰還能不曉?

“臣袁燁附議““臣楊允附議”

“臣伍瑜附議”

“臣樑鎮附議。”

見得宗正李豐首先提議起,而跪了下來,身後,一衆大臣,在沒有別的選擇的前提之下,亦只能選擇跟着跪於堂下,恭請太后降下懿旨。

“唉!!!罷了罷了……”上首處的王老太后,低頭看了看靜靜地跪於堂下的五位老大人,又仔仔細細地把個李顯給打量了個夠後,方纔肅聲道:“擬昭……”

“大秦武昭八年秋八月旺日,秦昭王思,征戰沙場,而末於王事,國不可一日無君,茲有穆王顯,恭孝仁厚有佳,有帝王之仁賢,傳國祚於彼,望兢業有勤於國事,克敵於外,御政於內,護我國民,揚我國威。”(咕咕……那啥,哥不會擬那啥聖旨的哈,若有古文牛13的書友,歡迎你們能給我潤筆一份哈,嘿嘿!某家定會感激不盡的!)聖旨自有一旁的秉筆太監來寫,待得吹乾了墨跡後,有那掌印太監上得前來,雙手託過一個大印。

凝視了許久,王老太后終是輕拿過那個大印兒,輕輕地蓋了下去。這一份旨意,這方纔算是成了效了。

剩下的事情,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把個一直還處在震驚中的穆王李顯給提了起來,而扶上了王位,爾後由宗正李豐親自捧過傳國玉璽以及袞服禮冠,就這般在這堂前殿下,直接爲那李顯給換了上去。

待一切就緒後,司空袁燁,司徒楊允,司馬伍瑜,宗正李豐,武威大將軍樑鎮,並着那仍然是處在懵懂無知中的燕王李晃一起,一併而跪於堂下,拜服於地,齊聲高呼道:“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便是連退出主位而立於一邊的王老太后,亦不得不半服身子而喊上一聲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這麼半是被強迫,半是自願的被這一幫老頭子們給推上了王位,說實在話,一直到此刻,李顯的腦子裡仍然都是亂哄哄的。他實在是不知道此時的自己應該說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

剛纔的李顯還在努力的算計着自己的前程,算計着,以自己這般一個親王的名頭,應該走什麼路子,整個什麼辦法,學學人家明太祖的求外放,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略,亦或者學學中國起義先峰陳勝,吳廣二位大凶,直接就是扯了旗就造自己家的反?

只是這變化來得太快太快,快到李顯都還沒完全反應過來時,他就已經被人給推上了那王位,成爲這大秦國的第三任君王。

這就算是登基稱王了?俺們記得電視裡演地皇帝登基不是這麼個樣地麼……就這麼簡單?那排場呢?那君臨天下的氣勢呢?那叫萬民臣服的氣勢呢?有木有?

俺是否該對着下面跪着的這一幫人喊上一聲“衆愛卿平身”?又或者說裝着更威嚴一點?指着這堂下的某個老大人喝一聲:“國難末靖,吾勢不登基?”

李顯顯然還不是那種智商無限偏下的腦殘份子,在這封建社會裡,能當上這一國的統治者,本身就是一種保命的最佳方法,當然,像大秦國這種如今已經被敵國四面圍城的情況,這種所謂的最佳保命方法自然是要打些折扣的。

登基稱王延續國祚並通過自己的能力,使這個王國逐漸的強盛起來,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小命不丟失,這是一種本能,無所謂於成與敗,更不關那是否愛國或者是年青人的熱血這種事情,當然,這或許與此李顯已經非彼李顯而有些區別,但不管怎麼樣,李顯的目的很明確,他要努力的活下去,而且是活得很瀟灑很快活的那種。

沒有機會的時候,就自己創造機會,如今,這天大的事實就擺在自己面前,試問李顯又怎麼會去放棄。

沒有所謂的光棍心裡,更不是說什麼血性,有自信,其實這完全應該算是一種自然性的心裡反映。

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突然被人給推上這麼一個人生能達到的最高程度,試問,這對於一個原本就是很普通的人來說,在突兀之間達到這種高度的時候,會是個什麼樣的反映?

別個人怎麼樣,李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在乎着自己現在應該做些什麼,應該知道些什麼?

是的,沒錯,李顯他並不瞭解自己現下所處的環境,或者應該說是原本那個李顯所處的環境,在原來那個李顯的記憶裡,滿腦子的只有那些精美的詩句,什麼花前月下,桃李春秋,悲春而傷秋,總之純粹就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對於國之民生大事,便是李顯搜破整個腦仁,也是沒找着半點有用的資料。

沒有,沒有……完全沒有,對於國之民生大事,自己現下所處的國家地理,軍政民情完全是一無所知。

廢物般的親王啊!!!李顯大是哀嘆。

以前的李顯或者可以如此不管任何事情,安心做他的逍遙親王,可是,如今此李顯已非彼李顯,更何況一點就是,李顯已經登基稱王,成爲這個大秦國裡的最高統治者,有這麼一個能讓他一展心中所思,胸中所志的舞臺擺在李顯面前,試問,不管換成誰來,只要不是傻子,誰又能不去在這個寬廣的舞臺上一展自己心中抱負呢?

李顯雖然年青,更談不上是個什麼有血性的熱血青年,但只要是個人,處在另一個高度之後,心中總會有着一展抱負的心理的吧。

雖然登基的有些匆忙,但至少李顯現在名義上已經是這個大秦國的帝王了,甚至於便是連國號,那位飽讀詩書的宗正李豐李大人也是想好了。

史載:大秦武昭八年秋,大秦武昭王思沒於王事,大道崩沮,遂於郊南立祠,祭告天地,傳國祚於秦穆王顯,定年號武穆,改元武昭九年春爲武穆元年!

第十六回 何以解憂,唯良才也第二十五回 國子監第九十回 章邯劫糧道第一一一回 九路諸侯共討秦第八十七回 胡商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爲秦土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五十四回 驍騎之志,有我無敵第六回 能者上制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誰敢殺我?第六十二回 三羊換奚第二十五回 截六下襬而成就神學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五十五回 殺將(補更)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八十七回 此虎梟也第一二七回 將相和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十一回 知識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八十七回 胡商第三十五回 連環計之樹上開花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求酒名啦!!急急急!!!求支持,求包養第一一六回 傲世無雙白公勝第一二八回 論人才與取才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第七回 引第八十九回 大秦七大姓之董、舒第二十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上架感言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八十九回 李顯妙計詐廉頗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十六回 何以解憂,唯良才也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五十九回 威震天下第十七回 危機第六十回 看我驍騎橫掃大宛第二十九回 董家,讓他有多遠就滾多遠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二回 議西征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三十六回 擂第四十一回 潤物細無聲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替主角向各位大大求生財之道啦!第二回 變法亦謂之爲適者生存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八十二回 李顯呈威破雄城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三十五回 連環計之樹上開花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誰敢殺我?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十一回 鬧劇皆緣於本心第九十二回 無心插柳柳成陰第四十回 武威馬啓第一零四回 開挖玄武湖第八十三回 戰南鄭第四十回 苦果第一卷結束語第十回 第一次慘敗第三十一回 毒士的毒舌第四十一回 潤物細無聲第九十一回 章邯密議取鉅鹿第九十九回 鐵索橫江(第一更)第三十五回 連環計之樹上開花第十三回 一世梟雄司馬相如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八十一回 雄城難破怎奈何?第九十八回 議徵南蜀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十一回 鬧劇皆緣於本心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一零一回 石砲之威(三更)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第一零二回 水漲船高(四更)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九十回 同化要從血緣開始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三回 國祚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七十二回 徵蜀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
第十六回 何以解憂,唯良才也第二十五回 國子監第九十回 章邯劫糧道第一一一回 九路諸侯共討秦第八十七回 胡商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爲秦土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五十四回 驍騎之志,有我無敵第六回 能者上制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誰敢殺我?第六十二回 三羊換奚第二十五回 截六下襬而成就神學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五十五回 殺將(補更)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八十七回 此虎梟也第一二七回 將相和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十一回 知識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八十七回 胡商第三十五回 連環計之樹上開花第十七回 自創的變法序錄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求酒名啦!!急急急!!!求支持,求包養第一一六回 傲世無雙白公勝第一二八回 論人才與取才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第七回 引第八十九回 大秦七大姓之董、舒第二十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上架感言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一二一回 白公劍舞,意在桑槡第八十九回 李顯妙計詐廉頗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號人物第十六回 何以解憂,唯良才也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五十九回 威震天下第十七回 危機第六十回 看我驍騎橫掃大宛第二十九回 董家,讓他有多遠就滾多遠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八回 甕中擒完顏第二回 議西征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三十六回 擂第四十一回 潤物細無聲第四十二回 民富則國強矣替主角向各位大大求生財之道啦!第二回 變法亦謂之爲適者生存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八十二回 李顯呈威破雄城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三十五回 連環計之樹上開花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誰敢殺我?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十一回 鬧劇皆緣於本心第九十二回 無心插柳柳成陰第四十回 武威馬啓第一零四回 開挖玄武湖第八十三回 戰南鄭第四十回 苦果第一卷結束語第十回 第一次慘敗第三十一回 毒士的毒舌第四十一回 潤物細無聲第九十一回 章邯密議取鉅鹿第九十九回 鐵索橫江(第一更)第三十五回 連環計之樹上開花第十三回 一世梟雄司馬相如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八十一回 雄城難破怎奈何?第九十八回 議徵南蜀第十三回 秋風掃落葉(第三更到)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十一回 鬧劇皆緣於本心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一零一回 石砲之威(三更)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第一零二回 水漲船高(四更)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九十回 同化要從血緣開始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三回 國祚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七十二回 徵蜀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