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蜀中女兒最多情

東珠公主,蜀太祖劉康之十三女,最得蜀太祖劉康之喜愛,然而,這個平日裡劉康最愛的十三女,此刻確有如貨物般,遠送於秦國之地。

跟得來的副使者,上承秦國美其名曰和親。

和親……李顯哂然嗤笑,天下之事何時能以一女子爲左右,若不是當初李斯之計,怕是此刻李顯已經南征西蜀多時矣。

雖然當初計劃得有些偏頗了,但這蜀之地,終究是要拿下來的。

因爲蜀,他就靠近於秦之側後方,臥榻之側又豈能予他人酣睡,以李顯的性格,他自是容不得這等後院起火之事。

當然,最主要的一點確是因爲這蜀之地他乃是天府之國也,物產豐饒,民富殷實,而國中又是無能人者,如此膏腴之地,李顯自然是想着要先得之而後快的。

漫步在御花園的小道上,李顯於前,而邊上李斯,百里奚,樑寬,陸準,孔慎這五位大秦國現如今朝中官位最高的五人盡隨於左右。

秦國盡得魏,晉,韓三國十州之地,只是得這十州之地時,大秦國卻並沒有經過什麼激烈的戰爭,所以,雖然是打下了這十州之地,可是秦國的國力並沒有衰退,反倒是因爲盡得了這三國十州近六十萬的精兵,而讓大秦國的國力狠狠地往上升了一大截。

“如今烏恆大汗鐵木成親自帶三萬六千鐵騎不遠萬里而來歸降於我大秦,這件事兒我便交給叔然你這個新上任的禮部主官了。”緩步間,李顯仿似漫不經心的朝身後的陸準提到。

塞外那遼闊的草原李顯一時半會管不着,他需要有人來代替李顯管理,如今烏恆國可汗鐵木成親自領軍來投,這已經算是表足了誠意,所以,對於鐵木成,李顯卻是不得不答應於他,但是,這其中所要答應到什麼程度,該需要烏恆國答應上什麼樣的條件,這其中所要掌握的一個度卻就需要陸準去考慮了。

“諾。”陸準忙上前一步而應了下來。

陸準亦是一位才智傑出之輩,自安心歸順於秦之後,就開始努力於學習秦之文化,政體,軍體等,而今日自下了朝會後,李顯暗自着人把他招至這後花園來,他亦是猜着了李顯招他來定是與那烏恆歸降之事有關,只是讓他吃驚的是,他來到這御花園內之時,確已經見到包括李斯在內的大秦國此刻在朝的最高官職的四人。

“如今晉,河,中,鶴,許,焦,樑,澠,臨,洛十州之地新定,其中核查人口,登記造冊,丈量土地,任職各州府縣官員,以及在這十州之地按秦律而設蒙學,造武備,整軍武,這些事兒,戶部,禮部,吏部,爾等三部各司其職,專注與蒙恬配合,爭取在開春前完成,萬不可耽誤了農時。”

“諾。”百里奚,李斯,陸準,樑寬四人上前應諾。

“另外,鶴州,許州,焦州,臨州此四州之地,皆受蝗災之難而頗爲嚴重,去年初秋之時,其四州之地百姓幾乎皆是顆粒無收的,我自命那董,舒二家搬運錢糧米貨於此四州之地救濟,只是於他們做事,我總歸是不放心,此事兒就落在懷安你身上吧,百里奚新至戶部,他一時亦忙不過來,懷安你且幫襯着點,順便也可看看這十州之地,可否也按我秦之六州那般,引黃河之水以爲灌溉,便引水利之事。”

輕吧了口氣,李顯頗爲無奈的輕晃了晃頭,大秦國的人才還是太少了,文臣裡面能做上事情的,也就眼前這四人了,而新得的十州之地,又有多少事情需要他們去忙的,偏那百里奚又是新至秦國,與那陸準一樣,對於秦之律法,行事章程等事卻都是一知半解,想要上手,一時半會間又哪有那般容易。

只是那救災之事又是時刻不得緩的,因爲如今已經是近三月了,馬上就要開春而開始春耕,若是這春耕的工作沒有做好,那今年一年的收成就會全成一片空白,到時候這一個大窟窿又需要多少錢糧,人力物力下去才能填得上來呢。

所以,此刻在萬般無奈之下,李顯也只能狠下心來,讓這位原本就已經忙得兩腳不曾沾地的工部尚書又開始奔赴於各處去了。

“諾。”沒有怨言,沒有推遲,更沒有矯情,孔慎卻只是鄭重地應下了這個擔子。

爲了這十州千萬萬的百姓,再苦再累他亦是不再乎。

“唉……卻是又要辛苦懷安你了。”轉身輕拍了拍孔慎的肩膀,對於這一位工部尚書,李顯有的只是深深的謙意,當然,還有那一份崇高的敬意。

因爲孔慎,他是一位完全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好官,如此好官,無論是誰,他都應該得到天下人的尊重。

隨手拔弄過邊上一枝新吐出嫩綠枝芽的新枝,李顯漫步間,卻已經是來到了御園中一處涼亭內。

“都坐吧。”雖然還是早春時分,在這北國裡,還是有些寒冷的意味,但是李顯倒並不在意這些,當先坐在這石凳之上。

“如今蜀地大將楊任,引兵二十萬出陰平關,而今日那劉康又送女於咸陽,不知你等對這事有何看法?”

今天之所以招諸人來,爲的就是看看他們對蜀國之事的看法。

蜀國此舉,想通過和親以求和嘛看着又不像,可是,難道那蜀國也是純粹只是爲了來祝賀秦王吞併魏,晉,韓三國的嗎?可是這個祝賀竟然需要送出蜀國的十三公主,這也太過於誇張了些。

“這……”一時間,亭內卻是變得一片安靜。

此乃是大事,關乎着一國之命脈,一時間是誰也不敢妄下定論的。

然而,就在此時,就在這一片平靜之中,確突然聽得御園深處,此刻突然傳得來如銀玲般的笑聲。

“東珠姐姐,快些……快些……我們去涼亭那歇會兒。”

“稟大王,是錦繡公主和東珠公主。”此時,早有御前侍衛上得前來稟報於李顯。

“哦,讓他們進來吧。”淡淡的點了點頭,說起來,李顯因着忙於國事和征戰,亦是有許久末曾見過自己那位弟弟和妹妹了。

秦之開國太祖李密名門有四子一女,長子李思,次子李延,三子李顯,四子李晃,第五個就是這個錦繡公主了。

五人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可是,長公子李思,如今已經是泥塑於棺梓之中,而長眠於地下,二公子延卻是因爲受得前司徒,司空的挑唆而反叛,後爲李顯所敗而被幽禁於深宮之中,四公子李晃,自小腦子就有些問題。

如今剩下來亦唯有這個五妹,封號錦繡公主的李繡了,因着秦之老皇后過逝,所以李繡也就一直跟着長公子李思的妻妾們生活於一起,一直都嫂嫂照看着養大。

只是就這李繡,李顯亦是有許久都不曾見過於她,若不是今日湊巧,估計李顯一時半會間亦是想不到他這個妹妹了。

“見過王兄。”

“妾身劉氏見過秦王”

有些弱弱怯怯間,隨着身邊一女而微微地向李顯福了福身。

如今的錦繡公主年不過十四五歲,只是平日裡他對於這位威嚴日重的三兄,卻是顯得越來越怕了。

而在李繡邊上這位,雖然年歲上與這錦繡公主李繡差不多,卻比之李繡來,那是要成熟,穩重上數倍亦不止。

“汝即是那東珠公主?”當眼前這位隨着李繡一併而來的女子,擡起頭來之時,便是以李顯的沉着冷靜,亦是不由覺得眼前一亮。

眼前這小人兒,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突然間,李顯的腦海中,不由得掠過曹植的那一首洛神賦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蜀中十成靈氣,此女一人已盡得八分矣。

“妾身蜀中劉氏之十三女洛,蒙父王錯愛,封東珠公主。”聲音輕柔妙曼,卻若珠玉入玉盤般,輕脆嘶鳴有聲。

“好一個東珠公主也,不想蜀主卻有如此一妙人兒,此齊天之福也。”哈哈大笑間,揮手讓二女退了下去,李顯自是接着問起了邊上諸人之意見來。

只是此刻,對於李斯他們來說,這話卻更不好開口了。

李顯自十六歲登基改元稱帝以來,至如今武穆五年,已是年滿二十歲,按秦律者,男滿十六,女滿十四歲者,皆需娶妻生子。

只是這數年來,李顯一直都忙於戰事而無心婚配,再加上秦國每每總是處在危難當中,也不允許李顯去考慮這些事情,所以,這件事情就一直是一拖在拖的拖到現在。

如今這蜀主竟然着人送來這般一個妙人兒來,又看李顯對這女子很是滿意的樣子,如此情況之下,再論蜀之事,其中多少亦是要摻雜入一些李顯的家事上去了。

摻雜入李顯的家事,這等國事,你又讓這一幫臣子們如何好去議論。

見得亭中四人一時間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卻是誰也沒有先開口,李顯不由得輕笑道:“如此,此事就先就此不論吧,回頭來,爾等諸人皆寫一份密摺於我,其內附上你們的觀點,我自不公開來,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如何?”

“謝大王。”五人在齊齊的鬆了一口氣之餘,皆一拜而下。

這等得罪人的事情,還是以這種密摺不公開的形式來才最爲妥當了,誰也不知道誰的意見如何,這自然是爲再場的諸人減少了大大的一個包袱。

~~~~~~~~~~~~~~~~~~~~~~~~~~~~~~~~~東珠公主出現……下回是不是該搞個南珠公主啊,北珠公主什麼的……求龍套啦……

上架感言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五十五回 殺將(補更)第三十二回 狠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五十八回 吉利出招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第十二回 借勢迫敵第七十三回 一紙而抵十萬雄兵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七十七回 一關一驚滅蜀軍第二十二回 班師回朝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十二回 殺神白起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襲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八十二回 李顯呈威破雄城第六十七回 蜀中女兒最多情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一一三回 李牧說秦人第八十回 子午谷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盡整個烏恆第五十三回 野戰第四十三回 麻爺的糊塗招第二十五回 平秦地,凱旋而歸咸陽城第一零九回 蘇季子說秦王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三十一回 一紙方(第二更到)第六十一回 此天助我成此大功也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二十四回 定蒙學,三字經亦成神作第十四回 秦王領兵鬥司馬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五十回 突如其來的西征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十六回 拜賢才,草房出士子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一零五回 講武堂第七十八回 鐵軍第九十回 同化要從血緣開始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計較第七十五回 汝枉爲漢人矣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四十九回 金將軍,有聞到肉香否?第五十一回 地圖(第二更,求收藏)第九十二回 趙王獻女求退兵第一一六回 傲世無雙白公勝第十三回 惡運降臨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四十回 武威馬啓第二十三回 以汝之血祭蒼生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第三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六回 血屠第二十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一回 三年第二十回 孤若不死,汝必爲王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一二九回 吾當收盡天下英才矣第一零三回 徵南蜀之策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十八回 忠義無雙秦國臣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十四回 困守第十三回 一世梟雄司馬相如第十一回 知識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三十七回 安州黃泰第一一一回 九路諸侯共討秦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五回 兵馬制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一零二回 水漲船高(四更)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七回 引第一回 事急從權第六十一回 千金買馬骨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六十回 看我驍騎橫掃大宛第十回 想當然的招賢納士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四十八回 麻九的強人劫第八十三回 戰南鄭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十八回 想要掙錢,官商合營纔是王道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
上架感言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五十五回 殺將(補更)第三十二回 狠第五回 吾有馬步軍三十萬,何懼他五國第五十八回 吉利出招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十八回 得大賢,蕭倉吏草房說前因第十二回 借勢迫敵第七十三回 一紙而抵十萬雄兵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七十七回 一關一驚滅蜀軍第二十二回 班師回朝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十二回 殺神白起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襲第七回 朝堂如戰場,君臣聯手演雙璜第八十二回 李顯呈威破雄城第六十七回 蜀中女兒最多情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一一三回 李牧說秦人第八十回 子午谷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盡整個烏恆第五十三回 野戰第四十三回 麻爺的糊塗招第二十五回 平秦地,凱旋而歸咸陽城第一零九回 蘇季子說秦王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三十一回 一紙方(第二更到)第六十一回 此天助我成此大功也第三十四回 天下之將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二十四回 定蒙學,三字經亦成神作第十四回 秦王領兵鬥司馬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五十回 突如其來的西征第十九回 問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十六回 拜賢才,草房出士子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一零五回 講武堂第七十八回 鐵軍第九十回 同化要從血緣開始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計較第七十五回 汝枉爲漢人矣第一零八回 千金換龍熬第四十九回 金將軍,有聞到肉香否?第五十一回 地圖(第二更,求收藏)第九十二回 趙王獻女求退兵第一一六回 傲世無雙白公勝第十三回 惡運降臨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四十回 武威馬啓第二十三回 以汝之血祭蒼生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第三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六回 血屠第二十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一回 三年第二十回 孤若不死,汝必爲王第七十一回 蕭子離夜謀陰平關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一二九回 吾當收盡天下英才矣第一零三回 徵南蜀之策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十八回 忠義無雙秦國臣第九十七回 死孝第十四回 困守第十三回 一世梟雄司馬相如第十一回 知識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三十七回 安州黃泰第一一一回 九路諸侯共討秦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四十三回 金明論秦王第五回 兵馬制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一零二回 水漲船高(四更)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七回 引第一回 事急從權第六十一回 千金買馬骨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鷹吉利第四回 何人敢與我一戰?第六十回 看我驍騎橫掃大宛第十回 想當然的招賢納士第九回 李顯的憤怒與無奈第四十八回 麻九的強人劫第八十三回 戰南鄭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十八回 想要掙錢,官商合營纔是王道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