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英雄傳》四十、國王還魂

逢君只說受生因,難作如來會上人。

一念靜觀塵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欲救烏雞真君主,師徒幾衆忙亂身。

別有世間曾未見,人神鬼怪堪難分。

卻說大聖離了寶林寺,駕筋斗雲直上雲霄。路上忙又停了下來,踩着那七彩祥雲沉思道:“我已六百年沒上過天庭了。想當年我老孫在天庭何等的風光,卻被如來這小子霎間給葬送了;六百年後,再走天庭,就這樣上去?未免太寒酸了,要風風光光的有人請上去,那才符合我的身份。爲一個無能的皇帝,就這樣孤苦伶仃去天庭,也太不值得了,不如回去罷。”想到這,就要回轉下去,擡眼卻看到赤腳大仙從天庭下來,就走近來道:“賢兄哪去?”大仙見是大聖,忙迎上來,道:“我的天呀!這不是我的寶貝兄弟嗎!”說着,摟着大聖就來個擁抱。大仙道:“上次金星仙長領着哪吒下界看你,聽哪吒那眉色飛舞的學道,叫我眼饞了幾天。自你出來,我總說找時間去看你,一直拖到今天,也沒看上你。真是對不起。”大聖道:“我落難時,你幾個常去看我,我就心滿意足了。老兄這要哪去?”大仙道:“你哪裡去?別說了,咱下去找個僻靜地方邊喝邊敘。”大聖道:“今天還不能,我有件棘手的事。本想去天庭,想想,又停了下來。”大仙道:“爲何?”大聖道:“我當年是何等的風光,我不想就這樣鬆鬆的上去。”大仙道:“甚事棘手?交於哥哥去辦。”大聖道:“我先謝謝賢兄。”大仙笑道:“我還不知甚事,辦了辦不了還在兩可,謝也白謝。”大聖笑道:“你若辦,就能辦到。”大仙道:“這是啥話,你的事我還不盡心去辦?”大聖道:“不是賢兄不盡心,就如我不願意這樣去天庭一樣,這是件求人的事。憑老哥的脾氣,你未必願意去求他。”大仙笑道:“好兄弟,繞一圈還不說事,原來是給我下箍套,逼得我這事辦也得辦,不辦也得辦。”大聖也笑道:“我並沒十準要你去辦,你自己給自己下套,怨得了我?現在悔接這事又來得及。”大仙道:“我偏不信邪,說來我聽,這聖旨我接了。”大聖道:“我若有聖旨,我早把三界合爲一界,摻摻攪攪,誰也別比誰多高一點。”大仙道:“快說正事,我已等不及了。”大聖道:“是這樣,我們師徒行到西牛賀州的烏雞國時,那國王給師父託夢,要救他一救。三年前,他被一個妖怪推進了御井中。這妖怪就變成了國王的模樣,成了皇帝。師父叫我去除妖,常言道:‘捉賊亮贓’。 我與八戒就把皇帝的屍體弄了上來,誰知這皇帝的屍首一點也沒壞,就如剛睡着一樣。老和尚非要我把他醫活,我就找來他的魂魄,誰知魂體合不來。”大仙道:“一是時間太久,二是陰氣太重,非要補陽的仙丹不可。”大聖道:“賢兄說的不錯。這就是你要辦的事。”大仙道:“原來叫我去求老君?”大聖道:“不求他也行,看別人有沒有?”大仙道:“只有他天天擺弄這東西,別人誰有耐心和工夫弄那?”大聖道:“剛纔我就說,別忙着接這活。你說不信邪,偏要接,這下真有悔意了罷。”大仙道:“悔意是沒有。這練丹老兒太那個,我從不求他,這下好了,不求也得求。”大聖道:“這是什麼話,爲一個破皇帝的死活,我們弟兄不能作難,不醫也罷。”大仙道:“醫還是要醫的。我已有了主意,你先回去睡覺,等我拿了仙丹給你送去。”大聖笑道:“什麼主意?”大仙道:“不關你事,等我仙丹好了。”大聖道:“若不遇我,你要去哪裡?”大仙道:“溜下去喝閒酒逛閒街。”大聖道:“我師徒住在寶林寺禪堂內。我就在寺院上空放一朵花子云好了。”說着二人別過。大聖迴轉烏雞國寶林寺不題。

且說赤腳大仙接了大聖的燙手山芋,迴轉天庭,來在自己的閒怡府裡,便吩咐小侍童去李天王府快請哪吒來。那仙童去不多時,就領來了哪吒。大仙道:“我剛下天庭想去逛逛。”哪吒忙接話道:“是不是一個人太無聊,也帶上我?”大仙道:“罷!罷!天王管你那麼嚴,能帶你出去?我剛走沒多遠,就碰到了大猴子。”哪吒道:“你見了大聖?大聖呢?我正想他哩。”大仙道:“你聽我慢慢說,這猴子要尋一粒什麼還陽金丹,說要救一個國王,我就滿口應了下來,誰知卻不好辦。”哪吒道:“不好辦應他幹甚麼?若不應,他不就來天庭了!”大仙道:“你好夯,那猴子六百年前在天庭裡何等風光,被如來壓了幾百年,他能這樣鬆鬆的來天庭?”哪吒道:“說的也是。給他找一粒不就得了,有啥不好辦?”大仙道:“這你知道的,我從不向道祖求什麼。這還陽丹只有道祖煉,我上哪求?”哪吒道:“你叫我去求?”大仙道:“也不是叫你去求,我是叫你哄他的燒火童子弄出一顆來。”哪吒道:“這給偷騙也沒多大區別呀!”大仙道:“區別是有的,只是一點點。”哪吒道:“那幾個燒火的童子喜歡蟠桃園裡的七彩鳴蟬,弄幾個給他換好了。”大仙道:“要多少?”哪吒道:“上一次,我的灰頭雁被父王摔死了,我就用了十個七彩蟬換了一粒還魂丹。”大仙道:“你過來。”說着,二仙來在後花園裡。只見兩個蟬籠裡,裝滿了蟠桃園裡的七彩蟬,都在那鳴叫呢。哪吒道:“不得了!大腳叔怎麼捉這麼多?上一次,十個鳴蟬我捉了兩頓飯時才捉得。”大仙道:“我去蟠桃園給園丁送日薪,他們孝順我的。我想着送你一籠,還沒顧得去。這兩籠你都拿去,隨你給他多少,快給我弄來一粒九陽金丹來。”說着就使小童摘下。哪吒道:“我就不客氣了。”遂吩咐自家的小童把那一籠帶回去,這一籠他便蒙了圍幔,提在手中,離了閒怡府,直奔太清宮。

哪吒來在宮門一角,他就打了一個胡哨,一會跑出兩個小童來,對着哪吒拜了兩拜道:“太子爺,有何吩咐?”哪吒道:“看我給你倆帶了什麼?”說着,幌了幌籠子。二個小童忙伸手接過,掀開圍幔一看,驚的說不出話來。哪吒道:“喜歡嗎?”二童道:“喜歡。這七彩蟬怎麼不叫?”哪吒道:“我怕有動靜,點了他們的啞穴,一會兒就會唱了。”小童道:“換什麼?”哪吒道:“說這話可不就薄了,不換東西就不許我送你幾隻知了了?”二仙童笑道:“是小的不會說話,打嘴!”哪吒道:“這能值幾粒仙丹?”二童道:“看太子爺說的,你老要幾粒給幾粒。這樣說個數也好,就值五粒罷。你老是一齊拿走呢,還是放這存着?”哪吒道:“拿去三粒,存兩粒。”小童道:“要哪一種的?”哪吒道:“要九陽金丹。”二童道:“你老有眼力,這九陽丹是最難煉的。你在這等着。”二童提籠進了太清宮大門。不一會,一小童跑了過來,遞給哪吒一個小白瓷瓶,道:“祖師爺就要回宮,快離這裡。”說着跑了回去。

這哪吒晃了晃瓶子,聽裡邊有響聲,忙袖起,便起了祥雲,直奔閒怡府。大仙正撓首待望,見哪吒進來,忙迎了上去,道:“可得了?”哪吒道:“本太子出馬,還有閃手的?”說着拿出了小瓶,道:“共三粒,可以罷。”大仙接過道:“可以!可以!富富有餘,那猴子只要一粒。”哪吒道:“都給他算了,天庭也不常用這東西。”大仙道:“我乍謝你?”哪吒道:“大聖的事,還能講起謝字。”大仙道:“改日叫猴子謝你罷了。”說着要走。哪吒道:“哪裡去?”大仙道:“去給猴子送仙丹。”哪吒道:“帶上我。”大仙道:“不行。若你父王知道了,還不罵死我。等你父王哪天忙時,我再帶你去玩。”哪吒道:“大腳叔最自私。”大仙笑道:“顧不得閒聊。記住我欠你個人情,改日帶你去大唐轉悠轉悠。”說罷,駕雲而去。哪吒對着大仙的背影道:“小家子氣,哪個叫你帶!”說着,迴天王府玩七彩蟬不題。

且說赤腳大仙揣着仙丹,不走南天大門,移雲至西天門,化作一朵彩雲,飄了出來,還了形,直落西牛賀州的烏雞國。遠遠就看到大聖的骨朵雲,按下雲頭,落在寺院外的僻靜處,變作一個胖和尚,手拿念珠,就進了寶林寺。這天已是日落,衆和尚都忙着回各房吃飯,見一個不認識的和尚進來,就道:“你來的巧,正趕上晚齋,這幾天我們喜氣,隨去哪房,都管你飯。不知老爺哪來的?”大仙道:“從天外天來的。”衆和尚都笑了起來,道:“長這麼大,還沒聽說過‘天外天’ 這個地方。”大仙道:“這世界之大,你能去過幾個地方?我來問一聲,這裡可住着幾個遠來的和尚?”衆和尚道:“可是剛來的,一行連馬五衆?”大仙道:“不錯。”和尚道:“我家方丈老爺正侍候他們吃晚齋呢。”大仙道:“誰帶我去?”幾個和尚一起應道:“我帶老爺去。”大仙笑道:“帶路,帶路。”和尚前行,大仙后跟,一會便來到禪堂。禪堂門口外,放着一張八仙桌,桌上擺滿了素菜。上首坐了三藏,東首坐了山神、八戒,西首坐了大聖、沙僧,方丈坐在下首相陪,兩邊站了四個侍候的和尚。正要動筷,大聖一眼看到胖和尚過來,就笑着站起道:“來的巧,快上坐。”衆人見進來個胖和尚,也都忙站起相讓。大仙指着下首道:“都別動,我就坐這。”沙僧早移了移身子,站到了下首,大仙便與大聖並肩,都坐了下來。侍候的和尚有眼色,拿來杯箸碗碟之類放了上去。方丈道:“小寺陋簡,沒有好菜好湯相奉,簡慢了衆老爺。請衆老爺勿怪,就舉杯罷。”除唐僧外,大家都舉起了杯。大家都不謙讓,一連喝了七八盅,才提筷夾菜。大仙道:“這些醃豆角,醬黃瓜,風味還真獨特,比吃那大魚大肉更有一種激情。”僧官道:“老爺不忌葷。”大仙道:“不忌!常言道:‘酒肉穿腸過,如來心中坐’。 只要心誠,不計較什麼狗肉,驢肉。”僧官道:“老爺言之有理。我寺裡四百多人,佔三百個不願忌葷,我也只好隨他們。”大聖笑道:“莫信這胖和尚的,他吃肉吃的連一篇經文都不會念。”大仙笑道:“大哥別說二哥,你們弟兄幾個,哪個會念篇經文?”八戒道:“沙僧會念。”三藏道:“仙長之言,真使我師徒無地自容。”八戒道:“師父有何無地自容?真經還未取來,能念哪門子經?”大仙笑道:“你這師父不要計較,我是給他弟兄幾個鬧着玩的。”方丈忙讓酒讓菜。到天擦黑時,晚飯吃畢,和尚們還要侍候,大聖道:“今有客人,不勞衆位辛勤,請各回罷,有事喊你。”僧官才領着衆人散去。

沙僧先進屋點着銀燈,大家進屋,重新相見了,才坐下喝茶。大聖道:“賢兄,那金丹可得了?”大仙道:“得了。”說着,從懷中掏出瓷瓶來。八戒搶手接了,上下搖了搖,道:“這金丹怎麼亂響?”大仙道:“共有三粒,怎不亂響。”大聖道:“真有賢兄的,怎麼得了這麼多?”大仙道:“我說了,你不一定相信。你可記得蟠桃園裡的七彩鳴蟬嗎?”大聖道:“怎不記得,亂叫得煩人。”大仙道:“園丁們孝順了我兩籠,正好用上。”大聖笑道:“那小知了有什麼用?”大仙道:“我回到天庭,就把哪吒那小子叫了過去,安排他拿鳴蟬去換仙丹。”大聖道:“跟誰換仙丹?”大仙道:“你不知道,老君的幾個燒火童子都喜歡那玩意。哪吒留了一籠,拿一籠換來了三粒九陽還魂丹。”大聖道:“看不出,你比托塔天王還管用。改日再謝請你兩個罷。八戒、沙僧,把老皇帝的身子擡出來。”赤腳大仙道:“你們辦正事,我就不打擾了。”三藏、大聖留他不住,就送他出了門,別寺而去不題。

且說兄弟兩個忙把皇帝的屍首從裡間裡擡出,放在地上,三藏道:“悟空,現在可是喂國王仙丹?”大聖道:“等我給皇帝解了凍,就喂他仙丹。”三藏道:“沙僧,倒半碗熱湯來。”大聖便捻着訣,口中念着咒,左手就在皇帝的身上照了兩照,那臉面就紅潤起來。三藏蹲下來,叫八戒扶了皇帝的身子,半坐半倚,自己用手掰開了皇帝的嘴,沙僧拿碗往他嘴裡倒了兩口水,大聖忙從八戒手裡接過瓷瓶,旋開蓋子,倒出一粒,塞入皇帝的嘴裡,沙僧又往嘴裡倒水,那丹順着水勢便入了皇帝的肚裡。約有一刻鐘,只聽皇帝的肚裡呼呼的亂響。八戒害怕,就要鬆手,三藏道:“慢點,把皇帝放下也可。”八戒和沙僧便把皇帝躺好。大聖道:“山神,請把皇帝的魂魄喊來。”那山神也不喊,直入裡間,把魂魄領了出來。大聖捻了訣,口中唸了《還魂咒》,伸出右手來,八戒照舊把魂魄抱到上去。大聖又用左手捻了訣,口中又唸咒語,皇帝魂魄越縮越小,大聖就輕輕的攥在手中,左手又在皇帝的真身上來回照了兩照,右手拍的打向真身,道:“皇帝還魂來!”只見那魂魄聚了一團氣,藉着大聖發的力道,從嘴進去,先入咽喉,度下重樓,轉明堂,徑至丹田,從涌泉倒返泥垣宮。呼的一聲響亮,那君王氣聚神歸,便翻身,掄拳曲足,叫了一聲:“師父!”對着唐僧雙膝跪下,磕了六個頭,又轉對行者,就要磕頭,行者忙攙他起來道:“師父已受了你頭,謝意已領,不必多禮,請坐下歇息罷。”沙僧便把皇帝扶在椅子上坐下,道:“大師兄,是否叫皇帝也吃點湯飯什麼的?”大聖道:“不必!只叫他喝熱湯,清清腸胃,明早吃飯不遲。”就安排沙僧陪皇帝多去恭所幾趟。又道:“東山山神,也勞你守在這裡兩天,該回去休息了。”山神謝了大聖,又與唐僧、八戒、沙僧、白馬、國王辭了別,出了禪堂,換了行頭,乘雲而去。大聖從懷裡掏出瓷瓶,遞給了沙僧。三藏道:“好好存放起來,莫弄丟失了,還有兩條人命可救。”沙僧就把瓷瓶放入篾屜中。大聖道:“皇帝睡八戒的牀,八戒和我一牀,大家睡罷。”八戒道:“罷!罷!我還是和沙僧合鋪爲好。”大家安歇不題。

且說那本寺的僧人,一早就整頓了早齋,卻欲來奉拜,忽見一個龍袍金冠的皇帝坐在那裡,都個個驚張,人人疑說。孫行者跳出來道:“那和尚,不要這等驚疑,這本是烏雞國王,乃汝之真主也。三年前他被害了性命,是我們師徒今夜救活,如今進他城去,要辨明邪正。先借一套僧衣來,與他換了。若有了齋,擺將來,等我們吃了走路。”衆僧既奉湯水與他洗了面,換了衣服。先把藍田帶解下,把那皇帝赭黃袍脫了,本寺僧官,將兩領布直裰與他穿了,將一條黃絲絛子與他繫了,褪了無憂履,與他一雙舊日僧鞋撒了。卻纔都吃了早齋,扣背馬匹。大聖謂沙僧道:“把那行李分一半與那皇帝挑了。”八戒笑道:“沙僧好福氣,知有這巧事,不如今日我挑了。”沙僧道:“三哥什麼巧就想佔,今日本就該你挑,你就來挑好了。”八戒笑道:“我可不想佔這個巧。”大聖道:“呆子,何不給皇帝弄個扁擔去?”八戒道:“用我的釘鈀當扁擔好了。”沙僧道:“三哥真想得出。你那釘鈀多重?老皇帝單拿你那釘鈀,就山門也拖不出。”衆僧已聽出話意,早拿來繩索和扁擔。沙僧就把行李分了兩擔,一擔輕的給了皇帝,一擔重的自己擔了。行者笑道:“老兒,着你這般打扮,挑着擔子,跟我走走,可虧你麼?”那國王慌忙施禮道:“師父,你是我重生父母一般,莫說挑擔,情願執鞭墜鐙,伏侍老爺,同行上西天去也。”行者道:“不要你去西天,我內中有個緣故,你只挑得四十里進城,待捉了妖精,你還做你的皇帝,我們還取我們的經也。”八戒聽言道:“這等說,他只挑四十里路,卻是短工,我和沙僧還是長工!”行者道:“兄弟,不要胡說,趁早外邊引路。”真個八戒牽馬前行,沙僧與國王挑擔跟着,大聖隨後。只見那本寺四百多僧人,齊並整整,吹打着細樂,都送出山門之外。行者笑道:“和尚們不必遠送,快回去!但把那皇帝的衣服冠帶,洗曬乾淨,送進城裡,必有重賞謝你們。”衆僧依命各回訖。行者攙開大步,趕上師父,一直前來。正是:

西方有訣好尋真,金木合同且練神。

丹母空懷懵慌夢,嬰兒長恨杌樗身。

除妖先馱帝王屍,還魂必須金丹潤。

悟得色空還本性,誠爲佛度有緣人。

師徒們在路上,哪消半日,早望見城池相近。三藏道:“悟空,前面想是烏雞國城了。”行者道:“正是,我們快趕進城幹事。”那師徒進得城來,只見街市上人物齊整,風光鬧熱,早又見鳳閣龍樓,十分壯麗。有詩爲證,詩曰:

海外宮樓如上邦,人間歌舞若前唐。

花迎寶扇紅雲繞,日照鮮袍翠霧光。

孔雀屏開香靄出,珍珠簾卷彩旗張。

太平景象真堪賀,靜列多官沒奏章。

三藏下馬道:“徒弟啊,我們就以倒換關文爲由,都進去罷。”行者道:“說得有理,我兄弟都進去,人多才好說話。”唐僧道:“進去得要小心,見那假皇帝要見機行事。”大聖道:“師父放心,這話不須你安排。”唐僧一行來至朝門,與閣門大使言道:“我等是東土大唐駕下差來上西天求經者,今到此倒換關文,煩大人轉達,是謂不誤善果。”那黃門官即入端門,跪下丹墀,啓奏道:“朝門外有五衆僧人,言是東土唐國欽差上西天求經,今至此倒換關文,不敢擅入,現在門外聽宣。”那假王即令傳宣。唐僧師徒同入朝門裡面。正行處,回生的國王忍不住腮邊墮淚,心中暗道:“可憐!我的銅斗兒江山,鐵圍的社稷,誰知被他陰占了。”行者道:“老兒,切莫傷感,恐走漏消息。這棍子在我耳朵裡跳哩,如今決要見功。管取打殺妖魔,掃蕩邪物,這江山馬上就還歸你也。”那君王不敢違言,只得扯衣揩淚,捨命相從,徑來到金鑾殿下。

又見那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一個個威嚴端肅,相貌軒昂。這行者引唐僧站立在白玉階前,挺身不動。那階下衆官,無不悚懼,道:“這和尚十分愚濁!怎麼見我王便不下拜,亦不開言呼祝?喏也不唱一個,好大膽無禮!”說不了,只聽得那假王開口道:“那和尚是哪方來的?”行者昂然答道:“我們是東勝神州大唐國奉欽差前往西牛賀州天竺國內大雷音寺求經者。今到此方,不敢空度,特來倒換通關文牒。”那魔王聞說,心中作怒道:“一羣蠢僧。我這西天竺有什麼屁經可取,難道不知東土有個五臺山?”唐僧道:“我大唐是有五臺山,怎的?”魔王道:“我正要組織個團隊,東行去五臺山哩。”唐僧不解道:“爲何要去五臺山?”魔王道:“蠢僧,你卻捨近求遠,近在尺咫不知樂業,那五臺山纔有真經哩!”三藏道:“悟空,我生在大唐國,我乍沒聽說五臺山上有真經呀?”大聖道:“我只知五臺山上道、佛雜居,各擺道場。只不知他說的是道家經卷,還是佛家經卷?”三藏謂妖王道:“你莫非說的是道經?你看清,我是和尚,要取佛經哩!”魔王道:“蠢僧!蠢僧!你管他佛經、道經,只要能度人就是真經。”八戒道:“師父,這皇帝老兒說的蠻對哩!不如迴轉五臺山,去取度人的經罷。”沙僧道:“三哥莫亂胡說,亂了師父的禪心。”八戒笑道:“一句話就亂了禪心,這老和尚白當了幾十年。”衆文武大臣道:“和尚們不要亂嚷,嚷到天黑也要跪拜我王。”行者笑道:“我東土古立天朝,久稱上國,汝等乃下土邊邦。自古道:‘上幫皇帝,爲父爲君;下幫皇帝,爲臣爲子’。 你們未曾接我,且敢爭我不拜?你說我東土有佛道真經,你們更該拜我纔對。”衆臣道:“和尚無理至極。”說着,都圍了上來。真國王大怒道:“你們難道想造反?”衆臣道:“你一個遠道的和尚,也敢說‘造反’ 兩字?你這腔調學我家君主,學得還怪像哩!”真國王還要說話,大聖慌忙止住了他。假王道:“衆愛卿請各回原位,不要亂了自己的陣腳。”衆臣都忙退了回去。假王大叫道:“御林軍何在?給我拿下這見皇帝不跪的和尚。”妖王話音剛落,進來十多個兵丁,就要逮拿唐僧等。太子忙出列道:“你們且退下。”那兵丁聽了,都忙立在一邊。太子面對假王道:“父王息怒。”真王就要上去,忙被大聖使眼色止住。假王道:“孩兒怎麼說?”太子道:“啓父王得知,這幾年聞得人說,有個東土唐朝駕下欽差聖僧往西天拜佛取經,不期今日來到我邦。父王尊性威烈,若將這和尚拿去斬首,只恐大唐有日得此消息,必生嗔怒。你想那李世民自稱王位,一統江山,心尚未足,又興過海征伐。若知我王害了他御弟聖僧,一定興兵發馬,來與我王爭敵。奈何兵少將微,那時悔之晚矣。父王依兒所奏,且把那幾個和尚,問他個來歷分明,先定他一段不參王駕,然後方可問罪。”

這一篇,原來是太子小心,恐怕來傷了唐僧師徒,他哪知他的真父王已活,他又哪知行者的厲害。那假王果信其言,坐在龍牀上,大喝一聲道:“那和尚是幾時離了東土?唐王因甚事,不去五臺山求取真經,着你來靈鷲山求取假經?”行者昂然答道:“我師父乃唐王御弟,號曰三藏。因唐王駕下有一丞相,姓魏名徵,奉天令夢斬了涇河水神。水神便去陰曹地府狀告唐王,說唐王縱臣行兇。唐王只好去地府對證,復得回生之後,大開水陸道場,普度冤魂孽鬼。因我師父敷演經文,廣運慈悲,忽得南海觀音顯相卻說,師父敷演的經文度不得冤魂孽鬼。要想度得冤孽,必須來天竺雷音寺求取真文。我師父大發弘願,報國盡忠,蒙唐王賜與文牒。那時正是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離了東土,今日來在這裡。”假王道:“你師父來天竺取經,說是‘報國盡忠’,我看是‘禍國殃民’。” 大聖道:“何謂‘禍國殃民’?” 假王道:“若蠢僧把經取回大唐,那李世民不分真假經卷,以國王的威力,下發全國學習,其不滿國都是想成佛作祖的和尚!和尚多了,就要大建寺廟,廣修僧宅。這些僧人,藉着如來的金身,不種地,卻有吃、有穿、有豪宅,國庫還不一日空虛一日!等外敵侵國時,都忙着拜佛求菩薩,哪還有兵丁打扙?國家沒銀錢,哪裡去置買兵器火藥?這國不就亡了。算算看,冤孽沒有度得,卻亡了國,這不叫禍國殃民叫什麼?”衆臣聽了,都拍手稱揚。八戒也跟着拍起了手,三藏道:“你這夯貨,不分敵我了。”假王又道:“你還不知哩,這天竺國還另有兩個名字?”大聖道:“還有什麼國名?”假王道:“一是天毒國,就是天下最毒的國,二是鴉片國。”八戒道:“國王老兒,講細點,這‘天下最毒的國’,我聽得懂;這鴉片國,我就不懂了。”假王道:“種鴉片的從不吸鴉片,而是拿鴉片去四處換錢。這吸鴉片的先是丟了錢,後就丟了志,再後丟了命,丟了家。若一國都吸鴉片,那就丟了國。種鴉片和販鴉片者狼狽爲奸,不就得了吸鴉片的囯。這西天竺的經文就如鴉片,寫經文就如造鴉片,他們自己不信,或假信,卻滿外國遊說,叫別人信。這外國信經者,就如吸鴉片,越信越實,家國越來越窮,離亡國還有多遠?這造經者和販經者,不就得了別人的家國了嗎?既使這國不亡,也是個空殼,沒了自已的靈魂。這天竺國就是鴉片國,難道還有假!”衆臣又拍手稱揚。八戒也照拍不誤,嘴裡還嘟囔着說是千古名言呢!三藏就嘟嘟囔囔的罵,罵呆子吃裡扒外。罵罷,三藏謂假王道:“按你說來,這靈山的經假,假得比鴉片還邪乎,我問你,那五臺山的經,真到哪裡呢?”假王道:“二經有個顯眼的區別:靈鷲經奉誦的是虛無縹緲的鬼事,五臺經奉誦的是確確實實的人事。我信的就是五臺山的經。自我信了這東土經,烏雞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道不拾遺,安居樂業,民富國強。難道這經假嗎?”衆臣拍手稱頌。八戒跟着拍過手,又高叫道:“五臺山的經不假!東土的經真!”三藏又罵八戒。

假王笑道:“看在大耳朵和尚的份上,赦你們無罪,留下那個帶發的老瘦和尚,其餘迴轉東土去罷。”大聖便來了精神,謂假王道:“爲何留下他?”假王道:“這和尚與我相像,想是今世有緣分,我與他個官員做做罷。願意做多大的官,就說說家世,我成全你,強似路上奔波。”真王道:“我做你的官?笑話!我的家世還不好說哩。”衆官仔細看了,都‘咦’ 聲一片。大聖道:“我替他說家世罷。”假王道:“趁早說來。”行者道:

帶髮修行年且邁,昨日寶林剛收得。

祖居原是此間人,七載之前遭破敗。

天無雨,民幹壞,君王黎庶都救災。

焚香沐浴告天公,萬里全無雲璦靆。

百姓饑荒若倒懸,王城忽降全真怪。

呼風喚雨顯神通,然後暗將他命害。

推下花園水井中,陰侵龍位人不惑。

幸吾來,功果大,起死回生無掛礙。

情願歸依做行童,與僧同去朝西界。

假變君王是道人,行童轉回真王在。

那假王在金鑾殿上,聞得這一篇言語,唬得他心頭撞小鹿,面上起紅雲,急抽身就要走路,奈何手內無一兵器,轉頭來,奪了一個鎮殿將軍的刀,就駕雲頭望空而去。三藏埋怨道:“你就慢慢說些兒,卻不穩住他了?如今他駕雲逃走,卻往何處追尋?”行者笑道:“師父不要起急。我等叫太子過來拜父,衆臣來拜君,嬪後出來拜夫。”好大聖,吩咐沙僧、八戒道:“好生叫他們相見,我去捉那妖怪。”只聽說聲去,就不見形影。

他便跳在九霄雲裡,睜眼四望,尋那魔王。只見那妖怪果逃了性命,徑往東北上走哩。行者趕得將近,喝道:“那怪物,哪裡去?我老孫來也!”那魔王急回頭,掣出寶刀,高叫道:“孫行者,你好憊懶!我來佔別人的皇帝位,與你無干,你怎麼來抱不平,泄漏我的機密!”行者呵呵笑道:“我把你大膽的潑怪!道人也是你充的?皇帝又許你做?你既知我是老孫,就該遠遁;怎麼還蠱惑我師父,要回轉五臺山,我那師弟已被你說的蠢蠢欲動。”那魔道:“你枉被如來鎮壓幾百年,你連大耳朵的靈性都不如。你保那唐僧取得經來,不止害了大唐一國,連他的附屬小國也都害了。”大聖道:“唐僧取不取經,與我無關;我只知路上除魔,報答他救我之恩。”魔王道:“你世上最混蛋的猴子,你就吃我一刀罷!”說着,就砍大聖。大聖用棒架住刀道:“你到底是哪山的妖魔,敢罵我是混蛋?也吃我這一棒。”那魔道:“你不配問我。看刀!”他兩個搭上手,這場好殺,真是:

猴王猛,魔王強,刀迎棒架敢相當。

一天雲霧迷三界,只爲當朝立帝王。

他兩個戰經數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拖刀又往東北逃去,大聖緊跟不捨。魔王道:“我與你無冤無仇,爲何緊逼不放,絕我後路?”大聖道:“我並沒絕你後路,你只要報上山頭名號,咱就撂開,各自走路。”那怪道:“你猴子真霸道,爲何要知我名號?”大聖道:“我只好奇,不在山中修煉,爲何侵佔人間王位?”那怪道:“你未免管得太寬,咱各行其道,我不問你如何?你爲何管我如何?”大聖道:“我忍耐你是有極限的,我又沒怎樣你,爲何不報山頭?”那怪道:“我在鍾南山鍾南洞修行好了罷!”大聖怒道:“你報假山頭給我,是不想活了。”說着,掄棒就下殺手。只見那東北上,一朵彩雲裡面,厲聲叫道:“孫悟空,且休下手!”行者回頭看處,原來是文殊菩薩。行者道:“菩薩,你今天穿着好漂亮呀!”文殊笑道:“你這猴子,不要給我貧嘴。”行者笑道:“這妖怪與你有何淵源?你來護短。”文殊道:“你以盛欺弱,貧尼不能問一下?”大聖笑道:“你乍見我以強欺弱?”菩薩道:“他拖刀逃遁,你舉棒後打,還不是以強欺弱?”大聖道:“他把烏雞國王推入井中,自已侵了龍位,我不該趕他?我只叫他報上山頭名號,兩下清帳。這廝至死不報。”菩薩道:“還不給我現了原形?”那怪才撇了刀,在雲端裡打個滾,還了原形。大聖看時,這廝好凶惡:

眼似琉璃盞,頭若煉炒缸。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青毛生銳氣,紅眼放金光。扁牙排玉板,圓須挺硬槍。生得真威猛,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

行者道:“怪不得你護短,原來是你的坐騎,青毛獅子。”菩薩道:“你若下了殺手,誰馱我東來西往?”大聖道:“我並沒下殺手。我若想下殺手,他早就魂歸地獄了。”菩薩道:“爲何不下殺手?”大聖道:“是他自己的靈性救了自己。”菩薩道:“青獅,還不謝過大聖?”青毛獅子看了看大聖,卻不拱爪點頭。菩薩道:“畜生,爲何不謝?”大聖笑道:“莫罵他,他不該謝我,是我攪了他的皇帝夢。我問菩薩,他與烏雞國王有何怨仇?”菩薩道:“當初這烏雞國王,誠信佛、廣齋僧,是佛祖差我來度化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我不肯原身相見,變做一個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四晝四夜。多虧這獅子滿天下尋我,才救我出來。”大聖笑道:“你幾多法力,能困得了你?說浸了四晝四夜,純是謊話。”菩薩道:“說來你不信,他用那繩捆了我,我再變化不得,和凡人沒有兩樣。”大聖道:“那繩是什麼繩?”菩薩道:“我也不知。就拿與佛祖,佛祖看了說是一種赤練藤絲搓的,這藤正克法道,所以變化不得。”大聖道:“我這就下去弄根赤練藤來,將來好與如來鬥法。”菩薩道:“只他這城外東山懸崖上生長,早被佛祖全部移栽到靈山西園去了。當地人只知這藤絲結實,卻不知他的妙處。連這種藤搓的繩索也都被靈山收個罄淨,哪裡還有這藤!”大聖道:“這如來專做絕事!後來呢?”菩薩道:“我就把浸淹之事奏與佛祖,佛祖就令青獅來烏雞國給我報浸淹之仇。”大聖道:“怎報浸淹之仇?”菩薩道:“他浸了我四日,就讓這青獅當四年皇帝。”大聖道:“這國王已被淹死,四年之後,誰來繼位?”菩薩道:“按佛祖的設想,四年後,叫這獅子變的國王假死,由太子繼位。”大聖道:“那老皇帝不冤死井中了?”菩薩道:“準備還給他個羅漢金身,冤枉什麼!誰知你師徒路過這烏雞國,把這事攪得稀爛。”行者道:“你們報私仇,不知害了多少無辜百姓哩!”菩薩道:“我本不肯,是佛祖力逼這青獅與我報仇的。這廝自當了烏雞國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比真皇帝還能幹哩。”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宮娘娘,與他同眠同起,不知壞了多少人間倫綱。這也叫能幹?”菩薩道:“點污他三宮不得,他是個騸了的獅子。”行者笑道:“你這廝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菩薩道:“咱就此別過。你給了我一個天大的人情,改日再謝。”大聖道:“我說過了,是他自己救了自己,沒有人情可還我。我只羨慕你有個好坐騎,好好善待他。我想,有日他也能成佛。”菩薩道:“夸人有這樣誇的嗎?我才證到菩薩,他就能成佛,那隻好我馱他了。”說罷,哈哈大笑起來。大聖道:“我說句你更開心的話,還記得四嶺崗寡婦店的事嗎?”菩薩笑道:“別提那檔子臭事,提起那事我就臉紅。”笑着騎上獅子,別了大聖,踏祥雲而去。咦!徑轉五臺山上去,寶蓮座下聽談經。畢竟不知烏雞國王怎的謝好唐僧師徒,且聽下回分解。

《西遊英雄傳》三十二、三藏入虎籠《西遊英雄傳》十六、大聖出石匣《西遊英雄傳》五十三回、大鬧金兜山《西遊英雄傳》四十九、唐三藏落水《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西遊英雄傳》三十三、哥倆冥府行《西遊英雄傳》三十、重整花果山《西遊英雄傳》十五、雙叉嶺遭難《西遊英雄傳》五十三回、大鬧金兜山《西遊英雄傳》二、潛心學藝《西遊英雄傳》二十七、五莊觀竊人蔘《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西遊英雄傳》五十二、二火燒妖王《西遊英雄傳》十四、金蟬子《西遊英雄傳》二十六、夜宿寡婦家《西遊英雄傳》二十三、三藏收八戒《西遊英雄傳》十五、雙叉嶺遭難《西遊英雄傳》二十七、五莊觀竊人蔘《西遊英雄傳》二十九、三打白骨精《西遊英雄傳》十三、劉全送瓜《西遊英雄傳》十三、劉全送瓜《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上)、八戒探井《西遊英雄傳》二十八(上)、哪裡有釣鉤《西遊英雄傳》六(上)、二聖賭變化《西遊英雄傳》四十九、唐三藏落水《西遊英雄傳》五十四、師徒懷鬼孕《西遊英雄傳》四十一(下)、大聖馱紅孩《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十三、劉全送瓜《西遊英雄傳》四十五、觀內充金身《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五十六、琵琶洞施情《西遊英雄傳》十七、大聖開棒裁虎衣《西遊英雄傳》四十六、虎力弄玄《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五十四、師徒懷鬼孕《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上)、八戒戰沙僧《西遊英雄傳》四十六、虎力弄玄《西遊英雄傳》六(上)、二聖賭變化《西遊英雄傳》二十三、三藏收八戒《西遊英雄傳》四十三、白骨收紅孩《西遊英雄傳》三十一、公主捎信寶象國《西遊英雄傳》六(下)、楊二郎巧縛猴王《西遊英雄傳》四十三、白骨收紅孩《西遊英雄傳》四十三、白骨收紅孩《西遊英雄傳》十八、誤着金箍咒《西遊英雄傳》十九(下)、白龍易馬《西遊英雄傳》五十八(上)、蠍兒仙女《西遊英雄傳》二十、錦襴袈裟《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三十五、大聖背山《西遊英雄傳》五十六、琵琶洞施情《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上)、鈀築虎先鋒《西遊英雄傳》四十二、大聖遭火敗《西遊英雄傳》八(下)、如來掌壓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上)、八戒探井《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四十七(下)、大聖滅三怪《西遊英雄傳》四十五、觀內充金身《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上)、八戒探井《西遊英雄傳》八(下)、如來掌壓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下)、棒打黃風怪《西遊英雄傳》九(下)、木叉鞭笞獅虎獸《西遊英雄傳》十一、天斬涇河神《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西遊英雄傳》三十四(上)、大聖題匾《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上)、鈀築虎先鋒《西遊英雄傳》十一、天斬涇河神《西遊英雄傳》六(上)、二聖賭變化《西遊英雄傳》四十一(上)、紅孩戲唐僧《西遊英雄傳》三、金箍棒《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下)、計救老皇帝《西遊英雄傳》四十八、夜阻通天河《西遊英雄傳》五十三回、大鬧金兜山《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下)、三藏收沙僧《西遊英雄傳》一、猴王出世《西遊英雄傳》三十三、哥倆冥府行《西遊英雄傳》五十八(上)、蠍兒仙女《西遊英雄傳》六(下)、楊二郎巧縛猴王《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上)、鈀築虎先鋒《西遊英雄傳》八(下)、如來掌壓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三十四(下)、鳥啄豬八戒《西遊英雄傳》四十二、大聖遭火敗《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二十三、三藏收八戒《西遊英雄傳》五十五、女兒國《西遊英雄傳》十六、大聖出石匣《西遊英雄傳》三十七(下)、設計伏妖魔《西遊英雄傳》二十七、五莊觀竊人蔘《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下)、計救老皇帝《西遊英雄傳》四十五、觀內充金身《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下)、三藏收沙僧《西遊英雄傳》四十一(下)、大聖馱紅孩《西遊英雄傳》三十七(上)、火燒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三十五、大聖背山《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下)、三藏收沙僧《西遊英雄傳》三十二、三藏入虎籠《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
《西遊英雄傳》三十二、三藏入虎籠《西遊英雄傳》十六、大聖出石匣《西遊英雄傳》五十三回、大鬧金兜山《西遊英雄傳》四十九、唐三藏落水《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西遊英雄傳》三十三、哥倆冥府行《西遊英雄傳》三十、重整花果山《西遊英雄傳》十五、雙叉嶺遭難《西遊英雄傳》五十三回、大鬧金兜山《西遊英雄傳》二、潛心學藝《西遊英雄傳》二十七、五莊觀竊人蔘《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西遊英雄傳》五十二、二火燒妖王《西遊英雄傳》十四、金蟬子《西遊英雄傳》二十六、夜宿寡婦家《西遊英雄傳》二十三、三藏收八戒《西遊英雄傳》十五、雙叉嶺遭難《西遊英雄傳》二十七、五莊觀竊人蔘《西遊英雄傳》二十九、三打白骨精《西遊英雄傳》十三、劉全送瓜《西遊英雄傳》十三、劉全送瓜《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上)、八戒探井《西遊英雄傳》二十八(上)、哪裡有釣鉤《西遊英雄傳》六(上)、二聖賭變化《西遊英雄傳》四十九、唐三藏落水《西遊英雄傳》五十四、師徒懷鬼孕《西遊英雄傳》四十一(下)、大聖馱紅孩《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十三、劉全送瓜《西遊英雄傳》四十五、觀內充金身《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五十六、琵琶洞施情《西遊英雄傳》十七、大聖開棒裁虎衣《西遊英雄傳》四十六、虎力弄玄《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五十四、師徒懷鬼孕《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上)、八戒戰沙僧《西遊英雄傳》四十六、虎力弄玄《西遊英雄傳》六(上)、二聖賭變化《西遊英雄傳》二十三、三藏收八戒《西遊英雄傳》四十三、白骨收紅孩《西遊英雄傳》三十一、公主捎信寶象國《西遊英雄傳》六(下)、楊二郎巧縛猴王《西遊英雄傳》四十三、白骨收紅孩《西遊英雄傳》四十三、白骨收紅孩《西遊英雄傳》十八、誤着金箍咒《西遊英雄傳》十九(下)、白龍易馬《西遊英雄傳》五十八(上)、蠍兒仙女《西遊英雄傳》二十、錦襴袈裟《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三十五、大聖背山《西遊英雄傳》五十六、琵琶洞施情《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上)、鈀築虎先鋒《西遊英雄傳》四十二、大聖遭火敗《西遊英雄傳》八(下)、如來掌壓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上)、八戒探井《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四十七(下)、大聖滅三怪《西遊英雄傳》四十五、觀內充金身《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上)、八戒探井《西遊英雄傳》八(下)、如來掌壓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下)、棒打黃風怪《西遊英雄傳》九(下)、木叉鞭笞獅虎獸《西遊英雄傳》十一、天斬涇河神《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西遊英雄傳》三十四(上)、大聖題匾《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上)、鈀築虎先鋒《西遊英雄傳》十一、天斬涇河神《西遊英雄傳》六(上)、二聖賭變化《西遊英雄傳》四十一(上)、紅孩戲唐僧《西遊英雄傳》三、金箍棒《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下)、計救老皇帝《西遊英雄傳》四十八、夜阻通天河《西遊英雄傳》五十三回、大鬧金兜山《西遊英雄傳》三十六(下)、大聖騙寶貝《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下)、三藏收沙僧《西遊英雄傳》一、猴王出世《西遊英雄傳》三十三、哥倆冥府行《西遊英雄傳》五十八(上)、蠍兒仙女《西遊英雄傳》六(下)、楊二郎巧縛猴王《西遊英雄傳》二十四(上)、鈀築虎先鋒《西遊英雄傳》八(下)、如來掌壓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三十四(下)、鳥啄豬八戒《西遊英雄傳》四十二、大聖遭火敗《西遊英雄傳》二十一、大鬧黑風山《西遊英雄傳》二十三、三藏收八戒《西遊英雄傳》五十五、女兒國《西遊英雄傳》十六、大聖出石匣《西遊英雄傳》三十七(下)、設計伏妖魔《西遊英雄傳》二十七、五莊觀竊人蔘《西遊英雄傳》三十九(下)、計救老皇帝《西遊英雄傳》四十五、觀內充金身《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下)、三藏收沙僧《西遊英雄傳》四十一(下)、大聖馱紅孩《西遊英雄傳》三十七(上)、火燒孫大聖《西遊英雄傳》三十五、大聖背山《西遊英雄傳》二十五(下)、三藏收沙僧《西遊英雄傳》三十二、三藏入虎籠《西遊英雄傳》三十八(下)、施威寶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