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戲說劉邦

秦始皇統一中國,封建社會幾百個帝王中如果沒有朱元璋,劉邦可算得上是倒數第一的皇帝了。

要文憑沒文憑,要背景沒背景,發家資本,除了一個小小的亭長和幾個狐朋狗友是要啥沒啥。

劉邦原名劉季,身高八尺,臉有點長,鼻樑有點高,長點小鬍子,算得上是個標準男人。出生具體時間難以考證,但正值戰國時期肯定無疑。出生沛縣豐邑中陽裡,也就是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劉邦出生在那個年代渾渾噩噩,不知道啥叫理想,整天到晚稀裡糊塗的混日子。

有天晚上無聊的發慌,偷偷跑去找曹寡婦尋歡,一番風雨走在回來的路上,卻發現有人打架,藉着月光上前一看,原來是兩個蒙面的傢伙正在爆打一個手無寸鐵的男人。

劉邦見狀,心想這咋回事?俺劉邦如此混世也不欺負手無寸鐵之人,你們竟然還兩個打一個?

想到這裡,本想上前幫一把,可是又怕打不過他們,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大喝道:“大膽狂徒,本官巡捕你們多日,還不束手就擒?”

說着,他大手一揮,故意喊道:“弟兄們,立刻包圍!”

兩個蒙面人應該是慣犯,劉邦這麼一嚇,果然拔腿就跑。

等二人逃跑以後他才意外的發現,原來被打的那個人竟然是縣衙裡的瀟何。

瀟何精通律法,是位很有才學的書生。一見是不務正業的劉邦同樣很意外,心想我被山賊襲擊竟然被他所救。特別想想他剛纔冒充捕快的官腔,搞的自己都懵了。想到此處,情不自禁對他刮目相看!

後來瀟何經過一番考察,發現劉邦雖然一身賴氣,但卻爲人豁達而且仗義,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可是交談起來,發現他往往能一語中的。雖然不知道啥叫理想,雖然像個地痞流氓,但卻有股獨特的領導氣質。

救命之恩和刮目相看的好感,讓他利用自己調動職務的權力,很快就幫劉邦搞了個泗水亭亭長乾乾。

這下劉邦可樂壞了,心想曹寡婦還真是我的福星,助我一番風雨還幫我當上官了。

亭長這個官雖然不大,但也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主要負責防禦和通訊工作。這份工作恰恰把他無賴的本領引入正軌發揮出了正能量。

本來劉邦要啥沒啥,能在那個天天死人造反的年代做個亭長也算了不起了。

可是他不但不珍惜,依然天天瞎混。但他命好,剛把劉肥這個兒子塞進曹寡婦肚子裡,老天爺就好像準備好了一樣,竟然又把呂雉這個大美人送給了他。

劉邦抱得美人歸固然命好,但和呂公這個人物有很大關係。

呂公是戰國時期魏國單父縣人,家族歷代當官的人不少,也算是個大有來頭的人。

秦始皇統一天下,他爲了躲避仇家投奔沛縣縣令。沛中的豪傑官吏聽說縣令有貴客自然前往拍馬屁。

蕭何是縣令的屬下,宴會上收賀禮之時宣佈說道:“送禮不滿千金坐到堂下!”

劉邦雖然是個亭長小官,但他很有勇氣,骨子裡看不起那些喜歡貪腐受賄的官吏,於是一進門就嘻嘻哈哈的戲言道:“劉邦一萬金!”

其實他身無分文,只是遞個空帖進去而已。

戲弄上司,太歲頭上動土,普天之下可能只有他劉邦敢幹。特別是在那個封建動亂的年代,劉邦敢這麼幹,沒點勇氣和本事還真不行。

不過他一番戲言,呂公卻信以爲真,心想幾千金都已經很多了,他竟然出手就是一萬。

心裡想着,再看看他大搖大擺的像個皇帝更爲吃驚,於是立刻起身前去迎接。

然而,呂公不但喜歡高攀,而且還喜歡看相。

結果呂公還真會看相,隨便看看就把劉邦幾分賴氣看成了王者的霸氣,於是掂量之下對他更加敬重,連忙把他領到堂上坐下。

可是劉邦剛坐下,蕭何竟然開口說道:“劉幫喜歡滿口大話,很少做成什麼事。”

劉邦本來被呂公哄的很開心,沒想到瀟何如此一說,氣的他一屁股坐到上座,肆無忌憚的海吃海喝了起來。

呂公見狀,更爲吃驚,看看劉邦放蕩不羈的樣子很納悶,心想這裡的官他最小,怎麼派頭卻最大呢?

一番觀相琢磨半天,心想此人定非池中物。

想到這裡,感覺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於是臉皮一拉,立刻對醉醺醺的劉邦殷勤的說道:“你面如龍相如鳳,希望你好好努力。我有一女兒漂亮賢惠,我把她嫁給你,希望能成爲你的賢內助,讓她幫你成就一番事業。”

劉邦喝的醉醺醺像夢遊一樣,聽呂公如此一說,立刻拍拍腦門,心想這不是在做夢吧?不然怎麼老是好事不斷呢?

抱抱曹寡婦,幹上了亭長,這亭長上任還沒幾天,怎麼莫名其妙又有人要送美人給我呢?

結果劉邦就像做夢一樣,稀裡糊塗的娶了呂雉這個大美人。

劉邦娶了呂雉,幹個亭長,總算是事業有成,可是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卻搞的民不聊生,胸無大志的劉邦看似潑皮無賴,但對百姓也充滿了憐憫。

所以他當亭長的日子搞搞治安之餘,雖然還瞎混,但也善待鄉里鄉親。時常像生產隊長一樣,放下亭長的身份指導大家生產,搞得有模有樣。

不過一個小小的亭長就算做的再好也是車水杯薪。要想改變民生就要升爲大官,因爲這樣才能做主。要麼就造反幹掉秦始皇。

升官這條路看起來比較有希望,因爲亭長再小,但也勉強能算個官,和普通百姓比也算有點官資本。可是想想自己都三十多歲了,朝廷沒有人脈不說,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今天能做個亭長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心想能在這亂世把這亭長幹到退休就算祖宗保佑了。

至於造反幹掉秦始皇難度更不是一般的大,這個年代的命雖然不值錢,但總不能蠢到毫無價值的去送死吧?

再說造反不但要能文善武還要領兵帶將,自己這模樣吃吃喝喝勾引寡婦幫幫村民還馬馬虎虎,要真是造反可萬萬不行,就算有兵有將也不行,因爲自己的日子都指揮不好,又怎麼能指揮他們去幹事事情呢?

想來想去還是算了,心想我這個小小亭長能在這亂世把村民照顧好就得了,其他的事可不是我劉邦可以做到的。

劉邦想想這些,心裡好受多了,沒事找樊噲曹參他們喝喝酒,膩了呂雉就偷偷找曹寡婦繼續尋歡,想吹牛就找瀟何,這小日子過的還挺瀟灑!

本想就這麼一輩子瀟灑下去,沒想到朝廷開始找他麻煩了,竟然要他押送犯人前往驪山幹活。

押送犯人的事本來是由正規軍執行的,劉邦一接到消息,心想壞了,這秦始皇看來快要完了,這麼大的事情竟然交給我這個小亭長去做,這不明擺着國家沒人了嗎?

不過還別說,還真被他猜對了,秦始皇一統天下就忙着修皇陵,連年徵收的農民工和部隊浩浩蕩蕩幾十萬,不僅勞財傷命,也搞的人怨沸騰,就連那些當差的也有很多人看不過去,工作起來也是敷衍了事。

也正因如此,劉邦才能成爲冤大頭,讓他押送犯人前往驪山做苦工!

可是,劉邦本來心裡就犯嘀咕,想想苦不堪言的百姓,想想被送往驪山的犯人,心裡更不是個滋味。

一路上把他們問個遍,發現他們只不過做了些偷雞摸狗的事而已,竟然就被當犯人送往驪山。

這事誰沒做過?我不也做過很多嗎?再說這天天死人的日子裡,沒吃沒喝誰能堅守道德?不逮只耗子摸只雞填填肚子不等於找死嗎?

心想犯這點事就把他們送往驪山,豈不是讓他們和送死差不多?可是不送他們去死,那自己就得死。

結果想想還是算了,心想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不管怎麼說我也是個亭長,還有好幾十個村民需要我照顧呢。

雖然我救不了你們,但也不能爲了你們去送死,因爲那樣損失更大。哥們,只有對不起了……

劉邦一路這麼想着,看管犯人自然懈怠,結果剛出沛縣就跑了好幾個。

不過,他還真夠大度的,心想跑了就跑了,反正我盡力了。再說這本來就不是自己乾的事,朝廷能拿我怎麼樣?最多把腦袋給他!

一路想着,可是走到了豐鄉西面的大澤又下起了傾盆大雨。

劉邦見老天也湊熱鬧,氣的躲在山洞裡索性不走了。

心想雨路難行,如果延誤期限就算把他們送到驪山也難免被秦法制裁,搞不好還會掉腦袋。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把他們都放了。

想到這裡,他把能吃能喝的分給犯人說道:“你們到了驪山也難免一死,我把你們都放了,你們回家有老婆的抱老婆,沒老婆的就去找老婆!”

犯人一聽,喜出望外,立刻哄散而去。

然而,正當他愁眉不展在想如何交差之時,十幾個有擔當的犯人跑回來說道:“你把我們放了,你咋交差呢?”

劉邦一聽,故作瀟灑的說道:“不回去了,我準備在這山洞裡過一輩子,這裡安靜!”

大夥聽着一愣,心想如此一來,不就等於害了這位領導了嗎?如此仁慈的領導我們怎能一走了之?

結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番商量異口同聲的說道:“亭長大人,我們害的你進退兩難,我們回去也難逃一死,我們願意留下追隨大人起義反秦。如此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

劉邦一聽,心驚肉跳,心想犯人就是犯人,剛給他們解套就像一隻只猛虎想造反。我一個亭長已經給你們害慘了,可你們還想拉我下水。

但冷靜下來想想他們說的也不是沒道理,想來想去,心想反正難逃一死,既然要死,那還不如死的轟轟烈烈。

想到這裡,心一橫,立刻命他們前去探路,心想先找到隱身之地再說。免得連覺都沒睡好就給秦賊抓走了。

可是他們剛出山口,一條白蟒擋住了去路。

衆人一見,心生恐懼,但劉邦卻如孩童拔出佩劍,立刻將白蛇斬爲兩半。

不料,斬殺白蛇剛走幾步,一個老太太忽然現前哭訴道:“我兒乃是白帝之子,剛纔被赤帝的之子砍成兩半。”

劉邦一聽,心想還真怪了,白蛇怎麼會是白帝之子呢?

如果是真的,那我不就是赤帝之子嗎?

劉邦邊安慰老太邊想,這老太太太會扯了吧?這麼說不就好像說我造反是天意嗎?

不過他想到此處,心裡一愣,想想呂公的一番話,覺得好像還真有點那麼回事。不然自己怎麼好好的幹上了亭長呢?怎麼又有人送美女給我呢?更重要的還趕鴨子上架要我押送犯人?

這也就罷了,可是連老天爺都在這節骨眼下雨阻路和我過不去,好像故意讓我進退兩難逼我造反!

再說本來殺條蛇是件芝麻小事,但這老太太卻神乎其神,搞得自己好像真是神人轉世,註定要在人間成就一番偉業。

劉邦一路美滋滋的想着,可是卻哭笑不得。心想這神人未免做的太累了吧?竟然像只喪家犬一樣怕怕的……

第5章沛縣起義第7章義結金蘭第1卷戲說劉邦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3章回到沛縣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5章沛縣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5章沛縣起義第7章義結金蘭第3章回到沛縣第4章增兵起義第9章峰迴路轉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1卷戲說劉邦第6章偶遇張良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9章峰迴路轉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4章增兵起義第4章增兵起義第1卷戲說劉邦第3章回到沛縣第3章回到沛縣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7章義結金蘭第9章峰迴路轉第4章增兵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4章增兵起義第3章回到沛縣第4章增兵起義第7章義結金蘭第5章沛縣起義第6章偶遇張良第5章沛縣起義第1卷戲說劉邦第10章鉅鹿之戰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5章沛縣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9章峰迴路轉第6章偶遇張良第9章峰迴路轉第4章增兵起義第4章增兵起義第1卷戲說劉邦第10章鉅鹿之戰第7章義結金蘭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4章增兵起義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10章鉅鹿之戰第9章峰迴路轉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3章回到沛縣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3章回到沛縣第6章偶遇張良第10章鉅鹿之戰第5章沛縣起義第6章偶遇張良第5章沛縣起義第10章鉅鹿之戰第9章峰迴路轉第5章沛縣起義第10章鉅鹿之戰第1卷戲說劉邦第9章峰迴路轉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9章峰迴路轉第1卷戲說劉邦
第5章沛縣起義第7章義結金蘭第1卷戲說劉邦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3章回到沛縣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5章沛縣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5章沛縣起義第7章義結金蘭第3章回到沛縣第4章增兵起義第9章峰迴路轉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1卷戲說劉邦第6章偶遇張良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9章峰迴路轉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4章增兵起義第4章增兵起義第1卷戲說劉邦第3章回到沛縣第3章回到沛縣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7章義結金蘭第9章峰迴路轉第4章增兵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4章增兵起義第3章回到沛縣第4章增兵起義第7章義結金蘭第5章沛縣起義第6章偶遇張良第5章沛縣起義第1卷戲說劉邦第10章鉅鹿之戰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5章沛縣起義第5章沛縣起義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9章峰迴路轉第6章偶遇張良第9章峰迴路轉第4章增兵起義第4章增兵起義第1卷戲說劉邦第10章鉅鹿之戰第7章義結金蘭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4章增兵起義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10章鉅鹿之戰第9章峰迴路轉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3章回到沛縣第2章隱匿芒碭山第8章楚懷王收兵權第3章回到沛縣第6章偶遇張良第10章鉅鹿之戰第5章沛縣起義第6章偶遇張良第5章沛縣起義第10章鉅鹿之戰第9章峰迴路轉第5章沛縣起義第10章鉅鹿之戰第1卷戲說劉邦第9章峰迴路轉第7章義結金蘭第6章偶遇張良第7章義結金蘭第9章峰迴路轉第1卷戲說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