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

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

對新教國家的“詆譭”,劉鈺也就是點到即止,無非就順便再說了說新教國家的美洲殖民地原住民都死光了這點事。

天主教當然也不是啥好鳥,但有一說一,舊教殖民地的人確實沒死光。

五十步笑百步,偏偏有時候是真能笑的。

他說的這種“人與畜生”的感覺,也算是解開了齊國公在歐洲這幾年一直心存的諸多疑惑。

回想這幾年在歐洲的點點滴滴,那些有意無意中的文明衝突的細節,一個差不多可以自圓其說的解釋也漸漸在齊國公的腦中成型。

同時也似乎更加理解劉鈺爲什麼早早就把目標定在了那些新教國家,不管是荷蘭還是英國,甚至在計劃中要被推到英國那邊的普魯士。

齊國公心想,似乎按這個說法,這些新教國家更極端,更容易拿別人不當人?

然而這普魯士倒是沒看出來有什麼太過拿人不當人當畜生的事,暫時看着挺正常的啊。

將這個疑惑一說,劉鈺實在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心道那都不是看做人和畜生了,直接往肥皂上奔了,連畜生都不是了。

苦笑了半晌才道:“普魯士?且看將來吧,若它能在這場糾結了儒、舊天主兩姐妹、東正羅剎的反新教大同盟活下來,日後也未可知。”

漸後,齊國公似是想到了什麼,笑道:“守常啊,你這麼一說,我突然想到,你要拉的合縱連橫,倒是有些意思。”

“等於是拉上東正、舊天主、本朝名教,對抗新教?”

“可見你對新教着實警惕啊。你覺得其實天主教威脅反而沒那麼大?”

劉鈺搖搖頭,又點點頭道:“是也不是。”

“我自警惕天主,但天主教成不得事。教條頗多,便難在本朝傳播。東正更不必提。”

“但於新教,這就另有說法。”

“凡有聖人之學,欲要變革,必稱復古。”

“所謂新者,往往就是極舊。”

“也非是歐羅巴如此,本朝、日本、朝鮮,其幾道新學,或者‘宋儒不滅、真儒不興’;或言‘破一分程朱、近一分孔孟’。那他們到底算是新學?還是舊舊學?宋在春秋之後,他們要回先秦之學,卻稱自己是新學;而在先秦之後的宋學,倒成了舊學。”

“代之以新教、舊教,雖不一樣,道理卻是一樣的。改新、改新、越改越舊,越改越原。”

“倒是舊教,日後可能會出現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事,不知道會把經文解成什麼意想不到的東西。更老的東正,多半也就儒教化了,封個衍聖公置於皇權之下;更近的新教,反倒最可能原教化,最是狂信難改,半點動不得。”

“耶穌會這邊,和東正教,走的都是‘附儒闢佛’的路子。但聽起來新、便覺得似乎一定更寬容的新教,是絕不可能走‘附儒闢佛’這條路的。”

“哪種危害大,不好說。可能附儒闢佛,比狂信狂熱危害更大,藏得更深。”

“但因各有教廷、牧首管着,其實也是戴着枷鎖。若不本土化,便難傳播;若本土化,其內部又不許。”

“是以其在美洲等文明原始之地,或許傳播。但於本朝,實則極難。”

“此其一也。”

齊國公對此倒是不擔心,揮手笑道:“附儒闢佛的路子,倒真是這麼回事。但也就是趕上了好時候,自前朝末,便多有大儒覺得宋儒爲釋家所污,非要正本清源,否則被天竺釋家所染的儒學不改,早晚必要重蹈明末之禍。”

“利瑪竇倒是會見縫插針,抓得一手好時機。但再這麼附儒闢佛,有些東西終究是衝突的。”

“他是附儒闢佛,然後重注六經,重解上帝之名號。但那些反宋儒、爲祛除釋家所染的,豈能分不清這個?”

“祛了舊污、卻添新染?”

“無非就是本朝對宋明儒學破而未立新,卻少個大儒破後立新悟道。但越是這麼僵着,他們想要附儒闢佛就越難做。”

“你這麼說,確實有理。本朝只要禁絕,羅馬教廷依舊尚有指示,便難傳播。”

“我於法國時候,法國有號伏爾泰者,聞天朝禁教,亦言:天朝的天主教徒是聽皇帝的?還是聽教廷的呢?若是聽教廷的,哪一個皇帝會允許自己的臣民侍奉另一個皇帝呢?”

“既有此等道理,確實還是可以管住的。其二呢?”

劉鈺想了想,沒有直接回答其二,而是問道:“岳父大人覺得,佛教、白蓮彌勒,此二者哪個爲大患?”

白蓮教那是造反專業戶,誰都反,這問題齊國公只笑了笑,連回答都沒回答。

劉鈺又道:“新教所謂因信稱義、各印經書,自舊教脫離,沒有教廷管束,其實很容易走向由佛而爲白蓮彌勒的路子上去。”

說到這個,齊國公不由吸了口涼氣,細細一想,似乎好像確實有可能。

齊國公雖然去歐洲次數頗多,從羅剎到法國,東正舊教新教國家全都去過,但要說真正分清楚這幾個教派間的區別,卻是極難。

不過,大順既然禁教,燒燬的聖經版本可是不少,從表皮來看,很多大順的大臣還是很容易“分清”這幾個教派的區別。

當然,只是表皮的區別。

聶斯托利派翻譯的聖經,叫《真經》、《舊法》。

舊教內部派系,也有兩種不同的譯法。

耶穌會翻譯的名稱是“上帝”。

多明我會認爲上帝是異端,用的“陡斯”。

折中派既不想反教廷,又希望本土化,用的是“天主”,取《史記·封禪書》裡的“一曰天主,祠天齊”的天主一詞。

但天主這個詞其實也被否了,因爲有人把司馬遷的《封禪書》翻譯到了羅馬那邊,天主後面還一句“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淄南郊山下者”。

要是用天主這個詞的話,便等於說淄博南邊的山纔是天主聖山,所以實際上天主教這個說法理論上也並不存在。

東正教翻譯的時候,儘可能避開這些問題,用的是“道”、“神”這種概念,約翰福音開篇是“太初有道、道即爲神”。但很快,也被上面否了,因爲用“道”這個概念,按照西方的詞彙,有點偏重於希臘那一套了。

至於新教的經書,此時還並未翻譯。

齊國公想到之前禁教時候的東正、天主的那些翻譯問題,以及由翻譯問題引發的諸多爭端,似有所悟。

似乎,劉鈺的意思是說,這都是一羣咬人的狗。

但東正、舊教,是被鏈子鎖住的。

哪怕利瑪竇那樣的人,抓住了明末反思儒學被釋家所染的機會,大肆搞本土化替代的“正確”路線,也被教廷緊急叫停。

單單一個“天主”、“上帝”、“神”的翻譯該用哪個詞,舊教這羣人就掙了快一百年了。

而新教,則像是一羣沒有鏈子拴着的瘋狗。不一定能搞成什麼樣。

這也就是劉鈺說的“佛教”和“白蓮彌勒”的問題。

大順對天主教不視之爲邪教,只是視之爲文明衝突,禁教是皇權和羅馬教廷之間的爭端,文化對抗體現在儒家士大夫和傳教士爭奪“道”、“天”、“上帝”、“太極”、“氣”之類的解釋權上。

這和白蓮彌勒不一樣。

不過劉鈺也不只是在危言聳聽,實際上打着改革革新、實在原教復古的新教,是非常容易衍生出諸多奇葩教派的。

這時候還沒有新教傳教士的翻譯版本聖經。

但歷史上新教版本卻鬧出過一個著名的本土化魔改按例。

比如新教講究的是各國自行翻譯聖經,不會出現明末天主教那種到底是上帝、神、還是天主的爭論。

於是,新教第一版把聖靈,翻譯成聖神風。

結果被否了三位一體的太平天國本土化發揮了一番。

既有聖神風,爲啥不能有聖神風雨雷電露五大法王呢?

遂有聖神風法王楊秀清、聖神雨法王薛朝貴、聖神電法王韋昌輝……湊齊了風雨雷電露五大法王。

如果死板地用天主教規定的“聖靈”,而不是風雨雷電露五大法王,也根本傳播不了這麼快。

這就是個類似於佛教轉彌勒的例子。

中國很特殊,是個僞裝成國家的文明。

所以,特殊到歷史上凡有“國際”總部,直接干預的,必然失敗。唯有“國際”總部不管,這邊本土化發揮,方能產生極大的影響。

甚至包括當年的佛教,也是本土自行解決了“比丘需要十個比丘戒師纔算正式、但本土一個比丘都沒有,土辦法解決從0到1”的問題。

東正、天主,都有國際總部,形式主義的教條很嚴重。

這一點,劉鈺算是針對大順國情,準備對付新教諸國的一大殺手鐗。

如果說,前面說的“人和畜生”的區別,只是叫皇帝感覺不爽,但覺得人和畜生、人和老虎是有區別的,畢竟此時天朝甚強,完全不必擔心被新教諸國送去地獄。

但這個“佛教轉彌勒之虞”,那就是針對大順皇帝的特效痛點了。

而且,這裡面的道理,確實是一點就通的。

有鏈子拴着的狗,也沒鏈子的瘋狗,完全不一樣。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可以借題發揮的問題,就是劉鈺在法國說的那一套“中國和法國,將是君主制最堅固的堡壘”之類的說辭。

實際上,中國和法國,怎麼看都像是一波幹碎王冠絕對沒人敢拾的激進共和最堅固堡壘。

而此時看起來似乎更不那麼君主制的荷蘭、英國,反而可能是君主制最堅固的堡壘。

英國、荷蘭搞成現在這種制度,並不是新教、舊教的緣故。

但是,一個人手掌有紅暈則肝有病;兩個人手掌有紅暈肝還是有病……那到底是不是會叫人產生某種猜想,覺得這兩者之間有聯繫呢?

這就是一個擺在皇帝面前的思考。

劉鈺不會去思考這些東西,齊國公也不會思考這些東西。

但是一旦把新教和荷蘭英國制度強行聯繫在一起後,皇帝必會去思考。

應該說,在大順禁教、英國也能用放開茶稅做籌碼的背景下。

劉鈺的“人與畜生”、“佛轉彌勒”、“英荷制度”這一套素質三連,將會極大地影響皇帝做出判斷。

那些不知情的西洋人,說劉鈺是大順的“幕後外相”,實則劉鈺心裡很清楚,自己根本不是。

自己最多也就是個類似於法王路易手底下那個“國王的秘密”的小圈子外交國務的成員而已。

真正決定大順政策走向的,還是皇帝。

他只能引誘皇帝,卻無法自行決定。

這一點從始至終他都想的很清楚,田貞儀說想要做事就要擺正心態做“閹黨”,便是這個意思。

在這個素質三連的加持下,聯法反英,就不只是印度的財稅、貿易的爭端,而是更加上了一種“神聖同盟”的特殊光環。

俄國、法國、中國,這三個君主制最“堅固”、看起來最不可能發生革命、最不可能皇冠落地的國家,將聯合起來,展開對英荷模式的“神聖圍剿”。

而且,看似大順禁絕天主教,但實際上這種禁絕反而加深了和法國的聯繫。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爲法國後續驅逐耶穌會做了一些鋪墊。

因爲齊國公說起大順禁絕天主教卻又聯盟法國的事,談到了法國國王的態度。

“以我觀之,本朝驅逐耶穌會、多明我會,法王嘴上雖不說,但心裡未必不支持。”

“本朝說的明白,只要教廷允許天朝教徒祭祖、拜神、祭周公儒廟。效和尚道士度牒制度,由禮政府監管本國天主教徒,由禮政府任命中華教區大主教而非歸羅馬管,那麼也不是不能允許傳教。”

“法王路易也多次問我,本朝是如何解決‘大儒攜大義而欺帝’這個問題的。”

劉鈺笑笑,問道:“岳父大人如何回答的?”

齊國公也笑了,搖頭道:“我能怎麼說?法國人囚過教皇,本朝降衍聖公爲奉祀侯、主祭周公、仲尼替顏回,依次往下降。立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的匾羞辱、開國公侯自成武德宮體系分庭抗禮唄。”

“當時我便說了,即便佛陀復生,來到本朝,亦要老老實實做個伯爵必要在奉祀侯之下。”

“且,要麼世襲,要麼由禮政府加封挑選弟子繼承。”

“你也知道,因爲其好美姬、寵愛妾的事,法王當年被主教扣下懺悔,強迫其認錯。此事,我在法國這些日子,法王提了不止一次,可見心多有恨。”

“本朝禁教之法,法國民間大儒名士如伏爾泰者,亦是支持;而其宮廷之內,法王的態度亦是如此,雖不明言,但以我觀之,他日法國必也會有類似之事。”

“我此番去,陛下也正要我看看法國對本朝禁教驅逐耶穌會一事的真實態度。本想着要多結好,以備長遠結盟之用。如今看來,似無甚問題。”

劉鈺哈哈大笑道:“本來就不會有問題。法國與那魯密國亦曾結盟,能有什麼問題?”

“岳父此番回京,陛下面前,還是要說說新教諸國的事啊。”

“朝中多有人言,說我是最喜歡好治不病以爲功。”

“這英人不是什麼好鳥,鴉片的事,現在確實不嚴重。真要嚴重了,必深恨之,方知其狼子野心。”

“然而我寧可好治不病以爲功,也不想等着真的病的厲害了再做杏林事。”

“伐日如此,徵準如此,此番聯法、奪印、反英亦是如此。”

“吾寧被人嘲笑好治不病以爲功,也絕不想學伍員非要懸頭證明自己說得對。”

“寧在史書上扣個好戰求功、屢開邊釁、求利無義的帽子,也不做被人感嘆悲劇可惜的千古詩篇常客。”

“萬請陛下知西洋國勢日盛,不可停戰艦建設。自古京長安者,未有不經略西域的,今南洋既定、漕米南遷,馬六甲爲玉門,春風當度,不可反覆猶疑,必應定死國略不當修改,任那些人大義如雪反對如潮。”

(本章完)

第95章 任俠士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6章 震動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737章 機遇(下)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023章 割裂(一)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22章 開戰(一)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170章 備戰(九)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89章 條約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437章 分歧(三)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6章 邀請第991章 煙幕第148章 魚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733章 朋友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077章 爭功(二)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055章 小麻煩第205章 入營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9章 雪盲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390章 清華園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87章 開戰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030章 氛圍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685章 試試看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171章 備戰(十)第717章 臀與腦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636章 雞肋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
第95章 任俠士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6章 震動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737章 機遇(下)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023章 割裂(一)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22章 開戰(一)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170章 備戰(九)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89章 條約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437章 分歧(三)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6章 邀請第991章 煙幕第148章 魚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733章 朋友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077章 爭功(二)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055章 小麻煩第205章 入營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9章 雪盲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390章 清華園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87章 開戰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030章 氛圍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685章 試試看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171章 備戰(十)第717章 臀與腦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636章 雞肋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