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慶閱兵(一)

時間轉眼既逝,很快的國慶節就到了。10月1日,是中國的一個盛大的日子。這天一大早,天還沒有亮我就爬了起來。在文秀的幫助下,我穿上了一身嶄新的將軍服。然後,就往樓下走去準備出發。

可是沒有想到,當我走下樓時,我卻看見我認爲還沒有睡醒的鐘爺爺以及我的父母他們正坐在客廳那裡。看到我從樓上下來,鍾爺爺首先笑呵呵的向我說道:“強兒,你起來了。”

“哦!爺爺、爸媽,你們怎麼起得那麼早?我還以爲我是起得早了的呢!”我走到客廳,看着爺爺以及父母他們驚訝的說道。

“呵呵!我們第一次被邀請參加這麼重要和大型的國慶節,所以有些興奮,早早的就醒來了。”聽到我的話,母親不由得笑了笑道。

“是啊!大哥,這次你也親自參加國慶節閱兵,雖然我和二哥不能夠到現場去看,但是我們也是緊張得睡不着啊!”這時,小妹姍姍也興奮的說道。

聽了他們的話,我不由得笑了笑,然後父母他們說道:“爸媽,因爲我今天的活動比較多,所以就不能夠陪你們了。因此,今天就讓文秀和姍姍他們陪你們吧!”

“沒事,我們有秀兒和姍姍他們陪着就行了。你要以國事爲重,不用掛念我們。”聽了我的話,父親搖了搖頭說道。

“是啊!強兒,你父母他們自然有我陪着,你就不要操心了。”此時,鍾伯母也微笑的向我說道。

聽了他們的話,我點了點頭,剛想說點什麼。可是此時蘭姨從一邊走了上來,請我們前往餐廳吃早餐。於是,我們大家只好到餐廳裡邊吃邊聊。

吃完早餐,因爲我和鍾爺爺的目的地是相同的,所以我們決定一起走。我上的是鍾爺爺的車,而我的車子則由黃鶯帶着司機跟着後面。在車上,鍾爺爺看着有些緊張的我問道:“強兒,你是不是有些緊張?”

“哦!是有些緊張。”我點了點頭道。

“呵呵!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這麼重要的國事活動,緊張那是難免的。放鬆點,不用太緊張,你就當是在參加一項普通的閱兵活動就好。”鍾爺爺微笑的點了點頭道。

頓了一下,鍾爺爺又接着道:“對了,等會主席會帶你去會見一些其他的高級將領,到時候你可要注意點。”

“好的,我知道了。這個主席已經和我說過,我會注意的。”我點了點頭向鍾爺爺說道。

聽了我的話,鍾爺爺想了想,然後又一臉嚴肅的向我說道:“強兒,再過幾個小時,你就將作爲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上將出現在世人面了。我想,到時候將會有很多的人會對你這位年輕的上將感到好奇,因此,你待人接物時也要注意一些。”

頓了一下,鍾爺爺接着又道:“而且,以你目前的身份地位,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外界都會認爲這有可能是你代表着我們的國家和軍隊對外的暗示,因此你以後在和人交流的時候,你說話也要謹慎點,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慎之又慎才行,千萬不要說出一些讓人誤解的話來。特別是不能夠在有關於政治上的事情多做評論什麼的,知道嗎?”

“是,爺爺!我知道了。”聽了鍾爺爺的話,我也認真的點了點頭道。

就這樣,我們聊着聊着就已經到了中南海。此時,天早已經大亮了。在下了車後,我和鍾爺爺就被工作人員接引到一個休息廳裡。這時,裡面已經有了不少的人在了,我隨意的看了一下,裡面的人最少也是一個少將的級別。在這些將領中,還包括了幾個七大軍區的司令員,他們和我的偶已經可以說是老相識了。

看到我和鍾爺爺從外面走了進來,那些將領全都不由得安靜了下來,然後連忙上前來向鍾爺爺敬禮問好。而後在看到我時,除了極少數知道那麼一點點內情的將領外,其他的那些將領全都不由得愣住了。

此時,那些不知情的將軍怎麼也想不明白,爲什麼在鍾副主席的身邊會多出了這麼一個身穿黑色軍裝而且還掛着上將軍銜的年輕人。搞不明白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到底是什麼身份?爲什麼他穿的會是黑色軍裝和能夠掛着上將軍銜。

看着眼前的那些有些不知所措的將領,鍾爺爺不由得笑了笑,然後就指着我向他們介紹道:“各位,這位是李強上將,中央軍委候補委員。大家認識一下。”

在介紹完我後,鍾爺爺接着又給我介紹了其他的將領,雖然那些將領對於我的身份還是十分的難以接受,並且對於我是候補軍委委員的身份更是震驚不已,但是在看到是德高望重身爲軍委副主席的鐘鎮將軍親自介紹的,再加上七大軍區的那些司令員也紛紛的上前來和我打招呼,因此他們雖然疑惑,但是也不得不按捺住內心深處的好奇好震驚,也都紛紛的上前來向我問好。

在應付完那些將領後,很快的我就被七大軍區的幾個老狐狸給拉到了一邊。然後,他們就紛紛問起了我還有沒有什麼新型武器出產?其實,在他們把我拉向一邊,還沒有等他們開口我就知道他們是要問我什麼事情了。

因此,我想了想後道:“其實武器我已經推出了很多了,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走的,海中游的,還有手拿的,肩上背的,這一切都應盡應有,目前國家也已經訂購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武器,而且我也已經交付了一大部分了,我想很快主席就會發下去給各大軍區的。因此,我認爲你們不應該來找我,而是應該快點找主席去。呵呵!”

聽了我的話,那幾個司令員不由得興奮了起來。看他們的樣子,如果不是今天的日子比較特殊,主席非常的忙,那他們可能現在馬上就會找主席去了。

就這樣,在休息廳裡和那幾個司令聊着聊着就到了八點鐘了。就在這個時候,主席、副主席、總理和三位軍委的副主席以及四總部的部長們從休息廳外面走了進來。

於是,大家紛紛安靜了下來,並且連忙向主席他們敬禮。可能是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處理,所以主席他們在進來之後也不再說什麼多餘的話,而是在讓大家坐下來後就開始重新把我的身份向在座的將領詳細的介紹了一下。

當然,因爲有些事情目前還是不能夠讓太多的人知道的,所以主席在介紹我的時候,只是把我的中央軍委候補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五處處長、138禁區的副司令員等身份向大家說明了一下,至於說我所在的部隊是一個什麼樣的性質的部隊,主席並沒有說。

在等主席介紹完我的其他的身份後,不但是其他的不認識我的將領,就連那已經和我大了不少交道的七大軍區的司令員也不由得愣住了。說實在的,在場的將領全都沒有想到,我這麼一個年輕人,也不知道是何德何能,既然擔任着如此多的要害部門的重要職位。

在我所擔任的那些職位中,先不說軍委候補委員和138禁區這個神秘的基地副司令員這兩個職位,單單說那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五處處長的職位,那就已經非常的不得了了。

要知道,那個所謂的中央軍事委員會,那個是一個直接向主席負責,不受地方和軍隊的其他任何部門的任何限制的。而且持有這種證件的人還具有逮捕、審訊罪犯的權利,並且具有調動全國各地連級以下的部隊執行公務的資格,甚至可以在沒有經過審判的情況下處決一些犯了叛過罪且證據確鑿的罪犯。可以說是具有一定生殺大權的。

在接下來,主席又說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接着在把事情說完後,主席就讓大家站在一起照了一張相。然後在看看時間已經是八點半了之後,主席就示意我跟着他們一起離開休息廳。

離開休息廳,主席帶領着我們又來到了另外的一個小型會議室。在那裡,我們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主要內容就是國慶節期間的各種安排什麼的。

其實,在過去期間,需要我參加的活動並不多,全部加起來也就兩三項。而且這幾項也全都是在這兩天內完成。其中包括了今天跟着主席檢閱部隊、閱兵儀式過後參加的一個新聞發佈會,還有就是會見早已經安排好了的幾個國家的軍事代表等等。

等我們把會開完,已經是九點整了。此時,剛好主席的秘書也前來提醒我們應該前往天安門城樓了。於是,我們大家開始整理一下服裝後就開始向天安門城樓那邊走去。

而此時,秋高氣爽的北京城,豔陽高照,鮮花怒放,一片祥和。此時,在天安門恰當長街之上,由陸海空三軍、人民武裝警察、預備役和民兵以及其他的各軍種所組成的綠色長城正像一道堅固的城垛,巍然屹立在那裡。

在來到天安門城樓後面時,我們大家又稍事整理了一下各自的服裝,然後就在雄壯的千人軍樂隊的迎賓曲中走上了天安門城樓。然後就各自按照早已經安排好的位子站好,理所當然的,主席站在了天安門城樓的正中間。而總理則站在主席的左邊,再接下來就是我站在了總理的旁邊。

此時,隨後跟着走上天安門城樓的那些不禁非常驚訝的看着我,他們搞不明白我到底是什麼身份?爲什麼我會能夠站在總理旁邊?更令他們驚訝的是,我既然還是很穿一身黑色軍服和掛着上將的軍銜。不過,雖然那些人非常的震驚,但是以他們能夠有今天的地位成就來說,他們很快就明白這其中可能又有着什麼新的情況出現了。而且,這些東西還不能是他們現在所能夠問的。因此,他們很快的也就回過了神來,然後就若有所思的走向各自的位置。

在所有的人都站好後,這時在主席的示意下,主持人宣佈國慶節慶祝大會開始,然後緊接着的就是鳴放禮炮。在放完禮炮後,主持人又宣佈升國旗唱國歌。緊接着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義勇軍進行曲》響了起來,鮮豔的五星紅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燒。

此時,聽着那莊嚴的國歌聲,看着下面的民衆、受閱部隊以及那鮮紅的五星紅旗,我的心中不由得翻起來一道道的波瀾。此時的我,感覺到心中有着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在釀造着。

此時的我,看着那冉冉升起的國旗,心中充滿了一種難以訴說的自豪情懷。看着此時我那正站在旁邊穿着一身黑色軍服的太空部隊戰士,我的心中更是有着一絲驕傲。

在等升完國旗禮畢之後,一邊的工作人員上前來提醒我,在接下來就是跟隨主席開始檢閱部隊了,讓我現在就和主席一起下去作好檢閱部隊的準備。

當我和主席來到天安門城樓後面的空地時,那裡早已經停好了兩輛紅旗敞篷轎車。在一邊的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我和主席分別各自上了一輛紅旗敞篷轎車。跟隨着主席的車,我們緩緩的駛出了天安門,駛過了金水橋。

當我們的車子在衆人驚訝的目光中來到天安門前的大街中央時,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正軍姿嚴整的等候在那裡,看到主席和我的車子過來,他立即向主席報告道:“主席同志,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等北京軍區司令員報告完,主席說了一聲開始。然後,我和北京軍區的司令員就跟在主席的兩邊開始檢閱起部隊來。隨着車子的前進,主席就喊一聲:“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

而官兵們也響亮的聲音迴應道:“首長好!爲人民服務!”

伴隨着氣勢磅礴的軍樂,主席的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官兵們的響亮回答也似驚雷迴盪,山呼海應。會成了一道道巨大的聲浪,在十里長街迴盪。

第二章 海盜(二)第二十九章 恩師被襲第四章 故地重遊(二)第二十一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二)第二十七章 正式拜師 上第二十九章 戰前的聯合陰謀(一)第四章 部隊擴編第三十七章 鍾良調任第十八章 系列談判第八章第十七章 亂戰紐約(五)第十一章 搬遷之議第五章 重上征程第三十三章 返回北京第五章 又回北京第四十四章 宣誓大會第十四章第三十二章 戰前的聯合陰謀(四)第四十二章 步步高昇第二十六章 殘龍行動第三十一章 招兵之行(三)第二十四章 大會開始第十一章 三點要求第十七章 有客來訪第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二十二章 亂戰紐約(十)第三十一章 公報私仇第三章第三十一章 公報私仇第二十六章 再見恩師(二)第二十六章 刀兵之災(二)第二十九章 奇才霍雷(二)第十五章 再見好友第二十三章 大會前的聚會(二)第四章 血腥命令(一)第二十一章 追蹤忍者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 驚喜交集第十八章 陳家之主 上第十四章第二章 求婚鬧曲第二十四章 書房商談第二十九章 奇才霍雷(二)第七章 決心收復第二十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第九章 大鬧警局 (三)第三十六章 看望陳父第三十一章 招兵之行(三)第四卷 第一章 師祖回國第三十六章 科學院士第十二章 忙裡偷閒(二)第四章 故地重遊(二)第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 滅虎行動 上第二十六章 終見恩師第四十四章 月底總結第五十一章 飛行表演 上第十九章 戰後宣言第三十章 戰前的聯合陰謀(二)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 會見特使(一)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伊賀忍者第三十八章 機場風波 (一)第二十二章 掛牌大典(二)第二十六章 草原風光第七章 國家支持第二十三章 掛牌大典(三)第十八章 家裡閒聊第四十五章 彙報情況第十二章 釋疑解惑(二)第二十七章 鑽石大王(一)第十三章 亂戰紐約(一)第十八章 血色南海第二十一章 宴請答謝第十九章第四十五章 彙報情況第十四章 處理結果第二十一章 追蹤忍者第三十五章 移交準備第四十三章 機場風波(六)第四十七章 元旦晚會(一)第四章 四大家族第五十章 裝備分配第三章第二十一章第六章 諸葛流雲第二十八章 鑽石大王(二)第十三章第十六章 細說原由第十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九章 戰後宣言第三十六章 移交戰艦第二卷 第一章第四卷 第一章 師祖回國第十七章 殘酷的攻擊第十三章 龍爪基地(二)第二十七章 戰前準備第十一章 搬遷之議
第二章 海盜(二)第二十九章 恩師被襲第四章 故地重遊(二)第二十一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二)第二十七章 正式拜師 上第二十九章 戰前的聯合陰謀(一)第四章 部隊擴編第三十七章 鍾良調任第十八章 系列談判第八章第十七章 亂戰紐約(五)第十一章 搬遷之議第五章 重上征程第三十三章 返回北京第五章 又回北京第四十四章 宣誓大會第十四章第三十二章 戰前的聯合陰謀(四)第四十二章 步步高昇第二十六章 殘龍行動第三十一章 招兵之行(三)第二十四章 大會開始第十一章 三點要求第十七章 有客來訪第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二十二章 亂戰紐約(十)第三十一章 公報私仇第三章第三十一章 公報私仇第二十六章 再見恩師(二)第二十六章 刀兵之災(二)第二十九章 奇才霍雷(二)第十五章 再見好友第二十三章 大會前的聚會(二)第四章 血腥命令(一)第二十一章 追蹤忍者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 驚喜交集第十八章 陳家之主 上第十四章第二章 求婚鬧曲第二十四章 書房商談第二十九章 奇才霍雷(二)第七章 決心收復第二十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第九章 大鬧警局 (三)第三十六章 看望陳父第三十一章 招兵之行(三)第四卷 第一章 師祖回國第三十六章 科學院士第十二章 忙裡偷閒(二)第四章 故地重遊(二)第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四章 滅虎行動 上第二十六章 終見恩師第四十四章 月底總結第五十一章 飛行表演 上第十九章 戰後宣言第三十章 戰前的聯合陰謀(二)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 會見特使(一)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伊賀忍者第三十八章 機場風波 (一)第二十二章 掛牌大典(二)第二十六章 草原風光第七章 國家支持第二十三章 掛牌大典(三)第十八章 家裡閒聊第四十五章 彙報情況第十二章 釋疑解惑(二)第二十七章 鑽石大王(一)第十三章 亂戰紐約(一)第十八章 血色南海第二十一章 宴請答謝第十九章第四十五章 彙報情況第十四章 處理結果第二十一章 追蹤忍者第三十五章 移交準備第四十三章 機場風波(六)第四十七章 元旦晚會(一)第四章 四大家族第五十章 裝備分配第三章第二十一章第六章 諸葛流雲第二十八章 鑽石大王(二)第十三章第十六章 細說原由第十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九章 戰後宣言第三十六章 移交戰艦第二卷 第一章第四卷 第一章 師祖回國第十七章 殘酷的攻擊第十三章 龍爪基地(二)第二十七章 戰前準備第十一章 搬遷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