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皇權與相權之爭

第260章 皇權與相權之爭

“羞辱?難道你以爲朕立下的律法就是爲了羞辱你們嗎?”老朱聽到李節的話卻有些生氣的反問道,他之所以將律法設立的那麼嚴苛,主要還是用於震懾,如果那些官員不想着犯法,根本沒必要在意刑法是否嚴苛。

“我當然知道陛下的用意,但陛下的震懾卻已經超過了一個度,比如我身爲官員,本來應該兢兢業業的爲朝廷賣命,就算是真的犯了法,大不了讓朝廷依法處置自己就是了,但現在陛下卻牽連到他們的家人,而且還要送到教坊司任人凌辱,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羞辱,而這也必將對官員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

李節說到這裡長吸了口氣接着道:“對於官員來說,朝廷的這條律法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底線,使得他們很難與朝廷同心同德,甚至會讓官員從內心對皇權產生極大的警惕,在這種情況下,陛下可知道會發生什麼?”

“會發生什麼,難道他們還要造反不成?”老朱冷哼一聲十分不屑的反問道,他還真不怕有人敢造反。

“造反他們當然不敢,可是他們會有意或無意的聯合起來,想辦法來限制皇權,這很可能會成爲所有官員的共識,也許陛下在位時不需要在意這些官員的想法,可陛下您想過沒有,日後您的兒孫還會有您這樣的能力嗎?”李節最後拋出一個十分長遠的問題道。

這下老朱也愣住了,的確,他不怕下面的官員搞事,甚至他直接把宰相給廢了,以便於自己大權獨攬,可是他的兒孫們卻沒有他這樣的威望與能力,別的不說,朱標的身體就承擔不了太過繁重的政務,日後也勢必需要大臣的輔佐,到時也必須給大臣們放權,而一旦大臣掌握了實權,也就有了與皇權對抗的資本。

“陛下!之前的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即相輔相成,又互相牽制,最理想的狀態是達到一種平衡,陛下現在雖然廢棄掉了宰相一職,但相權並沒有消失,因爲所謂相權,說白了就是天下官員共有的權力,除非陛下能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不需要依靠任何官員,否則相權永遠都不會消失!”李節這時也一咬牙說出了一段心理話。

老朱廢掉了宰相,但等到他的兒孫登基時,大學士卻成爲了新的宰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恰恰是歷史上皇權與相權爭鬥最激烈的朝代,甚至皇帝爲了從大臣手中奪權,不得不依靠身邊的太監與特務機構,這也導致了明朝的太監當政,以及錦衣衛與東廠等機構的強盛。

不過就算是這樣,大明的皇權也幾次被大臣們給壓了下去,曾經有三位皇帝都是常年不上朝,特別是那位萬曆皇帝,更是二十八年都不上朝,但大明的朝廷依然照常運轉,這對於老朱來說,估計都是無法想像的。

只見老朱沉默了好一會兒,最後終於擡頭道:“你的意思是說,因爲朕的嚴刑峻法,那些官員日後可能會聯合起來,從而限制帝王手中的權力?”

“不是可能,而是肯定,皇帝就算是擁有天下,但依然需要依靠官員來治理天下,這些官員在見識到皇權的可怕後,必須會想辦法一點點的限制皇權,甚至這可能會成爲天下讀書人心中的一種共識,而且時間越久,他們對皇權的限制就越大,最後很可能會造成皇帝的政令不出皇城的情況!”李節十分肯定的道。

李節說的這些也都是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明朝中後期時,皇帝的權力已經受到極大的限制,上面說的三位長年不上朝的皇帝,都出現在這個時期,他們不上朝本身也是一種對大臣不滿的反抗。

甚至到了大明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崇禎皇帝時,竟然連稅都徵不上來,堂堂一個帝王,竟然要求着官員們捐錢,但官員們卻只捐了二十萬兩銀子,結果等到李自成殺進京城,卻從這些官員家裡搜出數千萬兩白銀,雖然明朝的滅亡與崇禎皇帝的亂來也有很大的關係,但當時皇權被壓制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聽到“政令不出皇城”這六個字,老朱也一下子瞪圓了眼睛,一股火氣也直衝頂門,做爲皇帝,這種情況是他最無法容忍的,甚至一瞬間他有種殺掉天下所有官員的衝動。

然而很快老朱就冷靜下來,就算他把天下的官員全部殺光,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他依然需要新的官員來替他管理天下,到時這些官員依然會想辦法來限制皇帝,而且他們完全不用急於一時,只需要一點點的來蠶食皇帝手中的權力,遲早會成爲李節說的那種情況。

“也許你說的有道理,但就算朕把律法變得寬鬆,那些官員就不會對皇權產生警惕了嗎?”老朱沉默良久最後再次問出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

“會!但事情都是相互的,陛下恩威並重,自然比一味的示之以威要強得多,即使有官員對皇權產生警惕,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因爲他們也樣也擔心帝王對臣子產生警惕,就像我剛纔說的那樣,帝王與大臣之間永遠是相輔相成,卻又相互牽制的情況,最好是能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只有這樣,一個國家纔會更加的穩定!”

李節說到這裡忽然再次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出一句改編於後世的話:“當一支箭還在弦上未發射時,它的威懾力纔是最大的時候,因爲誰也不知道這支箭會射向何方,但當這支箭離弦時,它的威懾力反而會下降,因爲它的軌跡已經暴露了!”

李節的這句話也再次引起了老朱的沉思,所謂的箭,其實可以看做是老朱手中的皇權,他現在利用皇權實行嚴刑峻法,而且事無鉅細全都規定的明明白白,這相當於把箭射了出去,反而不如引而不發的威懾力更強。

“陛下,將犯官家屬沒入教坊司雖然看起來解恨,但卻觸犯了官員的底線,這就像是您射出來的一支箭,雖然看起來十分凌厲直指要害,但也失去了它的威懾力,而且還會引起官員們的警惕,所以在臣看來,這根本就是得不償失之舉!”李節最後再次勸說道。

其實李節有些話並沒有明說,像這種把犯官妻子送進教坊司爲妓的事,已經顯得有些下作了,如果是土匪流寇來做這種事倒也正常,但堂堂一個帝國來做這種事,說出去都有點丟人,甚至這也暴露了老朱出身底層,在某些事情上目光狹隘的缺點。

看到老朱沉默不語,李節也靜靜的站在一旁等候,該說的話他都已經說完了,接下來就該看老朱自己的決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教坊司的這件事,老朱只是開了個頭,真正發揚光大的其實是他的兒子朱棣,朱棣在奪得皇位後,把支持朱允炆的許多官員妻女都送進教坊司,而且她們所生的兒女也是男爲奴、女爲娼,簡直是永世無法翻身。

不過就在這時,李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不用回頭他也知道來的肯定是朱標,因爲只有朱標纔有資格進暖閣時不需要內侍稟報。

朱標進來後也一眼看到沉思是的父親,又看到旁邊站立的李節,這才讓他也立刻放慢了腳步,然後悄悄來到李節旁邊低聲問道:“怎麼回事,父皇在想什麼?”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一時間解釋不清楚。”李節倒是想解釋,可這麼複雜的事情他都不知道該從哪解釋。

“能有多複雜,難道比你從教坊司搶人還要複雜?”朱標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節再次問道。

“咳~,殿下也知道這件事了?”李節聞言也露出尷尬的神色道,還真是壞事傳千里,這纔剛發生的事,結果朱標都已經知道了。

“剛纔玉寧告訴我的,她擔心你這邊再出什麼問題,所以就請我來看看,不過我不管你是什麼原因,以後你要是敢對不起玉寧,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朱標說到最後也板起臉道。

“這個您不必擔心,我對玉寧可是一片真心,絕對不會辜負於她,不過剛纔陛下已經說了,過了年就要讓我們完婚,我覺得殿下與其擔心這些,還不如花點心思給玉寧多準備點嫁妝,比如在北平給我們劃出一塊地皮建個公主府什麼的!”李節笑嘻嘻的回道。

要遷都了,北平的地價肯定會飛漲,不過最值錢的土地肯定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因爲北平城的規劃還沒有定,哪怕一塊不值錢的土地,朝廷也能讓它變得寸土寸金。

“你小子還真是貪心,都把主意打到北平府了……”

朱標聞言也有些無語,不過剛說到這裡時,書桌後面的老朱也終於從沉思中清醒過來,當他看到朱標時,也並沒有露出意外的神色,而是向朱標招了招道:“太子來的正好,剛纔李節向我提了一個建議,你也來幫我參詳一下!”

(本章完)

第747章 整治黃金港第674章 戰後的利益第117章 張定邊來了第739章 美洲見聞(上)第828章 大洋洲(上)第734章 新途島見聞(下)第622章 試行第399章 分化第117章 張定邊來了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385章 女主內第697章 主薄李恩第746章 賭一把第780章 潭王朱梓第830章 大洋洲(下)第452章 遲到的壽禮第326章 災民營(下)第144章 調戲朱玉寧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697章 主薄李恩第665章 叉力失之戰(中)第412章 朱孟熜快死了第525章 京城中的暗流第63章 給朱允熥開小竈第302章 寧王朱權第208章 初見蒲城郡主第437章 毆打皇族第132章 空手套白狼第448章 歸程(下)第652章 毛遂自薦第96章 故人見面,拔刀相向第236章 軟禁中的駙馬第748章 燕京港第541章 朱樉的家書第418章 術無對錯第723章 燕王發媳婦?第312章 計劃完成第364章 銀行疑案(中)第79章 自焚的潭王第390章 不如建城第343章 張定邊談合作第135章 可歌可泣的送死精神第200章 所謂宗族第351章 恐怖的花錢速度第391章 公主要生了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75章 爹坑兒子第75章 爹坑兒子第247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724章 工匠營的改變第422章 蔣瓛的意見(上)第395章 一舉多得的好事第256章 教坊司第724章 工匠營的改變第98章 舊部第65章 好深的算計第744章 黃二與狗頭金(下)第134章 沈家送禮第720章 工匠鬧事(上)第811章 又一次送行第249章 女兒家的書第319章 奇怪的女屍第257章 一切有我第166章 明船之災第443章 親小舅子第424章 錦衣衛的危機第425章 拆分計劃第99章 遷島民入內陸?第666章 叉力失之戰(下)第298章 挑明態度第657章 病危第463章 犯衆怒第415章 朱孟熜的病(上)第18章 無家一身輕第682章 斷尾求生第173章 一堂課第735章 好奇第171章 後續計劃第56章 錯誤的教育第410章 進度第565章 疑點重重第403章 蒸汽機第31章 詹事府左司諫第729章 去九州第799章 國事家事第461章 缺官員第783章 抓捕朱梓(上)第120章 鄱陽湖上第639章 槍管第134章 沈家送禮第752章 沙哈魯的消息第191章 兩公回京第659章 打亂計劃第97章 元末第一猛將第57章 愚蠢的忠臣第478章 寶慶公主第554章 蒸汽船第663章 朱棣與傅友德第260章 皇權與相權之爭第447章 歸程(上)
第747章 整治黃金港第674章 戰後的利益第117章 張定邊來了第739章 美洲見聞(上)第828章 大洋洲(上)第734章 新途島見聞(下)第622章 試行第399章 分化第117章 張定邊來了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385章 女主內第697章 主薄李恩第746章 賭一把第780章 潭王朱梓第830章 大洋洲(下)第452章 遲到的壽禮第326章 災民營(下)第144章 調戲朱玉寧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697章 主薄李恩第665章 叉力失之戰(中)第412章 朱孟熜快死了第525章 京城中的暗流第63章 給朱允熥開小竈第302章 寧王朱權第208章 初見蒲城郡主第437章 毆打皇族第132章 空手套白狼第448章 歸程(下)第652章 毛遂自薦第96章 故人見面,拔刀相向第236章 軟禁中的駙馬第748章 燕京港第541章 朱樉的家書第418章 術無對錯第723章 燕王發媳婦?第312章 計劃完成第364章 銀行疑案(中)第79章 自焚的潭王第390章 不如建城第343章 張定邊談合作第135章 可歌可泣的送死精神第200章 所謂宗族第351章 恐怖的花錢速度第391章 公主要生了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75章 爹坑兒子第75章 爹坑兒子第247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724章 工匠營的改變第422章 蔣瓛的意見(上)第395章 一舉多得的好事第256章 教坊司第724章 工匠營的改變第98章 舊部第65章 好深的算計第744章 黃二與狗頭金(下)第134章 沈家送禮第720章 工匠鬧事(上)第811章 又一次送行第249章 女兒家的書第319章 奇怪的女屍第257章 一切有我第166章 明船之災第443章 親小舅子第424章 錦衣衛的危機第425章 拆分計劃第99章 遷島民入內陸?第666章 叉力失之戰(下)第298章 挑明態度第657章 病危第463章 犯衆怒第415章 朱孟熜的病(上)第18章 無家一身輕第682章 斷尾求生第173章 一堂課第735章 好奇第171章 後續計劃第56章 錯誤的教育第410章 進度第565章 疑點重重第403章 蒸汽機第31章 詹事府左司諫第729章 去九州第799章 國事家事第461章 缺官員第783章 抓捕朱梓(上)第120章 鄱陽湖上第639章 槍管第134章 沈家送禮第752章 沙哈魯的消息第191章 兩公回京第659章 打亂計劃第97章 元末第一猛將第57章 愚蠢的忠臣第478章 寶慶公主第554章 蒸汽船第663章 朱棣與傅友德第260章 皇權與相權之爭第447章 歸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