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移民與戶籍制

第202章 大移民與戶籍制

雖然已經是春天,但越往北越感覺冷,特別是早晚時分,小風一吹都能冷到骨子裡,李節穿着朱玉寧給他做的衣服,雖然樣式不太好看,穿着也不太舒服,但卻十分的暖和,足以抵擋早晚的寒風。

李節坐在車窗前,看着官道兩側的農田陷入到沉思之中,現在他們已經進入到河南地界,雖然明朝時期的河南與後世河南的行政區域有些差別,但大體上還是一致的。

提到河南,李節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原大地,另外李節記得在他上中學時,課本上明確的寫着,當時河南是全國唯一人口過億的省份,當然後來被廣東超越了,但河南的人口數量依然排在第二。

要知道李節上中學的時候,改革開放纔沒多久,各省份的差別也不是很明顯,而河南的面積並不大,在各個省份只排在中下位置,如果只看地圖,估計很難想像小小的河南竟然能養活一億人。

但事實就是事實,河南之所以能養活那麼多人,是因爲河南真的有養活這麼多人的資本,相比別的省份,河南境內大部分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再加上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導致這裡的糧食產量很高,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地。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比如在後世時,河南就被定位成一個農業省,耕地的面積有嚴格的紅線,導致工業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後世河南的經濟發展不太好,雖然總體排在第五,但人均下來就很低了。

而在古代的農業社會,河南雖然看起來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也帶來一種詛咒,那就是每當戰亂之時,河南的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四方的軍隊可以隨時殺入河南境內,而河南又是糧倉,自然被不少人視爲肥肉,引來無數的軍隊在這裡廝殺爭搶,百姓們也頻頻遭受戰亂之苦。

比如以現在爲例,當初的元末戰亂,導致河南的人口大減,老朱統一了天下後,曾經統計各地的人口,其中河南的總人口竟然只剩下一百八十九萬,北邊的河北也沒好到哪去,人口與河南幾乎相等。

相比之下,旁邊的山西卻有四百多萬的人口,比河南與河北加起來都要多,主要原因就是山西境內多山,亂兵很難進入山西境內,而且就算是殺進山西,百姓也能到山上躲避,所以土地貧瘠的山西才能保留那麼多人口。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老朱纔開啓了轟轟烈烈的明初大移民,將山西的居民移居到中原地區,據說前後一共有十七次,而且一直到朱棣當政的永樂年間才停止,前後持續了四十多年,遷移總人數更是達到百萬以上。

雖然在後世看來,百萬人口的遷移並不算什麼太難的事,但對於古代社會來說卻極其困難,因爲這時交通落後,只能靠人的兩條腿步行,另外還有物資的匱乏,再加上鄉土觀念更重,使得百姓也不願意遠離故土,更讓移民之事困難重重。

不過老朱對移民的事卻十分強硬,他先是把山西的百姓編入軍戶,再以調集軍隊的名義將這些百姓遷移,爲了防止移民在路上逃跑,更是將他們綁住雙手連成一串,這些百姓想要大小便時,只能讓看守的人解開雙手,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詞,甚至直到後世,河南等地的人依然稱上廁所爲解手。

李節一路上也在觀察着道路兩側的田地,剛進入河南境內的時候,他發現道路兩側到處都是荒蕪的田地,要知道這可是官道,兩側的田地應該十分搶手纔對,可依然存在着大批的荒地,就是因爲地多人少,根本耕種不過來。

不過隨着隊伍的前行,李節發現越往北,道路兩側的荒地就越少,大部分都被開墾成田地,甚至能看到一些村落出現在平原上,有些村落一看就是新建起來沒多久,估計就是從山西等地遷移過來的百姓。

這些百姓被遷移過來後,,當地的官府會劃出一片土地讓他們開荒,當然朝廷也會提供一些種子、農具等物資,只要你能把荒地開墾出來,並且連續種上幾年,那這塊地就是你的了,而且前幾年朝廷也不會收稅。

相比那些真正的荒地,河南這邊的荒地以前大部分都是良田,只是因爲戰亂,田地的主人或逃離或死亡,才導致田地拋荒,但只要耐心的耕種幾年,這些荒地就能恢復成良田,比從零開始的開荒容易許多,所以這些移民只要熬了最初的幾年,就能得到一大塊土地。

“想什麼呢?”正在這時,朱標忽然一拍李節的肩頭問道,這一路上太過無聊,所以朱標也經常把李節叫來陪他,或是下棋或是聊天,有時也討論一下路上的見聞。

“我在想陛下遷移百姓到中原的事。”李節實話實說道。

“原來是這件事,不過說實話,當初父皇爲了做這件事,可揹負了不少的罵名,許多大臣也反對遷移百姓,認爲這會讓百姓背井離鄉,甚至可能會引發民間的動亂。”朱標說到最後也嘆了口氣,事實上那些人也沒說錯,遷移百姓的確也引發了一些的騷亂,不過這些依然沒能改變父親的決定。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時上層的一些決定,雖然長遠看有好處,但卻會觸動下層的利益。”李節聞言也嘆了口氣道,這種事根本沒有對錯,而且有些現在看來正確的決定,隨着時間的推移,日後也可能變成錯誤的。

“是啊,有利必有弊,比如以戶籍爲例,父皇接手了一個亂成一團的天下,爲了讓天下儘快的恢復秩序,所以纔將各行各業都劃入戶籍之中,使得天下在短時間內秩序井然,但時間一久,我總感覺這戶籍制會出問題!”這時朱標忽然也有些感慨的道。

“殿下也覺得戶籍有問題?”李節聞言也十分驚訝的看向朱標,他沒想到朱標竟然看出了戶籍的弊端,果然不愧是老朱挑選的繼承人,如果朱標真的能順利接位的話,說不定他真的能糾正許多老朱留下的弊端。

“聽你這話的意思,你難道也和我有同樣的看法?”朱標也同樣驚訝的看着李節道,他本來只是隨意拿戶籍舉例,甚至藉此給李節上一堂課,沒想到李節竟然也有同樣的看法。

“不錯,戶籍雖然讓天下秩序井然,但時間一久,百姓被戶籍牢牢的捆綁在各自的職業中,農戶也就算了,可軍戶和匠戶必然會出大問題!”李節十分肯定的道。

聽到李節這麼說,朱標也是眼睛一亮,當即與他詳細的討論了一下戶籍制的利弊,結果越是討論他越是震驚,李節對戶籍制的認知遠超他的想像,甚至許多他沒想到的地方,李節也都想到了。

其實並不是李節多聰明,而是他深知歷史上明朝軍事崩壞,主要就是軍戶制度的崩壞,本來老朱想的挺好,軍戶半軍半民,即可以節省軍餉又能保證兵源,可後來軍戶卻飽受軍官的剝削,淪落成爲軍官的私奴,平時連飯都吃不飽,更沒時間操練,哪還能保證什麼戰鬥力?

匠戶也是一樣,老子是鐵匠,兒子還是鐵匠,而且無論幹多幹少都一樣,就像是吃大鍋飯一樣,如此一來匠戶們根本沒有幹活的動力,這也導致軍隊的武器質量直線下降,火槍更是頻頻炸膛,根本就不能用。

原來歷史上的大明深受倭寇之害,主要就是南方的衛所實在太腐敗了,北方因爲受草原威脅,衛所還能保持一定的戰鬥力,可南方的衛所卻爛到了根子裡,甚至發生過幾個倭寇就能打敗上千明軍的荒唐事,其根源就是軍戶制度的徹底崩壞。

當然戶籍制的危害還遠不止如此,因爲戶籍將大部分人都牢牢的捆綁在土地上,根本不能自由流動,這也大大的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原來在宋朝時就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卻在明朝時期停滯下來,雖然不能說全怪苛刻的戶籍制度,但它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朱標聽着李節的講述也十分興奮,他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李節,沒想到他在政務上也有如此深的見解,看來自己這個女婿還真是找對了。

“既然戶籍制會造成如此大的危害,那你覺得該如何改變?”最後朱標向李節追問道。

“改變肯定是要改變的,但卻不是現在!”李節聞言反而出言勸阻道,雖然戶籍制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但那是在以後,現在戶籍制對大明還是有利的,至少它可以讓大明更快的恢復實力,所以現在還不是改變的時候。

朱標聞言也醒悟過來,當即贊同的點了點頭,他的確有些心急了,戶籍制是自己父親定下來的,以父親的能力,當然知道戶籍制的利弊,可他依然推行了下去,想必就是看中了它前期的利,至於後期的弊端,那就需要自己與兒孫們去糾正了。

(本章完)

第805章 沐家的處置第305章 爲何不用寶鈔?第24章 溼法顆粒火藥第174章 上陣父子兵第521章 真的不見了第694章 慶功的叔侄第390章 不如建城第265章 “石頭”中的鐵牌第843章 二十年後(中)第198章 回家第483章 相親(下)第200章 所謂宗族第518章 封鎖京城(下)第83章 實話都沒人信第794章 皇帝的請柬第253章 押送朱樉第173章 一堂課第13章 世人都曉神仙好第76章 殿下要害死潭王嗎?第95章 萬夫不擋之勇第261章 毛驤的罪名第656章 帖木兒染病第62章 插手皇孫的教育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488章 我想見她第797章 岷王沒來第523章 尋找朱允炆(下)第411章 松江好玩嗎第686章 誘餌第772章 德安縣城(下)第699章 你們竟然用鋼鐵鋪路第82章 這個李節不對勁第417章 老御醫的憤怒第125章 好心辦壞事第465章 初雪第478章 寶慶公主第708章 不省心的弟弟第835章 東南區域第54章 另一條路第97章 元末第一猛將第687章 焦灼的戰事第616章 審問王叔英第687章 焦灼的戰事第823章 登陸點(上)第583章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第130章 沈萬三的後人第737章 未來的趨勢第540章 家事第254章 面對現實第256章 教坊司第446章 壽宴上的小插曲第446章 壽宴上的小插曲第240章 書院中的爆炸第114章 殺手鐗第175章 室內泳池第66章 朱允熥要出宮第175章 室內泳池第493章 誰給他們的膽量?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514章 藍玉回京第770章 新的進展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648章 逃亡(下)第48章 降維打擊第773章 火車上第660章 前路被堵第770章 新的進展第317章 兇犯死了?第239章 捐資助學第410章 進度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第70章 朱允熥算賬第782章 潭王朱柏第618章 抵達京城第686章 誘餌第652章 毛遂自薦第466章 第二支船隊第637章 叔侄密談(下)第37章 兩衛必叛第140章 砸不碎的玻璃第429章 南下的船隊第307章 驚見方孝儒第574章 破案了?第642章 四叔你在害怕?第519章 彌留之際第505章 從身邊人看高低第178章 海運搞起來第686章 誘餌第636章 叔侄密談(上)第367章 盜墓賊第161章 開城之亂(中)第280章 主動爭取第74章 拼命三郎朱標第620章 巡視鐵路第711章 戰敗條約第806章 我想去大洋洲!第383章 誰在掌管銀行?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501章 普及教育第323章 滅門案真相(下)
第805章 沐家的處置第305章 爲何不用寶鈔?第24章 溼法顆粒火藥第174章 上陣父子兵第521章 真的不見了第694章 慶功的叔侄第390章 不如建城第265章 “石頭”中的鐵牌第843章 二十年後(中)第198章 回家第483章 相親(下)第200章 所謂宗族第518章 封鎖京城(下)第83章 實話都沒人信第794章 皇帝的請柬第253章 押送朱樉第173章 一堂課第13章 世人都曉神仙好第76章 殿下要害死潭王嗎?第95章 萬夫不擋之勇第261章 毛驤的罪名第656章 帖木兒染病第62章 插手皇孫的教育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488章 我想見她第797章 岷王沒來第523章 尋找朱允炆(下)第411章 松江好玩嗎第686章 誘餌第772章 德安縣城(下)第699章 你們竟然用鋼鐵鋪路第82章 這個李節不對勁第417章 老御醫的憤怒第125章 好心辦壞事第465章 初雪第478章 寶慶公主第708章 不省心的弟弟第835章 東南區域第54章 另一條路第97章 元末第一猛將第687章 焦灼的戰事第616章 審問王叔英第687章 焦灼的戰事第823章 登陸點(上)第583章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第130章 沈萬三的後人第737章 未來的趨勢第540章 家事第254章 面對現實第256章 教坊司第446章 壽宴上的小插曲第446章 壽宴上的小插曲第240章 書院中的爆炸第114章 殺手鐗第175章 室內泳池第66章 朱允熥要出宮第175章 室內泳池第493章 誰給他們的膽量?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514章 藍玉回京第770章 新的進展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648章 逃亡(下)第48章 降維打擊第773章 火車上第660章 前路被堵第770章 新的進展第317章 兇犯死了?第239章 捐資助學第410章 進度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第70章 朱允熥算賬第782章 潭王朱柏第618章 抵達京城第686章 誘餌第652章 毛遂自薦第466章 第二支船隊第637章 叔侄密談(下)第37章 兩衛必叛第140章 砸不碎的玻璃第429章 南下的船隊第307章 驚見方孝儒第574章 破案了?第642章 四叔你在害怕?第519章 彌留之際第505章 從身邊人看高低第178章 海運搞起來第686章 誘餌第636章 叔侄密談(上)第367章 盜墓賊第161章 開城之亂(中)第280章 主動爭取第74章 拼命三郎朱標第620章 巡視鐵路第711章 戰敗條約第806章 我想去大洋洲!第383章 誰在掌管銀行?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501章 普及教育第323章 滅門案真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