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號 邦無道則隱

立夏:初候,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

親愛的珍女士:

我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在論述方面的能力,似乎遠超過實踐操作的能力。我在論述方面的能力是相對於自己在實踐操作層面能力而言,跟別人在論述方面的能力相比,相信應該沒有太大的優勢。就算是我在這方面的能力很強,如果沒有更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作爲支撐,我的說詞大概也不會有幾個人相信。簡單來說,一個人做的多,說的少是非常吉利的。反過來做的少,說的多則是非常兇險的。孔先生曾經說過,有的事只能說不能做,有的事只能做不能說。比如好事,大多數人都是說說而已,如果你真的着手去做,就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給自己招來非常大的災禍。壞事只能做不能說,很多人爲了擴大自己的利益,在底線的邊緣瘋狂試探,但只要張嘴把這事說出去了,便有可能給自己招來災禍。如果你做了很多好事卻不爲人知,大可以不必爲這件事情而感到懊惱,因爲這些事情積澱的多了,會給你自己你的家人帶來非常大的好處。

最近幾天我對人際關係有了新的思考,人與人發生關係是從親情開始的,人一出生就在複雜的關係網中,而親情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經建立起來了。親情可以分爲父系,母系兩大宗,按照過去的說法,父系親人叫做本家,母系親人叫做親戚。小時候我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話,人在小的時候去外家,外家指的是外婆的家。長大了就走妻家,年長之後就走女家,所謂女家指的就是女兒的家。親情在父母之外還有兩大宗,就是兒子和女兒。當然把兒子和女兒歸爲一宗也是可以的,對上是父母,對下是子女,這是構成親情的基本元素。親情的重心在父母一邊,所以父母被稱作是至親。這事也可以做另外一番解釋,這世上最愛你的人是父母,所以稱作是至親。而這世上你最愛的人是子女,所以子女被稱作是至愛。

在舊時代,大多數夫妻都能夠白頭偕老。現在的人大不相同,不僅在婚前反覆的選擇,即便在婚後也可以繼續選擇。在一些地方,幾乎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到了成親的那一天,在教堂裡雙方要面對上帝作出承諾。可即便是對上帝做出承諾,他們也可以隨時反悔,當他們物色到了新的伴侶又來到教堂,又一次對上帝作出承諾。簡單來說,他們幾乎是在耍弄上帝。我所接觸到的大多數人都不是上帝的子民,也無需在人生的重要時刻對上帝做出承諾。更換配偶對他們來說就像更換衣服一樣容易,我不想說這麼做有什麼不對,畢竟這是大勢所趨,但是最近有一個案子非常有趣。一對九零後夫婦,到法院打離婚官司,雙方都同意離婚,對財產分割沒有異議,但雙方都不願意撫養女兒。他們不僅可以做到,對配偶不負責任,也可以做到對子女不負責任,未來的人們只會對自己負責。

九零後零零後以及之後的人們是真正的新新人類,而且九零後當中最年長的已經滿了三十歲,坦率的講,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當中,我感到非常的失望。我對他們也完全沒有信心,我不覺得在他們的手中未來能有多麼值得人去期待。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時刻感覺到自己處於落後的狀態之中,對域外的世界有一種崇敬和嚮往,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跟域外一樣的水準。而新新人類對於本土的一切都充滿了自信,他們瞧不起域外的東西,碰巧域外正處於嚴重的危機當中。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像晚清時候的人們一樣自信,目前我所能感受到的似乎不是被朝陽籠罩的世界,而是有很多茫然無措的人站在夕陽下感受着最後的美景。現在我要做的就是閉嘴,我希望自己類似這個星期五下午犯的錯誤,永遠不要再出現。

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人際關係不斷向外延伸的過程,有的人在這方面表現強勁,而有的人你幾乎看不到他在這方面的潛力。同樣是家中出了意外,有的人可以驚動很多很多的人,而我的周圍幾乎沒有任何波瀾。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魅力的人,我對自己所從事的這一份工作感到無比的厭倦,對於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碰到的人更是厭惡不已。我只能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反覆勸導自己,這就是生活。當一個人被浸泡在糞坑裡,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閉嘴。當人走出由親情構成的世界,你第一波感受到的是鄉誼,這些人包括你的鄰居和同鄉。相對於親情來說,鄉誼明顯要淡很多。如果你曾經有求學的經歷,還會有同窗之誼,師生之誼。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師徒如父子,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師徒之間並沒有如同父子一般的情分。

師父交給徒弟本事,他不是白給教的,他是要得好處的。徒弟從師父那裡學東西,他不是白學的,他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雙方不存在誰欠誰的問題,這就是一筆交易,只要雙方都得到了自己的東西,同時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就可以了。人生在世大多數關係是要靠交易來維持的,如果別人不能從跟你的交往當中獲益,你就會發現你們之間的關係會日趨冷淡,乃至於名存實亡。只有你與別人之間的交往能給對方帶來持續性的利益,你們之間的關係纔會不斷升溫,或者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或許你會感到疑惑,難道親情也需要通過交易來維持嗎?我的回答是當然,父母之所以願意爲子女付出,他並不是不求回報的,他期待着子女將來能夠盡孝。而子女要善待父母,並不是因爲自己有多喜歡他們,而是父母曾經長期的爲他付出。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尚且依靠交易來維持,其他的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很多時候,特別是基礎教育期間。一般人們都是在具有鄉誼的基礎上又有了同窗之誼。如果你有從軍的經歷,你還有袍澤之誼。那麼同事之間,是不是存在某種情分呢?我感覺是沒有的,因爲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所以同事之間大多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守禮即可、無需用情。一個人能夠熟悉各種禮儀,對他是非常幫助的。如果一個人對各種禮儀和禁忌一竅不通,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他就會經常碰壁。如果上天讓我做了家翁,有一個問題會讓我感到極大的困擾,就是我沒辦法把各種禮儀交給他。也許我會考慮認真的閱讀《禮記》,然後把裡邊的內容無保留的交給孩子。至於這東西將來能不能配得上入場,那就只有鬼知道了,我會再事先告訴它,從古至今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對三代的禮儀認知大概如此,夏代的禮儀特點是質樸簡約,殷商時代的禮儀特點是繁複崇敬鬼神,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以鬼神爲本。爲了敬奉鬼神,殷商朝廷一點也不介意大開殺戒,大概他們認爲只有把鬼神侍奉好了,才能夠殷商的法統一直延續下去。而周代的禮儀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不像夏朝那樣質樸簡約,也不像殷商時代的禮儀那樣繁複又崇敬鬼神。周代把人作爲根本,侍奉鬼神歸根到底是爲了造福人類,所以周朝不主張爲了侍奉鬼神而傷害人類。介於這樣的認知,周朝禁止爲了侍奉鬼神而對人進行殺戮。孔子爲什麼推崇周禮,從前我一直以爲他本身就喜歡周禮,後來我逐漸發現不是這麼簡單。孔子到了臨終之際囑咐子貢要按照殷商禮儀給他辦後事,可見孔子骨子裡對殷商之禮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之所以推崇周禮,是因爲當時是周朝,如果他生活在秦朝,一定會推崇秦朝的禮儀。

一個人如果處於新時代,卻對舊時代的禮儀念念不忘,並且試圖恢復它一定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孔子的教誨是,人一定要順應形勢、侍奉時王。當然在孔子生活的時代,他也面臨着一個問題。就是他主張的那一套東西,其實也有點過時了。只不過新的東西還沒有成型,孔子曾經說過,夏朝的禮儀,在杞國根本找不到,而殷商之禮,在宋國是可以找到的,至於周以後,即使過了百世,人們依然可以找到禮儀變化的軌跡。事實證明,孔子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周代以後各種禮儀變化都留下了完整的文獻。一個朝代所推行的禮儀反映着當時朝廷治理家國的理念,比如夏朝的時候,可能是因爲物資匱乏,所以把結節看得非常重要。殷商時代的國君或許覺得他們之所以得天下,是仰仗鬼神之力,所以他們對鬼神的侍奉無所不用其極。而周朝總結了夏朝和殷商時代的教訓,人的需要是他們制定禮儀的出發點。

《四書》我曾經讀過很多遍,但我沒有把它完整的背下來,就算是被其中一部分也很難做到。所以當我偶然發現孔子的那番話,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卻又有些驚喜。人無論自己真實的主張是什麼,如果發現自己的主張不合時宜,恐怕就要做一些調整了。不僅是爲了有所作爲,也是爲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孔子主張侍奉時王,在他有生之年卻沒幾個君主,真正欣賞他的才幹。師徒在魯國他走得最遠,在衛國,南子非常欣賞他的才幹。孔子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所以在衛國沒有待太長的時間就離開了,因爲去見了南子孔子曾經受到子路的指責。雖說南子這個人生活作風不太好,但她應該是孔子的一位知音。正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在孔子的內心深處,對南子應該不是那麼厭惡吧?

我與一位女同學關係不錯,後來有人告訴我,她曾經和不同的男士在賓館出入,他告訴我這番話的本意,就是希望我能夠遠離這位女同學,而我告訴他我不會因爲她與不同的男士出入賓館就降低對她的評價,她又不是我的女友,我爲什麼要對人家在這方面要求人家呢?孔子沒有放棄對禮儀的研究,去學習當時國君更需要的東西。比如衛靈公見到他,並沒有請教他禮儀方面的事而問的是軍事。我曾經說過,華夏文明對秩序號有一種執念,周爲當時的天下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秩序,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爲王室衰微,這一套禮制難以維繫。當時諸侯當中的強者挺身而出,以霸主的身份主持天下大事,讓當時的天下繼續按照周禮的規則運轉。到了春秋末期,最具有影響力的霸主晉國北一分爲三,天下再也沒有辦法按照周禮的規則運轉了,於是百家出現,呼籲當時的強者重建秩序,結束混亂的局面,最後是法家思想帶領當時的人們走出了亂世。

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爲他們沒有學到法家思想的精髓。我曾經說過,法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就請以漢高帝爲例,在漢朝建立之後,誅殺彭越、英布、韓信,這難道不是很有法家的特色嗎?漢朝初年,朝廷就非常重視律法方面的工作。怎麼說呢?法家還是道家?都是處理事物的方法,用哪一種方法取決於當時的形勢?比如秦朝掃滅六國之時,天下初定,天下人都希望結束長期的戰亂,卸下因爲戰亂而背上的負擔,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生產上。可當時的皇帝完全沒有顧及到百姓的這一要求,爲了讓秦朝的江山看起來固若金湯,大工程一個接着一個上馬。到最後秦始皇覺得這是可以傳給子孫萬世的基業了,殊不知他已經把秦朝推向了極爲危險的境地。很多人把秦朝滅亡的罪責算到秦二世的頭上,在我看來,秦二世從頭至尾昏頭昏腦,真正讓秦朝二世而亡的正是秦始皇本人。

如果把秦始皇稱帝之後的事情分成五十年去做,大秦怎麼也不至於二世而亡。秦始皇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錯誤,公子扶蘇與皇帝有不同的見解,於是皇帝就把他派出去鎮守邊疆。他難道不知道儲君遠離中樞會發生各種意外嗎?要知道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可以找到很多記載。趙高是一個宦官,秦始皇雖然被稱作是一代雄主,但他如此寵幸一個宦官,以至於他可以主宰天子的廢立,這也足以說明晚年的秦始皇是非常昏聵的。李斯身爲丞相,不以天下爲重,明知道胡亥不適合做天子,可他還是與趙高勾結謀害公子扶蘇。李斯最終沒有好下場,也是他自己作的。

秦始皇並沒有學到法家思想的精髓,漢武帝的時代有了霸處百家獨尊儒術的做法。這個做法讓很多人產生了誤判,認爲漢武帝是一個推崇儒學的帝王,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你只要不提霸處百家獨尊儒術這件事,漢武帝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像是一位法家的帝王。他的種種做法與秦始皇沒有二致,他與秦始皇最大的不同是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秦始皇如果到了晚年,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做一些調整,秦朝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秦朝了。我也曾替隋煬帝感到遺憾,當第三次徵高勾麗結束之後,士卒疲憊不堪,百姓怨聲載道。隋煬帝當時正確的做法是打開洛陽附近的倉庫,救濟山東之民。然後下罪己詔反省自己的錯誤,之後返回長安,像滯留在長安的隋朝舊臣,表達懺悔。相信天下很快就會歸於平靜,可他卻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躲在了江都。是那些給他報告壞消息的人,通通被誅殺。就是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最終讓他身死國滅。

身爲皇帝能看到自己的不好,發現自己的錯誤是非常難得的。我曾經聽到過這樣的格言:老闆永遠是對的,即使老闆錯了,也是因爲我的原因導致老闆犯錯。在企業或者其他性質的團體,負責人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錯誤。我說的看到自己的不好,發現自己的錯誤,是真的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不是迫於壓力承認自己錯了。我知道歷史上有一些皇帝,身邊有一羣虎狼之臣,他們一個個衝着皇帝,揮舞着雙拳,逼迫皇帝承認錯誤。以至於權臣可以指鹿爲馬,皇帝說什麼不算什麼。強者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樣的人很有希望成爲聖人。魏徵真正了不起的不是他,敢於說皇帝錯了,而是他能在皇帝的面前證明皇帝錯了。當然我可以在這裡對歷史上的事情發表各種議論,當我真正身處其中的時候,我的表現可能還不如他們。

在生活中我是一個非常不出色的人,人不應該憂患沒有表現的機會,而應該憂患自己沒有能力。一個人如果具備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這個人沒有理由不受到重用。在讀文章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感受到一些人懷才不遇的心情,也很容易與這些人產生共鳴。但多數時候這些人沒有得到重用,只是因爲他們的能力不夠。比如我們衆所周知的李白杜甫等人,雖然他們的詩文冠絕古今,但要說到處理事務的能力,恐怕他們比不上跟他們同時代的很多人。一個人在審視自己的時候,很容易誇大自己的優點,而把自身存在的缺陷忽視掉。我希望能夠發現自己越來越多的不足和問題,這樣我可以活得明白一些。我不希望明明是一坨屎,卻覺得自己像是一塊金子。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等來發光發熱的一天,如果這一天永遠都不到來,我就承認自己是一粒永遠不會閃光的灰塵。

當人際關係從親情延伸到鄉誼,然後走出家鄉,或者是因爲從軍有了袍澤之誼,或者是因爲求學有了同窗之誼。師徒如父子,在現實生活中一般指的應該是入室弟子。某位師父在教徒弟的時候,有的師父快吐血了,他還不明白。有的徒弟一點就通,一說就透。後者一般會得到師父的喜愛,而這個人很多時候就變成了師父的入室弟子。入室弟子與師父之間不再是那種單純的相互利用的關係,而是真的有了一種感情。感情是一種很脆弱的東西,師父喜愛徒弟爲徒弟付出很多,反過來這個徒弟是不是感激師父?還真的說不定就如同父母對子女很好,反過來子女會不會對父母很好存在疑問。有時候一個徒弟看起來非常的愚笨,師父在給他教的時候往往不給他好臉色,等有一天那個天才徒弟成事了,憑藉自己貴重的身份,自然不把輕賤的師父放在眼裡,而那個笨徒弟因爲師父給了他生技感激師父一輩子。

很多時候事情都不是你以爲的那個樣子,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相信天道,相信自然,相信你對天道的無知。友情這種事還真的不好說,按道理來說,只有三觀契合的人才能夠做朋友。可莊周與惠施兩個人觀點截然不同,二人一見面就開始各種爭論。一個人能夠長期陪着你吵架,你應該感到珍惜。妻子離開人世之後,莊周鼓盆而歌,惠施離開人世之後,莊周卻久久不能釋懷。因爲惠施不在了,就沒有人願意聽莊周說話了。所以我要說的是,友情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東西。只要兩個人的心靈可以產生共振,即便是三觀不同,也可以成爲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有說不盡的話,不在一起的時候會彼此思念,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友情吧!友情如同美好的愛情一樣,不可得,大多數時候人與人之間都是彼此利用而已。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四月初二

第103號 短視頻裡的女人第145號 藏在深巷裡的味道第358號 燈光球場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114號 月宮折桂第046號 奔馬第069號 兒童第020號 奴役的藝術第136號 百年前夜第267號 禍福幾何?第108號 假想採風第354號 信仰之根第009號 過年第169號 生活的流程第187號 我的隱形花園第140號 吉凶之間第025號 旋轉的時空之門第185號 拿起放下第011號 煙火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238號 溢陽第159號 鬼友第358號 燈光球場第041號 夢遊島國第049號 詭譎第278號 祈禱終結第343號 緣第348號 造化之緣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201號 緣分與選擇第220號 火車旅館第076號 意外事件第348號 造化之緣第287號 枯枝落雪第232號 風之花第203號 精神食糧的生產第330號 黃土第013號 交易的藝術第350號 虧第084號 解救行動第342號 順否第108號 陽明先生第333號 雲常第016號 竹林因緣第064號 畫不出現實第365號 十五初一第211號 鬼屋第343號 緣第207號 按照劇本演出第086號 紅珊瑚佛珠第263號 匠人和意外第365號 十五初一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187號 我的隱形花園第317號 佛陀與鳳凰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346號 靜氣第224號 缺陷第093號 知道第063號 臣之代第173號 名街第147號 艱難進階路第161號 男德學堂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018號 咆哮的婦女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250號 波及第275號 風化第278號 祈禱終結第213號 大祭第211號 鬼屋第273號 道第340號 愛的直立第263號 匠人和意外第309號 蜜蜂飛舞第226號 神之光第140號 吉凶之間第175號 翡翠茶話會第209號 一場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154號 秦宋治世第231號 思想實驗第103號 短視頻裡的女人第096號 天授第256號 神之光輝第107號 水邊書院第123號 鑽石之夜第037號 藍色太陽第110號 爭論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115號 名士夢第203號 精神食糧的生產第171號 俗務纏身第145號 藏在深巷裡的味道第365號 十五初一第001號 一個陌生中年男人的來信第058號 年代歌第076號 意外事件
第103號 短視頻裡的女人第145號 藏在深巷裡的味道第358號 燈光球場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114號 月宮折桂第046號 奔馬第069號 兒童第020號 奴役的藝術第136號 百年前夜第267號 禍福幾何?第108號 假想採風第354號 信仰之根第009號 過年第169號 生活的流程第187號 我的隱形花園第140號 吉凶之間第025號 旋轉的時空之門第185號 拿起放下第011號 煙火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238號 溢陽第159號 鬼友第358號 燈光球場第041號 夢遊島國第049號 詭譎第278號 祈禱終結第343號 緣第348號 造化之緣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201號 緣分與選擇第220號 火車旅館第076號 意外事件第348號 造化之緣第287號 枯枝落雪第232號 風之花第203號 精神食糧的生產第330號 黃土第013號 交易的藝術第350號 虧第084號 解救行動第342號 順否第108號 陽明先生第333號 雲常第016號 竹林因緣第064號 畫不出現實第365號 十五初一第211號 鬼屋第343號 緣第207號 按照劇本演出第086號 紅珊瑚佛珠第263號 匠人和意外第365號 十五初一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187號 我的隱形花園第317號 佛陀與鳳凰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346號 靜氣第224號 缺陷第093號 知道第063號 臣之代第173號 名街第147號 艱難進階路第161號 男德學堂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018號 咆哮的婦女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214號 文化倒影第250號 波及第275號 風化第278號 祈禱終結第213號 大祭第211號 鬼屋第273號 道第340號 愛的直立第263號 匠人和意外第309號 蜜蜂飛舞第226號 神之光第140號 吉凶之間第175號 翡翠茶話會第209號 一場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第154號 秦宋治世第231號 思想實驗第103號 短視頻裡的女人第096號 天授第256號 神之光輝第107號 水邊書院第123號 鑽石之夜第037號 藍色太陽第110號 爭論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115號 名士夢第203號 精神食糧的生產第171號 俗務纏身第145號 藏在深巷裡的味道第365號 十五初一第001號 一個陌生中年男人的來信第058號 年代歌第076號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