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人事幾番新

宋、秦、唐三國接連歸附,帶來大量人口跟文臣武將,爲朝廷支援非洲大開發,奠定了人力基礎。

將非洲人事任免拖延至今,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

日前,朝廷決定,從邯鄲城、襄陽、咸陽以及長安四城,合計遷一千萬百姓至非洲都護府,帶去華夏最先進的農耕技術,全力開發非洲大陸。

於此同時,朝廷還鼓勵異人到非洲定居。

爲此,非洲都護府會同朝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如免除一年農業稅,免費資助耕牛、農具等等。

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在非洲掀起一波建設高-潮。

除了經濟建設跟農林畜牧開發,歐陽朔還非常注重華夏文明的傳播問題,責成科教文衛署跟非洲都護府,在非洲當地興辦學堂。

凡非洲都護府轄區,官方語言一律統一爲漢語。

歐陽朔希望能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讓非洲三分之一以上的百姓,九成以上的適齡上學孩童,都學會漢語,書寫漢字。

讓華夏文明,在非洲大陸落地生根。

這絕非異想天開。

在南疆都護府轄區,此項工作早已推行下去,或許是東南亞本就跟華夏文明頗有淵源的緣故,學漢語,寫漢字,已經成了當地潮流。

官辦學堂一律採用漢字,傳授百家經典。

在當地推行華夏文明的同時,華夏文明也以其“兼容幷蓄,海納百川”的特點,吸收本土文明之精華,化作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文明的碰撞與融合,讓華夏文明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華夏文明,正式登上世界大舞臺。

爲了支持非洲大開發,在歐陽朔的授意下,朝廷直接給非洲都護府撥付三千萬金幣的專項資金。

這在以前,可是從未有過之事。

三千萬資金,不是直接撥付給非洲都護府,而是藉助大夏商業銀行跟大夏農業銀行之手,流入非洲大陸。

僅憑這一筆資金,就能讓兩大銀行在非洲站穩腳跟。

被攻滅九國的金融機構,也將被兩大銀行收購,按照統一標準整頓之後,再重新對外開放,激活非洲的金融市場。

如此一來,兩大銀行就可吸收非洲本土百姓手裡的閒散資金,用於支撐起非洲大開放的第二,甚至是第三階段,形成良性循環。

諾大的非洲大陸,三千萬資金可也扛不住。

…………

非洲大開發期間,非洲戰區在樞密院的監督下,也在做一些調整。

半年時間攻克九國,實在是了不起的戰績,非洲戰區四大集團軍在白起的親自調教下,赫然銳變成一羣血性十足的惡狼,馳騁非洲大陸。

白起的殺神之名,在非洲大陸聲名鵲起,讓人聞風喪膽。

連番征戰,自然也不乏硬仗,四大集團軍均有不同程度的戰損,在樞密院的授意下,直接從降卒中補充戰損。

各部補充完畢,還剩下不少兵員。

鑑於此,爲了加強非洲本土百姓對朝廷的認可,按歐陽朔的指示,非洲戰區四大集團軍將裁撤一部分部隊,用於組建行省守備師團跟衙役。

空出的名額,則用當地戰俘補充。

調整完畢,非洲本土戰士非洲戰區在四大集團軍中的佔比,達到兩成左右,總兵員在二十五萬上下。

未來,這將成爲一個通用標準。

即都護府駐軍,本土戰士必須達到兩成的最低標準,以維持穩定。

這麼做的好處,除了提升本土百姓對朝廷的認可,還能降低周邊非洲國家對大夏的敵意,因爲大夏軍已非完全的外來者。

…………

炙熱的陽光照進御書房,提醒着時間的流逝。

就在剛剛,歐陽朔會同三位大臣,圈定了非洲都護府空缺的兩位行省總督人選,決定任命大唐舊臣長孫無忌擔任坦桑行省總督,升原嶺南行省雷州郡守楊秀清爲坦桑行省總督。

長孫無忌出身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爲姻親。唐高祖李淵起兵後,長孫無忌前往投奔,並隨李世民征戰,成爲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爲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爲皇后。顯慶四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長孫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爲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爲貴戚,權重而不專,對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爲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

這樣一位文武大才,又對唐朝文臣武將有着巨大影響力,歐陽朔並不放心將其留在國內,“狠心”將其發配至非洲大陸。

未來如何,就看長孫無忌的表現了。

長孫無忌是發配,另一位總督楊秀清可就是獲得重用了,從郡守跨越至行省總督,無論在哪個行省任職,看似一小步,其實都是鯉魚躍龍門。

更何況莫桑行省佔地極廣,又跟班圖王朝接壤,戰略地位重要,而且資源豐富,兼且恰逢非洲大開發,在莫桑總督任上,楊秀清實在是大有可爲。

楊秀清也算是皇朝舊臣,在平定太平天國時就歸附。

歐陽朔擢升楊秀清爲莫桑總督,既是顧念舊情,更重要的還是楊秀清有這個本事,尤其是在其洗去身上太平天國的痕跡之後,實在是位不世之大才。

坦桑行省跟莫桑行省總督人選好定,難的是關西總督。

關西行省囊括秦唐兩國,境內不僅有修羅城跟落葉城兩座領地主城,更有咸陽跟長安兩座王城,又經秦唐兩國經營,根基之雄渾,非其他行省能比。

關西總督,非大才不能勝任。

按理,大秦舊臣李斯跟尉繚,大唐舊臣房玄齡跟高士廉,都是一等一的大才,都能勝任,可惜他們跟關西行省牽扯太深,不管是爲了避嫌,還是別的什麼,都絕不可能出任關西總督一職的。

算來算去,還是從現任總督中調任一位最爲合適。

藉此機會,歐陽朔盤點了一下幾位任期較長的本土總督,包括遼金總督霍光、雲南總督裴矩、嶺南總督魏冉、江川總督碔砆、荊楚總督范仲淹以及東海總督西門大官人,合計六人。

剩下的,都是在這一兩年時間任命的。

由此可見,大夏擴張速度是何等之快,人員更替頻繁,不斷有新人加入。

六位總督中,碔砆是未來西疆都護人選,不宜調用;范仲淹跟西門大官人都是剛調整不久,也不太適合。

甚至包括裴矩,都是在蓋亞七年,剛由索馬里總督調任雲南總督。

如此,似乎只剩下霍光跟魏冉兩人可選。

蒙古帝國還未平定,朝廷還需要霍光這位文武大臣坐鎮遼金行省,也是不宜調動的。最後,似乎就只剩下魏冉可選。

偏偏,歐陽朔最不屬意的人選就是魏冉。

魏冉有貪腐跟弄權前科,雖然在歐陽朔的警告下,已經有所收斂,可終究不可能徹底扭轉過來,讓歐陽朔無法重用之。

這一下,陷入死衚衕。

張廷玉說道:“陛下,要不,就任命魏冉爲關西總督?”關鍵人事問題懸而不決,是爲大忌。在張廷玉看來,有時妥協一下,也不無不可。

歐陽朔沉默良久,眉頭緊鎖,良久,方纔開口說道:“有些事,是不能妥協的。這樣,還是將裴矩調任關西總督吧。”

對裴矩,歐陽朔還是十分信任的。

寇準跟張廷玉兩位大臣互相對視一眼,若有所思,魏冉的劣跡,讓他失去再上一個臺階的機會,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陛下用人之執着,原則性之強,可見一斑。怕是從此以後,魏冉都無法獲得進一步的重用,一生都要止步於此。

姜尚眼中卻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他想的,跟寇準跟張廷玉兩人又有些不同,陛下摁住魏冉的升遷,是否也有魏冉女婿白起光芒太盛的原因呢?

姜尚不敢細想,唯有保持沉默。

“帝王心術,本就深不可測。”姜尚有時,都摸不透陛下心思了。

裴矩調任關西總督,空缺的雲南總督一職,經寇準提議,由大唐舊臣高士廉出任。如此一來,大唐一下就出了兩位總督,確實是人才濟濟。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治禮郎,因受斛斯政牽連,大業九年,被貶爲朱鳶縣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爲司法書佐。

武德五年,高士廉歸順唐朝,以爲雍州治中,後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

貞觀五年,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

十九年,拜爲太傅,輔佐皇太子李治監國。二十一年,卒於任,追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

由此可見,高士廉出任雲南總督一職,是完全能勝任的。

商議完關西總督人選,跟着就是對李斯、尉繚以及房玄齡三位文臣的安排,這又是一件讓人十分頭疼的差事。

尉繚且不說,聲明不太顯著,李斯跟房玄齡可了不得,就算放到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也是一等一的大才,均位列華夏十大名相之列。

問題是,大夏似乎沒有他們的位置。

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大夏利益至上第六十五章 除夕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鐵面衛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孔雀落地第九百一十七章 亂了,一切都亂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西征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韓信的驚天一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宋末三傑第七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七章 市場和狗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刺殺漢武帝 謝盟主“江南V神話”賞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帝塵伐楚第七百二十八章 檢閱第一百二十二章 觀摩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獸潮與炸營 二合一第八百九十六章 轉戰荊州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壯懷激烈第一百一十五章 明光鎧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小迷妹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非洲再起硝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刮地三尺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超在此,廉頗老兒休走第六百七十六章 晉升公爵第九百一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七十三章 神器套裝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慷慨赴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留下火種第八百六十六章 水底龍王炮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戰餘波第十一章 議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舞傾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啓動暗雷,佈局天竺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十大名劍第五百八十三章 沙盜來襲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四十五章 饒你一命第一千零八章 以自由貿易之名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屈的王者意志第四十一章 募兵第四百零二章 南疆都護府第二百二十八章 遠征 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子齊聚第三百二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戰局第六百五十六章 神秘晶石第四百七十六章 肇慶郡架構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大清滅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百將圖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塹變通途第三百一十二章 房謀杜斷第五百六十八章 又一柄神兵第九百七十章 氣氛詭異的東盟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儲君第九百六十六章 火器的崛起--萌芽第七百五十八章 西征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塹變通途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詐降與斬首第七百三十九章 盟軍折翼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封推感言第八十章 山蠻 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寒冰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三百五十三章 加冕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聯合營地 18/18第八百二十章 違約條款第九百七十三章 利莫里亞大陸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大夏銀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漢武帝出世第八百八十三章 關門打狗第五百八十一章 下三濫第八十一章 山蠻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涿鹿之戰 十三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算計全人類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超在此,廉頗老兒休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黎明行動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秦晉之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瀾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秘文閣的變動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大戰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怪獸研究院第三百零四章 不該出現的更新第八百六十三章 池魚之災第十章 自由模式第八百四十四章 高朋滿座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起整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涿鹿之戰 十七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重用與制衡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個瞭望手的日常第八百零七章 賽德克族第一百五十章 曙光第六百九十一章 選定陣營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劍破蒼穹第六百四十八章 海賊王崛起
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大夏利益至上第六十五章 除夕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鐵面衛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孔雀落地第九百一十七章 亂了,一切都亂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西征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韓信的驚天一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宋末三傑第七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七章 市場和狗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刺殺漢武帝 謝盟主“江南V神話”賞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帝塵伐楚第七百二十八章 檢閱第一百二十二章 觀摩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獸潮與炸營 二合一第八百九十六章 轉戰荊州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壯懷激烈第一百一十五章 明光鎧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小迷妹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非洲再起硝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刮地三尺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超在此,廉頗老兒休走第六百七十六章 晉升公爵第九百一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七十三章 神器套裝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慷慨赴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留下火種第八百六十六章 水底龍王炮第六百三十三章 國戰餘波第十一章 議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舞傾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啓動暗雷,佈局天竺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十大名劍第五百八十三章 沙盜來襲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四十五章 饒你一命第一千零八章 以自由貿易之名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屈的王者意志第四十一章 募兵第四百零二章 南疆都護府第二百二十八章 遠征 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子齊聚第三百二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戰局第六百五十六章 神秘晶石第四百七十六章 肇慶郡架構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大清滅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百將圖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塹變通途第三百一十二章 房謀杜斷第五百六十八章 又一柄神兵第九百七十章 氣氛詭異的東盟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儲君第九百六十六章 火器的崛起--萌芽第七百五十八章 西征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塹變通途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詐降與斬首第七百三十九章 盟軍折翼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封推感言第八十章 山蠻 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寒冰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三百五十三章 加冕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聯合營地 18/18第八百二十章 違約條款第九百七十三章 利莫里亞大陸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大夏銀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漢武帝出世第八百八十三章 關門打狗第五百八十一章 下三濫第八十一章 山蠻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涿鹿之戰 十三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算計全人類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超在此,廉頗老兒休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黎明行動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秦晉之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瀾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秘文閣的變動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大戰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怪獸研究院第三百零四章 不該出現的更新第八百六十三章 池魚之災第十章 自由模式第八百四十四章 高朋滿座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起整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涿鹿之戰 十七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重用與制衡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個瞭望手的日常第八百零七章 賽德克族第一百五十章 曙光第六百九十一章 選定陣營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劍破蒼穹第六百四十八章 海賊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