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對弈

晨光灑在廣漠的大地上,無邊無際的騎兵停站在道路上,擺好隊列後開始警戒。他們身着皮甲,腰挎彎刀,似在等候着什麼。

只有兩騎在隊伍中緩慢行走,爲首的那人騎着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身上無一根雜毛。這是一名年過四旬的戎族大漢,他面容暗紅,鼻直口闊,花白的絡腮鬍須如鋼針般根根聳立。頂盔摜甲,外披黑色的熊皮大氅,熊皮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分外透亮。每過處,不論將領還是士兵都會右拳捶胸,向他頷首行禮。

身後半步處,是一位戎族老者,他騎着一匹黑馬,馬臉正中間,有一道一尺來長的白毛,正好和四個白馬蹄相互輝映,這是一匹罕見的踏雪烏騅。老者年近六旬,面色蒼白,幾乎全白的鬍鬚飄灑在胸前,臉上佈滿了皺紋,尤其是那兩道法令紋深深凹陷。他並未着甲冑,只是一身獸皮襖褲。因爲身材瘦削,騎在神駿的踏雪烏騅上,顯得極爲滑稽,就像馬戲團的猴子騎馬一樣。

這兩人便是御駕親征的戎族趙國的皇帝陛下宇文韜,和他的首席謀士突樞。

宇文韜一邊和戎族將士們頷首示意,一邊對着突樞說道:“突先生,年歲大了,別挨着寒氣,待後隊過來就坐馬車去吧”。

突樞微微頷首道:“多謝陛下厚愛,老臣這身子骨確實不中用了。騎了這五六裡的馬,身體已快要散架啦。還是陛下正值春秋鼎盛,與那十七八的少年郎也不遑多讓啊”。

宇文韜哈哈大笑:“突先生怎麼也起說奉承話來了”。

突樞曬然一笑:“老臣說的可是句句屬實啊,今兒看陛下面有憂色,可是擔心這前方的戰事”。

宇文韜微蹙眉頭,輕咳了一聲道:“朕這幾日有些莫名的心慌,雖然此戰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但這心裡還是有些不安啊”。

突樞笑道:“陛下請放寬心,我軍有五得,而夷人叛軍則有五失,所以這一戰我軍必勝。”

宇文韜問道:“哦,但請先生明示。”

突樞正色道:“其一,我軍兵力數倍於夷人,雖然勞師遠征,但一直穩步前行,將士們並未露出疲憊之姿。

其二,夷人多爲騎兵,不善守城,只能依靠漢人,但漢人孱弱,又懷有異心,這城能守得住嗎?如果讓夷人作爲守城主力,下了馬的騎兵又何懼之有?

其三,如若夷人選擇出城在平原決戰,那就正合我意,可以更快速的結束戰鬥。

其四,陛下御駕親征,我軍士氣大振,對面尉遲虎小兒,雖多有戰功,但還不足以凝聚氣勢。

其五,就是那最關鍵的五萬多叛亂流民,以尉遲虎殘暴的性格段不會管他們,可是讓軍士看着同胞,慘死在自己面前,軍心也就動搖了”。

“再來說說夷人的失誤:

其一,敵軍應該利用小股的騎兵滋擾我軍,使得我軍在到達平城時疲憊不堪,他們便可以逸待勞。然而,我軍一路上並未受到夷人干擾,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其二,西域人在叛軍西方作亂,夷人不得不派兵平叛,他們本就弱於我們,還要兩線作戰,此爲取死之道。

其三,大胡尉遲圭並未親征,軍心不穩啊,而且平、容、潼防線,根本就無法協調聯動,所謂防線形同虛設。

其四,尉遲虎此人剛愎自用,就算是死也不會求援,並且,潼關的尉遲笙素來與尉遲虎不和,也不會派兵支援,平城就成了一座孤城,焉能不敗。

其五,就是那五萬叛國流民,那會成爲壓死夷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宇文韜盯着突樞,馬上一拱手:“先生大才,朕受教了”。

這時,一名騎兵將領來到宇文韜面前,手中捧着一個竹筒,道:“啓稟陛下,前方斥候來報。”

宇文韜從竹筒中倒出兩枚竹簡,看完後衝着突樞笑道:“先生所料不錯,尉遲虎並未採取任何行動,只有少量斥候派出平城,看來是想據城死守,而那五萬流民也距離平城不足四百里了。”他轉頭對那名將領說道:“傳朕口諭,命卓爾不要放鬆,務必要在十日後將流民趕到平城城下。”

片刻後,步兵隊伍行了過來,騎兵隊伍目送步兵走到整個隊伍的前方,才護衛着後面的輜重隊伍繼續前行。

隴國陝州平城,從建成到現在,也已歷時三百多個春秋,最早建成還得追溯到大秦帝國。經過數代人的經營修葺,形成現在的模樣。作爲夷族隴國東邊的門戶,雖然其軍事地位不如潼關重要,但是規模卻比潼關大得多,也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第一軍事大鎮。城牆高三丈有餘,經過多年反覆的修葺,顯得並不整齊,城牆上紅黑色的印記,向人們訴說着他血淚般的歷史。

平城一共有八個門,四個主門和四個輔門,分別按照遠古洪荒時期的聖獸命名。主門朝向東、南、西、北是個方向,並以天之四靈爲名,“青龍、朱雀、白虎、玄武”;輔門向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是個方向,則以應龍、黃龍和兩儀二聖太陽、太陰爲名。取義鎮守宇宙天地,保護世間和平。

這時,太陽已過中天,慢慢的西下奔着遠處的荒原而去。青龍門下,一營士兵正在城牆邊忙活着,他們並未着甲,只着粗布麻衣,人手一個土籃子,一把木質的抹子,正在一點點的修繕着城牆破損處。

而青龍門樓上,約三個營的步兵,正在往女牆上運輸物資,他們身着皮甲,以三到五人爲一組,擡着滾木礌石、沙袋、投石機和牀弩等作戰物資。

隴趙倆國基本沿襲了夏朝的軍制,一路軍的人數爲一萬至一萬六千人,軍級將領名爲將軍。一軍所轄五到八營,一營兩千人,營級軍官稱校尉(都尉)。一營分前、後、左、右、中等五個部(哨),中爲護軍,前後左右爲司馬;一部四百人,部級軍官稱司馬。一部分二曲,一曲二百人,曲級軍官稱軍侯。一曲分二屯,一屯一百人,設一屯長。一屯分二隊,一隊五十人,設一隊率。一隊下設伍和什,設什長和伍長,一什十人,一伍五人。伍什長不是軍官,而是資質老的士兵,相當於現代軍隊裡的班長。

青龍門的城門樓上,隴國的徵東大將軍平東王尉遲虎負手而立,目視着遠方。他身高190公分上下,虎背熊腰,身着明光鎧,光着頭未戴頭盔,外披的也是黑色的熊皮大氅,與宇文韜的品味有些一致。他年過四十,高顴深目,滿臉的絡腮鬍須與雙鬢相連,腦後留着兩尺長的辮子,雖已年過四旬,但頭髮鬍鬚仍然烏黑,顯得精力極度旺盛。一道傷疤由左額骨延伸至下顎處,使得本就兇悍的臉龐更顯幾分猙獰。

他身後跟着一隊戰士,身着黑色的鐵盔鐵甲,鐵質面甲敷面,只露出一雙雙深褐色眼眸,雙腿略微呈O形,顯然他們不是步卒而是騎兵,扇型狀將尉遲虎拱衛在中間。

尉遲虎的眉頭突然皺了起來,衝着身後的侍衛隊長說道:“看那裡,似乎有些異常?”

言畢,擡起右手向着遠處指了指。那侍衛隊長捧着尉遲虎的亮銀盔,趕緊往尉遲虎近前走了兩步,順着尉遲虎所指的方向看去,有一隊斥候隊伍一共十人,中間圍着二人,一男一女,男子騎馬女子騎驢,隨着斥候隊伍向着平城方向行來。

侍衛長躬身頷首道:“回稟大將軍,是南路的遊騎斥候回來了,似乎抓到了兩個奸細。”

尉遲虎嘿嘿一笑:“有點意思,一會把那兩名奸細帶到我的大將軍府,我要親自審問。”

說完,他大踏步的走下東城門樓,侍衛長急忙搶步跟上,同時安排四名侍衛,在城門外等着斥候隊伍。

斥候是以十人或者五人爲一組的偵察騎兵,分爲兩個兵種,一種叫做遊騎手,一種叫做塘騎手。

遊騎的特點是刺探縱深大,探查區域廣,但是覆蓋區域不全面。一般以一什人馬組成,主要的軍事職能包括:1.打探敵情,查明敵軍人數、裝備、主將、糧草等情況;2.查明地形地貌和地理環境,可飲用水源,紮營地等;3.攻城戰時,負責潛入城內,打探城中守備力量,適時製造騷亂;4.打擊敵軍偵察兵,遮蔽戰場,掩蓋軍隊主力意圖。

塘騎的特點正好和遊騎相反,刺探縱深小,但是覆蓋區域全面,散佈範圍最大僅二十餘里。主要的軍事職能包括:1.爲全軍先導,尋找進軍路線;2.傳遞戰場信息,負責與友軍聯絡。多數時候以一伍爲編制,這五個人在偵察時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脫離各自視線。每人都裝備信炮,以便遭遇突發事件時給大軍報警。而大軍在行軍時不管兵分幾路,每一路都要設置塘騎。每路二十四塘騎兵,這些塘騎每人之間相距一里,可以說,塘騎就是軍隊的眼睛和耳朵。塘騎每人裝備腰刀一把、弓箭一副,作爲通信兵還有一面最重要的旗幟。塘騎如果發現敵人隊伍,就左右急搖旗幟,後邊的塘騎看到後,即層層傳遞信息至主將處。

第七章生病第四十一章休戰第一章穿越第二十章失儀第二十四章衝突第十章林氏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三十四章憤怒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三十九章開戰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二十五章辭別第三十二章報道第四十三章怪令第六章歷史第四十一章休戰第二十三章完成第十九章夜宴第三十章心動第一章穿越第二十章失儀第十六章入城第十六章入城第二十七章兩處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七章生病第十三章酒醉第二十章失儀第四章療傷第三十二章報道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二十一章獻寶第十五章對弈第一章穿越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二十六章棋盤第十二章請求第三十四章憤怒第二十三章完成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三十五章軍法第十一章交談第二十一章獻寶第二章路遇第三十八章戰前第八章續命第三章少女第二十九章遇襲第三十九章開戰第十八章三策第二十七章兩處第三十一章探查第十六章入城第十九章夜宴第三十九章開戰第二十五章辭別第十二章請求第十四章滅門第三十七章空餉第八章續命第二十一章獻寶第十章林氏第二十八章肥羊第五章過往第二章路遇第三十五章軍法第五章過往第三十五章軍法第三十四章憤怒第八章續命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三十五章軍法第四十三章怪令第三十六章立威第八章續命第二十三章完成第三十八章戰前第十七章破局第十二章請求第四章療傷第十九章夜宴第十四章滅門第六章歷史第三十六章立威第十五章對弈第三十七章空餉第四十一章休戰第十四章滅門第四十一章休戰第十章林氏第二十五章辭別第七章生病第三十八章戰前第十二章請求第二十一章獻寶第十五章對弈第十二章請求第四十章弩炮第二十五章辭別
第七章生病第四十一章休戰第一章穿越第二十章失儀第二十四章衝突第十章林氏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三十四章憤怒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三十九章開戰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二十五章辭別第三十二章報道第四十三章怪令第六章歷史第四十一章休戰第二十三章完成第十九章夜宴第三十章心動第一章穿越第二十章失儀第十六章入城第十六章入城第二十七章兩處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七章生病第十三章酒醉第二十章失儀第四章療傷第三十二章報道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二十一章獻寶第十五章對弈第一章穿越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二十六章棋盤第十二章請求第三十四章憤怒第二十三章完成第三十七章空餉第三十五章軍法第十一章交談第二十一章獻寶第二章路遇第三十八章戰前第八章續命第三章少女第二十九章遇襲第三十九章開戰第十八章三策第二十七章兩處第三十一章探查第十六章入城第十九章夜宴第三十九章開戰第二十五章辭別第十二章請求第十四章滅門第三十七章空餉第八章續命第二十一章獻寶第十章林氏第二十八章肥羊第五章過往第二章路遇第三十五章軍法第五章過往第三十五章軍法第三十四章憤怒第八章續命第三十一章探查第三十五章軍法第四十三章怪令第三十六章立威第八章續命第二十三章完成第三十八章戰前第十七章破局第十二章請求第四章療傷第十九章夜宴第十四章滅門第六章歷史第三十六章立威第十五章對弈第三十七章空餉第四十一章休戰第十四章滅門第四十一章休戰第十章林氏第二十五章辭別第七章生病第三十八章戰前第十二章請求第二十一章獻寶第十五章對弈第十二章請求第四十章弩炮第二十五章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