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白鹿塬上

長安,

藍田縣,白鹿塬上。

今天鄉里趕集,格外的熱鬧,集市有人立起大旗,招工。

旗下,一位身着羊皮袍子的管事模樣男子在大聲的誦讀一份契約。

他面前圍着好些人,

“丁酉年二月一日,長安白鹿鄉百姓張鐵槍,往呂宋屯田,闕少人力,遂僱傭同鄉馬富弟馬貴造作,僱期三年,斷作價直每月斷物稻一石,每歲春衣春衣汗衫,鞋子一套。

所用鋤鏟,主人物付,分與馬貴失卻,仰馬貴祇當,若到家內付與主人者,不忓馬貴事。若非理打煞畜生,一仰營作人祗當填賠。

若馬貴拋擲,忙日拋卻一日,勒物二斗,閒日勒物一斗。

兩共面對平章,更不許休悔,如若先悔者,罰谷兩石,充入不悔人。

恐人無信,故勒私契,用爲後憑,押字爲驗。”

這是一張僱傭契約,

白鹿鄉人張鐵槍,在呂宋包地屯田,要從老家長安藍田白鹿塬上僱傭同鄉去種地,僱期三年。

僱傭費是每年十二石糧,外加衣鞋一套。

張鐵槍請來鄉里的里正、村長們做保,

同時受僱的馬貴,也讓兄長馬富做擔保。

馬貴馬富兄弟倆一起簽字畫押按手印,里正村長也見證按手印,契約一式兩式,騎縫蓋章。

手印按下,

張鐵槍還要給三石糧做爲安家費,畢竟是去那麼遠而且那麼久,直接給一季工錢做安家費用。

然後再雙方見證下,又提前支付了一年的工錢,十二石稻穀。

張鐵槍讓馬家兄弟寫了收據,按手印。

集上,無數人都看着這幕。

“張鐵槍給的僱錢挺高啊,”

“那不是一般的高了,你知道去歲咱鄉里的地主孟家僱人是啥價不?每月八斗,麥粟各半。然後實際一年只給十個月的糧,也就是八石,剩下兩個月的,抵發的衣鞋,以及在地主家吃飯的糧。”

孟家僱長工種地,一年到頭,實際就是四石麥四石粟,加兩身衣服了,包食宿。

而張鐵槍僱馬貴去呂宋種地,三年下來,實際是總共能拿到三十六石糧,加三身衣鞋,另外還有這簽字安家費三石糧。

一年十三石,比孟家一年八石多了五石。

倒不是孟家剝削人,而是如今大抵都是這個行情的。

有人道,“張鐵槍怎麼跑去呂宋包地,我聽說呂宋不是武司空兒子的封地,在海外嗎?”

“聽說那呂宋島很大,雨水充沛,土地衆多,適合耕種,那邊種甘蔗、棉花、玉米等能賺錢,就是缺人,所以咱中原人過去包地屯田,頭幾年都免稅賦,只要能僱到人過去,怎麼都是賺的,”

張鐵槍大家還是挺熟的,這人在白鹿原也算是有些名氣,是個老軍漢了,也不知道這回怎麼就要去呂宋包地,

在這鄉里集市上立起招工旗,

雖然大家對海外呂宋有些畏懼,可看到張鐵槍給的僱傭條件,甚至直接就給十五石糧先,

很多人還是十分心動的。

尤其是張鐵槍還向大家透露,呂宋那邊很多地,機會遍地,到了那邊給他做三年工,以後熟悉了也可以自己包地賺錢,

白鹿鄉就在長安郊,

這片塬上雖相對乾旱,可畢竟是長安外,所以這裡的地也大多數是貴族官員們的,百姓們大多沒地,或只有少量地,給地主們佃田,或是做長工,

好些人做長工都輪不上,只能農忙季節打打短工,平時想辦法進長安城或是去終南山裡尋些活計,不管是扛包挑擔,還是進山伐木燒炭,總歸是既不穩定又很辛苦,

可大家也沒得選擇,你沒有田地,又沒啥工匠本事,那就只能賣點力氣。

三年,

去遙遠的海外呂宋種地三年,

這個時間很長,離家也很遠,

但一年能比在本地多五石的糧,卻吸引着許多人,尤其是在京畿,你想佃田,或是給人做長工,也沒那麼多機會。

看着馬貴按下手印,然後張鐵槍就讓人把他的十五石糧給了,馬貴讓兄長馬富把這些糧領了,

這麼多糧,夠馬家一家人吃很久了,

接下來,張鐵槍還會付給馬貴二十四石糧,約定好每年夏季兩季支付給馬德,六次付完,一次是四石稻,馬家也可以選麥或粟。

馬貴去呂宋的路上一切食宿開支等,自然是張鐵槍包了。過些天就直接去廣州,然後坐船前往呂宋,要做到貞觀十四年底才結束僱傭,現在是二月二,實際是馬貴還少幹了一個月。

藍田縣,

長安縣、萬年縣、新豐縣、咸陽縣、涇陽縣······

京畿各地,到處都有人在招工,要前往呂宋屯田。

給出的僱傭條件都不錯,無數人心動,不少人衝着那十五石的糧食,直接就按了手印。

二月,

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但也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對許多百姓來說,雖熬過了那個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可生活依然難熬,

去呂宋給人屯田種地,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直接就有十五石糧到手,這能讓一家人解決面前的困境。

更別說,還有一個消息在四處流傳,據說在呂宋,只要願意落戶,都能分到田地,而且能分很多,只要種的過來,田地不是問題。

不少人就想着這次受僱傭去呂宋種地,也順便看看那邊的真實情況,若真有那麼好,也能適應那邊的氣候什麼的,那麼給地主幹完三年後,自己就可以在那邊也包地,或是落戶分田。

要是呂宋沒想象中好,那三年期滿就回來,

進可攻,退可守嘛。

這也算是百姓的一點小精明瞭。長安,宣陽坊。

一羣武家高級管事們排着隊見武懷玉,向他彙報事務。

“招到多少工了?”

“京畿十八縣,總共已經招到了萬多人,”

“還是太少了,”

呂宋太大了,現在擴張的速度也快,但沒有人後續跟進開發,征服再多的土著部落也沒有用,

管事額頭冒汗,這麼短時間,能招到上萬人,已經很不錯了。

但武懷玉仍不滿意,

武家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招工,尤其是在江南地區,條件都差不多,三年三十六石糧,立契時按手印再給三石,然後預支一年十二石糧。

“有多少人願意移民去呂宋的?”

“暫時不多。”

“各行工匠招到了多少?”

工匠的工錢待遇可就比農民要好許多,但工匠卻反而不好招,他們有工匠技藝,日子也不是最差的,沒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去海外,哪怕只是三年僱傭,也並不是很願意。

“實在不行,那就提高點條件。”

武懷玉直接吩咐,說實話現在給出的招工條件,是有些高了的,但武懷玉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希望先把人引到呂宋去,

這些人招工去了呂宋,到了那邊親眼看到了實情,他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留下,落戶安家的,

“工匠招不到,就多招些學徒、夥計,條件開高點,總能吸引到人。”

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那些十來歲的少年,幹活頂不了什麼,可吃飯卻不比一個青壯勞力差,

若是武家給他們提供一個學徒技藝的機會,甚至在學徒期就能給些工錢,這既學到一門將來立足的技藝,也爲家裡現在就掙些錢糧貼補家用,還能減少一份口糧,

在內地,普通孩子去學手藝,得有人擔保不說,一般前三年是隻管吃穿住,不會有半文工錢的,甚至逢年過節也不能回家。三年學徒後,還得再繼續三年又三年,這期間也只有少量的工錢。

十年時間,基本上是別想賺錢的,

但爲了學手藝,甚至爲了當下能夠有個吃飯的地方,許多窮人家也只能把孩子送出去。

武懷玉覺得可以招一些這樣的半大少年小子去呂宋,

三年學徒期也給份工錢,三年後就是半熟練了,第七年起就可以按一個熟練工給工錢。

“給筆立契按押錢,再給預支一年工錢給家裡,”

籤九年僱傭契約,前三年可以給全薪三分之一,後面再提高,中間三年給三分之二薪,第七年開始就按工匠全薪。

而從第十年開始,就可以享受崗位的身股分紅,能拿到乾股。

總之,想辦法吸引人過去呂宋。

如今是窗口期,皇帝和朝廷不限制,那他就得抓緊機會。

一名大管事猶豫着道,“這樣的話,會增加一大筆開支,數目不小。”

“錢的事你放心,我會給你們撥一筆專款,別怕花錢,只要能把人招去呂宋就行,”

武懷玉很霸氣,

呂宋現在是個吞金黑洞,但投再多錢財資源都是劃的來的,那裡的回報會更大。

武懷玉離京前,

拼命的揮舞着鋤頭,挖着大唐帝國的牆角,

但武懷玉並不覺得自己做的有什麼錯的,呂宋現在確實是大唐海外羈縻之地,可那也是大唐呂宋州啊,仍是大唐的疆土。

武懷玉這麼辛苦的招工移民過去,也是在爲華夏開疆拓地,傳播漢文明。

武懷玉抽空去了趟三原龍橋,

武堡依然是地標性建築,在這十里八鄉,享受着無比的尊崇,

武懷玉回來看看,到處走走,

五座高大的圓堡,還有清河岸邊一座座風車磨坊,龍橋早從木橋改成了石橋,甚至橋上還有無數小石獅子,

橋的兩岸,北岸有黑龍王廟,南岸有一個龍門道觀。

懷玉跟老武,還有老三懷良在清河鑿冰釣了半天魚,回來武懷玉親手下廚做了一桌子菜,

懷玉其實想帶老武和柳氏他們去嶺南,去呂宋轉轉,甚至若是他們願意,就留在呂宋好了。

可老武卻拒絕了,柳氏更不願意,

他們已經習慣了龍橋,在這裡住了二十年,這裡已經是家,幷州老家回不去了,更不願意去廣州或呂宋,

只想守在這裡,安安穩穩的渡過這人生最後一程。

離開時,武懷玉只帶了老三。

曾經的小胖子,現在也是官了,去年春考中明經,秋吏部銓選時,通過了身言書判四項考覈,最後授了個江州潯陽縣令,

小胖早不再胖,如今是個意氣風發的年輕官員,他去年秋銓選後,其實就已經特意去了趟江州潯陽,做了番深入的細緻調查瞭解,然後還制訂了一番到任後的施政爲官政策,還特意請兄長懷玉幫他把關。

這次年後上任,他信心滿滿,要做出一番成績來,

大哥是單于副大都督護豐州都督、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曲水縣公,二哥是司徒、太子太傅、嶺南觀察使、四府經略使、晉國公,

兩位兄長那麼耀眼,還有位做中書令的宰相大姐夫,他妻子家又是河東王氏,五姓七家,老三人生起點已經很高,但他更想做出一番成績來。

過了龍橋,

武懷玉勒住馬,在馬上回頭看着北岸的武家圓堡,看着在橋那頭揮手送別的老武夫婦,還有那些姨娘和弟弟妹妹們。

三原龍橋,終究留不住他。

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710章 皇帝輸不起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148章 記名弟子第607章 太子怒第95章 秘密武器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906章 七府經略相公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459章 香積寺第961章 驚之以威武第53章 古仙一脈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00章 奏捷請功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638章 擅殺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583章 李靖的態度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273章 邀約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621章 金蟬脫殼圍不住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624章 先斬後奏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879章 惹人生厭的齊王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895章 願以身相許第801章 大手筆第649章 分紅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478章 雲定興還活着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347章 颯露紫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842章 馮都督來遲一步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300章 武師弟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460章 荔枝來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769章 上一課第4章 雙喜臨門第11章 朱衣黃衫第882章 鬧登州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878章 停封第940章 龍涎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504章 范陽盧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1091章 檢校庫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980章 煮茶釋兵權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471章 石守信第864章 世子第1052章 天恩浩蕩第1007章 日落東沙第1031章 召歸長安
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710章 皇帝輸不起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148章 記名弟子第607章 太子怒第95章 秘密武器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906章 七府經略相公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459章 香積寺第961章 驚之以威武第53章 古仙一脈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00章 奏捷請功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638章 擅殺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583章 李靖的態度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273章 邀約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621章 金蟬脫殼圍不住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624章 先斬後奏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879章 惹人生厭的齊王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895章 願以身相許第801章 大手筆第649章 分紅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389章 寶窗選婿丘女郎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478章 雲定興還活着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347章 颯露紫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842章 馮都督來遲一步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300章 武師弟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460章 荔枝來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769章 上一課第4章 雙喜臨門第11章 朱衣黃衫第882章 鬧登州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878章 停封第940章 龍涎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504章 范陽盧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1091章 檢校庫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1045章 皇后的兩個請求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980章 煮茶釋兵權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471章 石守信第864章 世子第1052章 天恩浩蕩第1007章 日落東沙第1031章 召歸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