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

所有的藩族部落首領臉色發白,形若木雞一樣呆滯的看着南門城口的硝煙慢慢的消散,這種衝擊力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過震撼了,他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世間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造成如此傷害,不過他們更加恐懼的是,今後在和宋朝相處的時候,他們又該站在何種立場──對於河西走廊,藩族也是非常有想法的,雖然兩家現在是盟友,但盟友的基礎是建立在有西夏這個西北強國的軍事威脅之下的,現在西夏眼看就要煙消雲散,番漢兩家還能夠是盟友嗎?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漢藩之間也不過才實現了幾十年的和平!

不管這些藩族部落首領心中如何去想今後和宋朝之間的關係,種諤和他的大將們臉上依舊是輕鬆的表情──在建立土山的時候,宋軍就開始秘密的向興慶府城樓挖掘地道,這種傳統的攻城方式被拿出來不過是因爲種諤想要靠一種極爲震撼的方式來震懾蠢蠢欲動的藩族部落,而天機則向富弼申請了一批火藥,由於無法計算到底需要多少火藥才能夠將興慶府的城樓炸塌,所以當初也只想着在地底埋設火藥儘量多些,通過爆炸先破壞城樓,然後再通過燃燒彈來徹底將城樓毀滅。不過從現在的實際效果看來,單憑地底埋設的火藥已經足夠將城樓炸塌了,倒不需要用燃燒彈進行進一步地破壞。這也有利於宋軍從南門涌入,而不用按照原計劃那樣等待燃燒彈所引發的大火熄滅,倒是加快的進軍的速度。

本來宋軍攻城時候所使用大量的火器爆炸聲已經使得興慶府城內亂做一團,但樑太后牢牢的掌握着軍隊,立刻對慌亂中地居民進行了鎮壓,好不容易纔略微平息了下來。不過南門城樓的劇烈爆炸使得樑太后剛剛有些眉目的平亂行動又立刻陷入了災難之中。這一次爆炸響徹全城,尤其是在接近南城門處的地區,用地動山搖也毫不誇張。

面對從南門衝進來殺氣騰騰的宋軍,南門倖存下來守城的党項軍已經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識,任由宋軍將他們手中的兵器繳下投降。宋軍從南門涌入根本沒有受到多大的抵抗,頃刻之間便佔據了整個南城地區,平息了這裡的居民爆走,不過其他還處於党項人控制地城區依舊是混亂不堪,這正給了攻城的宋軍以極大的機會,趁勢將部隊迅速的從南門繼續向城內衝進去。並且順着南門已經拿下的城牆,向其他城牆攻擊,雖有零星抵抗,但這並不能夠至遲宋軍地進攻步伐。

樑太后沒有想到自己聚集的四十萬守軍面對宋軍真正的攻城戰的時候是如此不濟,此時負責興慶府守衛的是梁氏家族地樑訖多埋。宋軍高喊着誅除梁氏的口號向守城党項軍發動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樑訖多埋地手下見到如此景象,多有投降者不願意隨着梁氏一起覆滅,況且宋軍已經順利入城,人數上己方並不佔優。鬥志上更是沒法比,眼看這興慶府就要被宋軍所佔了。

樑訖多埋見戰事不利,立刻進宮面見樑太后。俯身在樑太后身前哭訴請樑太后立刻準備收拾一下,他將會集合御內班直精兵護送,打算殺出一條血路突圍。此時的樑太后反而沒有宋軍剛剛攻城時的震怒了,心境平和的很,淡淡的拒絕了樑訖多埋突圍的請求。她心中非常明白這一次宋軍是不會放過她的,城外整齊排列的宋軍陣容,她並不是沒有看到過,現在宋軍如鐵桶一般將興慶府圍困起來,哪裡容得下自己再突圍。不過是圖增笑話而已。

“讓你的士兵放下武器向宋軍投降吧!”樑太后淡淡地說道,絲毫沒有意識到讓自己所掌握的軍隊放下武器就等於判了自己死刑。

“太后!”樑迄多埋將頭深深的埋在地上嗚咽的哭訴着,此時李元昊建立西夏已經整整三十六年,在樑訖多埋的哭訴聲中,終於開始落下了帷幕,退出了歷史舞臺。

樑太后在樑訖多埋投降後,便以一壺毒酒結束了自己起伏跌宕的一生,這個女人用狠辣無情的手段從一個受人歧視的漢人女子變成了一個手掌一國權柄的太后,中間無論發生了什麼,隨着她的自盡也都化爲灰塵煙消雲散了。至死她依然以服用毒酒來維護皇族的尊嚴,在她眼中皇族自有皇族的死法,是絕對不能夠如同普通人那樣見血的,殊不知無論她選擇何種死法,都無法將她從歷史的恥辱柱上拉下來,司馬光的筆下少不得要爲這個女人畫上一筆。

樑太后在最後時刻的投降使得宋軍終於沒有下決心在城區內使用燃燒彈來火攻,畢竟火攻固然能夠達到軍事目的,但同樣也會把這座西北大城變成一片焦土,而且這裡聚集着西夏所積累的所有財富,就這麼一把火給燒掉未免實在是太過可惜。宋軍一邊在城內接受党項部隊的投降,一邊維持城中的秩序,一時間法度森嚴,興慶府原本就非常混亂的局勢也得到了控制。

當然,種諤和他的將領們並沒有忘記興慶府最大的戰果是什麼,當他們衝進皇宮去尋找自己的戰利品的時候,卻發現最重要的戰利品──西夏皇帝秉常不見了!種諤等人毫不猶豫的封鎖了所有出城的通道,並且還撒出騎兵,興慶府周邊百里之內只要不是宋軍的人,便立刻將之扣留,以免皇宮或者是其他地方有通向城外的地道供秉常逃生。

根據樑訖多埋的供述,還不到十四歲的秉常一直就被樑太后所囚禁在皇宮中。不過當樑太后自盡地時候,並沒有拉着秉常一起上路──樑太后知道自己就是宋朝滅夏的藉口,無論怎麼樣她都會死,至於她的兒子秉常被宋軍所俘虜後,多半能夠留下性命,不過也要囚禁在汴都開封。這也算是虎毒不食子了。

既然秉常沒有隨樑太后自盡,那就一定還在這興慶府當中,樑訖多埋雖然不知道秉常的具體下落,但他可以肯定秉常肯定就藏在城中某個角落。宋軍上下在得到秉常的畫像和特徵後,便在全城進行了搜捕,終於在兩天後在城南一家店鋪中找到滿臉盡是黑灰的西夏皇帝秉常──原來在宋軍攻城城中一片混亂地時候,皇宮中的一名老太監將之通過一條皇宮中的密道帶了出來,怕的便是樑太后那秉承一起殉葬,並且他更不願意西夏皇帝落在宋軍手中,受到侮辱。

宋軍並沒有爲難這個老太監。畢竟這樣的人固然給宋軍造成了一點麻煩,但這樣的忠僕到哪裡都是要受到人的尊敬的,就是種諤自己也對此大加讚賞。皇帝秉常繼續居住在西夏皇宮中,但受到了宋軍重兵監視,而且經過種諤的考慮後。還是讓那名老太監來服侍秉常,他不相信在這麼多宋軍守衛的眼睛下,老太監還能夠把秉常帶出宮。

戰利品除了西夏皇帝秉常之外,當然還有興慶府所有地財富,並且由於駙馬王靜輝的建議。宋軍還專門派人保護了興慶府內所有官方文書、檔案、藏書等等一切文字資料,這些都是今後治理西夏的重要物件。在整個滅夏戰爭中,宋軍都會非常注意西夏一切官方文字資料的保護。若非萬不得已,堅決禁止毀壞這些文字資料,在戰爭中宋軍都很好的貫徹了這一點,只有在攻打西平府地時候,王韶用燃燒彈在城中放了一把火,破壞了許多這方面的資料,但是西平府內大部分官衙並沒有受到大火的波及,文字資料大都也保存的非常完整。

滅夏戰爭最爲關鍵的部分隨着西夏興慶府地陷落和皇帝秉常的被俘終於告一段落,無論河西走廊或者是西夏西北部的軍事力量存在都不能夠挽回這個由党項人所建立地少數民族政權的覆滅。在西夏立國的三十六年當中,給宋朝也帶來了無盡的災難,若是沒有西夏,宋朝在仁宗時代將更加輝煌,也不會由於西北連年戰事不斷,財政支出巨大而走下坡路。現在宋朝由此終於可以鬆上一口氣,西北終於平定了,大宋也可以將精力轉移到國內發展和如何更好的對抗遼國。

興慶府的財富並不是體現在牛羊馬匹上,也並非是糧食,而是真正的黃金白銀等財貨上,西夏國庫盡落在宋軍之手,不過令宋軍非常失望的是,整個西夏國庫中所剩的財務不過纔不到三百萬貫,相比宋朝而言簡直就是少得可憐。但是宋軍並沒有失望地太久──和宋朝的財政體制差不多的是,西夏國庫財富也分成國庫和皇帝內庫之分,相比國庫的寒酸,開心就好皇帝內庫存銀才叫一個豐富,經過清點過後,內庫存餘達到了一千五百萬貫;當然除了西夏的國庫收入之外,興慶府中居住了西夏七成以上的貴族,按照以往的慣例,這些貴族都遭到了宋軍的“友好”搜查,所得總數也超過了七百萬貫。

興慶府的財富實在是讓種諤等人喜出望外,更重要的是這都是摺合後的統計數字,因爲除了一部分是宋錢之外,宋軍所搜查出來的財富大都是黃金白銀,若是經過民間兌換,那所得的數字將會更多──金銀的保值的功能遠遠超過了銅錢,甚至是國家信譽!

種諤從軍中派出了四萬軍士,將所獲得的財富與西夏皇帝秉常一起護送回大宋,他們將經過延安府,然後富弼將會和他們同行直至汴都開封。四萬已經經過滅夏戰爭洗禮過後的宋軍足以在西北地盤上橫着走,那些想打這支軍隊主意的藩族部落也要掂量一下──其實種諤這種小心謹慎似乎過了頭,在興慶府立威之戰中,那南城門瞬間轟塌的景象已經徹底震懾了藩族部落,現在還有誰敢在宋軍大勝的情況下來打這支專門由重兵護衛的送禮隊伍?!

西夏地徹底覆滅的消息所帶來的衝擊力是極爲讓人振奮的──這只是相對於宋朝。對於遼國來說則是非常的震撼,不過遼國此時沒有多少人能夠注意到這條消息的背後意味着什麼,遼國上下現在正在處於關於蕭陶隗事件所引發地政治角力當中,根本無暇顧忌到南朝發生了什麼事情。

宋朝三大全國性報紙已經在滅夏戰爭開始後的第八天就報道戰況──所報道的內容都是經過政事堂和樞密院聯合審定後的內容,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傳播效率已經是極快了──朝廷需要知道前線的消息差不多在六天左右,向外公佈消息的時間僅比朝廷晚兩天。這已是非常之舉了。其實這也是爲了安定民間風評,免得明明是前線一路凱歌高奏,但民間小道消息橫行,搞不好會出現宋軍大敗的消息,這實在是不利於社會安定,所以兩府決定塞選出一部分與軍機並不密切的消息加以公佈。

現在大宋的茶樓酒肆當中,議論話題最多地便是滅夏戰爭了,西北軍事行動的節節勝利直到最後攻陷興慶府的消息傳來,大宋民間情緒終於達到了最高點,大宋軍方的形象也因此一舉扭轉幾十年來一直吃敗仗所造成的“弱旅”形象。民間好感增多了不少。當然也有少數文章擔心平夏所需要地軍費是多少,這樣會不會影響到賦稅水平的升降,但這些話題已經被戰爭的勝利所沖淡。

在西夏皇帝秉常被送到汴都開封后,皇帝趙頊及大宋所有重要大臣都接見了他,不過毫無疑問的。秉常將永遠不能夠回到西夏了,他只能夠生活在被嚴密看守的一處宅院中,當然這座宅院完全是按照大宋王族地標準來建造的,在汴河風光秀麗的宅院中,十四歲地秉常將會渡過他餘下的時光。

身在汴都的秉常可以說是任由宋朝拿捏。不過現在秉常的命運還是不錯的,因爲他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西夏國土主要有河南、河北、河西、大漠四個主要區域所組成,河南、河北盡在大宋的掌握之中。但是河西和大漠佔據了西夏國土的五分之三有餘,對於大漠大宋是不感興趣的,那裡除了沙子之外沒有任何好處,但是河西,尤其是河西走廊,通過情報局地情報收集,大宋知道那裡纔是西夏真正的戰馬來源,對於河西走廊大宋是志在必得的。在河西走廊地區,常年駐紮着約有十餘萬人的軍隊。儘管興慶府周邊有四十多萬宋軍,但是河西走廊全長對於宋軍的補給系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能夠省些力氣得到河西走廊,宋朝統治高層自然是不會放棄的──秉常的《罪己詔》便是大宋取得河西走廊最爲重要的合法依據,有了它雖說不見得會讓當地殘餘的党項軍隊放下武器,但也可以有力的打擊其士氣,宋軍進展會更快一些。

王韶軍本來便是攻打河西走廊的,不過這傢伙爲興慶府所吸引,只扔下五萬多宋軍從蘭州出發攻佔卓羅和南軍司,然後沿雪山經濟桑向西涼府前進。興慶府被攻佔下來後,王韶立刻率本部人馬帶上加蓋西夏皇帝印璽的《罪己詔》過峽口經應理向西涼府進發,居然還趕上了前往西涼府的那五萬宋軍。

王韶兩部合二爲一後總兵力達到了十八萬人,在攻佔了西涼府後一路向西攻擊前進,所遇到的党項殘兵無不望風而逃或者是乾脆投降──這其中秉常的《罪己詔》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當然當地的藩族部落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或是填補到王韶軍中充任前鋒,或者是保證宋軍補給糧道的安全──他們的部落首領已經在興慶府城外的那次大爆炸中失去了和宋朝作對的決心,唯有跟在宋軍的背後佔些小便宜,掠奪一些財富回部落而已。

王韶清理河西走廊,沒有遇到什麼打仗可打,基本上不是投降就是對手不夠資格而被他剿滅,不過即便如此,由於河西走廊東西狹長,足足讓王韶走了兩個月才從最東邊的西涼府打到了河西走廊的最西邊沙州,這一路上着實讓王韶吃盡了苦頭。不過好在他發現河西走廊的党項殘餘戰鬥力低下不說,而且還人數也非常少,心中由此對遠在千里之外汴都主持情報局工作的駙馬感到心折──說是不到十萬,果然如此,他心中原本想着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党項人怎麼也要在這裡駐紮重兵,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局。

經過前後近四個月的征伐,大宋終於完滿的完成了所有的預定計劃,西夏徹底消失,僅在西北大漠深處纔有些党項殘餘,其餘皆被收於大宋!

殺伐西夏十章終於完結,本來寫了十六章,但最後覺得實在臃腫的很,裁減成十章,尤其到後面寫的有些匆忙了。至於西夏被滅是否符合邏輯,戒念本身覺得這有些不大可能,畢竟西夏對於大宋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後勤供應實在是困難的很,並且党項人也不是這麼好惹的,要不然西夏也不可能堅持到蒙古人把它給滅了,所以戒念在這裡坦白──滅夏之戰中間不符合一定軍事邏緝,大家姑且放戒念一馬,把這部分看做成是冷兵器時代的閃電戰吧!

(西夏部分從此告一段落,由於西夏史料非常缺乏,連地圖都是有些模棱兩可,所以真的到宋夏兩國刀兵相見的最後時刻,戒念反而快要寫不下去了。好在西夏已經寫過去了,遼國曆史總比西夏史料要多些,多少讓戒念鬆了一口氣。)

第78章 制舉第169章 頂缸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104章 議事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9章 文化產業第114章 大師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424章 留學生第414章 做戲第288章 序幕第111章 巧合第28章 文聯第124章 財源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43章 轉機第1章 英雄第179章 地權第120章 志向第333章 緩兵第188章 實力第120章 志向第266章 有別第204章 激將第362章 分裂第114章 大師第1章 英雄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63章 團聚第278章 顧忌第389章 貿易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78章 第一槍第406章 錦州第387章 法律第309章 烏龍第1章 英雄第137章 試探第265章 解煩第240章 禁忌第126章 長相守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325章 內應第5章 競拍第285章 退卻第63章 路難第152章 歸來第55章 難治第93章 病危第358章 挑撥第362章 分裂第35章 演戲第90章 前奏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225章 舌戰第83章 思慮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8章 起步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417章 格局第10章 孤寂第11章 手術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43章 言弊第49章 彌合第40章 釣魚第399章 接力第140章 和平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65章 叛亂第396章 變局第160章 驚雷第148章 風起第408章 逆襲第74章 心事第404章 來州第273章 奠基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59章 責問第5章 競拍第35章 演戲第50章 進策第336章 鐵與血第246章 燃燒彈第301章 設套第145章 急招第73章 獻寶第77章 兩難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章 英雄第158章 芥蒂第408章 逆襲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206章 兵敗
第78章 制舉第169章 頂缸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104章 議事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9章 文化產業第114章 大師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424章 留學生第414章 做戲第288章 序幕第111章 巧合第28章 文聯第124章 財源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43章 轉機第1章 英雄第179章 地權第120章 志向第333章 緩兵第188章 實力第120章 志向第266章 有別第204章 激將第362章 分裂第114章 大師第1章 英雄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63章 團聚第278章 顧忌第389章 貿易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178章 第一槍第406章 錦州第387章 法律第309章 烏龍第1章 英雄第137章 試探第265章 解煩第240章 禁忌第126章 長相守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325章 內應第5章 競拍第285章 退卻第63章 路難第152章 歸來第55章 難治第93章 病危第358章 挑撥第362章 分裂第35章 演戲第90章 前奏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225章 舌戰第83章 思慮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8章 起步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417章 格局第10章 孤寂第11章 手術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43章 言弊第49章 彌合第40章 釣魚第399章 接力第140章 和平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65章 叛亂第396章 變局第160章 驚雷第148章 風起第408章 逆襲第74章 心事第404章 來州第273章 奠基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59章 責問第5章 競拍第35章 演戲第50章 進策第336章 鐵與血第246章 燃燒彈第301章 設套第145章 急招第73章 獻寶第77章 兩難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章 英雄第158章 芥蒂第408章 逆襲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156章 股東大會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206章 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