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總) 佈局江北

第253章 (總) 佈局江北

第六部

第二十六章(總第二百五十章)、佈局江北

李登來報:“馬超派人送來了快報。”

馬宇接過戰報打開一看樂了,忍不住的笑道:“這個廖化還真不簡單啊,到底還是逃往江南了。”然後將戰報遞給賈詡、郭嘉等人。

賈詡掃了一眼,快速看完也樂了,笑道:“確實有點本事啊,竟然用詐死的方法逃過了檢查,這也算是有勇有謀了。”然後遞給郭嘉,郭嘉看完憋住笑讚道:“能屈能忍能伸,日後必成大器。”

董昭看完道:“都說劉玄德善用人,這個廖化在劉玄德那裡名聲不顯,看來沒有人盡其用啊。”心中卻暗道:“主公看人還真的有點門道,這麼多人偏偏只點了廖化的名,眼光獨到,厲害厲害。”

“跑就跑了吧,咱們也不差一個廖化,沒有他這個臭雞蛋,還做不成槽子糕了呢,說起來也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馬宇道:“咱們當務之急是水師,速令水師李悉趕到巢湖,抓緊時間訓練,日後將有大用。”

須臾,李登又來報:“高覽手下的司馬杜推送來一個叫袁渙的,另一個叫閻象,二人說是要見主公。”

對袁渙,閻象,馬宇通過探報、密報得知二人都是袁術手下的重要人物,但在後世的時候對二人基本沒有印象,不知這個袁渙和袁熙是不是掛點親呢,想到這,馬宇令李登將二人帶來。

袁渙、閻象進入大堂,見到馬宇大吃一驚,吃驚的是馬宇的年輕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而且馬宇所用的物品非常簡單,大堂布置也很簡潔,尤其是穿着更爲樸素,左右兩肘甚至還各有一個補丁,完全不像是個把持朝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和外界傳說的馬宇錦衣玉食、窮奢極侈、每日花天酒地的傳言完全不同。

馬宇迎上前來與閻象、袁渙親切詢問:“二位遠來,路上累不累、餓了麼?吃飯沒?請問怎麼稱呼?”

閻象道:“閣下就是漢中王馬德遠吧?”

馬宇執禮道:“正是在下。”

閻象、袁渙連忙長揖行禮道:“閻象閻敬德(袁渙袁曜卿)見過漢中王。”

馬宇恭敬還禮又引賈詡、郭嘉與之相見,二人見了賈詡、郭嘉道:“久仰二位先生一直伴隨在漢中王左右,定計安邦,令人敬佩。”賈詡、郭嘉又與之還禮。

賈詡、郭嘉道:“二位在袁公路左右,堅持正義、主持公道,實屬不易,令人敬仰。”

馬宇請二人入座,讓李登把董昭找來與二位相見,經瞭解袁渙與袁紹、袁術並無親戚關係,在揚州多年,但並不得重視,還多次遭受兵亂之災。很快董昭來了,董昭見袁渙道:“足下莫非就是面對呂奉先的刀劍相逼、也不爲呂奉先寫信辱罵劉玄德之袁曜卿乎?”

袁渙謙虛的道:“正是老朽。”

“原來是袁曜卿先生,失敬失敬。”

董昭又與閻象一番客氣後才重新入座。

袁渙、閻象介紹了各自情況後,閻象道:“我等見漢中王率大軍入兗豫徐揚四州,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各郡縣以及鄉鎮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官吏風起煥然一新,百姓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我與袁曜卿深受感動,今特投奔漢中王,願以微薄之才爲民做事效力。”

袁渙道:“兗揚四州百姓飽受戰亂,得知並、寧、西涼各州及司隸百姓生活隆隆日上,盼漢中王如久旱盼甘霖啊。”

“好,二位來一定會給百姓帶來福音。你們熟悉揚州的情況,瞭解揚州百姓的實際,我任命袁曜卿爲揚州從事,閻敬德爲豫州從事。”先是賈詡對閻象、袁渙評價挺好,董昭又向馬宇低聲介紹了閻象、袁渙後,馬宇也感覺二人談吐不凡,是個人才,當即對二人進行了任命。

“主公,象(渙)願爲百姓殫精竭慮、萬死不辭。”閻象、袁渙跪拜道。

馬宇扶起二人道:“快快起來,有你兩位相助,揚州、豫州一定會變的更加美好。”讓李登安排人送二人去休息,等晚上出席歡迎酒宴。

董昭拿出幾個紙卷打開道:“剛纔我出去收到戰報,現在的情況是,曹丕已初步佔領了荊州大部,還有揚州的豫章郡等地,正在安定之中,但也損失了幾員大將,典韋、曹安民、許諸、李典等人陣亡。”董昭又打開一個道:“孫權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夾攻下,攻破了孫權的陽羨,孫權退至長城(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雙方都有一定的損失,孫權的大將魯肅、程普、黃蓋等陣亡;劉備的軍師龐統陣亡,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大將陳式遇伏陣亡。”

“啊,可見雙方戰事之慘烈。”賈詡驚道。

“目前曹丕、劉備需要的是儘快安定下來,會繼續猛攻,估計孫權、周瑜抵擋不住,可能數日之內就會有結果了。”郭嘉分析道。

馬宇暗想:“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先讓他們爭鬥爭鬥,損耗一些謀士大將,待將來靖勇軍過江就輕鬆一些了。”隨即說道:“據說諸葛亮號稱臥龍,龐統號稱鳳雛,二人聯手,再加上徐庶,確實智謀百出,不是白給的,只是可惜鳳雛龐統如此年紀輕輕就身亡了,典韋將軍我是見過的,非常純樸、勇武的一個人,英雄啊,可惜了。”

大家嘆息一會兒後,賈詡道:“按照主公的安排,靖勇軍撤回之後,根據當前的形勢,我們大致商議了一下,確定在這七個地方部署駐軍: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當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安陸(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蘄春(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皖縣(今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

馬宇對董昭道:“董公仁先生,你對這邊還有什麼要求嗎?”

“主公昨夜與我促膝交談至半夜,我深受啓發,對守護江北很有信心,我將給主公打造一個穩固的江北,爲大軍過江、統一江南隨時做好出擊準備。”

“多謝公仁先生。”馬宇起身沉聲道:“我任命董昭爲江北大都督,假節,安南將軍,統轄秭歸、當陽、安陸、蘄春、皖縣、合肥、淮陰七處人馬。”

董昭起身鄭重拜道:“昭定不負主公之託,雖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李登又進來報告:“主公,探馬隊陳木派人送來一個叫程昱的先生,說是從江南過來的,提出要見主公。”

馬宇對程昱有點印象,密報裡多次提起他,後世裡對他有點印象也不是太深,一邊想他爲何而來一邊沉吟道:“程昱?!”

賈詡高興的說道:“程昱,字仲德,曹孟德一向視爲心腹,難得他也來投,說明主公仁德廣佈,深得人心。”

郭嘉道:“嘉亦久聞大名,此人是難得之人才。”

“其人有膽有識有忠義之心,主公千萬不要錯過。”董昭也說道。

馬宇點點頭道:“好,即是如此,定要爲百姓留下。”

親兵引進一老翁,馬宇看時,只見程昱相貌堂堂,長鬚飄飄,約有五六十歲的樣子,身高足有一米九,步履矯健,精神十足。馬宇迎上去道:“在下馬宇,久聞程仲德先生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程昱仔細的看了看馬宇執禮拜道:“漢中王果然年輕,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老朽是虛度年華了,慚愧的很。”

馬宇回禮後,引程昱和賈詡、郭嘉、董昭等人相見,程昱見賈詡、郭嘉欽佩的說道:“二位就是濟國安邦、海內人稱漢中王左膀右臂的賈文和、郭奉孝二人吧,老朽欽佩至極啊。”

程昱和董昭則手拉手的聊了幾句,顯得非常親近。等和衆人見過之後,程昱引其子程武、程延拜見馬宇,又執禮一一見過衆人。程昱又講述了他如何尋找船隻、如何渡江,曹丕如何派人追擊,幸得靖勇軍相助,一路上又有探馬隊護送,才順利到了合肥。

馬宇道:“不知程仲德先生今來有何打算?”

程昱道:“我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得知漢中王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今日老朽來投漢中王符合天下大勢,昱願爲朝廷和百姓、爲漢中王盡微薄之力。”

馬宇大喜道:“我得先生相助,統一大業必能儘快完成,此乃朝廷之洪福、百姓之喜訊也。”

程昱見馬宇待人真誠,心悅誠服,口稱主公即要跪拜,身後二子也隨之跪拜,馬宇一向不贊成跪拜之禮,賈詡、郭嘉、董昭、衛覬等人卻堅持下屬跪拜有利於聽命管理,但對程昱這樣的長者,馬宇還是很不習慣,急上期扶着道:“程仲德先生,萬萬不可,這可承受不起,快快請坐。”對程昱身後的兩個兒子,馬宇只得接受了程武、程延二人的跪拜大禮。

馬宇親自扶着程昱坐在自己身邊,待衆人入座後,馬宇高興的說道:“今程仲德先生不辭幸苦,冒險渡江遠來,說明朝廷仁德廣佈於海內,這也說明統一潮流浩浩蕩蕩,勢不可擋,志士人傑紛紛來投,更是證明了這一點。”馬宇又請袁渙、閻象與程昱、程武、程延等相見,隨即安排酒宴,爲之接風洗塵。

。。。。。

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八月,隨着兗揚四州逐漸平定,馬宇令趙真先到淮河流域救災,然後再返回長安駐守,趙伍返回到洛陽駐守,併發布了一連串的命令,對兗揚四州的官吏、各地的將軍進行了任命,對各部也同時進行了精簡。

兗州牧段煨率一千人馬駐守定陶,所屬部下分配給裴元紹二千,李柱二千,其餘士兵全部精簡。平德、胡靈兩部的人馬再次精簡爲九千人,其中豫州牧平德率一千人馬、大車五百輛駐守譙縣,閻象爲豫州從事。秭歸將軍胡靈和中郎將孔準率八千人馬駐守秭歸。

當陽將軍裴元紹率八千人馬駐守當陽。安陸將軍龐德率八千人馬、大車五百輛駐守安陸。蘄春將軍高覽率八千人馬駐守蘄春。皖縣將軍周倉率八千人馬駐守皖縣。揚州牧蔣琬率六千人馬、大車一千輛駐守合肥,袁渙爲揚州從事。六安將軍李柱率八千人馬駐守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市)。徐州牧程昱率一千人馬駐守徐州,其子程延爲徐州從事。淮陰將軍馬超率八千人馬、大車五百輛駐守淮陰。

江北大都督董昭統領沿江各處人馬,對豫、徐、揚三州有督察之權責。沿江一帶靖勇軍作戰人馬近六萬二千精銳人馬,對江南也是個極大的震懾。

(作者:沒有查找到閻象的字,特爲閻象配字敬德。)

。。。。。。。。。。

程昱,東漢永和六年至東漢建安二十五年(141-220),本名程立,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省東阿)人。東漢末年曹魏明臣、謀士。程昱活到了八十歲,堪稱三國壽星。曹操計賺徐庶,其計就出自程昱之手。

在黃巾起事時,東阿縣縣丞王度起而應之,更燒掉縣中的倉庫。縣令逃走,民衆扶老攜幼逃到渠丘山。此時尚在故鄉的程昱命人去偵視王度,發現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出城西五六裡外止屯。程昱於是率百姓下山取城,後來王度等人來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程昱率吏民開城門追擊,王度大敗。

初平三年(192),兗州刺史劉岱辟召程昱爲用,程昱不應命出任。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袁紹令妻子居於劉岱處,公孫瓚亦遣從事範方帶兵助劉岱守地。後來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破紹軍,於是遣使向劉岱說要收取袁紹的妻子,令劉岱遣上其妻,並與袁紹絕交。劉岱連日不能決,於是召見程昱問計,程昱說:“如果放棄袁紹這個近援而求於公孫瓚爲遠助,這等於求人于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兒童一樣。而且,公孫瓚亦非袁紹之敵,如今雖稍勝袁紹軍隊,但最終必爲袁紹所擒。如果不思慮長遠,將軍您必敗無疑。”劉岱聽從其計。果然公孫瓚爲袁紹所破。劉岱表奏程昱爲騎都尉,程昱卻以身疾請辭。

後來劉岱爲黃巾所殺。曹操兵臨兗州,辟召程昱爲壽張令。曹操徵徐州時,令程昱與荀彧留守鄄城。那時張邈等軍作叛,迎呂布入兗,四周郡縣響應,唯有鄄城、範縣、東阿不動。最終於守住三城。曹操歸還,執程昱之手道:“若非程卿之力,吾無所歸矣。”於是表昱爲東平相,屯於範縣。

興平元年(194),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交戰,數度失利。又有蝗禍,於是雙方引兵暫去。袁紹於是使人遊說曹操連和,希望曹操能遷居於鄴城。當時曹操眼見兗州新失,軍糧又將盡,計議之下正想答應袁紹要求。程昱見事,經反覆向曹操進言,曹操才放棄連和袁紹的想法。

漢獻帝定都許昌後,以程昱爲尚書。其時兗州尚未綏撫停當,於是又以程昱爲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建安三年(198),劉備失去徐州,前來歸附曹操,程昱勸曹操殺劉備,曹操不聽。建安四年(199),曹操派遣劉備至徐州截擊袁術,程昱與郭嘉向曹操道:“公前日不除掉劉備,如今借之以兵,他必定會有異心。”曹操後悔,但已追之不及。

建安五年(200),當時袁紹在黎陽將移兵南渡,而程昱卻只有七百兵守鄄城,曹操知道危急,命人告訴程昱,欲增二千兵助守,程昱不肯接受。袁紹聞程昱兵少。曹操聞其事,向賈詡道:“程昱之膽略,過於孟賁、夏育啊。”官渡之戰後,袁紹主力尚存,糾集大軍又與曹操對峙,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破袁紹,使之吐血一病不起。

建安八年(205),程昱糾合一夥山間民衆及亡命之徒,得精兵數千人,於是引軍與曹操會師黎陽,討伐袁譚、袁尚,二袁敗走後,程昱拜爲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荊州,劉備向吳求助。有人認爲孫權必殺劉備,程昱卻認爲不會,後來事實證明孫權果然補給軍兵與劉備,以抵禦曹操。赤壁之戰中,程昱第一個提醒曹操要防止火攻,後又根據黃蓋的船速判斷有詐,提醒曹操派人攔阻。華容道上,也是程昱獻計讓曹操動之以情,果然說動關羽,得以逃脫大難。

程昱生性剛戾,與人多有不和。有人誣告程昱謀反,而曹操卻對其賜待益厚。建安十八年(213),魏國建立時,程昱爲衛尉,因與中尉邢貞爭威儀,遭到罷免。黃初元年(220),曹丕代漢稱帝,程昱復爲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並前共有八百戶。分封少子程延及孫程曉爲列侯。朝廷正欲以程昱爲公,程昱卻去世了,曹丕爲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壽八十。其子程武嗣任。青龍元年(233),程昱從祀於曹操廟庭。

魏書曰:程昱少時常夢上泰山,兩手捧日。昱私下異之,於是對荀彧說。及兗州反,全靠程昱得以保有三城。於是荀彧以把程昱夢告訴曹操。曹操道:“卿當終爲吾腹心。”程昱本名立,曹操在其名字上加了個“日”字,更名昱也。

#############

(本章完)

第168章 (總) 漢中的王第346章 (總) 張遼伏敵第36章 (總) 暗流涌動2第206章 (總) 故計重演第178章 (總) 鄴城斬首2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57章 (總) 大戰前夕1第332章 (總) 智星隕落第78章 (總) 雲中定襄2第382章 (總) 江東王府第55章 豪氣沖天第59章 (總) 大戰前夕3第151章 (總) 血戰涪城1第100章 (總) 長安之行2第362章 (總) 劉備偷襲第277章 (總) 鋒利利城1第81章 (總) 雲中定襄5第179章 (總) 奉旨討逆1第340章 (總) 蔣琬渡江第287章 (總) 巧取岳陽第358章 (總) 再戰當塗第289章 (總) 突襲長沙2第135章 (總) 梟雄劉備第65章 (總) 摧枯拉朽2第298章 (總) 水陸齊進第347章 (總) 蔣琬之敗第162章 (總) 安計定南第150章 (總) 空空梓潼第17章 (總) 夜襲東山5第325章 (總) 許昌急報第353章 (總) 葛陽危矣第55章 豪氣沖天第58章 (總) 大戰前夕2第35章 , (總) 暗流涌動1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5章 (總) 燈下謀劃第66章 (總) 一代梟雄第128章 (總) 突來信函第122章 (總) 奪關斬將第21章 (總) 兵發晉陽第167章 (總) 秋獮遇險2第216章 (總) 江北大營2第49章 府中比武第149章 (總) 損兵折將第178章 (總) 鄴城斬首2第43章 (總) 衛覬是誰第239章 (總) 袁術駕崩第284章 (總) 血染宜昌第380章 (總) 陰陽計謀第124章 (總) 兵定洛陽2第264章 (總) 蔡琰出嫁第165章 (總) 何爲對聯第290章 (總) 傳國玉璽第98章 (總) 長安陷落第209章 (總) 水師雛形第185章 (總) 收服田豐第82章 (總) 晉陽學堂第255章 (總) 水師訓練2第248章 (總) 驍騎威名第206章 (總) 故計重演第198章 (總) 萬里北征第213章 (總) 奪城大戰第121章 (總) 血戰雄關5第314章 (總) 海外仙山第49章 府中比武第163章 (總) 天子恩典第1章 《三國之壯麗河山》序第301章 (總) 加固夯實第103章 (總) 文和先生第217章 (總) 郡治平壤第25章 (總) 大戰張燕3第175章 (總) 東進序曲2第222章 (總) 臨津兵亂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202章 (總) 出征半島2第20章 (總) 奪取西河第186章 (總) 伏能雙至1第72章 (總) 豪強割據2第173章 (總) 才女蔡琰第27章 (總) 大戰張燕5第7章 (總) 軍事訓練第249章 (總) 神駒赤兔第232章 (總) 劍指青州第46章 烽火上黨3第264章 (總) 蔡琰出嫁第63章 (總) 定計破敵第38章 (總) 夜宿忻州2第5章 (總) 燈下謀劃第318章 (總) 祥瑞降臨第338章 (總) 局勢大亂第122章 (總) 奪關斬將第268章 (總) 短兵相接第136章 (總) 獻帝認親第223章 (總) 臨津激戰1第42章 河東平叛第300章 (總) 撈刀河邊第64章 (總) 摧枯拉朽1第282章 (總) 南下號角第199章 (總) 會師遼陽第224章 (總) 臨津激戰2
第168章 (總) 漢中的王第346章 (總) 張遼伏敵第36章 (總) 暗流涌動2第206章 (總) 故計重演第178章 (總) 鄴城斬首2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57章 (總) 大戰前夕1第332章 (總) 智星隕落第78章 (總) 雲中定襄2第382章 (總) 江東王府第55章 豪氣沖天第59章 (總) 大戰前夕3第151章 (總) 血戰涪城1第100章 (總) 長安之行2第362章 (總) 劉備偷襲第277章 (總) 鋒利利城1第81章 (總) 雲中定襄5第179章 (總) 奉旨討逆1第340章 (總) 蔣琬渡江第287章 (總) 巧取岳陽第358章 (總) 再戰當塗第289章 (總) 突襲長沙2第135章 (總) 梟雄劉備第65章 (總) 摧枯拉朽2第298章 (總) 水陸齊進第347章 (總) 蔣琬之敗第162章 (總) 安計定南第150章 (總) 空空梓潼第17章 (總) 夜襲東山5第325章 (總) 許昌急報第353章 (總) 葛陽危矣第55章 豪氣沖天第58章 (總) 大戰前夕2第35章 , (總) 暗流涌動1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5章 (總) 燈下謀劃第66章 (總) 一代梟雄第128章 (總) 突來信函第122章 (總) 奪關斬將第21章 (總) 兵發晉陽第167章 (總) 秋獮遇險2第216章 (總) 江北大營2第49章 府中比武第149章 (總) 損兵折將第178章 (總) 鄴城斬首2第43章 (總) 衛覬是誰第239章 (總) 袁術駕崩第284章 (總) 血染宜昌第380章 (總) 陰陽計謀第124章 (總) 兵定洛陽2第264章 (總) 蔡琰出嫁第165章 (總) 何爲對聯第290章 (總) 傳國玉璽第98章 (總) 長安陷落第209章 (總) 水師雛形第185章 (總) 收服田豐第82章 (總) 晉陽學堂第255章 (總) 水師訓練2第248章 (總) 驍騎威名第206章 (總) 故計重演第198章 (總) 萬里北征第213章 (總) 奪城大戰第121章 (總) 血戰雄關5第314章 (總) 海外仙山第49章 府中比武第163章 (總) 天子恩典第1章 《三國之壯麗河山》序第301章 (總) 加固夯實第103章 (總) 文和先生第217章 (總) 郡治平壤第25章 (總) 大戰張燕3第175章 (總) 東進序曲2第222章 (總) 臨津兵亂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202章 (總) 出征半島2第20章 (總) 奪取西河第186章 (總) 伏能雙至1第72章 (總) 豪強割據2第173章 (總) 才女蔡琰第27章 (總) 大戰張燕5第7章 (總) 軍事訓練第249章 (總) 神駒赤兔第232章 (總) 劍指青州第46章 烽火上黨3第264章 (總) 蔡琰出嫁第63章 (總) 定計破敵第38章 (總) 夜宿忻州2第5章 (總) 燈下謀劃第318章 (總) 祥瑞降臨第338章 (總) 局勢大亂第122章 (總) 奪關斬將第268章 (總) 短兵相接第136章 (總) 獻帝認親第223章 (總) 臨津激戰1第42章 河東平叛第300章 (總) 撈刀河邊第64章 (總) 摧枯拉朽1第282章 (總) 南下號角第199章 (總) 會師遼陽第224章 (總) 臨津激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