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總) 梟雄劉備

第135章 (總) 梟雄劉備

第三部

第三十九章(總第一百三十三章)、梟雄劉備

約定的日期,轉瞬即到。

漢獻帝初平四年(193)五月下旬,馬宇約定和劉備在陽城南門外見面。

馬宇騎着踏雪無痕、賈詡和郭嘉搖着馬宇贈送的羽扇、李登腰佩袁紹贈給馬宇削鐵如泥的寶劍、蔣墅則持長戟,一行五人,立在南門約定好的地點,遙望着遠處,見劉備等正在調兵佈陣,隨即招呼各位下馬,來到早已佈置好的長桌旁,依次坐下,李登爲大家倒好茶水,擺上茶點,大家慢慢飲着。劉備大軍一千八百人均集合在一處山坡上,軍號嘹亮,戰馬嘶鳴,軍容尤爲整壯。旌旗閃動,走出一行人馬,當先一人,正是佩雙股利劍的劉備劉玄德,後面緊跟的扛着大刀的關羽關雲長,手提長矛的張飛張翼德,腰佩寶劍的軍師簡雍和從事孫幹。見馬宇等人已到,劉備急忙催馬到見面地點,回頭似乎和關羽、張飛等人說了什麼,翻身下馬走上前執禮道:“馬將軍,備因事來晚,萬望勿怪。”關羽張飛等人急忙下馬,也紛紛執禮。

馬宇站起來率衆人回禮後迎上前去。見劉備身高近一米八,鬍子不是很多,兩個耳朵確實有點大,約比常人大一半左右,但還不至於垂到肩膀;雙手比一般人明顯要長一些,雖沒有過膝,但也可摸到膝蓋;膚色較白,看的出來保養的不錯,稱的上面如冠玉,尤其是關羽紅臉龐和張飛黑臉膛在旁邊一站,顯得更白了。馬宇注意到關羽眯縫着眼仔細打量着自己,馬宇暗想;“這個關羽是不是近視眼啊,他喜歡看書,還時常夜讀《春秋》,現在這個時代又沒用電燈,在暗淡的燈火下,把眼睛看成近視眼那是很有可能的。”張飛一看就是是爽快人,長的五大三粗的,果然是員猛將,令人喜歡。

馬宇一邊回禮一邊高聲道:“久聞劉將軍英名,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宇今日得見劉將軍風采,足慰平生。”

劉備急走兩步迎上來,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一樣,緊緊的拉着馬宇的手,連連說道:“馬將軍年輕如此,匡扶天下,拯救漢室,清掃黃巾殘渣餘孽,一心爲民,令人欽佩,令人欽佩。”

馬宇將賈詡、郭嘉等人介紹與劉備等人相識,劉備也將關羽、張飛等人一一介紹,並向馬宇再次執禮。劉備親熱的拉着馬宇的手,就像一個大哥哥牽着弟弟一樣,走到長桌案旁,令人將桌案重新佈置,劉備卻拉着馬宇坐在一起,讓關張等人順序挨着坐在自己另一側,讓賈詡郭嘉等人順序挨着馬宇的另一側坐下。馬宇見狀,不得不歎服劉備確實是不同凡響。

坐好後,李登爲劉備等人倒上茶水,擺上茶點。劉備又說道:“馬將軍年輕如此,麾下將軍更是年輕,如此年輕就知道爲國爲民效力,創下大業,令我等汗顏啊。”

馬宇連忙道:“劉將軍客氣了,我亦久聞關將軍溫酒斬華雄,張將軍豪氣凌雲,一杆長矛威震冀徐,二位將軍勇冠三軍,令天下英雄刮目相看。”

關羽這時臉上方露出了笑容,端起茶杯向馬宇示意感謝,然後喝了一口。張飛亦大喜,端起茶杯一口飲盡,自己又倒滿,高興的搓搓手沒說話。

劉備道:“差得遠,差得遠。備於中平元年(184)響應朝廷清除黃巾之亂,爲民起兵,多年征戰,四海奔波,一事無成,心中慚愧。今又缺兵少糧,特來馬將軍處,望能幫助一二。”想到自己今年三十二三歲了,一塊穩固的地盤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官職也沒有,甚至連一個兒子也沒有,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人生也太失敗了,還帶着關張簡雍孫乾等衆人受連累,低聲下氣的來求一個可能還不到二十歲的小屁孩,深埋的委屈、憤慨涌上心頭,竟潸然淚下,一時忍不住哭出聲來。

馬宇楞了一下,知道劉備愛哭,但沒有想到剛剛見面就哭了起來,而且還來的這麼快,真不知道說什麼好,剛要安慰幾句,劉備哭了幾聲,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連忙擦了擦眼淚,低聲道:“備一時失態,馬將軍勿見笑。”

馬宇道:“劉將軍憂國憂民,真情流露,乃是真英雄也。劉將軍兵強馬壯,必成大事,不在一時。考慮到劉將軍爲國爲民,目前缺少兵器糧草,儘管是暫時的,我還是可以資助劉將軍一些兵器糧草。”

劉備緊緊拉着馬宇的手道:“備虛長几歲,就稱馬將軍爲賢弟了,你看可好。”劉備又說道:“這些年,備也是爲了匡扶漢室,爲了清剿山匪以及黃巾殘餘,我們的兵力損失也很大,兵力也很需要,賢弟你看能不能幫助一些。”

怎麼又來一個要做大哥的,馬宇鬱悶的道:“劉將軍,這些年……”

劉備打斷道:“賢弟,不要這麼客氣,稱呼我爲玄德兄就可以了,你看這兵力方面……”

“那我就冒昧的稱呼爲玄德兄了,”馬宇掃了關羽、張飛一眼,見二人面目不善,心中暗道:“哈哈,你們二人不高興也沒有辦法了,回去埋怨你的大哥劉備吧,這個劉玄德還真的是能伸能屈呢,爲了要到東西,姿態竟可放到如此之低。”可能是有求於馬宇吧,關羽、張飛雖然有點不高興,面色還是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吃着茶點。

馬宇客氣的說道:“玄德兄,這些年爲了抵禦外侵,尤其是匈奴和鮮卑,頻繁不斷的襲我並涼二州,兵力損失很大。目前海內又是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兵力一時又無法補充。這樣吧,我給你糧草一萬斛、兵器一萬件,再送給你一批戰馬,玄德兄你看這樣總可以了吧。”

劉備拉着馬宇的手道:“賢弟,你可至少要給我四百匹戰馬。”

“好,我第一次見我玄德兄,這麼投緣,玄德兄的需要就是我應該做的,必須的。另外我考慮你們可能確實比較缺少戰馬,我乾脆給你八百匹戰馬吧。”

“啊!”劉備驚了一下,以爲馬宇要壓低戰馬的數量,正準備討價還價,沒料到馬宇還主動給增加了四百匹,隨即激動的拉着馬宇的手道:“好賢弟,你真的是我的好賢弟。爲兄的我很慚愧,也沒有什麼回報給你的,賢弟凡是需要我做的,愚兄在所不辭。”說着說着,忍不住又要流下淚來。馬宇趕緊再三安慰勸解,方止住了劉備的眼淚。

關羽和張飛也面帶喜色,二人高興的相互看了一眼,看來是超過他們原定的目標了,明顯比剛纔誇他們還開心。

馬宇一招手,李登健步走過來,馬宇低聲說了幾句,李登轉身來到戰馬旁邊,卸下一罈酒、一些早已做好、美味飄香的雞鴨,又拿來酒杯擺到桌子上,然後立在馬宇身後。

馬宇見劉備有點驚愕,解釋道:“玄德兄,爲了咱們這次愉快的見面,我準備了一罈杏花貢酒,還有一些下酒菜佳餚,慶賀一下。”馬宇想:“趕緊轉移話題吧,這次先給到這裡,有需要留着下次吧,好東西不能一次給完。”

“這可要再謝謝賢弟了,我記得第一次喝到杏花貢酒,還是去年在袁本初那裡,喝過一次永生難忘啊,確實是好酒,好酒啊。”劉備感嘆的說道。

張飛興奮的搓搓手,可能是想要站起來倒酒,看了看劉備又坐下了。

馬宇舉起酒罈笑道:“難得和玄德兄相見,弟弟我帶了一點薄酒,不成敬意,先給哥哥滿上一杯。”隨即給劉備滿滿倒上一杯,然後李登給衆人都滿滿的倒上一杯。

馬宇又說道:“這次與玄德兄見面,我很高興,想到有玄德兄這樣的英雄匡扶漢室,天下何愁不太平呢,爲此,咱們共飲一杯。”

劉備小心的喝了一口,輕輕的放下杯子,眯縫着眼睛慢慢的品嚐着杏花村的酒香。張飛卻一口就直接幹了,拿起酒罈自己倒滿酒,笑着看了看旁邊,抓了一個雞腿大口嚼了起來,忍不住連聲讚道:“好酒,好酒,不愧爲杏花貢酒。”關羽一口喝了半杯,沒說話,放下酒杯捋了捋長鬚,也拿起一大塊雞肉吃了起來。

簡雍和孫幹卻都喝了一大口,當即臉上就泛紅了,也拿起一塊雞肉慢慢嚼了起來,二人和賈詡、郭嘉東一句西一句的聊了起來。

馬宇對劉玄德道:“宇一向敬佩英雄,我想敬關將軍、張將軍、簡軍師和孫從事喝一杯,不知玄德兄認爲可否?”

劉備一杯酒下肚,白臉漸漸的開始紅了起來,聞馬宇如此說,連忙道:“賢弟隨意,賢弟隨意。”隨即也站起來去給賈詡等人敬酒。

馬宇走到關羽身邊,關羽急忙站起來,馬宇見關羽身高約一米九幾,鬍鬚長至胸前留的很整潔,馬宇道:“關將軍不但勇冠三軍,美髯公的風采如同天人,我敬關將軍一杯。”關羽聞之開心的笑了起來道;“謝馬將軍,謝馬將軍。”隨之喝了一大口。

馬宇道:“我聞關將軍的大刀威震四海,不知此刀可有名稱。”關羽道:“末將的刀,沒有什麼名稱,軍中只是稱之爲大刀,因爲只有我喜歡用大刀,所以軍中又稱爲關刀。”

“我看此刀,不同凡響,唯有英雄方可使用,關刀之名難與將軍之威名相符,何不稱之爲青龍偃月刀,不知可否?”馬宇對關羽說道。

“啊!青龍偃月刀,好名稱,好名稱。”在一旁敬酒的劉備聞之過來道;“賢弟,剛纔你稱我二弟爲美髯公,又給大刀起名爲青龍偃月刀,人如其名,刀如其威,恰如其分,確實太令愚兄感動了。”

“我看看這個青龍偃月刀,可以嗎?”

“可以,可以。”關羽拿起大刀,現在叫做青龍偃月刀——雙手捧給馬宇。

馬宇接過大刀,手裡掂了掂分量,感覺根本沒有八十二斤,大約也就是二三十斤吧。大刀製作的很精緻,也很鋒利,馬宇揮舞了幾下,故作沉重的道:“好刀,好刀,只有關將軍這樣的英雄才配使用這樣的寶刀,太重了。”

關羽道:“我這青龍偃月刀重達二十八斤,一般人揮舞幾下就氣喘吁吁了,有好幾個人不服氣把腰都閃了,馬將軍使用起來面不改色,厲害,厲害。”

馬宇心中暗道:“江湖上盛傳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看來是吹噓的太過了,是不是把重量弄顛倒了,把二十八斤說成了八十二斤,這極有可能。羅貫中老先生爲了關二爺費盡心機,幾乎吹破了牛皮,但揮舞着二十八斤重大刀在戰場上衝鋒殺敵,也很厲害了。”

張飛過來道:“馬將軍,我敬你一杯,再請你看看我的兵器。”張飛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拿着長矛,黑臉通紅的過來興奮的喊道。

馬宇接過張飛遞過來的長槍,見長槍和一般的不同,一般的是一個尖刺,而張飛的長槍有個長刺,旁邊還有一個略短的槍刺,其長矛也是彎曲的,拿在手裡很有沉重感,隨即道:“好一支丈八蛇矛,張將軍,你的丈八蛇矛也很了不起。”

張飛聞之,黑臉興奮的直放光,大聲的道:“馬將軍,你給我的兵器起的名字太好了,丈八蛇矛,好威風,好威風,二哥,我的丈八蛇矛與你的青龍偃月刀還相配吧。”

關羽拍拍張飛肩膀,高興的呵呵笑了起來。

馬宇和簡雍和孫幹又各喝了一杯,纔回到座位坐下。

劉備感激的對馬宇道:“我這兩位弟弟今日可沒少給賢弟添麻煩。”

馬宇道:“我與玄德兄一見如故,關張二位將軍我也是久聞大名,今日得見我也很高興。”心中想到:“大啥,那有你給我添的麻煩大啊。”

劉備悄悄對馬宇說道:“賢弟,實不相瞞,我們多日沒有吃到這麼飽這麼香的飯菜了,更不要說吃到這麼好的酒肉了。”

“玄德兄,古人說的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常言也道,水到自然成。到時候玄德兄你武有關張,皆爲萬人敵,文有孫幹簡雍糜竺等均爲智謀之士,必能爲大漢成就一番事業。”

“借賢弟的吉言,愚兄就多謝賢弟了。”劉備又舉杯爲天子、爲漢室,大家一起又喝了一杯,又敬了馬宇一杯。

劉備道:“我亦聞賢弟是窮苦出身,愚兄雖說是有點出身,不瞞賢弟,其實就織蓆編履的,咱們兩個當初的情況都差不多。”劉備突然高興的道:“話說回來,織蓆編履也是很有技術的,要想做的好也不容易。席子要編的好,原料是很重要的。可用麥草,可用蒲草,可用蘆葦,還可用藤條。藤席產量地一些,主要的原料比較少,也費功夫。席子可鋪牀上,也可以鋪在炕上,也可鋪在地上,席地而坐。鋪在下面的席子稱爲‘筵’,一般的六文錢,鋪在上面的席子稱爲‘席’,一般要九文錢,合稱爲‘筵席’若是兩個一起買呢,價格可優惠一點,十四文錢,也可以十三文,利潤還是很可觀的。主要位置上的席子,稱爲‘主席’,那樣的質量更好,當然價格也要貴一點,一般的也要十文錢。但還要看買主,若是穿着光鮮的,可以要價高一點。”劉備說到高興之處,比比劃劃的又道:“要說編履,就是咱們說的‘不借’,做起來就更有意思了。材料可用麥草,蘆葦,蒲草等等,若摻和一些舊麻布條,就更好了,穿着又結實又舒適。穿不借還有一個訣竅呢。”劉備笑眯眯的說道:“選擇不借,一定要比自己的腳大兩指到三指,在穿不借繫帶子的時候,把前頭朝回包過來,包着腳指頭,這樣穿着才舒服。”劉備又神秘的笑着說道:“還有一個小秘密,雖然我現在是穿這種麻布做的鞋了,但在長途行走的時候,尤其是下雨天走路,我還是喜歡穿草鞋,因爲走路輕巧,而且不滑。”說完劉備笑了起來,爽朗的笑聲感染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聽劉備興致勃勃的講了這麼多,馬宇由衷的敬了劉備一杯酒,放下酒杯道:“玄德兄,事後你們怎麼安排,有什麼打算?”

劉備嘆了一口氣道:“愚兄準備儘快回徐州,還有一些事情沒了,每每想到海內紛亂,備心中不寧,時刻都是寢食難安。”

馬宇道:“玄德兄遠來一次不易,何不同我一起拜見天子,你可讓關將軍、張將軍率軍暫回徐州,待玄德兄從長安回來我派人護送你直接回徐州,不知意下如何?”

劉備明顯遲疑了一下,也許是顧慮安全、也許是顧慮徐州的事情難辦,但隨即決斷的說道:“好,愚兄就和賢弟一起去一趟長安,拜見天子也是備被平生所願,機會可遇不可求,但是要儘快,愚兄還有一些俗務雜事要返回徐州,賢弟意下如何?”

“盡隨玄德兄之意,弟弟我沒有意見。”馬宇關切的說道:“關於糧草、兵器和戰馬,我隨後派人給玄德兄送去,交給關將軍和張將軍,可以吧。”

“可以,可以。賢弟啊,愚兄沒有白認你這個好賢弟。”劉備感動的道:“這樣吧,現在時間也不算晚,咱們現在就出發,賢弟你看如何?”

“好,就按玄德兄的意思辦,咱們都準備一下,一個時辰後出發。”

“馬將軍,”張飛黑臉通紅、看了一眼酒罈,有話欲說未說的站在一旁道:“我想……”

“哦,”馬宇道:“我倒是忘記了,志高,你把這壇酒封好給張將軍帶回去,再把帶來的兩壇就給關將軍和張將軍帶上,讓他們路上辛苦之餘喝點酒解解乏。”

張飛高興的跳了起來,連連執禮道:“謝謝馬將軍,謝謝馬將軍,還沒等我說就已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太感謝了。你看我也是虛長馬將軍幾歲,要不然,我也認你做個賢弟吧。”

劉備使勁瞪了張飛一眼,張飛連忙低頭訕訕的走開,被關羽照脖子就是一巴掌拽到身後去了。

。。。。。

劉備,(161-223年6月10日)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於惠陵,史家又稱他爲先主。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弘之子。早年喪父,母親以販履織蓆爲業。十五歲從師於當世大儒同郡盧植,並結識了公孫瓚。黃巾起義,劉備率關羽張飛因軍功被封爲安喜縣縣尉。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後他代理平原縣縣令,領平原國相。據說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派刺客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害之,便坦露實情離去。時黃巾餘黨管亥率衆軍攻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驚訝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即率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黃巾軍聞援軍至四散而逃,逐解圍。興平元年(194),曹操借爲報父仇而再攻徐州,徐州牧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劉備以本部千餘人從田楷往救之,也被曹操擊敗。恰好此時張邈、陳宮叛迎呂布襲兗州,曹操急回兵救兗州。陶謙表劉備爲豫州刺史,使屯於小沛。興平二年(195),陶謙病故,遺命將徐州交與劉備。此時呂布被曹操打敗來投,劉備讓其屯小沛。建安元年(196),曹操表劉備爲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大軍攻徐州,劉備迎擊。呂布偷襲下邳。劉備回軍,中途軍隊潰散,乃收餘軍東取廣陵,爲袁術所敗,轉軍海西,困頓至極,得從事東海糜竺以家財助軍。於是向呂布求和,呂布讓劉備駐小沛。其後袁術派紀靈領步騎三萬攻小沛,呂布知脣亡齒寒,用“轅門射戟”解之。不久,劉備再度召募了萬餘人的軍隊,呂布惡之攻小沛。劉備戰敗往許都投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爲豫州牧,又益其兵與糧草,讓劉備屯沛地。其後人稱劉備爲“劉豫州”。建安三年(198),呂布派高順和張遼攻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援救但被擊敗。劉備與曹操合攻呂布,呂布被擒後,在劉備力勸下曹操殺呂布。其後劉備與曹操回到許都,被表爲左將軍。建安四年(199),曹操派劉備與朱靈一起攻袁術,其後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行太守事。東海昌豨以及諸郡縣多從劉備,劉備遂有兵數萬,於是北連袁紹抗擊曹操。建安五年(200)春,衣帶詔事發。曹操親征劉備,雖然曹軍多認爲袁紹是大敵,但操覺得備是英傑,郭嘉亦贊同。劉備敗北投袁紹。建安六年(201),曹操親征劉備,備投劉表,屯於新野。建安十二年(207),劉備向劉表提出趁曹操進攻烏桓時偷襲許都,劉表沒采納。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建安十三年(208),劉表病死,曹操親率大軍南下。劉備從新野經襄陽撤往江夏,在當陽被曹軍追上殺敗。遂與東吳聯合在赤壁打破曹軍。劉備表劉琦爲荊州刺史,迅速奪取荊南四郡。建安十四年(209),劉琦卒,劉備領荊州牧。孫權將其妹嫁劉備。建安十六年(211),劉璋從張鬆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助己對付張魯。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將數萬步卒入蜀,與劉璋會於涪。劉璋上表薦劉備代理大司馬,兼領司隸校尉,配給劉備士兵,令攻張魯。劉備北至葭萌,駐軍不前。建安十七年(212),張鬆事敗被殺,劉備與劉璋反目佔領涪城。建安十八年(213),吳懿降劉。後李嚴又降劉。建安十九年(214),雒城被圍近一年被破,又圍成都。時馬超降劉到成都,城中震怖,劉璋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建安二十年(215),呂蒙襲取荊南,劉備率軍下公安與孫權軍對峙。曹操奪取了漢中,使益州不安,遂與孫權割地和解。建安二十三年(218),劉備採納法正的建議,率兵攻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取漢川,羣下上表劉備爲漢中王。曹魏東吳聯合大敗關羽,關羽俘後被殺。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薨,享年66歲。次子曹丕繼任魏王,其後廢漢獻帝,建立魏朝,稱魏文帝。章武元年(221),劉備追諡劉協爲孝愍皇帝,於成都繼承漢室稱帝,立國號爲“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章武元年(221),張飛被部將刺殺於閬。章武二年(222),劉備伐吳大敗,逃至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四月,劉備病重,6月10日,駕崩於白帝城永安宮,享年63歲。

關羽,(約158至167—220),本字長生,後改雲長,別稱美髯公,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劉備麾下名將。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崇爲“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中平元年(184),即追隨劉備轉戰南北。建安元年(196),劉備投奔曹操,關羽曾勸劉備殺曹操,但劉備不從。建安五年(200),曹攻打劉備,關羽被擒降曹,任偏將軍,斬殺顏良,爲曹解白馬之圍,被封爲漢壽亭侯,後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演繹成“千里走單騎”的故事。赤壁之戰後被劉備任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劉備入川,關羽留守荊州。關羽曾被流矢射中,箭頭透左臂,後傷口雖癒合,但陰雨時常痛不已。醫生說箭頭有毒,滲入骨中,需在臂上重新開刀,颳去骨上毒素,方可治癒。關羽當即伸出手臂開刀掛毒,當時關羽正請衆將飲酒,關羽卻面不改色,談笑自若,即爲“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進漢中王,拜關羽爲前將軍。八月,關羽圍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十月,荊州、南鄉盡投關羽,關羽聲勢威震華夏,以致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後徐晃和呂蒙夾攻,關羽兵敗被殺於臨沮。景耀三年(260)九月,蜀漢後主劉禪追諡爲“壯繆侯”。

張飛,(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中爲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人,東漢末年劉備麾下名將。因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爲“萬人敵”。中平元年(184),即追隨劉備轉戰南北。建安二年(197)六月,張飛隨曹操攻呂布,呂布死後,張飛任中郎將。建安十三年(208),曹軍揮師南下,劉備於長阪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無人敢靠近,劉備得以脫險。赤壁之戰後,張飛任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建安十八年(213),張飛隨諸葛亮入川增援。張飛攻破江州城,擒嚴顏並義釋之,使得進軍一路順利。平定益州後,劉備賜張飛黃金五百斤,銀千萬,錢五千萬,錦緞千匹,任巴西太守。建安二十年(215),張飛在宕渠大破張郃,巴西郡自此獲得安定。建安二十三年(218),張飛和馬超攻打武都,兵敗。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拜張飛爲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張飛爲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張飛被其部將所害。景耀三年(260)九月,蜀漢後主劉禪於追諡爲“桓侯”。

(作者注:漢代稱草鞋爲‘不借’,據《五總志》一書的解釋是: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

(本章完)

第304章 (總) 天子傷勢第149章 (總) 損兵折將第193章 (總) 奔襲柳城1第44章 烽火上黨1第87章 (總) 平定西涼1第352章 (總) 攻陷當塗第209章 (總) 水師雛形第132章 (總) 湊個熱鬧第132章 (總) 湊個熱鬧第12章 (總) 謀定而動第191章 (總) 冀州遇刺第26章 (總) 大戰張燕4第375章 (總) 霧取鎮江第281章 (總) 月牙灣前3第152章 (總) 血戰涪城2第31章 (總) 收取晉陽4第66章 (總) 一代梟雄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213章 (總) 奪城大戰第20章 (總) 奪取西河第270章 (總) 馬禾之愁第81章 (總) 雲中定襄5第49章 府中比武第45章 (總) 烽火上黨2第8章 (總) 村中議事第359章 (總) 刀劈病貓第282章 (總) 南下號角第383章 (總) 昭烈皇帝第3章 (總) 一夢千年第309章 (總) 突生邊患第155章 (總) 計驚鬼神第157章 (總) 生死之戰1第59章 (總) 大戰前夕3第28章 (總) 收取晉陽1第157章 (總) 生死之戰1第215章 (總) 江北大營1第313章 (總) 方士異人第132章 (總) 湊個熱鬧第37章 (總) 夜宿忻州1第159章 (總) 生死之戰3第118章 (總) 血戰雄關2第335章 (總) 山雨欲來第59章 (總) 大戰前夕3第25章 (總) 大戰張燕3第257章 (總) 大漢皇宮第161章 (總) 劉璋獻蜀2第221章 (總) 又是過江第185章 (總) 收服田豐第76章 (總) 南北夾攻第215章 (總) 江北大營1第221章 (總) 又是過江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301章 (總) 加固夯實第202章 (總) 出征半島2第333章 (總) 出兵江東第348章 (總) 賈詡用計第170章 (總) 國之瑰寶第254章 (總) 水師訓練1第266章 (總) 真神降臨第20章 (總) 奪取西河第70章 (總) 收服河套4第30章 (總) 收取晉陽3第40章 深夜遇刺2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333章 (總) 出兵江東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261章 (總) 祭天祭地第11章 (總) 董家大院第77章 (總) 雲中定襄1第356章 (總) 造勢打援第200章 (總) 鄴城會議第268章 (總) 短兵相接第267章 (總) 伏波將軍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3章 (總) 一夢千年第56章 (總) 西風凜冽第23章 (總) 大戰張燕1第267章 (總) 伏波將軍第259章 (總) 洛陽皇宮第75章 (總) 平地波瀾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262章 (總) 劉協遷都第121章 (總) 血戰雄關5第253章 (總) 佈局江北第371章 (總) 將計就計第87章 (總) 平定西涼1第112章 (總) 長安長安3第363章 (總) 克難歷險第358章 (總) 再戰當塗第64章 (總) 摧枯拉朽1第198章 (總) 萬里北征第2章 (總) 死神突臨第142章 (總) 漢中在手第99章 (總) 長安之行1第222章 (總) 臨津兵亂第149章 (總) 損兵折將第10章 (總) 擴軍整編第187章 (總) 伏能雙至2第119章 (總) 血戰雄關3第350章 (總) 當塗難擋
第304章 (總) 天子傷勢第149章 (總) 損兵折將第193章 (總) 奔襲柳城1第44章 烽火上黨1第87章 (總) 平定西涼1第352章 (總) 攻陷當塗第209章 (總) 水師雛形第132章 (總) 湊個熱鬧第132章 (總) 湊個熱鬧第12章 (總) 謀定而動第191章 (總) 冀州遇刺第26章 (總) 大戰張燕4第375章 (總) 霧取鎮江第281章 (總) 月牙灣前3第152章 (總) 血戰涪城2第31章 (總) 收取晉陽4第66章 (總) 一代梟雄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213章 (總) 奪城大戰第20章 (總) 奪取西河第270章 (總) 馬禾之愁第81章 (總) 雲中定襄5第49章 府中比武第45章 (總) 烽火上黨2第8章 (總) 村中議事第359章 (總) 刀劈病貓第282章 (總) 南下號角第383章 (總) 昭烈皇帝第3章 (總) 一夢千年第309章 (總) 突生邊患第155章 (總) 計驚鬼神第157章 (總) 生死之戰1第59章 (總) 大戰前夕3第28章 (總) 收取晉陽1第157章 (總) 生死之戰1第215章 (總) 江北大營1第313章 (總) 方士異人第132章 (總) 湊個熱鬧第37章 (總) 夜宿忻州1第159章 (總) 生死之戰3第118章 (總) 血戰雄關2第335章 (總) 山雨欲來第59章 (總) 大戰前夕3第25章 (總) 大戰張燕3第257章 (總) 大漢皇宮第161章 (總) 劉璋獻蜀2第221章 (總) 又是過江第185章 (總) 收服田豐第76章 (總) 南北夾攻第215章 (總) 江北大營1第221章 (總) 又是過江第256章 (總) 洛陽新貌第301章 (總) 加固夯實第202章 (總) 出征半島2第333章 (總) 出兵江東第348章 (總) 賈詡用計第170章 (總) 國之瑰寶第254章 (總) 水師訓練1第266章 (總) 真神降臨第20章 (總) 奪取西河第70章 (總) 收服河套4第30章 (總) 收取晉陽3第40章 深夜遇刺2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333章 (總) 出兵江東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261章 (總) 祭天祭地第11章 (總) 董家大院第77章 (總) 雲中定襄1第356章 (總) 造勢打援第200章 (總) 鄴城會議第268章 (總) 短兵相接第267章 (總) 伏波將軍第321章 (總) 疑霧重重第3章 (總) 一夢千年第56章 (總) 西風凜冽第23章 (總) 大戰張燕1第267章 (總) 伏波將軍第259章 (總) 洛陽皇宮第75章 (總) 平地波瀾第92章 (總) 晉陽之春3第262章 (總) 劉協遷都第121章 (總) 血戰雄關5第253章 (總) 佈局江北第371章 (總) 將計就計第87章 (總) 平定西涼1第112章 (總) 長安長安3第363章 (總) 克難歷險第358章 (總) 再戰當塗第64章 (總) 摧枯拉朽1第198章 (總) 萬里北征第2章 (總) 死神突臨第142章 (總) 漢中在手第99章 (總) 長安之行1第222章 (總) 臨津兵亂第149章 (總) 損兵折將第10章 (總) 擴軍整編第187章 (總) 伏能雙至2第119章 (總) 血戰雄關3第350章 (總) 當塗難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