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劉備回村裡只住了不到一週時間。

前五天遊山玩水,聽聞劉備發家致富,衣錦還鄉,以前的狐朋狗友都找上門來,四處遊玩,每日與公孫瓚簡雍等人醉生夢死,好不快活。

到第六天終於幹了點正事。

漢靈帝封他爲樓桑鄉侯,理論上,整個樓桑鄉的人交稅都要給他。

如今樓桑劉氏的族長正是劉元起,劉備就將這個問題交給了他,以後就由劉元起來負責收這筆稅。

食邑兩百戶說多不多,說少,當然算少的,畢竟頂尖爵位是食邑萬戶的萬戶侯。

不過好歹有食邑,因爲有些侯爵是沒有食邑的,所以有就不錯了。

按照東漢的稅收,一戶一家三口每年的田稅、口賦和算賦大概在500-600錢左右,200戶算600人,每年大概能提供30萬錢。

當然這只是籠統的計算,東漢一戶人家實際家庭人數遠不止3個人,上有老下有小,生孩子比較多的一家七八口,甚至十多口人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正常收稅,錢只多不少。

但劉備也不可能真收那麼多稅,肯定要減免不少賦稅造福家鄉,因此每年的賦稅大概在10多萬錢。

這筆錢自然不是說給劉元起拿去,而是拿來做一筆資助金,由劉氏整個宗族監督,用來資助整個樓桑鄉所有貧困家庭,幫助鄉人擺脫貧困。

這是陳暮的建議。

劉元起在劉氏宗族素有威望,爲人品德也很好,當年不顧妻子反對毅然決然資助劉備,就可以見到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因此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全樓桑人的擁戴,畢竟減了不少稅,每年少交很多錢,大家當然願意。

而原本這些錢是該上交給國家的稅收,現在則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起其他諸侯王將所轄制的食邑收入自己口袋來供養自己享受奢侈的生活,這纔是真正的造福於民。

處理了一些私人雜事後,迴歸家鄉的激動也漸漸熄滅了許多,大丈夫當志存高遠。劉備到二月下旬的時候,桃花盛開的時節,離開了家鄉。

劉備和張飛不知道,這一去,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只是那時的桃花,不知是否也如現在一般綻放。

十里春風送花香,百餘幽州鐵騎奔涌南下,往司隸而去。

七八天後,抵達了洛陽。

一般來說,有封地的列侯其實是不準離開封地的,但身兼其它職務就另當別論。

比如匡衡是樂安侯,又是丞相,難道讓他整天待在樂安不處理事務嗎?還有十常侍也是有封地的列侯,一樣沒有待在封地裡。

而劉備將濟南的事物都交給了沮授處理,自己離開回家過年,是得到漢靈帝許可的,並不算懈怠政務。

到了洛陽後,陳暮與兄弟三人分別。劉備帶着關羽張飛以及新加入陣營的簡雍往河東郡去,陳暮則留在了洛陽。

回家先洗個澡,去去身上的風塵,再休息一夜,解了疲憊,第二天進宮面聖。

中平二年三月初,上午隅中三刻的梆子敲響之後,馬車緩緩地在朱雀門前停下,給車伕付了錢後,陳暮將腰間的宮牌遞給守門的羽林衛,確認無誤後才被放行。

如今他的職位是議郎,被漢靈帝賜了宮中行走,以後再也不需要在宮門外等候或者等張讓王鈞把他帶進去,自己就有隨時進入皇宮的權力。

穿過崇德殿,過了嘉德門,就正式進入天子寢宮。問了天子位置,漢靈帝現在正在西園,無奈又只能往西園去。

西園在北宮旁邊,

秋冬季節的時候漢靈帝喜歡住在南宮,到春夏時候他又喜歡住在北宮。

好在他也知道這個時候天子已經移居北宮,所以是從朱雀門進來,直接穿過了幾個宮殿,就能從左邊的白虎門進入西園。

正是春暖花開之時,西園無數奇花異草爭相鬥豔,草木遮天蔽日,茂密森森。林葉斑駁間,春日的清風從竹林間拂過,飄蕩的竹葉和風而舞,發出沙沙的婆娑響聲。

不遠處的人工湖旁,成羣結隊的金魚在池中嬉戲,據說光造這個西園,漢靈帝就花了不下數十億錢。

早期天下不亂的時候,斂財成風,花錢如流水,現在天下大亂了,反倒沒有錢用。

聯想到那日漢靈帝說自己不是昏君,陳暮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個人。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漢靈帝爲了維持漢朝這個破窟窿,確實是捨得花錢。

爲平定黃巾之亂,漢靈帝差點原地破產,若非陳暮,洛陽城外百萬流民還不知道要如何安頓。

只不過他平定了叛亂,又有了錢之後,本性很快就暴露無遺,又開始享受起了生活。

當小黃門帶着陳暮抵達人工湖,遠遠地就看到了漢靈帝正在倚靠在湖心亭裡的木塌上,翹着二郎腿,坦懷露胸,毫無天子風度地張嘴等一個宮女餵食葡萄。

看到陳暮過來,一旁伺候的張讓笑道:“陛下,子歸回來了。”

劉宏眼睛一亮,從木塌上爬起來張望道:“我賢弟回來了?”

就在最近,當揚益荊三州的田稅交上來之後,劉宏居然興奮地喊出了“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陳暮是我弟”的口號。

一時間朝野震動,震驚於漢靈帝的荒唐。

原本陳暮的名氣只在小圈子裡流傳,就算朝廷上的人知道,也頂多說一句“哦,是那個曲逆侯之後,一把火燒了長社的少年?”

現在則不一樣。

隨着劉宏說出這句話,同時天下張榜宣傳陳暮爲父報仇的事蹟後,不僅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這麼個人,連高高在上的朝廷諸公,都知道這位新晉的天子寵臣。

朝廷上下態度雖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隱隱保留着一絲敵意。畢竟與張讓趙忠並列,能好到哪裡去?

當然。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是陳暮獻策,慫恿漢靈帝收取田稅。

如果朝廷諸公知道的話,恐怕早就羣情激憤,立即口誅筆伐,將陳暮描述爲禍國殃民的妖孽了。

陳暮踩着小趨步進了亭中,向漢靈帝拱手道:“拜見天子。”

“子歸這一去可是讓朕十分想念。”

劉宏含笑着擺擺手,示意讓他坐下。

“承蒙陛下掛念,暮感激涕零。”陳暮在一旁坐下,說着恭維話。

劉宏大笑道:“子歸這一去,家中大人是否安好?”

陳暮嘆道:“我父親被那張純徵了徭役,與胡人廝殺被砍斷了一條胳膊,傷了一條腿,但我父親也不是孬種,殺了七人,戰功赫赫。”

劉宏肅然起敬,對左右張讓等宦官說道:“子歸家真乃一門忠烈也,下詔書,封子歸之父爲鄉侯,賜百金。”

陳暮大驚道:“這如何使得,陛下厚愛了。”

“嘿嘿。”

張讓在一旁笑了起來:“子歸莫要謙虛,你可知道如今國庫之中有多少錢?”

國庫有多少錢?

這誰知道。

陳暮搖搖頭。

張讓與漢靈帝對視一眼,嘿嘿一笑,伸出兩根手指頭:“二十多億,這還只是去年,若今年再收一筆,則國庫更加充足。”

根據《秦漢史》《後漢書》等書記載,東漢時期全國耕地面積大概在7-8億畝。

揚州益州荊州算是富庶的三州,耕地總數1-2億畝還是有。

每畝交100錢,收上來能有100-200億。

雖然按照慣例,各地方需要截留一部分,再加上漢靈帝必須兌現自己的諾言,將大部分的錢都用來救濟受災最嚴重的冀、豫、青三州。

但取個二十分之一,再加上地暖效應賺的錢,漢靈帝也瞬間暴富,國庫一下子變得充盈起來。

最關鍵的是這麼收稅並不傷百姓根本,傷的只是地方豪強而已。

一縣之地,如果算30萬畝田,根據漢朝土地兼併的嚴重性,地方豪強佔了一半,普通自耕農佔一半。那麼取消了口算賦稅,自耕農要交的稅就比以前少很多。

東漢的口賦是從一歲收到十四歲,十五歲到五十六歲則是交算賦,如果一家五口有三十畝田地,以往三十抽一,加上賦稅,一年大概要交2000錢。

但這只是表面,這年頭苛捐雜稅無數,除了正常的田稅口賦稅以外,還有戶賦、丁賦、更賦、獻費、徭役稅、單身稅,一戶人家,每年林林總總加起來要交6000錢以上,甚至還會更多。

按照《九章算術》《居延漢簡釋文合校》等書記載,當時一名普通百姓年收入一般在3000-5000錢左右。

一家五口如果耕地30畝,每畝收入1000錢,那麼年收入大概是3萬錢,交完稅再去除掉各項生活開支,一年辛苦下來,所剩無幾,一旦遇到災年,破產百姓無數。

而現在取消了口算賦稅,再免除一部分苛捐雜稅,那麼實際要交的錢就少了很多,相當於免除了一半,就是將原本的三十分之一的田稅變成了十分之一,看似稅上漲了,可實際卻因爲少了其它苛捐雜稅而降低了。

對於普通平民百姓來說,這是非常樂意見到的事情,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只是對於豪強來說,就沒那麼高興了,一萬畝田要交100萬錢,十萬畝交1000萬,雖然不至於傷筋動骨,但也是去了塊肉。

白白交那麼多錢,地方豪強怎麼可能開心得起來?

然而漢靈帝採用陳暮的分化之計,三州三州地薅羊毛,揚州荊州益州三地的豪強再鬧騰,三州在朝廷裡代表的利益官僚羣起反對,其它州的官僚不會幫他們說話,那麼最後自然也鬧騰不起來。

這一切都歸功於陳暮獻上的國策。

怎麼能不讓漢靈帝高興?

聽了張讓的話,陳暮微微一笑,坐在席子上拱手道:“這一切都是天子與張公有慧眼,知道這一計策的好處,暮不敢居功,給家父封侯的事情,就免了吧。”

嗯,現在皇帝有錢,賜百金倒是可以接受。

“誒,休得過謙。”

劉宏露出不高興的表情, 說道:“如今國庫充盈,冀州豫州青州三地百姓也得到了安頓,都是你的功勞,怎麼能不論功行賞。本來是想將你提拔進尚書檯,可惜你資歷太淺,怕貿然升上來難以服衆,等再過兩年就將你調去尚書檯,先做僕射,再做尚書令,有你在尚書檯,我也高枕無憂矣。”

尚書令是千石,可位低權重,相當於明朝內閣五品大學士,看似比那些一品高官小,可手中的權力卻是極大。

張讓在一旁說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平,國庫也有了錢,再過兩年,很快就能國富民強,不如先讓子歸去地方擔任刺史,兩年之後再調回洛陽當尚書令,如今常伴天子身邊,爲天子謀劃治國之道,豈不更好。”

漢靈帝想了想,點頭道:“這是個好主意,子歸,你想去哪州當刺史?”

“青州吧。”

陳暮見張讓給了助攻,毫不猶豫道:“青州百廢待興,我去的話,正好實驗一些治國之策,如果能夠成功,便獻給陛下,讓大漢國力更加強盛,恢復漢武雄風。”

“可,等你從鴻都門學畢業,那便去青州。”

漢靈帝拍板決定。

鴻都門學出身就比太學出身要舒服得多,一畢業馬上就是六百石起步。如今的尚書令樑鵠沒什麼本事,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人家從鴻都門學畢業後,立即就是幽州刺史,沒兩年就是尚書令,可見鴻都門學的學歷有多重要。

謀劃青州刺史早在陳暮的預料當中,陳暮心中平靜,拱手敬禮道謝。

再過幾年,大爭之世即將拉開序幕。

謀奪天下,以青州開始!

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結義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八十五章 炮!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四十章 奇襲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
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結義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八十五章 炮!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四十章 奇襲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