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情動

高肅還有事處理,蔡邕也不挽留,再說他也沒必要挽留,這荒山野嶺的,沒什麼好留的。他見高肅走了,便將衣服遞給了車內的蔡琰,待蔡琰將衣服穿好之後,又撐起了油紙傘,和蔡琰一同走到他的馬車上。

馬車上,蔡邕望着車窗外邊,似乎在想什麼事情,把頭轉到車內,猶豫了一番,對裡面的蔡琰道:“琰兒,你覺得高將軍爲人如何?”

蔡琰心中一陣突兀,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便問道:“父親,您怎麼突然問起了這個?”

蔡邕道:“高將軍是個雄主,年紀輕輕便執掌幷州,日後或許會成爲中興大漢的人物,你若是覺得他還不錯的話,爲父便託人打聽一下,看看他是否有妻室...”

“父親...”

蔡琰的話還沒說完,蔡夫人插口道:“老爺,琰兒還與河東衛家有婚約,要是讓琰兒嫁於高將軍,那衛家那邊...”

蔡邕嘆了口氣,搖搖頭道:“仲道這個人只懂得吟詩作賦,國家大事他是一點也不懂啊,在眼下這個世道,他並不是個很好的選擇。再說了,我這也是爲了琰兒好,如今咱們只有琰兒一女,琰兒今年也有二十歲了,也該嫁人了,只有先把琰兒安排妥當了,那老夫纔算是真正的省心了。”

頓了頓,又對蔡琰說道:“高將軍這一路上對我們一家都照顧有加,而且他又是一個極有作爲的人,老夫想把你許配給高將軍,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蔡琰沒有回答,心中早已是羞澀不已。

蔡邕也不是傻子,他能夠從女兒的目光中看出來一絲異樣,見女兒不答,他也不再問,心裡盤算着到了幷州之後,該如何向高肅提出這件事。

雨水還在不停的下,高肅的部隊已經離箕關越來越近了,將近十里左右,只見前方的道路上駛來了一彪騎兵,爲首一人便是高順,後面則是廖化、王昶二將。

高肅直接迎了上去,駐馬在路邊,大聲朝着風雨中奔馳過來的高順等人大聲喊道:“怎麼來的這麼晚?”

高順一行人都一起參拜道:“請主公恕罪!”

高肅看了一眼他們背後帶來的兵馬,便道:“快讓士兵幫助大軍前進,到箕關之後再行商議。”

“諾!”

高順共帶來了萬餘人馬,還拉來了許多輛早已經準備妥當的馬車。高肅讓百姓們和傷兵都坐在馬車裡,將兩軍合爲一軍,在士兵們的相互配合下一起向箕關駛去。

半個時辰後,高肅從酸棗帶回來的八萬百姓並六萬兵馬全部到達了箕關,經過士兵的合理安排,百姓們都住進了早已經準備停當的營寨,算是有了一個遮風擋雨的棲身之地。

高肅先洗了一個熱水澡,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然後便將高順、廖化、王昶給叫到了身邊,當下問道:“太原有出什麼事嗎?”

高肅不在幷州的這段時間,太原的政事是由程昱、沮授、徐庶三人共同裁決的,而負責太原防衛的則是廖化,在這裡,也只有廖化最爲了解太原的事情。

廖化向前跨了一步,抱拳道:“主公,太原乃至幷州在主公外出的這段時間內一切都安好,政務均有三位軍師共同決斷。”

“北方的烏丸人和南匈奴沒有什麼動靜吧?”高肅接着問道。

高肅之所以會多問一句南匈奴的情況,是因爲烏丸人的活動區域一般是在幽州地帶,而比起烏丸人,南匈奴則是正對着幷州的北面。南匈奴在東漢末年,也就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曾南下至幷州、河東一帶劫掠,對於匈奴人高肅是向來不喜的。

匈奴人自西周起,就一直侵犯中原,掠奪中原的大好河山,踐踏中原的民族文化,後世的五胡亂華就有匈奴人一份,只要是匈奴人,草原人,就無不讓漢人咬牙切齒,恨不得剁其肉,飲起血。

廖化答道:“主公放心,這兩年北平太守公孫瓚在幽州幾次殺的烏丸人大敗而走,烏丸人是沒那個餘力來禍害幷州了。至於匈奴人嘛,暫時是沒什麼動靜。”

“很好,如此一來我就放心了。”

高肅朝王昶問道:“王昶,這箕關內共有多少兵馬?”

王昶道:“馬步軍約有兩萬左右,主公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想讓末將去做?”

高肅點了點頭,對王昶和廖化道:“箕關是幷州南面的門戶,光留一人在此鎮守恐怕還不夠,我打算留你二人共同把守箕關,我會多留一萬兵馬駐守此地,你們覺得自己能行嗎?”

廖化和王昶對視一眼,當即異口同聲地道:“末將定當不負主公厚望。”

高肅這才滿意的笑了笑。

兩日後,幷州,太原郡,正南方向,十里之外。

數以百計的人頭攢動,眺望着遠方,似乎是在等待着什麼。

人羣的正前方,矗立着三個文士,這三人便是程昱、沮授、徐庶三人。

三個人站在寒風中望着遠方,眼中露出期待的神色,雖然寒風刺骨,但三人依舊是挺直了身體,如同蒼松般站立,巋然不動。

“仲德公,天氣有些冷,容易受寒,還是先回城內等候吧!”

在高肅的帳下論資歷,程昱是跟隨高肅最久的一個人,論年紀,程昱也是高肅麾下歲數最爲年長的一位。

程昱今年四十七歲,在古代已經算是快要接近高齡了,所以徐庶忍不住勸說了一聲。

程昱笑說道:“我雖然是快五十歲的人了,但身體卻還健壯,如今不過是在這微風之中站了這麼小會兒,難道這就會把我這把老骨頭給吹散了?”

徐庶和沮授相視苦笑。雖然幷州的政務是由程昱、徐庶和沮授三人共同處理的,可主要還是由程昱裁定,程昱時常徹夜未眠,徐庶二人都心知肚明。

此時的程昱面頰上已經出現了歲月流逝的痕跡,顯得有些蒼老了,不過程昱高瘦的身體依舊是筆直挺立,沒有絲毫的佝僂,整個人的精神也相當好,尤其是那雙冷峻的眸子,更是充滿威嚴,令人忍不住生出敬畏之心。

第329章 似有異動第265章 再臨鄴城第231章 憂慮第117章 紙張第7章 將佐歸心第202章 將計就計第207章 人心惶惶第148章 形勢(下)第160章 鏖戰第94章 澠池道第181章 開設學館(下)第24章 洛陽時局第288章 終克鄴城第104章 公明第62章 幷州牧第37章 董卓霸京師第25章 回到洛陽第44章 初平二年第48章 攻佔榆次第214章 求計第8章 尋訪賢士第95章 秀麗春光第15章 設置州牧第262章 起兵第323章 平西涼第267章 文丑敗退第255章 科舉畢第313章 江東事第255章 科舉畢第248章 又是魏郡第220章 又見澠池第250章 算顏良第18章 潁川徐庶第208章 攻城開始第145章 相遇第168章 被圍第94章 澠池道第119章 救災第271章 漳河之戰第222章 董昭第134章 伏擊第211章 如此君臣第65章 寧教我負天下人第116章 新弩第125章 誰(下)第236章 險戰第260章 取名第279章 公孫背盟第52章 攻克太原(上)第147章 形勢第292章 吹灰之力第291章 公孫康第86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189章 大婚(下)第134章 伏擊第156章 界橋之戰(上)第224章 袁紹的行動第150章 爭議第156章 界橋之戰(上)第114章 府兵制(下)第271章 漳河之戰第206章 軍心亂第93章 擒拿徐榮第243章 卞玉生子第264章 開戰之際第272章 漳河之戰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169章 算計第295章 進位第161章 跟隨第25章 回到洛陽第117章 紙張第132章 獻計第49章 智取西河第168章 被圍第89章 遷都(上)第248章 又是魏郡第114章 府兵制(下)第15章 設置州牧第108章 司馬懿(下)第275章 漳河之戰第90章 遷都(下)第99章 敲詐董卓(下)第308章 馬騰歸降第153章 出兵第313章 江東事第9章 黃巾平定第185章 紙與書(上)第286章 寧靜第213章 反應第313章 江東事第91章 追擊董卓第129章 匈奴(下)第248章 又是魏郡第253章 袁紹的想法第16章 歷史進程第316章 江東事第65章 寧教我負天下人第191章 間隙第251章 斬顏良
第329章 似有異動第265章 再臨鄴城第231章 憂慮第117章 紙張第7章 將佐歸心第202章 將計就計第207章 人心惶惶第148章 形勢(下)第160章 鏖戰第94章 澠池道第181章 開設學館(下)第24章 洛陽時局第288章 終克鄴城第104章 公明第62章 幷州牧第37章 董卓霸京師第25章 回到洛陽第44章 初平二年第48章 攻佔榆次第214章 求計第8章 尋訪賢士第95章 秀麗春光第15章 設置州牧第262章 起兵第323章 平西涼第267章 文丑敗退第255章 科舉畢第313章 江東事第255章 科舉畢第248章 又是魏郡第220章 又見澠池第250章 算顏良第18章 潁川徐庶第208章 攻城開始第145章 相遇第168章 被圍第94章 澠池道第119章 救災第271章 漳河之戰第222章 董昭第134章 伏擊第211章 如此君臣第65章 寧教我負天下人第116章 新弩第125章 誰(下)第236章 險戰第260章 取名第279章 公孫背盟第52章 攻克太原(上)第147章 形勢第292章 吹灰之力第291章 公孫康第86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189章 大婚(下)第134章 伏擊第156章 界橋之戰(上)第224章 袁紹的行動第150章 爭議第156章 界橋之戰(上)第114章 府兵制(下)第271章 漳河之戰第206章 軍心亂第93章 擒拿徐榮第243章 卞玉生子第264章 開戰之際第272章 漳河之戰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169章 算計第295章 進位第161章 跟隨第25章 回到洛陽第117章 紙張第132章 獻計第49章 智取西河第168章 被圍第89章 遷都(上)第248章 又是魏郡第114章 府兵制(下)第15章 設置州牧第108章 司馬懿(下)第275章 漳河之戰第90章 遷都(下)第99章 敲詐董卓(下)第308章 馬騰歸降第153章 出兵第313章 江東事第9章 黃巾平定第185章 紙與書(上)第286章 寧靜第213章 反應第313章 江東事第91章 追擊董卓第129章 匈奴(下)第248章 又是魏郡第253章 袁紹的想法第16章 歷史進程第316章 江東事第65章 寧教我負天下人第191章 間隙第251章 斬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