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潁川徐庶

聽了高肅的話,典韋忍不住地嘆了口氣,搖頭道:“我也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了。反正我一個親人都沒有,也不怕什麼,天下之大,總能找到容身之處。”

聽到這兒,高肅心裡更樂了,說道:“壯士,既然你現在無處可去,不如日後就做我的親衛吧!隨身保護與我,可好?”

“嗯?”典韋愣了愣,隨即有些驚愕地問道:“你們雖是朝廷的將官,難道不怕被我這逃犯的身份連累?”

“哈哈哈!!!”

高肅大笑了幾聲,說道:

“你不必管那許多,你只需告訴我願不願意做我的親衛便可。”

見高肅盛情相邀,那典韋也卻實是心動了,畢竟以後可以不用東躲西藏的,僅僅猶豫片刻,便重重地點頭道:“好!我跟你們走!”

聽到典韋這話,高肅心中頓時舒了口氣,興奮地笑了起來:“既是如此,你該叫我什麼?”

典韋愣了愣,隨即反應過來,單膝抱拳道:“典韋拜見主公!”

“好!”

高肅跳下馬將典韋扶了起來,又指着趙雲說道:

“來,這位是趙雲,字子龍。”

二人相互抱拳施了一禮。

趙雲,典韋二人豪爽,武藝也是不相上下,對對方都有好感。

倒是高肅想是又想起了什麼,對典韋說道:“典韋啊,你可有字?”

典韋搖了搖頭,回答道:“主公說笑了,典韋就一粗人,哪裡會有字?”

“既然是這樣,那我便爲你取一個字,你可願意?”

聽完後,高肅說道。

“那太好了,俺求之不得。”

典韋十分興奮的說道。

“那好,待我想想...嗯...古之惡來力大無窮,能手撕虎豹之皮。不如就取字叫惡來吧!”

其實高肅這麼做純屬是惡搞,按取字的方式,典韋是不應叫惡來的,他只不過是想起三國裡曹操稱讚典韋的一句話:“真吾之惡來也!”

不過典韋聽了以後似乎十分高興的樣子,拜謝道:“惡來謝主公取字。”

既然典韋自己都這麼說了,那高肅也不管那許多。

一行人中,多加了一個典韋做護衛,高肅心思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他們一行人繼續往潁川方向行去。

接下來的旅途還算是平穩,路上也沒有山賊,草寇之類的出現。

三日以後,一行人終於到達了潁川郡的治所——陽翟。

“這就是陽翟?”

看着眼前的城池,高肅驚訝道。

高肅驚訝倒不是因爲陽翟的城池太破舊,恰恰相反,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爲繁華的地方,更別說陽翟還是潁川的治所。

在黃巾之亂中,除了河北,天下就屬潁川鬧得最兇,但陽翟雖然受到過戰火的洗禮,卻還是顯得十分繁榮。

只見陽翟城門大開,城門處有幾個士兵在把守大門,仔細檢查着來往人羣。

城門的士兵看到高肅等人,只是稍微盤查了一下就讓他們進城了。

笑話!

高肅一行共三十三人,個個腰間都佩有武器,潁川郡世家大族林立,豪門世子更是彰顯績世,哪個家族的士子沒有隨行十來個私兵?如果向他們收取錢財,萬一對方背景很深的話,他們哪裡得罪得起?

進城以後高肅發現,整個陽翟的民風十分淳樸,看往來之人,雖是街井小民,卻也是謙恭有禮,一派斯文。

看到眼前的情景,高肅十分的感慨,怪不得潁川能成爲三國時期的名士源地,光看此處的學風學貌,便是任何地方都不能與之媲美。

想到這,高肅便覺得自己有些熱血沸騰。

爭奪天下,不是憑嘴說的,那是需要實力的,實力往往體現在自己的手下有多少人才,現在到了潁川,這個機會高肅自然不能放過。

高肅看天色不早了,就讓趙雲找了一家客棧,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大街的兩側就充滿了早起的小商販。

“新鮮的果子,剛摘下來的新鮮果子---” “賣肉了,剛宰的小牛---” “熱湯餅,趁熱來一碗---”

高肅起來和趙雲典韋一同吃了早飯,找人打聽了潁川書院的位置,高肅這才知道,潁川書院並不在城內,而是坐落在城郊。

稍做準備,高肅就啓程前往書院。

潁川郡多是山地,所以潁川書院也是倚山而建。

打量着書院的外貌。

高肅卻覺得書院顯得是如此的平凡無奇。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面門環,低矮的圍牆刷得雪白,一扉顯然年深日久的木門開啓着。

正門的上方掛着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面書着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

一旁落款:水鏡先生。

其字體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考慮到這裡是讀書的地方,高肅並沒有帶太多的人過去,只帶了趙雲和典韋兩人,其他人都留在了原地等候。

進入大門,走過青石板路,正對着是一間大屋,屋宇方正,青磚砌就,上有雕花瓦當,屋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後懸着孔夫子的畫像,黃銅香爐中插着幾枝香,嫋嫋香菸緩緩上升,浙浙散開。

“真乃仙境也!”

高肅不由嘆道。

穿過旁門,應該就是讀書的地方,矮几上滿滿都是書卷,坐墊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一邊,高肅輕輕撥弄一下琴絃,音色圓潤清脆。

要不是漢末,這個地方倒也不失爲一個隱居的好去處。

高肅由衷的想到。

高肅慢慢轉過身去,回頭一看,見到典韋的手上還提着他那雙百來斤重的鐵戟,便笑着說道:“惡來,這書院中的人皆是讀書之人,你快卸去這雙大戟,莫要嚇着學子們了。”

就在這時,從屋後走出一個年輕人,年約二十歲,長相英武,頭戴一方璞巾,身穿棗色長袍,面頰瘦削,雙眉如劍,雙目炯炯有神,卻又有着一股儒雅之氣。他腰間懸掛着一柄長劍,大步走進來,給人一種沉穩如山的感覺。

那人見了高肅,便對着高肅笑道:“閣下爲何小覷我潁川學子?我等雖非爾等悍勇猛將,卻也曾目睹黃巾亂賊血流成河之狀,某也曾爲友人拔劍,劍下亦有數條冤魂,區區一對大戟安能嚇得住我等?” 高肅見這個學子氣宇不凡,忙拱手施禮:“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對於眼前這個人,高肅不知道他是誰,不過見他舉止不凡,又想到潁川的學子沒一個是簡單的,就放低姿態,以‘先生’稱呼。

古時,先生一詞,字面的意思是指父輩兄長,年齡稍長的人。但是也用於對有德行有學問的人。

高肅以先生稱呼眼前這個人,無疑是將他認定爲有學問的人。

那人聽了也連忙擺手道:“學藝不精,不敢稱先生二字,某姓徐名庶,字元直,便是這潁川人氏。

高肅聞言,心中暗暗驚訝,沒想到眼前這人竟是徐庶。

他盯着徐庶,眼中露出灼灼精光,這可是拐帶人才的大好機會。

若是能夠將徐庶收爲己用,高肅的整體實力將上升一大截。

徐庶這個人,曾因爲了朋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單福,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爲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才。此後徐庶仕曹操,終身沒有爲曹操獻一謀,設一計,魏文帝黃初年間,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

按照年齡來推算,在歷史上他現在應該只有十六歲纔對,可眼前的徐庶看起來卻有二十歲,而且適才他說曾爲友人拔劍,那就是說他已經化名過單福潛逃在外過,之後才棄武從文拜入這潁川書院。

咦!那這麼說諸葛亮難道也......

這個念頭也就是一閃而過,高肅也不知道現在諸葛亮和徐庶認不認識,再說了,就按歷史的時間推算,人還只有五歲,就算是自己改變了這個時空的一些東西,那他也大不了幾歲,還是眼前的這個人要緊。

高肅上前對徐庶施了一禮,道:“在下陳留高肅。”

又指了指趙雲和典韋道:“此二人乃隨行護衛,肅久聞潁川之地多出俊傑,今日一見果然如此,適才出言不當,還望元直勿怪。”

“呵呵。”

徐庶笑了笑,說道:“適才庶不過是戲言耳。”

“既是如此,那先生可否就坐,肅有些問題還請先生請教一二。”

“不敢,不敢,請隨我來。”

徐庶將高肅迎到山門另一側,兩人相對而坐,趙雲、典韋二人便一左一右地分立在高肅身後。

高肅問道:“敢問先生,現今天下安定否?”

徐庶是由武入文的,他一見到高肅就知道他是上過戰場的武將,而他身旁的趙雲和典韋也是不凡,所以他認定,高肅要麼是一方的太守,要麼就是朝廷的將官。

不過徐庶不在意這些,他還不知道高肅來這裡的目的,對高肅也沒有什麼惡感,只道是高肅在試探他的才學,就開口道:“現今天下表面雖安,但大亂在即,漢室凋零,民不聊生,庸人皆以爲是聖上昏庸,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爭權所致,殊不知聖上與十常侍、何進等人的舉動皆是表皮,並非根本之因。”

第198章 董卓之死第213章 反應第8章 尋訪賢士第230章 屈辱第103章 歸途第5章 招攬程昱第294章 安頓第166章 陽謀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144章 前奏第284章 袁紹稱帝第20章 徐庶薦才第212章 觀望第49章 智取西河第266章 戰文丑第328章 轉戰洛陽第149章 徐州第56章 招賢令第280章 烏桓第23章 西園八校尉第46章 春色滿園第145章 相遇第259章 文姬第155章 請戰第85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8章 尋訪賢士第321章 平西涼第151章 使節第19章 談論世家第162章 擁美入眠第14章 蔡府風雲第165章 徐晃戰雙雄第152章 調動第3章 南陽求援第302章 太史慈第292章 吹灰之力第210章 忠臣之死第117章 紙張第160章 鏖戰第326章 平西涼第26章 謀誅蹇碩第79章 關西華雄第212章 觀望第307章 馬臺案(下)第105章 蔡琰第253章 袁紹的想法第256章 發榜第204章 斬李肅第256章 發榜第157章 界橋之戰(下)第195章 定計第113章 府兵制第278章 失徐州第133章 肥羊第58章 演武開始第181章 開設學館(下)第131章 審問第100章 難題第246章 勝敗第168章 被圍第191章 間隙第87章 羣英會(上)第306章 馬臺案(中)第262章 起兵第201章 死而復生第285章 破城第117章 紙張第228章 河內之圍第175章 兵敗廣平(下)第144章 前奏第8章 尋訪賢士第73章 郭嘉會友第251章 斬顏良第245章 犯境第47章 詐降第101章 遷徙第237章 激戰第304章 前往上京第246章 勝敗第167章 陽謀(下)第227章 中計了第318章 江東事第246章 勝敗第27章 何府密謀第136章 伏擊(下)第37章 董卓霸京師第15章 設置州牧第128章 匈奴(中)第71章 推舉盟主第108章 司馬懿(下)第206章 軍心亂第89章 遷都(上)第283章 一戰定公孫(下)第156章 界橋之戰(上)第86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20章 徐庶薦才第135章 伏擊(中)第93章 擒拿徐榮
第198章 董卓之死第213章 反應第8章 尋訪賢士第230章 屈辱第103章 歸途第5章 招攬程昱第294章 安頓第166章 陽謀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144章 前奏第284章 袁紹稱帝第20章 徐庶薦才第212章 觀望第49章 智取西河第266章 戰文丑第328章 轉戰洛陽第149章 徐州第56章 招賢令第280章 烏桓第23章 西園八校尉第46章 春色滿園第145章 相遇第259章 文姬第155章 請戰第85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8章 尋訪賢士第321章 平西涼第151章 使節第19章 談論世家第162章 擁美入眠第14章 蔡府風雲第165章 徐晃戰雙雄第152章 調動第3章 南陽求援第302章 太史慈第292章 吹灰之力第210章 忠臣之死第117章 紙張第160章 鏖戰第326章 平西涼第26章 謀誅蹇碩第79章 關西華雄第212章 觀望第307章 馬臺案(下)第105章 蔡琰第253章 袁紹的想法第256章 發榜第204章 斬李肅第256章 發榜第157章 界橋之戰(下)第195章 定計第113章 府兵制第278章 失徐州第133章 肥羊第58章 演武開始第181章 開設學館(下)第131章 審問第100章 難題第246章 勝敗第168章 被圍第191章 間隙第87章 羣英會(上)第306章 馬臺案(中)第262章 起兵第201章 死而復生第285章 破城第117章 紙張第228章 河內之圍第175章 兵敗廣平(下)第144章 前奏第8章 尋訪賢士第73章 郭嘉會友第251章 斬顏良第245章 犯境第47章 詐降第101章 遷徙第237章 激戰第304章 前往上京第246章 勝敗第167章 陽謀(下)第227章 中計了第318章 江東事第246章 勝敗第27章 何府密謀第136章 伏擊(下)第37章 董卓霸京師第15章 設置州牧第128章 匈奴(中)第71章 推舉盟主第108章 司馬懿(下)第206章 軍心亂第89章 遷都(上)第283章 一戰定公孫(下)第156章 界橋之戰(上)第86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98章 敲詐董卓(上)第20章 徐庶薦才第135章 伏擊(中)第93章 擒拿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