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黃雀在後

第二百八十九章 黃雀在後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明.佚名《增廣賢文》

話說幽州劉虞愛民如子,衆人依附,隨被公孫瓚趕到了僻遠的遼西苦寒之地,仍然保留了部分實力。同時,鮮于輔、鮮于銀等這樣的力量,也有不少在幽州和冀州潛伏下來,等待機會。

如今公孫瓚與袁紹的大戰,看來八九不離十,鮮于輔自然認爲反攻倒算的機會來了。化妝出漁陽城之後,鮮于輔曉行夜宿,終於在遼西重鎮紅山見到了盤踞多日的劉虞劉伯安。

紅山,後世改做赤峰,位置在蒙冀遼接壤處,蒙東遼西冀北地區軍事、經濟中心城市。赤峰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所謂紅山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以上的史前時期。歷史上,在遼西走廊得到開發之前,紅山曾是中原地區進入東北地區的唯一通道,自明清以來是關內商旅進出蒙古高原、松遼平原的必經之路,燕山以北地區的商貿重鎮,自古便有“金朝陽,銀赤峰,拉不敗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稱。

劉虞本就威震遼西,在紅山也算如魚得水。可是公孫瓚的仇一定要報,劉虞念念不忘找到公孫瓚的幽州兵力虛弱的機會,興兵討伐,奪回舊山河。劉虞兵力雖少,卻練成了一支混雜着商族、東胡族、匈奴族、烏桓族、鮮卑族、庫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強力騎兵,有着三萬餘人,人稱翁牛烏丹,意思是草原上的烏雲。

鮮于輔見到劉虞的時候,劉虞剛好生病,因此讓世子劉和聽取了鮮于輔的彙報。劉和年輕氣盛,聽到冀州和幽州間大戰將起,着實興奮了一把,摩拳擦掌向劉虞請示出兵奇襲公孫瓚後方之事,劉虞見事機重大,遂帶病再次接見了鮮于輔。

鮮于輔施禮已畢,對劉虞道:“主公,公孫瓚重兵已集結到漁陽郊野,這一點千真萬確。他爲防着主公南下,特意安排鄒丹領兵兩萬人駐守在武城,乃我軍進攻幽州的必經之路,若是翁牛烏丹全力出擊,三日內即可到武城城門之下。只要攻克武城,右北平、薊縣、漁陽都是兵力空虛,到時候可勢如破竹矣。”

一旁的劉和眼露奇光,顯然對父親十分期待。劉虞老成持重,再次問道:“公孫瓚出征,除了鄒丹鎮守武城,還有哪些佈防?”

鮮于輔道:“具體佈置,還有待查探,不過聽說公孫瓚將兒子公孫續留守漁陽,從弟公孫範留守勃海,從弟公孫越出守北閏,其餘外姓大將嚴綱、田楷、單經、關靖、田豫等係數集結在公孫瓚周邊,想來必是南下主力軍。”

劉虞點頭,漸漸開始下決心趁此情勢出兵。隨即想起一個人,不由問道:“聽說玄德與關張三將,也在公孫瓚處爲幕僚,這回可隨公孫瓚南下?”

鮮于輔搖頭道:“劉備、關張雖然身在漁陽,但似乎遊離在公孫瓚的集團核心之外。公孫瓚曾任命他爲平原令這樣的小官,現在卻是基本賦閒在家。這幾日,我聽說他與南面來的一個叫龍珠的身份不明之人打的火熱,恐怕是有了去意。”

鮮于輔說完,想起什麼補充道:“這個龍珠,自稱是許靖和許劭的徒弟,我看未必是真。”

劉虞眉頭一皺道:“龍珠?從未聽說過,估計是化名。不過,既然打着許靖的旗號,劉備和他交好也不奇怪,互相利用罷了。劉備、關羽、張飛都是虎將,若是忠心侍奉公孫瓚,倒是不好對付。如今懷有異心,說不定會成爲攪局者。鮮于你回到漁陽之後,密切關注劉備與龍珠動向,與鮮于銀暗中集結部隊,待我軍奇襲武城,待機而動。”鮮于輔遵命而去,再次化妝潛回幽州漁陽不提。

劉虞病情未好,有些疲累,便取了虎符交給兒子,吩咐劉和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然後自己去了後堂養病。劉和初出茅廬,興奮不已,立刻遣人招來父親手下大將公孫紀、齊周,翁牛烏丹首領烏延,以及謀士閻柔、魏攸、田疇等人,商議出兵幽州的大事。

劉和的軍事會議,整整開了一天,終於擬定了一個粗略的進攻計劃,只待幽州公孫瓚正式進兵冀州,立即確定南下的確切日期,一切計劃看起來都十分貼切,劉和心想,這下公孫瓚有難了,無論如何,也要至少打下半個幽州。會議直開到午夜十分,衆將才告辭散去,心中卻是各有算盤。

劉虞的部下大將公孫紀,匆匆回到自己的宅院,已是深夜十分,自己的貼身護衛家將公孫止卻仍靜靜立在中堂等候。中堂只有幾支蠟燭,照着公孫止孤單身影,氣氛頗爲詭異。公孫紀匆匆而回,屏去其它護衛,中堂裡只剩下公孫紀和公孫止兩人。

燭光下,兩人交頭接耳,公孫止受命頻頻點頭,最後悄然離去。轉天一早,紅山的城門已開,一騎劣馬載着一個公差出城而去,手裡有着軍隊頒發的關防,出城後折而向着東北狂奔而去。公差帽檐之下,正是身負公孫紀命令的公孫止。

原來,遼東刺史公孫度,早就對劉虞佔據的地盤垂涎三尺,有意吞併。因公孫紀與自己同姓同宗,一直以兄弟相待,百般籠絡,暗通款曲,公孫紀早與公孫度有了默契。如今天假其便,公孫紀聽劉和說重兵要集結起來討伐幽州,紅山周邊自然無比空虛,正爲公孫度趁機消滅劉虞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又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到最後一刻,人人都以爲自己纔是那隻黃雀。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人。很小的時候,公孫度隨父親公孫延,逃官到了玄菟郡,後來公孫度做了郡吏。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但卻不幸夭折了。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很喜愛他,出錢送他去習文練武,併爲他娶了妻。當時,朝廷下詔推舉有道之士,公孫度與東郡謝弼、東海陳敦一起被舉薦擔任尚書郎,後來又升任爲冀州刺史。但年紀太輕,因謠言被罷免。後來,公孫度的同鄉徐榮做了董卓手下的中郎將,他推薦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

因公孫度是從玄菟郡的小官吏發跡的,所以遼東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這之前,遼東屬國的公孫昭爲鎮守襄平的縣令,他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擔任伍長。公孫度一上任,就將公孫昭抓了起來,在襄平市中將其鞭打而死。郡中豪門望族如田韶等家,只因在平時的來往上對公孫度沒有什麼恩惠,就都被他找藉口殺了,被他如此誅滅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公孫度用暴力施威於內,很不得人心。

對外,他則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餘國王尉仇臺更是主動成爲遼東的附屬,而公孫度也因爲夫餘在當時強盛的高句麗和鮮卑之間,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尉仇臺。在公孫度擴張海東期間,高句麗王伯固畏懼公孫度的威名,在公孫度討伐富山賊時亦派遣大加(高句麗官名)優居、主簿然人等相助。之後公孫度更是東征高句麗,西征烏丸,威震海外。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其中亦有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

初平元年,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於動亂之中,便對他親信部下柳毅、陽儀說:“漢皇室將要覆滅,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於是衆屬下都開始尋找自立的由頭。

當時襄平縣延裡祀社神的地方長了一塊大石頭,長一丈多,下面有三塊小石頭做它的鼎足。有人對公孫度說:“這塊石頭的形狀與漢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裡,又與你父親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應該擁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爲輔佐。”公孫度不由大喜。

原河內太守李敏,在郡中知名度很高,公孫度想要強行徵辟他,但他又不喜歡公孫度的所作所爲,惟恐公孫度加害自己,於是帶領全家遷居到了一處海島。公孫度得知後,大爲惱怒,掘開李敏父親的墳,打開棺材焚燒屍體,又誅滅了李氏宗族。他分遼東郡爲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之職,渡海收取東萊各縣,設營州刺史;自封爲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爲建義侯。爲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親耕藉田,治理軍隊,出行時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着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爲羽林軍。後來,曹操徵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幹什麼啊!”視自己爲遼東的土皇帝,根本不受分封。

名士管寧聽說遼東太守公孫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與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遼東。公孫度空出館舍等候他們。管寧拜見公孫度,見他殘暴不仁,只談儒家經典而不語世事,之後,管寧隨即就居住在山谷中。

名士邴原避居遼東,與同郡的劉政都具有勇略。公孫度忌憚劉政,於是收捕劉政家人,劉政逃跑。公孫度發佈公告給各縣說:“敢藏匿劉政的,與劉政同罪。”劉政走投無路,投靠邴原。邴原將劉政藏匿了一個多月,當時東萊人太史慈準備回家,邴原把劉政託付給他。然後去向公孫度說:“將軍之前要殺劉政,是因爲擔心他會成爲您的禍害,現在劉政已經逃跑了,您的禍害不就不存在了嗎?”

公孫度說:“你說的不錯。”邴原又說:“您忌憚劉政,是因爲他有智謀。現在劉政已經被免職了,他的智謀無用武之地,您何必再拘捕他呢?不如赦免他吧,以此來平息衆怒。”公孫度聽從了他的勸告,邴原這纔出錢送劉政回到老家。而邴原本人也受到了公孫度的厚待,但是在中原安寧,邴原想回中原之時卻也遭到了公孫度的禁足。

名士王烈避亂遼東,公孫度以兄弟之禮相待,向他諮詢政事,後來更想讓他擔任長史,而王烈以自己是個商人爲由拒絕了任命。

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生的身材高大,面如滿月,武藝精熟,也是一員悍將。遼東公孫世家,只待公孫止來到,引出一串北方羣雄絞殺逐鹿的好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左右猜疑第二十三章 交換人質第二百六十八章 青州德政第八十七章 鍾繇歸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呂布退敵第六百零八章 飛蛾撲火第七百三十三章 地底激流第三百一十九章 實者虛之第五百七十八章 反攻合淝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戰袁熙第五十四章 驅兵救寶第三百六十章 冀州許攸第四百零七章 文舒試劍第二百九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動湘江第五百五十一章 越吉元帥第五百三十二章 合淝城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第一百一十二章 魚龍混雜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義無價第七百三十三章 地底激流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七百零二章 誰是主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西大營第八百零二章 山賊郝昭第二百七十九章 聲名鵲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顯神通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一百零一章 大戰長沙第五百三十三章 小張將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夜襲敵營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九十四章 將星雲集第四百七十五章 神秘部隊第八十二章 何後之殤第四百二十六章 劍派南移第六十四章 秘境狼王第六百九十六章 香雲之盟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潛入海第五百一十九章 仲謀之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一船黑火第七百六十二章 預謀退路第三百零三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七百二十五章 擊鼓傳花第八百四十五章 一字電劍第一百七十二章 山河破碎第七百三十一章 河邊暗箭第四百四十三章 貂蟬心願第一百零九章 科舉考試第四十三章 雲交雨合第二十章 月黑風高第六百章 責無旁貸第二百七十三章 並肩作戰第三百章 上黨出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場好戲第六百二十三章 金城陳懿第五百八十一章 治國理念第八十九章 團息神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心上之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五百四十三章 劫持鄭甘第五百零七章 夢若二雪第五百五十九章 按摩大師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七百六十八章 文遠之心第二百八十章 冀州別駕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出茅廬第七百零九章 正面衝突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鏡奇緣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鏡奇緣第八十六章 計救鍾繇第三百五十一章 夜審莫休第七百一十四章 生擒活捉第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六百二十三章 金城陳懿第五百三十六章 幻彩冰魄第一百九十四章 襄陽風雲第八百四十章 雪洞藏妖第一百七十九章 馬龍鳳虎第五百四十章 閻行躲婚第八十一章 孤身犯險第七百七十三章 奉孝西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幷州飛燕第七百七十五章 劫持人質第五十二章 退守廣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躍西涼第六百五十一章 楊家德祖第六百三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三十九章 星辰璀璨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三百八十六章 愛情陷阱第四章 桃花源記第四十七章 夜探南宮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大白馬第七百九十八章 臨陣倒戈第六百三十四章 人間地獄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左右猜疑第二十三章 交換人質第二百六十八章 青州德政第八十七章 鍾繇歸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呂布退敵第六百零八章 飛蛾撲火第七百三十三章 地底激流第三百一十九章 實者虛之第五百七十八章 反攻合淝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戰袁熙第五十四章 驅兵救寶第三百六十章 冀州許攸第四百零七章 文舒試劍第二百九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動湘江第五百五十一章 越吉元帥第五百三十二章 合淝城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第一百一十二章 魚龍混雜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義無價第七百三十三章 地底激流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七百零二章 誰是主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西大營第八百零二章 山賊郝昭第二百七十九章 聲名鵲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顯神通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一百零一章 大戰長沙第五百三十三章 小張將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夜襲敵營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九十四章 將星雲集第四百七十五章 神秘部隊第八十二章 何後之殤第四百二十六章 劍派南移第六十四章 秘境狼王第六百九十六章 香雲之盟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潛入海第五百一十九章 仲謀之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一船黑火第七百六十二章 預謀退路第三百零三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六十二章 子龍戰吼第七百二十五章 擊鼓傳花第八百四十五章 一字電劍第一百七十二章 山河破碎第七百三十一章 河邊暗箭第四百四十三章 貂蟬心願第一百零九章 科舉考試第四十三章 雲交雨合第二十章 月黑風高第六百章 責無旁貸第二百七十三章 並肩作戰第三百章 上黨出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場好戲第六百二十三章 金城陳懿第五百八十一章 治國理念第八十九章 團息神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心上之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五百四十三章 劫持鄭甘第五百零七章 夢若二雪第五百五十九章 按摩大師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七百六十八章 文遠之心第二百八十章 冀州別駕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出茅廬第七百零九章 正面衝突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鏡奇緣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鏡奇緣第八十六章 計救鍾繇第三百五十一章 夜審莫休第七百一十四章 生擒活捉第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六百二十三章 金城陳懿第五百三十六章 幻彩冰魄第一百九十四章 襄陽風雲第八百四十章 雪洞藏妖第一百七十九章 馬龍鳳虎第五百四十章 閻行躲婚第八十一章 孤身犯險第七百七十三章 奉孝西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幷州飛燕第七百七十五章 劫持人質第五十二章 退守廣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躍西涼第六百五十一章 楊家德祖第六百三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三十九章 星辰璀璨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三百八十六章 愛情陷阱第四章 桃花源記第四十七章 夜探南宮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大白馬第七百九十八章 臨陣倒戈第六百三十四章 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