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上黨出兵

第三百章 上黨出兵

直上青天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徐悲鴻自題聯

話說劉虞乃是忠厚長者,不但不追究劉備兩個義弟關羽誅殺難樓、張飛刺死丘力居的罪過,還將劉備委以重任,得到了五千遼西兵,鎮守紅山郊縣莫胡縣。恰逢劉虞之子劉和中了遼東公孫續的埋伏,機緣巧合之下,劉備下辣手暗殺了與自己不睦的劉和。

劉虞老年喪失了唯一的愛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當下一病不起。劉虞並不懷疑劉備殺死兒子,還以爲兒子是死於沙場,仇敵是公孫續,所以繼續信任劉備,將遼西政事、軍事都交給同姓的劉備,讓原來的手下輔助玄德,劉備竟然因禍得福,漸漸成爲劉虞勢力中的實權人物。

呂常等人已經在暗中潛入紅山城,等候了一段時間的機會。但劉備早期被劉虞派人嚴密看管,後期成爲軍隊首領,自己的進出也十分小心,並未獲得一擊必中的機會。

劉備文有閻柔、齊周等人相助,武有蹋頓等烏桓、鮮卑騎兵幫忙,漸漸站穩腳跟,遼東公孫續見無機可乘,乾脆收兵回遼東去了。與此同時,劉備還得了一員大將,名叫武安國。

武安國,複姓武安名國,字霸候,乃是武安君白起的後人。早年間曾跟隨過孔融,鎮壓黃巾起義,期間曾一天連錘殺五位黃巾將領。武安國手中的兵器,是一把重達一百多斤的流星鐵錘,也可以安上長柄,在萬馬叢中衝鋒陷陣,勇猛無敵,如入無人之境。

《三國演義》中描寫武安國道:“諸侯八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各自上馬歸本寨,軍分八隊,佈列於高岡山前。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張楊軍馬陣中手下將穆順,出馬挺槍去迎,被呂布手起一戟,刺穆順於馬下。八路諸侯,心喪膽裂。北海太守孔融部下一將出曰:“吾受文舉恩已十年,何不以死報之?”融視之,乃門下勇士武安國也,使鐵錘,重五十斤。安國提長柄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迫馬來迎,與安國戰。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說的是虎牢關被呂布一戟斬斷手腕,實際情況是武安國不敵呂布,受傷落荒而逃,從此流落北疆,傷好後再沒有回孔融的部隊。最近聽說劉備賢明,故來投奔。

劉備得了武安國,用作近衛,在紅山的勢力更加風生水起,又命人繼續去探關羽、張飛下落,嚴令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年末劉虞病情加重,衆將見劉虞無後,都是議論紛紛。

再說陳龍當日在叢林中救了關羽,匆忙中轉入大山,找個僻靜的地方,先替關公拔箭療傷。關羽身中三箭,好在沒有傷到內臟,只因失血過多暈厥。陳龍身上帶了傷藥,給關羽包紮止血,敷了傷藥,關羽的情況終於穩定下來,不過仍然十分虛弱。醒來後見是龍珠,雖千恩萬謝,卻執意要去找大哥劉備,陳龍百般勸解,答應關羽傷好後立刻去找,關羽方纔肯閉目休息。一會兒又翻身躍起,問道:“大嫂甘氏,尚在幽州。無論如何,我要回幽州,保全大嫂安全。”

陳龍感覺到眼前這個紅臉大漢的忠義無雙,心中暗贊,忙道:“雲長,這個你儘管放心,我尾隨你們部隊來時,已將甘夫人與甄宓一起安頓好了,有我從瓊崖帶來的高手保護,保證高枕無憂。”

關羽方纔放心,又感激了幾句,默默閉上丹鳳眼。眼前忽然閃出甄宓的美妙倩影,不由心裡一痛。

陳龍見關羽傷勢見好,帶着關羽翻山越嶺向西而去。每日,陳龍爲關羽查驗傷口,換藥,十分盡心,關羽始終話語不多。爲了給關羽補充蛋白質,幫助關羽恢復,每天給他抓些野味,以火烤之給雲長食用,自己卻嚼乾糧充飢。關羽問起目的地,陳龍笑而不語,只說到時候自知。

原來,根據早和周不疑商量好的計策,陳龍和呂常約定好,若是殺了劉備,就到幷州上黨取齊。北方大亂方起,周不疑認爲是最好的渾水摸魚的時機,但陳龍手中無兵,想起最近的大舅子張燕手裡有雄兵幾十萬,且不論戰力如何,恰好可以用來在北方打一場大仗。

至於雄兵指向,是東是西,陳龍和周不疑略有分歧。周不疑認爲由上黨出兵,閃擊壺關,如果得手,則邯鄲和鄴城就在眼前,趁顏良還在青州回冀州的路上,公孫瓚還在與文丑周旋,田豐、麴義離心離德,邯鄲和鄴城再無名將,可一舉拿下冀州治所,削平袁紹。袁紹倒臺以後,以鄴城爲中心,掃滅冀州殘餘,南面彈壓黃河沿岸,嚴防曹操、呂布和袁術,北面收拾公孫瓚、劉虞和公孫度,先統一黃河以北。

陳龍認爲,壺關天險,易守難攻,內有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條天然大峽谷,飛鳥難度。還有十八盤、青龍潭、天橋險道,行軍十分困難。所以閃擊壺關並不成立,且十分冒險,若不成功,大軍困於山谷,將錯失進攻鄴城良機。

陳龍分析,只能從黃河上運兵,才能迅速突破瓶頸,將張燕大兵運往鄴城周邊。而張燕船隻不足,對黃河控制力有限,所以要攻冀州,要先控制孟津和白馬兩個渡口。孟津渡口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袁術在孟津渡口部署有水軍和船隻。白馬渡口位於冀州黃河河道南岸,是冀州濮陽和對岸的陳留等兵事和行旅客商往來的重要南北通道,主要由冀州袁紹的水軍控制。陳龍認爲,將張燕的兵力先南下壓制洛陽,出其不意奪取孟津渡口,控制船隻,雖然不能馬上奪取洛陽,但在邙山周邊修建堅強工事,可穩穩抵禦袁術,然後再用船隻順流而下,運兵奪取白馬渡口。當然,到時候也要見機行事,利用冀州混亂的局勢,用最快的速度先奪濮陽,再奪鄴城。如果有可能,黃河南岸的陳留呂布,也可能成爲自己的獵物。

當時,周不疑聽了陳龍的分析,對黃河進兵有所保留。因爲周邊袁術、呂布、袁紹的勢力太多太強,恐怕應付不過來,最後兩人商量了一個水陸進兵的方案,於是依計行事,第一步當然是先到張燕處取兵。

這一日終於出了十萬大山,關羽箭傷初愈,自己連續行走已經沒有問題。關羽與陳龍的感情,自然也日益深厚,只是還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大哥和三弟。到了一處縣城,兩人洗澡換了一身裝束,陳龍仍略做化妝,關羽仍沒認出他就是陳龍。雲長問起何往,陳龍只說迷路到了幷州,正好自己與幷州太守張燕有舊,欲先去投奔,再想辦法回冀州。二人向當地人問清楚上黨的方向,曉行夜宿,五日後終於趕到了上黨。

幷州最近地面平靜,張燕用陳龍的一些仁政,四野賓服,百姓飽暖。幷州年來沒有地方騷亂和起義,糧食豐收,故張燕的實力進一步增強,流民中不少來了幷州經營,人口增長到百萬級別,部隊也有了相當可怕的三十萬人。加上後勤和周邊人員,部隊總人數達到五六十萬人。

上黨因無戰事,城防不嚴,二人順利入城。陳龍將關羽安頓到客棧,自己直奔城主府,與大舅哥張燕相見。張燕風采勝過往昔,忽見陳龍化妝而來,大喜過望。陳龍歡喜過後,說起飛燕一切無恙,張燕方纔問起來意。陳龍如此這般,將此次乘海船到中原北部的奇遇說了備細,張燕聽的瞠目結舌,信息量太大,慢慢消化。

陳龍與他約定了在關羽面前,繼續以龍珠面目出現,張燕心照不宣。對於出兵一事,張燕沉思良久,忽然站起拱手一揖道:“文龍,你雖是我的妹夫,但文才武功,均是值得我追隨的人。今日,機緣巧合,文龍來到上黨,我張燕正好表明心跡,就此拜了主公。從此主公指東,我絕不打西,助你完成心中理想,直至統一天下!主公在上,請受我張燕一拜!”說着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

陳龍沒想到如此順利,伸手一把扶起,大喜道:“大舅哥,你我既是姻親,此後也是統一路上的生死兄弟,快快請起!咱們這就商量出兵的事。”

此後幾天,龍珠化身爲張燕的軍師將軍,並將關羽帶在身邊,準備一同出征回冀州。關羽聽說張燕忠於漢室,心中甚喜,甘願做了陳龍身邊一員小將,陳龍命人打造了一把大砍刀,暫時給關羽使用,授予他偏將之職。官職雖小,卻是大漢朝軍隊正式的軍職任命,比起原來的馬弓手強太多了,關羽並無不滿。

陳龍和張燕的出兵佈置緊鑼密鼓,後來呂常派人帶來消息,秘密彙報了劉備在紅山上位之事。陳龍想不到劉備活的很好,不敢讓關羽得知,口頭命令來人回去報信,讓呂常暫時撤回上黨相會。

三月後春暖,呂常已經回來報到,陳龍出兵準備也已經準備充分。公元一九九年春,張燕起黑山大軍二十五萬,從上黨出發,兵分兩路。一路由孫輕爲主將,領兵兩萬人,郭大目,李大賢爲副將,佯攻壺關,佔據險要,吸引壺關守將注意。另一路爲主力軍,共計水陸二十二萬人,以張燕爲主將,軍師龍珠,副將張牛角、關羽、呂常、黃龍、左鬢丈八,王當等爲副將,出兵南下,直撲孟津。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百四十八章 冀州審配第六百九十一章 羣架技巧第七百四十四章 張飛求親第七十二章 外戚何進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陰山敕勒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月旦評第五百八十六章 子龍勸降第四十四章 洛城之戀第八百零五章 贈劍破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對話公臺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第七百七十一章 怒火中燒第七百七十六章 夏侯家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夏侯元讓第七百零四章 爭取時間第四百一十三章 馮嫽之後第五十二章 退守廣宗第一百一十八章 不辱使命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虎遇刺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黃河第八百一十章 迴歸家園第四十八章 三將出徵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操親臨第一百二十四章 怒髮衝冠第四百三十六章 魏馬之爭第二十九章 對賭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牝雞司晨第六百七十九章 圓桌盛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四十六章 三招之約第五百七十一章 瑜亮交鋒第七百七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合淝城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楊奉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敬雄辯第三百三十九章 龍鳳大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溫柔鄉里第三百七十五章 鄴城風雲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魏長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二百六十章 五斗米教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鏡奇緣第一百二十三章 幷州丁原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四百七十七章 奇襲長安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動第三百零四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四十章 雷電之威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黃鶴樓第二百四十六章 連弩威能第二百五十二章 棧道歷險第七百七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深入敵營第七百九十章 地動山搖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犢第五百五十四章 靈機一動第六百七十章 金城故事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第三百零二章 藏身兵洞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零二章 兩美相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戰略第五百三十八章 西涼大將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四百五十七章 生死豪情第五百七十三章 副將王平第四百九十章 四則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 徐家公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畫戟之神第六百三十三章 戰兇兵危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蒙詭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生死豪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順水漂流第五百七十八章 反攻合淝第七百三十八章 兄弟鬩牆第七百五十五章 小沛屯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六百五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大白馬第四百八十二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軍汝南第二百三十六章 劍仙王越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劍師第七百零五章 逃跑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雍涼第七百七十三章 奉孝西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峽谷漂流第一百八十九章 益州賈龍第七百二十八章 窺探內息第八百零七章 道觀秘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誰是虎狼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
第三百四十八章 冀州審配第六百九十一章 羣架技巧第七百四十四章 張飛求親第七十二章 外戚何進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陰山敕勒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月旦評第五百八十六章 子龍勸降第四十四章 洛城之戀第八百零五章 贈劍破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對話公臺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第七百七十一章 怒火中燒第七百七十六章 夏侯家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夏侯元讓第七百零四章 爭取時間第四百一十三章 馮嫽之後第五十二章 退守廣宗第一百一十八章 不辱使命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虎遇刺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黃河第八百一十章 迴歸家園第四十八章 三將出徵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操親臨第一百二十四章 怒髮衝冠第四百三十六章 魏馬之爭第二十九章 對賭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牝雞司晨第六百七十九章 圓桌盛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四十六章 三招之約第五百七十一章 瑜亮交鋒第七百七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合淝城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楊奉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敬雄辯第三百三十九章 龍鳳大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溫柔鄉里第三百七十五章 鄴城風雲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魏長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二百六十章 五斗米教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鏡奇緣第一百二十三章 幷州丁原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四百七十七章 奇襲長安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動第三百零四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四十章 雷電之威第五百一十二章 登黃鶴樓第二百四十六章 連弩威能第二百五十二章 棧道歷險第七百七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深入敵營第七百九十章 地動山搖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犢第五百五十四章 靈機一動第六百七十章 金城故事第六百二十章 天地玄黃第三百零二章 藏身兵洞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零二章 兩美相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戰略第五百三十八章 西涼大將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四百五十七章 生死豪情第五百七十三章 副將王平第四百九十章 四則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 徐家公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畫戟之神第六百三十三章 戰兇兵危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蒙詭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生死豪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順水漂流第五百七十八章 反攻合淝第七百三十八章 兄弟鬩牆第七百五十五章 小沛屯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六百五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大白馬第四百八十二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軍汝南第二百三十六章 劍仙王越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劍師第七百零五章 逃跑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雍涼第七百七十三章 奉孝西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峽谷漂流第一百八十九章 益州賈龍第七百二十八章 窺探內息第八百零七章 道觀秘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誰是虎狼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