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按兵不動

第一輪空降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周圍的聯軍反應過來之前,第一個機械化傘兵營就成功着陸,鞏固了至關重要的空降場,並且在遭遇戰中,幹掉了三支韓軍巡邏部隊,讓後續到達的空降部隊順利着陸。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空降行動已經沒有秘密可言了。

第一批空降兵還沒完全着陸的時候,駐守定坪的韓軍就通過有線電話,向聯軍司令部報告了情況。

有趣的是,韓軍的第一份報告沒有受到重視。

當時,接到報告的通信參謀非常天真的認爲,韓軍遇到的不是空降兵,而是跳傘的聯軍飛行員,所以在處理韓軍戰報的時候,非但沒有讓韓軍提高戒備,反而讓韓軍設法營救飛行員。

這也可以理解,志願軍的電磁打擊進行得如火如荼,聯軍的戰鬥機都無法進入,怎麼可能用運輸機空投傘兵?

直到十五分鐘之後,皮特上校纔拿到了韓軍發出的第二份戰報。

爲了引起重視,定坪的韓軍指揮官避開了聯軍的指揮系統,直接向他的上級、也就是東線軍團的韓軍最高指揮官彙報,然後由其轉交給聯軍司令部。不然這份戰報依舊到不了皮特上校手裡,而會被某個白癡參謀扣下。

顯然,皮特上校不是白癡。

不管韓軍前線指揮官的報告是否準確,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定坪那邊出現了異常情況。

這絕對不是小事。

定坪位於咸興南面,扼守從咸興通往元山的鐵路線與公路線,是美軍第一陸戰師與第二陸戰師通往後方的必經之路,也是四個韓軍師的大後方。如果定坪被志願軍攻佔,聯軍東線軍團的所有主力部隊都將插翅難飛。

志願軍打算在東線大幹一場的話,肯定會首先攻佔定坪。

能夠越過聯軍的地面防線攻打定坪的,只能是空降部隊。

皮特上校早就知道,中國唯一的空降部隊,即第十五空降軍已經編入志願軍,只是作爲戰略預備隊,一直部署在大後方。

可是對空降部隊來說,距離從來不是問題。

爲了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志願軍完全有可能把空降部隊部署在一千公里之外,大不了讓運輸機多燒點燃油。

皮特上校察覺到了危險,卻有點束手無策。

通過有線電話,聯軍司令部只能向元山、定坪、咸興、金策與吉州等地的聯軍地面部隊下達作戰命令,而且因爲通信線路經常遭到人民軍游擊隊破壞,根本無法保證隨時能打通電話。

比如在戰鬥開始後不久,聯軍司令部就與金策與吉州的地面部隊失去了聯繫。

即便能夠打通電話,前線指揮部也要逐層傳達命令,等到基層部隊收到命令,恐怕是幾個小時之後的事情了。

只不過,皮特上校要聯繫的,只是元山、定坪與咸興的守軍。

此時,上校面臨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或者說必須做出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即是否需要派遣部隊增援定坪。

雖然定坪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但是咸興與元山的價值更加重大。

要想增援定坪,只能從元山或者咸興抽調作戰部隊。

駐紮在咸興的是第二陸戰師,因爲北面就是蓋馬高原,咸興所在的城川江下游三角洲正是聯軍東線軍團防線上的蜂腰,防禦縱深不到五十公里,絕對是志願軍發起戰略反擊的理想突破口。

說得直接一些,只要突破了咸興附近的防線,志願軍就能堵死北面的聯軍地面部隊。

在增援無望的情況下,聯軍很有可能像六十多年前的聯合國軍那樣,不得不組織一次規模浩大的撤退行動,從海路撤走被圍部隊。問題是,現在的志願軍,絕對不是六十多年前的志願軍,不會看着聯軍撤走。

咸興必須守住,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當然,以第二陸戰師的兵力,抽調幾個營去定坪,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皮特必須考慮當前的特殊情況,即在指揮不暢的情況下,第二陸戰師會不會準確無誤的執行聯軍司令部的命令,僅派幾個營南下,而不是一口氣把所有部隊派出去。皮特可不敢保證,畢竟第二陸戰師剛上戰場,還沒有經受戰火考驗呢。如果駐紮在咸興的是第一陸戰師,他就不會有任何擔心了。

這樣,只能調動元山的守軍。

可惜的是,駐守元山的也是韓軍,而韓軍的情況比美軍還要糟糕。在無線通信聯絡完全中斷後,聯軍司令部通過有線電話接到的戰報中,百分之八十來自韓軍作戰部隊,而且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呼叫與請求。如果不是指揮不暢,皮特上校肯定會當場撤掉一些韓軍的前線指揮官。

讓韓軍去援助韓軍,會有結果嗎?

如果志願軍真的動用了空降部隊,而且全力攻打定坪,那麼韓軍前去就是送死,不但於事無補,還很有可能導致元山防禦空虛,讓志願軍趁機南下,一舉拿下元山,奪取聯軍在東線戰場上最重要的後勤補給中心。

要知道,當時元山港內,至少有一百五十萬噸軍事物資。

這些軍事物資不但關係到聯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甚至決定着這場戰爭的勝敗。如果讓志願軍繳獲了這些軍事物資,後果將不堪設想。別的不說,志願軍的野戰火炮就以一百五十五毫米爲主,完全可以使用聯軍的同口徑炮彈。

想來想去,皮特上校也沒有想出合適的對策,只能乾等着看。

從某種意義上講,皮特上校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知道志願軍出動空降部隊,準備趁亂奪取定坪,聯軍也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發起反擊。出動大股部隊的話,必然導致其他地方防禦空虛。只派遣小股部隊,又無法擊潰志願軍。

對聯軍來說,首先得解決ω通信指揮上的麻煩,才能組織起有效反擊。

有點耐心,不見得是壞事。

第一輪空降結束後,運輸機返回後方機場,準備運送第二批空降部隊。

地面戰場上,前期炮火準備已經收到效果。爲了節約炮彈,同時讓已經持續戰鬥近三個小時的遠程炮兵得到喘息機會,爲接下來的戰鬥養精蓄銳,戚凱威採用備用方案,讓地面部隊提前一個小時發起突擊。

這麼做,也是因爲聯軍地面部隊的反應並不強烈。

炮擊了將近一個小時,聯軍竟然沒有進行像樣的反擊,一向易於衝動的韓軍連進行象徵性的炮火還擊都沒有。

要知道,在過去的每一次戰鬥中,哪怕是與地面部隊完全無關的戰鬥,韓軍都會進行象徵性的炮火反擊,向戰線對面的人民軍傾斜幾百發炮彈,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證明韓軍的存在。

另外一方面,前期炮火準備的意義也不是非常明顯。

用遠程火箭炮打擊一百多公里外的點狀目標,難度與在一米外穿針引線差不多,根本沒有什麼理想的準頭。

戰後的實地勘察也足以證明,火箭炮絕對不適合打擊點狀目標。

在一個小時的炮火準備中,二十多個炮兵連的一百多門火箭炮發射了上萬發火箭彈,結果在五十公里寬的突擊戰線上,只摧毀了不到兩百個固定掩體,總體命中率只有非常可憐的百分之五。

這還是使用具有彈道修正能力的制導火箭彈的結果,如果使用普通火箭彈,恐怕命中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一。

炮火準備再猛烈,除了震撼敵人之外,就是在浪費彈藥。

如果抵近射擊,用自行榴彈炮、甚至是主戰坦克對付防禦工事,絕對是一打一個準。

對志願軍來說,在後勤保障跟不上的情況下,節約彈藥才能使進攻保持長久,而不是在彈藥用光之後,不得不停止前進。

這個時候,皮特上校的決策發揮了作用。

志願軍地面部隊的突擊方向,正是聯軍東線軍團的蜂腰部,即防禦縱深還不到五十公里的咸興地區。

爲了取得快速突破,黃峙博把參戰地面部隊的六成放在了這裡。

只要取得突破,哪怕花完七天的進攻時間,志願軍也能一舉奪回主動權,讓進入朝鮮東北沿海地區的聯軍主力部隊不得不向南突圍。

跟突圍的聯軍地面部隊打一場運動戰,肯定比打一場攻堅戰更容易取勝。

事實上,從其他方面來看,選擇主攻咸興也更加容易。別的不說,志願軍地面部隊在發起進攻前,需要避開聯軍的偵察機,特別是無時不刻不在戰場上活動的無人偵察機,而蓋馬高原就是最理想的隱蔽地點。

蓋馬高原是朝鮮的屋脊,也是朝鮮最荒涼的地方。

一直以來,人民軍都把蓋馬高原當成練兵場所,在這裡設置了很多訓練場,還專門修建了供訓練部隊駐紮的營地。在上世紀九零年代開始,特別是前蘇聯解體之後,人民軍更加重視蓋馬高原的戰略價值,將其提高到了戰略大後方的高度。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人民軍在這裡修建了數十座地下軍事基地,足以容納二十萬官兵,以及上千部主戰裝備,完全設置在地下的軍火庫能夠儲存上百萬噸彈藥物資。按照人民軍的設想,如果美韓軍隊打過來,駐紮在蓋馬高原的預備隊就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反擊力量。

可惜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人民軍的戰略反擊力量沒有派上用場。

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01章 反擊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5章 強攻第16章 馬蜂窩第15章 受害者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53章 巧合第135章 導火索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39章 餘輝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1章 同盟集團第72章 對峙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27章 滅絕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0章 大無畏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61章 戰略禁運第321章 起源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35章 合理搭配第91章 再接再厲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27章 滅絕第41章 順藤摸瓜第270章 投降第16章 馬蜂窩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7章 緊急出動第237章 攻堅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7章 利誘第18章 雙輸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5章 孤注一擲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6章 豐收年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章 經濟賬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93章 同化政策第46章 海軍新銳第29章 相互指責第5章 鐵娘子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94章 誘餌第4章 科技競賽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章 極限第190章 主動權第77章 分歧第306章 第一步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5章 轟炸任務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88章 進退維谷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章 經濟基礎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54章 總撤退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35章 導火索第29章 相互指責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
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01章 反擊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5章 強攻第16章 馬蜂窩第15章 受害者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8章 猛然覺醒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53章 巧合第135章 導火索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39章 餘輝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1章 同盟集團第72章 對峙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27章 滅絕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0章 大無畏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61章 戰略禁運第321章 起源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35章 合理搭配第91章 再接再厲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27章 滅絕第41章 順藤摸瓜第270章 投降第16章 馬蜂窩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7章 緊急出動第237章 攻堅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7章 利誘第18章 雙輸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5章 孤注一擲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6章 豐收年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章 經濟賬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93章 同化政策第46章 海軍新銳第29章 相互指責第5章 鐵娘子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94章 誘餌第4章 科技競賽第5章 軍事冒險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章 極限第190章 主動權第77章 分歧第306章 第一步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5章 轟炸任務第79章 另闢蹊徑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88章 進退維谷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章 經濟基礎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54章 總撤退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35章 導火索第29章 相互指責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