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月球工程

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二部,就是去月球上建立殖民地。

從時間上看,月球殖民地的開建時間只比國際空間站晚了兩年,即在二零六零年,中國就與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與新加坡,組成了“十國探月工程集團”,後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英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巴西、阿根廷與南非也加入了該集團,共同組建了“二十國集團”,共同出資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

事實上,人類探月行動早就開始了。

除了在二十世紀六零年代末,美國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之外,在二十一世紀初,中美歐俄都有各自的探月工程,連日本、印度、巴西與南非這些地區性強國,也各自推出了規模龐大的探月工程項目。

只是,在這一階段,所有的探月活動都以科學考察爲主。

直到二十一世紀二零年代末,隨着中美冷戰全面展開,中國與美國才各自推出了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宇航工程。

當時,中國與美國有不同的側重點。

在國家對抗階段,中國拋出了更大的宇航項目,即登陸火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在挑戰美國,因爲美國早就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所以登陸月球沒有多大的政治意義,只有登陸火星,纔有政治價值。

只是,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在可控聚變核技術成熟之後,中國的月球開發工程開始加速,主要就是在月球上有豐富的聚變資源。也就是說,中國後來爲探月工程所做的準備,出發點都是商業利益,即以開採資源爲主。

同一時期,美國的探月工程仍然以科學研究爲主,或者說只有政治意義。

如果沒有後來的全球自然災害,恐怕在二零四零年前後,中國就會正式啓動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工程項目。

全球自然災害,使得人類的航天活動暫停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人類文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全球格局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徹底改變,中美冷戰以熱戰的方式結束,美國淪落爲二流國家,而且很快就跟中國組成了國家共同體。其次人類的科學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反重力場技術開始推廣應用,可控聚變技術也提升了一個級別。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時中國完全沒有爲資源去月球建立殖民地的必要性。

原因很簡單,在大戰結束的那一年,中國科學家就攻克了技術上的難關,並且動工建造了第一座第二代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以重氫與超重氫爲聚變原料,不再使用氦3。

可以說,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第一代。

要知道,重氫與超重氫在地球上比比皆是,不管是淡水還是鹹水、凍結的冰、空氣中的水蒸氣,都含有這兩種氫的同位素,而且富積度並不低。更重要的是,從氫氣中提煉重氫與超重氫的技術早就成熟了,而且早就在工業、乃至軍事領域大規模應用,比如氫彈中的聚變原料就是重氫、超重氫跟鋰元素的化合物,而在工業領域,重氫與超重氫則廣泛應用在了照明、熒光等產品上。

有了第二代可控聚變核技術,地球上的資源就足夠人類使用一千萬年。

當然,在太陽系內,這兩種氫的同位素也是比比皆是,像木星與土星,其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氫元素,而一些大行星的衛星上,也有大量氫元素,因此蘊涵的重氫與超重氫絕對非常豐富。

當然,隨着技術進步,產生能源的原料也在變化。

比如,中國科學家在大戰期間,已經着手研製第三代可控聚變反應堆,而其聚變原料就是氫元素。如果第三代可控聚變核技術問世,那麼人類文明幾乎可以在太陽系裡獲得取之不竭的能源。

在這個大背景下,月球上的那點資源就算不了什麼了。

以當時的情況,中國主動發起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宇航工程,政治因素遠遠超過了經濟與科技因素。

原因很簡單,這個偉大的工程,能把全球最主要的工業國團結在中國周圍。

第一批十個成員國,實際上都是在大戰期間涌現出來的工業國,而且也都是中國最重要的盟國。在某種意義上,這九個國家實際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便在政治上保持獨立,在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已經與中國融合在了一起,或者正在逐步與中國實現共同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時在盟國範圍內,中文已經是第一語言。

比如,在印度,中文是除了本土語言之外的第一外語,所有印度學生在九歲左右就開始學習中文,並且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中文成績是衡量印度學生學業的重大標準,甚至是能否升學的關鍵科目。

後來加入的十個國家,則主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與中立國。

事實上,這些國家也是工業強國,即便國家工業基礎設施在戰爭期間遭到破壞,但是作爲工業國最重要的基礎,即人才並沒有流失,均在大戰結束之後,通過“牧浩洋計劃”恢復了元氣,再次成爲工業強國。

可以說,除了歐洲聯邦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國都參加了月球開發項目。

如此重大的項目,自然成爲了國家同盟的基礎。

從政治上講,把歐洲聯邦排除在月球開發項目之外,等於孤立了歐洲聯邦,也就等於限制了歐洲聯邦的生存空間。

可以說,在這件事情上,中國做得非常絕,甚至可以說是趕盡殺絕。

要知道,中國已經壟斷了近地軌道的使用權,因此只要中國仍然是世界頭號強國,歐洲聯邦就很難在外層空間開發上發揮作用,最多在歐洲地區製造點麻煩,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根本沒有威脅。

通過國際空間站項目與月球開發項目,中國加大了對人類文明工業力量的控制力度,等於最大的潛在對手加上了第二道枷鎖,讓歐洲聯邦根本沒有可能與中國競爭,也就更加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

有趣的是,這種出於政治目的的宇航工程,最後的結果卻與經濟掛上了鉤。

原因很簡單,月球上不但有豐富的氦3,還有更加豐富的其他資源,比如在地球上非常罕見的稀有金屬。

地球上的稀有金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地殼運動,從地核裡擠出來的。二是由彗星、流星與隕石從外層空間帶來的。比如,地球上可供人類開採的黃金,實際還不到總量的百分之一,其餘的都被鎖在地核裡面,根本無法開採。又比如,地球上儲量最多、品位最豐富的稀土礦,即中國白雲鄂博稀土礦實際上是一顆在數億年前擊中地球的小行星,而這顆小行星很有可能就來自小行星帶。

可惜的是,真正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小行星並不多。

主要就是,地球有一層濃密的大氣層,小行星在進入大氣層之後,會劇烈燃燒,落到地面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體積較大的小行星根本不會落到地面上,而是會在離地面數千米的高空爆炸。

也正是如此,在地球上富積的稀有金屬礦藏非常罕見。

在月球上,這就不一樣了,月球沒有大氣層,小行星與彗星不會在墜落時燃燒,也不會在觸地前爆炸。

這也正是月球上有很多隕石坑的主要原因。

當時,中國科學家已經做出預測,月球上可供開採的富積稀有金屬礦非常多,而且儲量是地球上可開採資源的上百倍。更重要的是,這些富積稀有金屬礦主要分佈在月球背面,而不是永遠朝向地球的正面。

毫無疑問,這就是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

雖然中國還沒有公佈反重力場屏蔽材料的組成結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材料主要就是由稀有金屬材料構成的。

在宇宙大開發的時代,稀有金屬材料就是工業時代的煤炭與石油。

當然,稀有金屬材料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比如在燃料電池中,最重要的電極與離子膜就是由稀有金屬材料製成的。又比如,後來在建造國際空間站時大規模使用的納米材料,也以稀有元素爲主。

可以說,在宇航時代,稀有金屬不再是“工業味精”,而是“工業主料”。

毫無疑問,人類文明的經濟活動,對稀有金屬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而誰能首先在月球上開採稀有金屬,誰就將掌握人類經濟命脈。

作爲經濟動物,這種巨大的利益,絕對是推動月球開發工程的第一動力。

事實上,也正是儲量豐富的稀有金屬,使月球成爲了人類宇航活動的前站,成爲了人類塌上宇宙遠征之途的出發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月球,恐怕就沒有後來的宇宙人類。

原因很簡單,地球上的稀有金屬儲量,根本不足以支持人類文明進行大規模宇宙探險與開發活動。只有在獲得了月球上的稀有金屬資源之後,人類文明才獲得了宇宙探險所需的物質基礎。

當然,這也是一個極爲浩大的工程。

主導這項工程的不是陸雯,而是牧浩洋。

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6章 準備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章 倒計時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4章 科技競賽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94章 J-20突擊第43章 闖關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5章 最終辯論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39章 去臺灣第2章 離弦之箭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98章 追趕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43章 根源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62章 戰略意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26章 內訌第49章 首輪空戰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75章 三板斧第23章 堅持主見第6章 戰略籬笆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9章 本質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78章 廣泛動員第57章 老少校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63章 毀滅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96章 突襲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53章 關鍵日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31章 接觸第114章 向前看第62章 戰術反擊第41章 標杆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8章 交戰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2章 四個小時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75章 三板斧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0章 剋制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38章 警鐘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98章 決裂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54章 自亂陣腳第61章 戰略禁運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10章 退卻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5章 奔赴前線第56章 窗戶紙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03章 猛然清醒
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6章 準備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章 倒計時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4章 科技競賽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94章 J-20突擊第43章 闖關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5章 最終辯論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39章 去臺灣第2章 離弦之箭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98章 追趕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43章 根源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62章 戰略意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26章 內訌第49章 首輪空戰第46章 海軍新銳第175章 三板斧第23章 堅持主見第6章 戰略籬笆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9章 本質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78章 廣泛動員第57章 老少校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63章 毀滅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96章 突襲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53章 關鍵日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31章 接觸第114章 向前看第62章 戰術反擊第41章 標杆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8章 交戰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2章 四個小時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75章 三板斧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0章 剋制第60章 立即反擊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38章 警鐘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98章 決裂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54章 自亂陣腳第61章 戰略禁運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10章 退卻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5章 奔赴前線第56章 窗戶紙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03章 猛然清醒